绘本《九只小猫呼呼呼》教学设计
2022-04-29陈惠
陈惠
导读:本节课以绘本《九只小猫呼呼呼》为媒介,将绘本应用于数学教学中,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挖掘绘本《九只小猫呼呼呼》中和“10以内数的减法、点数1~10”相关的内容和信息,巧妙设计教学活动,达到预期效果。
一、设计目的
绘本是结合图画和文字来传递信息的一种图画书,绘本本身的趣味性和故事性契合培智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主观易于接受。将绘本应用到生活数学课堂中,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数学课堂的内容和形式,同时学生也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
授课班级为培智二年级,共10名学生,包括2名脑瘫、1名自闭症、3名唐氏综合征和3名智力发育迟缓孩子。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数数能力、数概念和数的运算)、数学理解能力、课堂参与程度等方面从高到低分为A、B、C三个层次。
A层:1名脑瘫孩子,认知水平较好,学习能力相对较强,学习新知的欲望强烈,能口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喜欢绘本阅读,读图能力较好,但认的字比较少,语言表达不清晰;
B层(8人):1名自闭症、2名脑瘫、3名唐氏、2名发育迟缓。这位自闭症孩子识字量较大,能在教师引导下把绘本上的文字读出来,能看懂绘本画面,但不能概说出绘本里都有谁,发生了什么;数学学习上,能正确点数,但不知道这个数表示的意义。2名脑瘫孩子和1名唐氏孩子认知水平较好,能看懂绘本图画,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地说出绘本故事,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很高,但识字量不超过10个。2名唐氏和2名发育迟缓孩子能在老师的协助下看画面说出简单的词语,但不能说完整的句子,能在教师手把手地协助下点数1~10,但没有建立数的概念。
C层:1名自闭症孩子,基本无语言交流,不能理解绘本画面,不能点数1~10,需要老师的协助参与课堂活动,但对参与课堂活动没有抵触情绪。
我班A层次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数的减法,B层次学生已经学习了1~10数的认识,本课是在此基础上将绘本运用到数学学科中,利用绘本《九只小猫呼呼呼》帮助A层次的学生复习10以内数的减法,帮助B层次学生复习点数,同时提高对绘本的喜爱程度。
本班学生整体表现积极活跃,课堂配合度较高,语言表达能力尚可,还有几名同学发音比较清晰;有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在课堂上跟上老师进度。
经过感统康复测评,我班学生的思维能力多处于前运算阶段,绘本丰富的故事情节、鲜艳的色彩画面正满足了他们的视听需求,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绘本以其丰富的信息给学生提供了多方面的学习素材,培智学生之间差异大,有的对文字符号的记忆力较强,有的对图片的记忆力较强,有的喜欢文字的节奏,有的喜欢老师读文字的声音,即使是同一本绘本也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绘本的学习能让培智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智能学有所获,促进发展。选择将绘本作为一种补充资源,也是培智学校课程设置的需要,引导学生具有初步的阅读兴趣,能阅读简单的绘本。
二、绘本分析
《九只小猫呼呼呼》是一本游戏性与趣味性兼具的认知绘本。九只不同颜色的小猫整齐排列在深蓝色背景里睡觉,伴随着翻页,一只、两只、三只小猫接二连三地睁眼爬走。绘本取材于对学生来说具有特别意义的生活情境:睡醒了、找妈妈吃奶,加上重复出现的语言、节奏与画面,通过小猫数量的变化,在有趣的同时也向孩子传递数的概念,用这本绘本帮助我班孩子巩固学习10以内的点数是比较贴合的。文末很俏皮,小猫都跑哪去了,原来是跑去妈妈那里吃奶了,呈现了一副和家人一起其乐融融的幸福画面,让学生感受“家”的美好和温馨。
本课是作为A层学生学习10以内数的减法、B层学生学习“1~10数的认识”后的总结复习,共设计2课时。第一课时为绘本朗读和理解绘本内容,本课为第2课时。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教材分析、绘本《九只小猫呼呼呼》的分析、学情分析,并与学生的康复训练目标相整合,制订了如下的分层次目标。
(一)通过观察、学习,能理解绘本《九只小猫呼呼呼》中的内容
A层:通过观察、学习,能理解绘本内容。
B层:通过观察、学习,能在老师或同学的支持下理解绘本内容。
C层:在协助下参与课堂学习。
(二)能够从绘本故事中抽象出数的知识
A层:发现故事中小猫由多变少的规律,巩固学习10以内数的减法。
B层:发现故事中小猫由多变少的规律,巩固学习点数1~10,帮助巩固或者建立数概念。
C层:能在老师协助下参与跟随点数的活动。
(三)提高绘本阅读的兴趣
通过学习绘本《九只小猫呼呼呼》,使学生感受到温馨的“家”的氛围,提高绘本阅读的兴趣和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乐趣。
(四)与课程整合的康复目标
1.通过跟着老师复述故事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观察小猫不同的表情(睁眼或闭眼),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专注力。
3.在操作板上取走小猫卡片,锻炼学生的双手协调和精细动作能力。
四、课堂引入
(热身律动)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邀请了你们喜欢的小动物来到课堂上,看看他是谁?(小花猫)(出示PPT首页小猫页面。)让我们跟着小花猫一起做律动吧。(待全部站起来准备好后再放律动音乐。)
《小花猫》
小花猫,喵喵喵,
跳上跳下尾巴翘,
小花猫,喵喵喵,
吃得饱饱想睡觉。
【设计意图:提醒大家我们要准备上课了,以轻松活泼的律动音乐引入,调动孩子们上课的积极性,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氛围。】
五、教学过程
(一)一读绘本,整体感知
师:律动做完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本关于小猫的故事吧。陈老师讲,小朋友们安安静静地听,好吗?这本书的题目叫“九只小猫呼呼呼”。
(板贴课题,跟着PPT读故事,注意把作者读出来。)
【设计意图:温习绘本故事,帮助学生记忆和进一步熟悉和理解绘本内容,有语言能力的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复述,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能力。老师朗诵+ PPT翻页播放 ,呈现绘本 ,直观 、形象,帮助学生整体感知绘本内容。】
师:故事读完了,这9只小猫开始时闭着眼睛呼呼呼地睡大觉(出示睡觉图片,配上肢体语言);然后睡醒了,睁开了圆圆的眼睛,发出“瞄”的叫声;最后又啪嗒啪嗒地跑掉到妈妈那喝奶去了。
【设计意图:故事讲完,帮助学生回顾小猫“睡觉”“睡醒”“跑掉”的形态,避免后面教学紊乱。】
师:小朋友们喜欢这个故事吗?
师:那我们再一起细细地读一遍吧。
(二)精读绘本,深入学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比观察、发现问题、大胆推测、积极交流的能力。】
1.齐读课题“九只小猫呼呼呼”
(齐读课题后,切换到9只小猫睡觉的画面。)
师:吃得饱饱的小花猫啊,想睡觉了(师做伸懒腰打哈欠的动作),看,这几只小猫呼呼呼地睡得好香啊。
【设计意图:连接前面的热身律动,教师使用夸张的肢体语言,形象直观,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
师:读了故事的题目,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有几只小猫在呼呼呼地睡觉呀?(九只)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重视读绘本的题目,读了以后还要理解题目的意思。】
2.画面一:9只小猫在睡觉
师:到底是不是9只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大家可以跟着老师,按照从左往右、从上到下的顺序数。1、2、……9,真的是九只小猫在睡觉。
(一起点数时板书:1、2……9)
师:让我们接着往下看吧。
【设计意图:在点数的同时,强调了按一定的顺序来数,给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一起来数一数”,这样引导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课堂,老师点一个,孩子们数一个,强调手口合一的点数方法;在点数的同时板书,及时给予学生视觉提示,通过多感官的输入加深印象。】
3.画面二:瞄!1只小猫睡醒了。现在呢,几只小猫在睡觉?
师:这只小猫睡醒了,睁开了眼睛。还有几只小猫在睡觉呢?
生:8只。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举手示意。)好,请强强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强强来点数。)
师:他是一个一个点数知道的。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看看是不是还有8只小猫在睡觉啊?
生:是的。
师:强强数对了吗?我们一起把掌声送给他吧!那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啊?请宣宣来说一说。宣宣小朋友说,用减法,有九只小猫,醒了一只,减去1,还剩下8只小猫在睡觉。
(宣宣吐词不太清晰,教师重复他的话。)
师小结:刚刚我们用了两种办法知道了还有8只小猫在睡觉。第一种办法是:用点数的方法,一个一个点着数的,点一个数一个;第二种办法是:睡觉的小猫变少了,用减法。
【设计意图:B层学生复习点数,A层学生复习减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打开其思维方式。】
4.画面三:8只小猫在睡觉。1只小猫不见了
师:哪只小猫不见了?刚醒的那只!一起学小猫打呼噜。
【设计意图:一起学小猫打呼噜,调动学生的参与感,活跃课堂氛围;训练其口部肌肉能力。】
5.画面四:瞄!瞄!2只小猫睡醒了。现在呢,几只小猫在睡觉?
师:谁能告诉我哪2只小猫睡醒了?请炜炜来说一说。哦,是这两只小猫睡醒了,你观察得真仔细!
【设计意图:炜炜同学属于C层次,把这个比较简单的问题交给他来回答,带他参与进课堂来,也增加他的自信心;精准表扬,培养学生注意去观察。】
师:那还有几只小猫在睡觉呢?(六只)好,请嘉嘉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嘉嘉来点数。)他也是一个一个点数知道的。那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看看是不是有6只小猫在睡觉啊?
师:嘉嘉数对了吗?我们一起把掌声送给他吧!那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啊?宣宣小朋友说用减法,有8只小猫,醒了2只,减去2,还剩下6只小猫在睡觉。
【设计意图:嘉嘉小朋友属于比较冲动型的小朋友,很愿意表现自己,把他放到B层的第二位同学来回答,也是培养他学会等待的品质;再一次分层次教学,也给学生传递一个观念:有的问题我们可以用多种办法来解决。】
6.画面五:6只小猫在睡觉。3只小猫不见了
师:请玲玲说说哪3只猫不见了。6只小猫“呼呼呼”。我们一起来学学小猫打呼噜的声音。
【设计意图:玲玲同学经常不抬头看黑板,请她上来找一找,帮她把注意力维持在课堂上来。】
7.画面六:瞄!瞄!瞄!3只小猫睡醒了。现在呢,几只小猫在睡觉?(同上)谁能告诉我哪3只小猫睡醒了?请瑞瑞讲,哦,是这3只小猫睡醒了,你观察得真仔细!那还有几只小猫在睡觉呢?(3只)
师:很棒,请颜颜来指着一个一个地数一数,好吗?(颜颜来点数。)她也是一个一个点数知道的。那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看看是不是有3只小猫在睡觉啊?
师:颜颜数对了吗?我们一起把掌声送给她吧!那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啊?宣宣小朋友说,用减法,共有6只小猫,醒了3只,减去3,还剩下3只小猫在睡觉。
【设计意图:颜颜能点数,但点完后不知道。】
8.画面七:3只小猫在睡觉。6只小猫不见了
师:请渝渝说说哪6只猫不见了。3只小猫“呼呼呼”。我們一起来学学小猫打呼噜的声音。
9.画面八:瞄!瞄!2只小猫睡醒了。现在呢,几只小猫在睡觉?(同上)
师:请杰杰说说哪2只猫睡醒了,几只小猫在睡觉?那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啊?嘉嘉小朋友说,用减法,有3只小猫,醒了2只,减去2,还剩下1只小猫在睡觉。
【设计意图:请B层的嘉嘉尝试来用减法来解决问题,为后面的减法学习奠定基础。】
10.画面九:1只小猫在睡觉。8只小猫不见了。1只小猫“呼呼呼”
师:请瑞瑞说说哪8只小猫不见了。
11.画面十:瞄!1只小猫睡醒了。1只小猫东瞧瞧,西看看
师:请赢赢来指一指哪只小猫睡醒了。
12.画面十一:最后这只小猫也啪嗒啪嗒跑掉了
师模仿小猫跑掉的动作,再请炜炜同学试着表演小猫跑掉的动作。
13.画面十二:9只小猫去哪了?
师做出一个很疑惑的动作,配上夸张的表情。
14.画面十三:9只小猫在吃奶,吧唧,吧唧,吧唧。还有一只猫妈妈
师:原来啊,小猫们都去找妈妈去了, 有1只猫妈妈,9只小猫,谁来说说现在有几只猫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1、2……9、10,共10只猫。9只小猫都依偎在猫妈妈那里,喝奶呢,真是幸福快乐的一家呀!
【设计意图:小猫们在妈妈那里吃奶,一家人幸福在一起,渗入了“爱”的教育,给小朋友完美的结尾,感受绘本的幸福感,提高阅读兴趣。】
(三)巩固练习,加深记忆
(板贴操作板,根据故事请孩子们在上面练习。)
【设计意图:体验式的教学过程、操作式的学习手段有助于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设计了操作板,以游戏的方式请同学们来参与,让大家在愉悦的游戏中巩固复习。】
师:老师啊,把这9只小猫都带到我们这来了,我们来和他们一起做个游戏好吗?老师会请认真听课的小朋友来哦。9只小猫都在睡觉,老师要用我的魔法让这只小猫醒过来(配上动作和声音),(扯掉上面一张小猫睡觉的图片)他醒了,谁来告诉我还有几只小猫在睡觉啊?(请S上来点数。)
师:S一个一个地数,数出了还有8只小猫在睡觉,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这只小猫醒了,肚子饿了,他要找妈妈喝奶去了。(把撕下来的睁着眼睛的小猫放进有白猫妈妈的篮子。)谁想来用你的魔法棒试一试?你想让几只小猫醒过来?(生操作,师点评和小结。)(直到9只小猫全跑掉。)现在,九只小猫都醒了,他们去哪里了呢?(生指或者说。)
(预设:如果有学生一次或者两次就把9只小猫头像全撕下来的话,就可以再重新开始玩一次游戏。)
六、延伸活动
将猫咪换成小朋友午休生活情景,老师一边讲故事,一边用操作板引导学生上台进行角色演绎。
【设计意图:老师边讲生活情景故事,边引导学生做角色扮演,在实际的身体行动中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与解决。这样可以充分调动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因为本节课借助绘本故事进行数学教学,回过头来,我们还是要回到生活数学的的范畴去思考,对教学内容知识做生活的迁移和拓展。】
七、教学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绘本《9只小猫呼呼呼》,同步播放PPT,让学生一起说课题。开始共有9只小猫睡觉(师做出睡觉动作),1只小猫睡醒, 还有8只小猫在睡觉,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我们学了两种办法,一种是一个一个点数的,1、2、3……8;还有一种是宣宣同学说的用减法,本来有9只,睡醒了1只,9减1等于8,其他小朋友可以了解一下。所以,生活中遇到问题和困难不要害怕,要学会多发现,多思考,寻找多种方法解决。慢慢小猫们都醒过来跑掉了,跑去哪儿了呢?(PPT显示在最后一页小猫吃奶画面。) 原来9只小猫都到妈妈这来吃奶了,真是幸福快乐的一家啊!
【设计意图:利用艾宾浩斯遗忘“先慢后快”的规律,引导学生回顾本课的内容,及时加强记忆;升华故事,紧扣故事内容,借助绘本寓意引导和教育学生感受“家”的温馨和爱。】
八、教学反思
(一)结合学生特点,依托绘本设计活动
本节课以绘本《九只小猫呼呼呼》为媒介,将绘本应用于数学教学,结合实际学习情况,挖掘绘本中和“10以内数的减法、点数1~10”相关的内容和信息,巧妙设计教学活动,达到预期效果。
(二)分层次教学和个别化教学体现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
培智学校生活数学课程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满足个别化需求,使每个学生接受适合的教育,不同能力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教学中充分接纳学生,对学生的引导尊重而不放纵。注重从学生角度出发解决不同的问题,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在练习中设计操作板锻炼学生操作能力的同时,没有给孩子限定“让几只猫醒来”,是一个开放式设计,学生就拥有了活动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愉悦的感受,学习激情很高。作为组织者,在鼓励学生兴趣的同时,也时刻将教学目标放在心上,用点数这一主线贯穿课堂,无论是共读绘本还是游戏时间,都紧紧围绕目标,每位学生都达到了既定目标,但是也忽略了“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的可能性。
(三)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让学习更加有趣、有效
通过自作PPT、操作板等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让教学有趣生动,效果显著。
(四)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特殊学生因为本身的障碍导致认知水平较低、专注能力较差,数学思维能力弱,但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特殊学生的逻辑能力可通过日积月累的训练提高。本课虽然分层要求学生用点数或减法解决问题,但B类生在学习过程看见A生原来还可以采用这样的办法,无形中也给他们传递了可以用其他办法解決问题的观念,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