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研究
2022-04-29杨辉成
杨辉成
摘要:乡村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自党建引领“五治融合”行动开展以来,甘肃省靖远县在乡村治理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基层党建、治理理念、法治意识和文化建设等方面仍面临诸多问题和不足。为此,靖远县深入贯彻落实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部署要求,坚持统筹谋划,紧密衔接,协同落实,建强基层组织,提高村民自治能力,构建乡村法治体系,厚植乡村德治土壤,扎实推进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细,使乡村治理迈出新步伐、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治理能力;靖远县
文章编号:1674-7437(2022)12-0041-04 中国图书分类号:D422.6;F323 文章标识码:A
乡村要振兴,乡村治理是基石,治理有效是关键。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1],“治理有效”是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关键性环节和保障性要素。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为乡村治理能力提升提供了优质的资源、优惠的政策、新的治理理念和方式, 而乡村治理能力提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依托,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和基础。从实践逻辑看,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以良好的乡村社会秩序为基础、以先进的治理理念为导向、以乡村治理能力提升为引擎,良好的乡村治理能力是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基础和保障。
1 靖远县乡村治理现状
靖远县属国家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和省定深度贫困县之一,2019年底实现整县摘帽,2021年被列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2022年以来,面对多轮疫情冲击,靖远县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基层治理、提升治理能力的部署要求,坚持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把乡村治理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坚持统筹谋划,紧密衔接,协同落实,扎实推进基层治理各项任务落实落细。一是在党组织的凝聚力上下功夫,优化班子成员配置,强化党的领导,开展基层党建“五聚焦五提升”行动,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不断加强;二是在增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综合素养上下功夫,选优配强村干部队伍,加强政治理论教育,提升服务群众能力;三是在增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上下功夫,做好法治宣传,加强执法监督,化解矛盾纠纷,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四是在精神文明建设上下功夫,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强化德智教育,推进移风易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治理能力有所提升,乡村治理效果开始显现,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靖远县乡村治理迈出新步伐、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
2 靖远县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
靖远县乡村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新形势下乡村治理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和不足。靖远县必须立足实际,坚持问题导向,从问题中找办法,精准施策,靶向破难,确保治理有效。
2.1 基层党组织“引领力”不强,战斗力和凝聚力弱
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治理的重要主体,基层党员是乡村治理的主要力量。为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力、凝聚力、战斗力,靖远县各级党组织加大了对涣散村党组织的整顿力度,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加强,但与乡村治理的目标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比如,在靖远县部分基层党组织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综合素养,导致部分村党组织带头人素质能力不适应乡村治理新要求,还习惯于以“经验”为主、靠“面子”办事;部分党员参与率低、意识不强,流动党员管理难度大[2];刚任职的专职化村党支部书记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组织力不强,缺少有效吸引凝聚群众的措施。
2.2 基层治理理念滞后,影响治理效能提升
社会管理理念是1998年提出的,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转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新变化[3]。就靖远县而言,部分基层干部长期受控于传统观念和惯性思维的影响,对社会治理认知不足,不重视群众的参与对提升治理效能的作用;部分农村在社会治理过程中还存在着用宗族、群族方式管理群众的现象。基层干部的服务意识弱,服务就是治理的理念没有树立起来,只注重领导的看法,重“面子”轻“里子”,削弱了治理的作用和地位;一些基层干部接受新事物与新知识的速度慢,缺乏创新意识,制约了农村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提升。
2.3 基层干部法治意识不足,法治思维薄弱
乡村治理的主要力量是基层干部,但靖远县很多地方的乡村干部文化知识水平低,法治意识薄弱,学法、用法、守法的意识不足,解决矛盾纠纷的能力不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时,不善于使用法治思维,仍以熟人思维来代替法治思维,不能做到一视同仁,依法治村阻力较大。而且很多村干部年龄较大,受教育的程度不高,对于新知识和新思想接受程度较慢,无法系统的学习法律法规,也不能很好地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因此,建立规则意识箭在弦上,培育法治意识迫在眉睫。
2.4 乡村文化建设跟不上时代步伐,“德治教育”缺乏厚度
乡村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乡村德治为乡村自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道德土壤,但在靖远县农村,攀比炫富、铺张浪费的陈规陋习依旧随处可见,很多传统美德没有得到有效传承。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匮乏,群众性娱乐活动少,多以唱戏、广场舞为主,形式单一。随着网络和多媒体在乡村的快速发展,农村已然成为“半熟人社会”[4],乡村社会成员“各自为政”,家庭之间的联系日趋减少,村民关系日益冷漠,先进文化亟需培育,移风易俗亟待推动。
3 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的途径
3.1 建强基层组织,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3.1.1 建强组织增强“引领力”
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各方面、全过程,设立“一办十组”,分类分层全方位推动。“着力优化基层治理体系,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深入开展基层党建‘五聚焦五提升行动,构建基层‘村党组织-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员中心户为依托的治理体系,应建尽建率达到100%”[5]。选优基层治理干部队伍,配强社区工作者和专业化管理村文书,切实提升工作能力。全面落实乡村“大党委”建设,组织机关单位党员干部开展“双报到”活动,切实优化乡村治理体系,努力引导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3.1.2 宣传教育增强“凝聚力”
选树条件成熟的村作为县级试点,发挥示范引领、典型带动作用,保障全县整体工作有序推进。组织乡村干部和驻村帮扶工作队、村民代表和网格员入户走访,宣讲“五治融合”相关内容,让“五治融合”家喻户晓;通过集中学习、专题党课、研讨交流等方式扎实开展“大学习、大培训、大推动”活动;举办乡村振兴暨“五治融合”能力提升培训班,在提升乡村干部能力水平上下功夫[6];广泛宣传各基层党组织引领典型做法,在微信平台上发布宣传信息,营造上下齐心、全民参与、广泛支持的良好氛围。
3.1.3 狠抓落实增强“战斗力”
扎实开展党建引领“五治融合”行动、“集中推进月”活动,集中推动各项重点任务落实落地。着力解决“面上慢、线上乱、点上散”问题。县级包乡领导深入乡镇、村(社区)进行调研督导,帮扶单位领导干部深入帮扶村走访农户,征集民情民意,商定帮扶方案,协调重点项目,积极帮办好事实事。坚持对标推进,开展“我是党员十带头”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采取“党员+网格员+志愿者+群众”的方式,推动问题解决。注重深化提升,着力做到“全过程、全覆盖、全方位”落实。开展“红黄绿”三色评定,对列入红色管理的乡镇及时进行提醒。
3.2 完善村民自治组织,提高村民自治能力
3.2.1 完善村民自治组织
规范村民委员会建设,制定《关于加强村民委员会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对村民委员会规范化建设作出明确规定,并按照工作目标,进行细化,不断加强村民委员会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7]。不断规范乡村居民的权利和义务,依法不断完善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不断提升乡村居民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
3.2.2 加强基层民主监督
全面落实“三议五会”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严格实施村级重要事项、重大问题由村“两委”提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的工作制度,决议内容和实施结果及时向村民公开。规范村务公开和村务监督,对村务公开的内容、公开栏的设置以及公开的方式进行了规范化规定,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制度,并积极推动落实。
3.2.3 提升服务群众能力
村民委员会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切实做好乡村的宣传教育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上台阶,使村庄更美丽、环境更优美,处理好民间家庭纠纷的调节工作,努力做好社会治安、民生保障等方面的工作。严格执行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的决议决定,办理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做好管理服务,改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提高村民生活质量。规范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和印章使用管理工作,从根本上改变“万能公章”“证明围城”等现象。
3.3 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全力构建乡村法治体系
3.3.1 做好法治宣传,加快法治文化建设
利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知识产权宣传周、营商环境集中宣传月等节点组织开展《宪法》《民法典》及“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我为群众办实事”宣传教育活动,充分运用公共场所电子显示屏、服务窗口触摸屏、公共法律服务智能终端等推送《宪法》、《民法典》相关知识;举办基层党组织书记专题法治培训班,分层分级组建“法律明白人”微信工作群,注册“法律明白人”,发放“法律明白人”合格证;联合县政法、检察、公安、县妇联等单位,开展法治宣传活动,推进全民守法意识;开通“靖远司法”抖音平台,开展“美好生活·法治同行”直播活动;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更新法治宣传一条街宣传版面,实现法律图书角全覆盖。
3.3.2 严格行政执法,加强法治体系建设
加强乡村行政执法监督,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行为,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将“两轻一免”清单落实作为法治政府建设和依法治县工作要点,督促重点行政执法部门、单位围绕行政柔性执法工作任务,教育引导行政执法人员深刻领会全面推行行政柔性执法精神实质,将行政柔性执法作为首选方式贯穿到行政执法活动全过程;有序推进行政执法换证、新申请执法证的行政执法人员综合法律知识培训工作。
3.3.3 优化法律服务,拓展矛盾化解渠道
深入推进乡村法律服务“三网融合”为民办实事项目,为全县各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配备“小律·智慧普法与公共法律服务自助柜员机”,全县各村社普遍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构建以县法律援助中心为中心,以乡镇法律援助工作站为依托,覆盖城乡的法律援助体系,普遍建立法律援助联络点,确定了联络员,完善县、乡镇、村(社区)三级法律援助网络体系,实现应援尽援、应援速援、应援优援;持续拓展矛盾化解渠道,培育和创建“枫桥式”司法所、人民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员,强化人民调解基础性作用,落实好人民调解工作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3.4 倡导文明新风,厚植乡村德治土壤
3.4.1 把牢“德治教育”政治方向
深化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使之成为广大群众政治上的主心骨、思想上的定盘星、行动上的指南针。以核心价值观“树”起来、思想教育“活”起来、红色基因“传”下去、宣讲阵地“用”起来为主要抓手,“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市第九次党代会和县第十六次党代会精神,把科学理论、学习实践融入“微讲堂”,全媒体联动”[8],打造“五治融合”宣传栏,分享创新举措、典型做法、工作成效等,进一步发挥宣传平台的思想引领和教化育人作用。组织宣讲团、党组织书记、“线学线讲”宣讲员、驻村干部以及百姓名嘴等组成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全方位开展专题报告、快板、小曲、小板凳、微视频等多种形式宣讲活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党的理论送到农民炕头、田间地头、群众心头,引导广大群众强信念、感党恩、跟党走,不断提升老百姓的道德水准、思想觉悟、文明素养,切实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3.4.2 推动“文明实践”落地见效
按照有场所、有队伍、有项目、有活动、有机制“五有”标准和全覆盖要求,整合阵地、队伍、项目资源,持续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依托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坚持“一乡镇一品牌、一村社一特色”,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提档升级,为开展“德治教育”搭建服务平台、建立活动阵地。立足社情民情,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与基层社会治理、党史学习教育、文明创建、移风易俗、脱贫攻坚、生态环保、乡村振兴、产业培育等工作相结合,及时梳理群众的需求,制定文明实践清单,采取“讲、习、评、帮、乐、庆”等实践形式,围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丰富活跃文化生活、培育践行核心价值、弘扬传统美德、推动移风易俗等重点,持续开展“五为五小”“一月一主题文明集市”“传承雷锋精神·聚力文明实践·增辉文明靖远”“三清一维护”“温情六月·爱心助考”“保护母亲河·青春志愿行”“情暖中秋 携爱同行”、疫情防控、交通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开展“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弘扬家庭美德·共建美丽家园”“歌颂新时代·喜迎二十大”“月是故乡明·古韵靖远”等文明实践活动。
3.4.3 培育“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精心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主题街、主题广场,设计“讲文明树新风”景观小品,打造核心价值观宣传小景观、设置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栏。以白银市创建文明城市为契机,以移风易俗为重点,开展各类群众性精神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党的好声音,传递正能量,大力倡导“勤劳致富光荣,懒惰致贫可耻”的理念。不断提升农村群众生活质量,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帮助群众树立正确的观念,激发广大群众的内生动力,助力乡村振兴。积极发挥模范引领,深入开展“五评”(好儿媳、好公婆、“五星级文明户”、道德模范、最美人物)“三创”(文明家庭、文明村、文明镇)等群众性选树、创建活动。通过建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微信群、手机客户端,设立广告栏、宣传橱窗、村广播等,广泛宣传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工作。举办“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主题活动,积极培育良好家风、文明乡风、淳朴民风。
4 结束语
乡村治,百姓安,天下稳。乡村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健全自治、法治与德治有机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才能真正走上善治之路。只有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助力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政府网.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2017-10-27)[2017-10-27].http://www.gov.cn/xinwen/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2]光明网.乡村治理面临的现实问题及破解对策[EB/OL].(2022-01-22)[2022-01-22]. https://m.gmw.cn/baijia/2022-01/22/354654-29.html.
[3]邵光学,刘娟.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浅谈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新变化[J].学术论坛,2014,37(02):44-47.
[4]李晓楠.“半熟人社会”背景下中国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2(10) :44-45.
[5]白银党建.甘肃靖远:“五治融合”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EB/OL].(2022-07-07)[2022-07-07].https://by.gsdj.gov.cn/gsdjportal-v5/site-baiyindangjian/info/159727.
[6]陈忠平.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N].白银日报,2022-07-11(02).
[7]靖远县政府.靖远县“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实施方案[EB/OL].(2022-08-26)[2022-08-29].http://www.jingyuan.gov.cn/doc/2023/01/06/97613.shtml.
[8]雷艳玲,贾承诚.融合互促凝聚共识 激发文明内生动力[N].白银日报,2022-06-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