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树》教学设计
2022-04-29张敏
张敏
导读:作为谢尔·西尔弗斯坦的代表作,《爱心树》主要讲述了一棵树无私给予男孩快乐的故事。借助《爱心树》的阅读,教师不仅能够有效锻炼幼儿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让幼儿在精彩、有趣的故事中感受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实施更高质量的爱的教育。
一、设计目的
借助绘本《爱心树》的阅读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在认真观察中积极参与到故事情节的讨论中,并在交流中更好地感知故事中寄寓的思想情感。
借助绘本《爱心树》的阅读着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使他们在认真分析画面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对故事情节进行大致预测,并在观察画面、大胆讨论的基础上发展幼儿较为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较为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
借助绘本《爱心树》的阅读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和理解能力,使他们在故事角色中感受爱的教育,学会感恩。
二、绘本分析
《爱心树》是美国诗人谢尔·希尔弗斯坦在1964年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该作品一问世就得到了无数人的肯定。自2003年《爱心树》中文版出版以来,该作品便再次在国内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在此后的二十年时间里,这本《爱心树》早已经成为众多家庭和学校的必读书,男孩和大树的故事也感动着一代又一代读者,让他们在感受爱时也懂得感恩。
这本绘本主要讲述了一棵大树无私地给予了男孩成长中所需要的一切,自己却不图一丝一毫的回报。男孩在大树的无私给予中享受着一份又一份快乐和幸福。在风烛残年时,男孩仍然靠在仅剩的老树墩上休息……在这个故事中,作者谢尔·希尔弗斯坦不仅用简单、流畅的线条和充满诗意的语言文字创作了一则感人至深的生活寓言,还借助简洁的故事情节为读者留下了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给人以强烈的情感震撼。
对幼儿来说,《爱心树》的情节设计和语言表达等都简洁直观,易于理解;简约的线条和丰富的留白也对幼儿理解力、想象力的培养和提升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必须在阅读教学中发挥出《爱心树》的优势,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真正从这本书的阅读实践活动中有所获益。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故事的内容,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感想。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观察和倾听;在认真阅读中梳理故事线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大树的无私奉献,体会亲人朋友们如大树般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关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观察、聆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进行爱妈妈、爱长辈的教育。
教学难点:体验感受大树对男孩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
(一)了解故事
师:小朋友们,你们都读过哪些课外书呢?在你读过的课外书中,哪本书最令你难忘呢?可以把难忘的原因告诉大家吗?
幼儿讨论、交流,并发言。
师:大家说的故事都很好,今天呢,老师就再给大家介绍一个非常好的绘本故事。这本绘本里不仅有非常简洁、有趣的线条,还有非常动人的语言文字。那此刻,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本《爱心树》吧。(板书《爱心树》,作者:谢尔·希尔弗斯坦)这个谢尔就是《爱心树》的作者,他是一位非常有名的诗人、插画家、剧作家、作曲家、乡村歌手等。虽然他从来没有经过专业的绘画训练,但是,在一颗真挚童心的辅助下,他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绘本作品。在以后,我们会学习到或看到很多他的优秀作品。比如:《缺失的一角》《一只会开枪的狮子》及《阁楼上的光》等。
今天在开始之前,我相信有些小朋友可能已经读过这本书,也有很多人没有读过。不过这些都没关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个感人至深的爱心小故事吧。
设计意图:借助几则趣味故事引出《爱心树》的故事,在阅读之初充分调动幼儿的阅读意愿,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绘本阅读的实践活动中。同时,让幼儿对《爱心树》进行一个大致了解,为后面的阅读实践奠定基础。
(二)分段落阅读
师:在阅读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棵大树和不断成长的男孩之间的故事。其中,作者着重写了五个小故事。下面呢,就让我们来看绘本中的第一个故事。
1.小孩子与大树
故事梗概:在一开始,男孩围绕着大树嬉戏,采集树叶做王冠、爬树荡秋千、吃树上的苹果、和大树捉迷藏、在树荫里休息。(教师根据画面内容引导阅读,并借助关键词语、画面等锻炼幼儿的多维想象力。)
引导阅读:教师指着画面上并没有显示出来的男孩问幼儿:“为什么爬上树干、荡秋千、在树上吃苹果的画面都找不到男孩呢?”
幼儿1:在爬上树干的时候,大树两边露出了两只小手小脚,地上还有鞋子;
幼儿2:在荡秋千的时候,树叶下面露出了一双小腿,地上仍然有鞋子;
幼儿3:在吃苹果的画面中,画面上有好多被丢下的果核,男孩的鞋子也被杂乱地丢在地上。
(这些画面虽然没有直接画出男孩的身影及神情,但是教师却可以通过画面中的细节引导孩子进行一系列积极想象。)
思考:在这段故事结尾,作者写道:“大树很快乐。”请说说,大树为什么会快乐呢?(因为有男孩的陪伴。)
2.少年与大树
故事梗概:大树第一次邀请男孩陪自己玩一会儿被拒绝。男孩長大了,第一次向大树提出要求,把树上的苹果卖掉,买好玩的东西。
引导阅读:在这个段落中,男孩长大了,有了新的朋友,大树感到了孤单。其中,画面上哪些信息可以告诉我们男孩交了新朋友呢?
幼儿观察画面,进行讨论,比如,大树后面露出了两条腿;大树身上的爱心由一个变成了两个……
思考:
(1)在孩子长大后,大树多了一种怎样的情感体验(大树常常感到孤寂)?大树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感体验呢?
(2)与第一次的“大树很快乐”相比,这里结尾处也有一句“大树很快乐”。此时的大树为什么快乐呢?(自己的果实帮助男孩实现了买东西的愿望。)
3.青年与大树
故事梗概:大树第二次邀请男孩陪自己玩一会儿被拒绝。成年的男孩想要娶妻生子,第二次向大树提出要求,并把大树的枝干砍了下来盖房子。
引导阅读:在男孩将树枝带走后,大树变成了光秃秃的树干,可是作者为什么仍然在旁边写道“大树很快乐”呢?(引导孩子明白 “能够给予是一种快乐”的道理。)
4.中年与大树
故事梗概:大树第三次邀请男孩陪自己玩一会儿被拒绝。男孩第三次向大树提出要求,用树干做船驶向远方,离开了大树。
引导阅读:在这部分故事结束时,作者写道:“大树很快乐……但是心坎里却有些……”你认为大树的心坎里却有些什么呢?为什么?(如:失望、伤心、难过、孤独等,因为那个让大树付出一切的男孩离开了。)
思考:到此为止,大树身上主要出现了快乐、孤独、伤心三种情绪,这三种情绪随着故事的发展不断地深化,不断引导孩子在阅读中靠近故事的主题思想。那么,你是怎样看待大树出现的这些情绪的?
5.老年与大树
故事梗概:老树墩不再邀请男孩陪伴自己,并为此找出了许多理由,如:“我没有苹果了。”“我没有枝条了。”“我没有树干了。”面对着一无所有的老树墩,老去的男孩固执地回到了他身边,慢慢地坐在老树墩上休息,陪伴着老树墩度过最后的时光。
引导阅读:在这最后的一部分中,老树墩为什么一直对男孩说“抱歉”?(因为现在的它已经没有了果实、树叶、枝干……再也帮不到男孩什么了。)你能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话吗?(“我希望还能给你点什么东西……但是我什么都没有了。我现在只是个老树墩,真是抱歉……”)
思考:
1.一無所有的老树墩最后又给予了男孩些什么呢?(给予了安慰和陪伴。)
2.在最后,作者写道:“于是孩子坐下了。”你觉得男孩在慢慢坐下的一刻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3.男孩在树墩上坐下后,作者再次写道:“大树很快乐。”那么,你认为这时候的大树是为什么而快乐呢?请认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在上面的五个小故事中,作者在每个故事结尾的地方都写“大树很快乐”。那么,你认为大树每一次感到快乐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些原因之间有什么内在的关系?(孩子的快乐就是大树的快乐,大树的快乐倾注在孩子的快乐之中。)在这五部分的五句“大树很快乐”有着怎样的相同处和不同处呢?(如:第一句“大树很快乐”是单纯的快乐、开心;第五句“大树很快乐”则多了一些淡淡的满足……)
设计意图:按照化整为零的思路,将故事内容按照主要情节划分为五个段落,并引导幼儿在阅读实践中各个击破,逐渐在观察和分析中把握每一个故事。在此基础上,幼儿教师不仅能使幼儿更积极地参与到故事阅读与分析中,还能使幼儿在掌握主体情节的同时使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为此后阅读实践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整体思考,感受爱的主题
1.读完这个故事,大家能说出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个画面吗?为什么呢?
提示:幼儿根据自身阅读体验自主交流,也可以提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些疑问。
比如,有的幼儿就说,印象最深的是男孩老了之后坐在老树墩上的画面。看到男孩回到自己的身边后,老树墩不仅会重新感到幸福和快乐,还一定会非常满足、开心。有的幼儿则说,对男孩抱着树干离开的画面印象最深,因为男孩迈着很大的步子走了,都没有回头看看老树墩。一想到孤独的老树墩,就觉得心里非常难过。
2.你觉得大树像是小男孩的什么人呢?在你的生活中,你拥有属于自己的“大树”吗?
3.如果你是小男孩的话,你会怎样对待大树呢?
设计意图:在开放性的思考中督促孩子想出更多的可能性,在锻炼幼儿思维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让其在换位思考等实践中感受亲情的伟大与无私,在学会感恩的同时成为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六、拓展延伸
在绘本《爱心树》的阅读过程中,笔者非常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意愿的挖掘,并且在阅读过程中有意地设计了许多师幼互动的环节,让幼儿在思考提问、讨论和交流等实际行动中读懂《爱心树》,联想到生活中有大树品质的亲人。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互动和讨论实践,绘本故事《爱心树》的阅读教学才取得了很好的成功。
在此阅读教学中,笔者认为想要在绘本阅读中实现更高质量的教学,幼儿教师首先就要做到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既要在阅读过程中给予幼儿更多亲自观察、体验的机会,又要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幼儿的自主阅读意愿,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比如,在阅读绘本《爱心树》时,笔者不仅根据幼儿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特点给予他们更多展现自我观点和情感意愿的机会,还积极鼓励他们说出想法,对其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使他们既能够在阅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在正确的价值引领下更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其次,灵活教学和激发幼儿阅读的积极性在幼儿绘本阅读教学中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在绘本阅读教学中必须要善于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及教学思路,以期能够借助不同形式的表达展现阅读对象的魅力所在,从而使孩子们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实践中。比如,在绘本《爱心树》阅读过程中,我们既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的声音、图像等优势将绘本内容生动、直接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情节,也可以借助角色扮演、角色对话、交流和讨论等学习形式引导孩子在具体的绘本阅读实践活动中对绘本故事的内容及主题等进行进一步理解和领悟。如此一来,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引导下,幼儿不仅能在全身心投入中感受绘本阅读的乐趣,还能促进自身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的进一步提升。
最后,给予幼儿更多的鼓励和肯定。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渴望得到他人的赏识。”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与鼓励,处在身心迅速发展阶段的幼儿更是如此。因此,作为一线幼儿教师,我们必须在阅读实践中给予幼儿更广阔的舞台,鼓励他们进行积极的阅读情感表达。比如,幼儿教师既要允许幼儿表达出不同的观点,也要对幼儿以第三种视角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给予鼓励和认可,使他们能够在阅读中进行更积极主动的思考。比如,对一些想象力丰富、表达能力优秀的孩子给予相应的奖励和鼓励等。如此一来,他们才能在教师的帮助和鼓励下发现更多的阅读乐趣,并从中受益匪浅。
总之,故事绘本阅读对幼儿的学习和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极大拓展幼儿的视野和思维,还能使他们在充分感受阅读乐趣的基础上产生探究绘本的积极性。因此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想要将绘本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就必须在尊重幼儿、理解幼儿、认可幼儿的同时帮助幼儿、指导幼儿、鼓励幼儿。如此一来,幼儿教师才能使幼儿在绘本阅读中实现阅读理解能力、观察分析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综合性提升,为此后的发展奠定长远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