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靖远县乡村治理面临的困境及对策解析

2022-04-29耿保贵

村委主任 2022年12期
关键词:靖远县乡村治理困境

耿保贵

摘要: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首先,文章分析了靖远县的乡村治理实践及其意义;其次,立足靖远县乡村治理的实践,从甘肃靖远县基层治理权责不对等、信访限制发展与传统发展思维制约三个层面对靖远县面临的乡村治理困境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治理路径,以解决靖远县乡村治理困境,提高靖远县乡村治理水平。

关键词:靖远县;乡村治理;困境;对策

文章编号:1674-7437(2022)12-0060-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       文章标识码:A

乡村治理是我国农村发展中的一项重要议题,它涉及到乡村的经济发展、社区管理、基础设施建设、

人口流动等多个方面。良好的乡村治理能够促进乡

村的全面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推动乡村振

兴。靖远县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东部,总面积

5 809.4km2,现辖18个乡镇、177个行政村、15个社区,总人口50.36万人。靖远县由沿黄自流灌区、高扬程提灌区和干旱半干旱山区三大自然区域构成,耕地约有13.67万hm2,水浇地4.7万hm2,是传统的农业大县。黄河流经县境10个乡镇,流域面积100km2,是黄河甘肃段流经里程最长的县份,素有“塞上江南”“陇上名邑”“黄河明珠”之美誉[1]。党的十九大以来,靖远县虽然在乡村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着一些困境,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文章旨在深入分析甘肃靖远县乡村治理面临的困境,包括基层治理权责不对等、信访问题、传统发展思维制约等问题,并针对性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提升靖远县的乡村治理水平、推动靖远县的乡村发展、促进靖远县乡村振兴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1   乡村治理概述

乡村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命题,它是各类主体参与到乡村社会实践中,通过设计、规范、引导、控制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实现持续性的协调和平衡的互动过程。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各省在乡村振兴问题的讨论中多次提出要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能力,进而推进乡村建设现代化进程。乡村治理不仅反映出不同主体之间的矛盾平衡过程,还凸显出乡村亟待解决的各项社会性问题,如乡村经济发展、基层党组织建设、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就业、医疗、教育等乡村百姓关心的福祉性,靖远县的乡村治理实践及意义问题。

2   靖远县的乡村治理实践及意义

甘肃省靖远县坚持把乡村治理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来抓,注重在明思路、建机制、抓落实、强实效上下功夫,着力构建政治引领、自治强基、法治保障、德治教育、智治支撑为主要内容的“五治融合”乡村综合治理体系,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2.1   有利于提升靖远县民众满意度

靖远县在乡村治理工作中采用网格化管理的形式,建立了基层党组织-村民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党组织网格化治理体系。在靖远县全县的整个网格化体系中,所有村屯组织、群众都被纳入网格化管理,逐项逐级逐层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在网格化体系中的角色定位。靖远县全县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以网格化建设工作为载体,以人民群众满意度为主线,在网格化中不断延伸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基层治理作用,确保民众关切的问题能第一时间在网格中化解,使其在网格中切实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同时,网格化建设也秉承着横向和纵向传递优势,一旦出现基层网格难以解决的难题后,将有效传递到上级领导单位,确保整个网格管理工作的顺畅。

2.2   有利于乡村各项管理制度的规范

乡村治理体系的完善有助于规范乡村各项管理制度。在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中,靖远县全县统一部署,明确各单位工作进度,严格按照工作时间进行调度各村屯乡村治理工作进展情况,以此建立起上下同步推进乡村发展的工作格局;同时,加强典型经验引领带动作用,在甘肃省靖远县选择相对成熟的乡村治理工作成果突出的村屯,以一个带动一片,一片引领一个区域;在以上机制建立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存在问题作为治理工作的风向标,通过优化管理制度和治理方法,推动落实各项管理措施。

3   甘肃靖远县乡村治理的困境

3.1   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尚存在不足

靖远县乡村治理工作已逐步完善,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发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仍存在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靖远县的乡村治理仍侧重政府主导,制度设计的整体性、全局性联动不足,系统化不够,信息共享不及时,进而影响工作实效。二是在精准区分不同群体进而提供精准管理与服务方面还较为欠缺,精细化水平较低,信息分析研判、大数据应用不够深入。三是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不到位。群众参与乡村治理渠道、平台单一,参与乡村治理的主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对乡村治理满意度、认可度不高。

3.2   信访问题阻碍乡村治理高质量推进

乡村地区信访问题是基层治理中的重点和难点,是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中需要着力攻坚和完善的内容。乡村信访问题的诞生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但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靖远县部分基层干部并未深入挖掘信访问题的根源,只是基于具体事件内容进行处理和分析,这样的做法导致了民众对政府的满意度下降。

3.3   乡村传统发展思维制约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靖远县部分乡村过于依赖农业生产,而忽视了非农产业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这种发展思维的固化和局限性,往往会导致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视野狭窄,难以适应现代乡村发展的多元化和复杂化需求。同时,传统的乡村发展思维较为重视经济发展而忽视社会治理,容易导致出现因追求经济利益而过度开发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等社会问题。这种发展思维与现代治理理念的冲突,阻碍了乡村治理体系的建设,使乡村难以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3]。

3.4   人才缺乏导致乡村发展动力不足

乡村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还要靠人[2]。人才不足则会导致乡村发展的动力不足。农村农业产业现状和经济基础状况与城市相比,差异较大,青壮年劳动力会选择离开农村到各方面条件都相对优越的城市务工,导致农村年轻劳动力匮乏,人才流失严重,以致于农村难以得到发展。同时,还缺乏具有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的年轻人才。

4   甘肃靖远县推动乡村治理的策略分析

4.1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一是不断完善多元主体参与的乡村治理体制机制。在党建引领的总原则下,聚焦重点解决发展瓶颈问题,着力构建基层党组织领导、社会协同、民主协商、村民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乡村治理体系。二是创新精准化服务模式,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精准分区、分类服务管理。在道路交通、医疗、教育、养老等农村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领域,创新方式方法,提供精准化服务。三是夯实乡村治理的组织基础,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首先,要加强村党支部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配齐配强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村务监督[3]”等工作,选择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乡村治理意愿的党支部书记作为具体负责人,加强对村务管理和农村矛盾纠纷处理,保证上级各项决策和要求贯彻执行。其次,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行能力。乡村有效治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够有效地执行和管理,这与基层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工作态度以及激励机制等因素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为此,需要通过兄弟县市成功经验的交流分享和组织相关教育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提升基层领导干部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实际能力,丰富其乡村治理思路。最后,建立健全基层群众的利益表达机制。可通过“恳谈会”“接访”等行之有效的制度,使基层群众的诉求能够得到有效表达;还可通过融媒体平台吸纳社情民意、进行利益综合,不断改进决策方式方法,发扬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

4.2   推进基层信访治理综合改革

第一,优化信访问题工作流程。改变工作理念,改变“由群众上访向领导下访”的工作模式,将信访工作重点由“事后解决”转向“事前防范”,构建“初始处置”责任追究机制、“下访驻访”机制、“县乡三调”机制,从“三个层面”降低信访风险。

第二,健全利益诉求表达途径。一是要建立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途径,并确保表达途径的畅通,充分考虑群众诉求的隐私性,针对诉求做到及时处理、及时反馈。二是要完善反映人民群众利益的法律及相关制度。将已有的法律条例、相关制度进行严格执行和落实,将群众诉求表达进行专案专办,明确责任人,对群众表达的诉求进行规范化处理。

第三,强化信访责任制,确保问题得到解决。要强化信访责任制,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在信访工作中的职责,确保每一个信访问题都能得到妥善处理。对于处理效果不佳、推诿扯皮的情况,要严肃问责,确保问题解决的质量。

第四,加强对政府信访工作管理。完善社会参与信访机制,将信访工作纳入到基层的大范围内,吸收“两代表一委员”、人民调解员等社会资源,通过抓源头、打基础、提升能力,把信访工作的职责和制度的出口向前,把工作的精力和措施重点向下,构成一个大的信访工作大格局。强化网上政务,强化网上信访平台的建设,建立省级、市级、县级、乡(镇)级村级五个层次的网上信访平台,完善网上问政的交办、协调、核查、督办等工作。

4.3   打破传统发展思维束缚,推动治理体系建设

要在乡村广泛推广现代乡村发展理念,强调以人为本,突出可持续性和包容性,在理念、制度、资源、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和提升,以推动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这需要政府、社区、学校等各方面共同努力,通过培训、研讨、宣传等方式,引导村民改变传统思维,树立新的发展观念,打破乡村传统发展思维的束缚,以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4.4   要积极引进培育乡村人才

推动乡村振兴,实现乡村治理有效,关键在人,在于培养一支能扎根于农村,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强有力的人才队伍[4]。为此,靖远县要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一是积极培育本土人才。借助校地、企地合作,结合乡村人才实际情况及其需求,组织开展技能培训班与专题进修班,邀请专家教授进行授课,形成系统完整的本土人才培育制度体系,大力培育本土人才,使其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二是要积极引入外来人才。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打破传统思维,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按照“人尽其才、人尽其用、用当其时、用当其地”的原则[5],引导各类人才下乡创新创业,使其投身到乡村振兴中来。三是搭建平台引导乡贤回归。靖远县应当尽早启动“新乡贤归巢行动”,激活乡贤资源、凝聚乡贤智慧、汇集乡贤力量,引导更多乡贤回归乡村,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

5   结束语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在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要主动地发挥出乡村治理的作用,逐步提高乡村治理的实施者和组织者的管理能力与水平,更新其乡村治理相关观念,优化乡村治理方式。达到乡村善治的目的,助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靖远县人民政府.靖远县县情简介[EB/OL].(2023-01-17)[2023-01-17].http://www.jingyuan.gov.cn/doc/2020/12/11/53595.shtml?e-qid=d05ef99200012466000000036458acb8.

[2]中工人物.刘永好委员:乡村振兴归根结底是人的振兴[EB/OL].(2018-03-04)[2018-03-04].https://www.workercn.cn/357/201803/04/180304143251143.shtml.

[3]黄博琛.乡村治理的困境及出路[J].农业经济,2022(01):83-85.

[4]光明经济.乡村振兴需要人才“加油”[EB/OL].(2022-05-23)[2022-05-23].https://economy.gmw.cn/2022-05/23/content_35757112.htm.

[5]宁陕县人民政府.宁陕县城关镇打好“六个关键”组合拳创新管才用才[EB/OL].(2021-04-21)[2021-04-21].https://www.ningshan.gov.cn/Content-2248216.html.

猜你喜欢

靖远县乡村治理困境
依托红色教育资源 推动学校优质发展——靖远县西关小学红色教育工作纪实
改革促发展 创新增活力——靖远县教育改革与特色发展综述
把发展“航向” 扬协作“风帆”——靖远县实施东西部教育扶贫协作纪实
困境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国内关于乡村治理理论研究综述
基于乡村治理思维的精准扶贫思考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乡村治理与民间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