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三产融合发展 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2022-04-29田芳
田芳
摘 要: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分类推进乡村振兴,实施“1511乡村振兴示范乡村培育工程”,着力培育一批乡村振兴“十朵金花”示范村和乡村振兴示范引领村,为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起到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为此,我们对“十朵金花”之一的临颍县石桥乡三角村进行专项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关键词:三产融合;乡村振兴;临颍县石桥乡三角村
一、基本情况
三角村位于临颍县石桥乡西部,北邻清泥河,X008县道穿境而过,东临107国道,交通便利。全村辖1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235户955口人,1040亩耕地。近年来,三角村以空心村治理为契机,以人居环境改善为重点,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编制了村庄规划、实施了乡村建设。2003年起实施村庄建设统一规划,道路、排水、绿化、管网等基础设施已成规模,现已建成两层居民楼180幢,硬化水泥道路3公里,村内街道干净整洁、美丽宽敞,荣获国家森林乡村、省级卫生村、省级文明村、漯河市美丽乡村等多项荣誉称号。
二、主要做法
(一)选优配强班子,筑牢战斗堡垒。去年年初,按照乡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三角村圆满完成了村“两委”换届工作,选举产生党支部书记1名,委员2名,村委会主任1名(兼任),委员2名(兼任),监委会主任1名,委员2名,实现了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其中,大专以上学历1名,女性干部2名,35岁以下干部1名。全村党员30名,党的积极分子2名,在北京、广州等地流动党员5名。三角村新一届领导班子团结一心、甘于奉献、勇于担当,有较强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明确主攻方向,做强主导产业。三角村形成了鹅业养殖、苗木栽培、南瓜种植、床上用品加工等特色主导产业。一是绿色种养高位运营。2016年引进河南圣霖林牧科技发展公司,流转土地4000亩,大间距栽植精品三角枫、榉树、七叶树14万余株,林下生态养鹅,现存栏法国朗德鹅5万余只,培育出优良品种“圣霖一号”商品鹅,已申请注册“颍川白鹅”,“圣霖一号”,“鹅乡村”商标,形成了“鹅吃林中草,草肥林下鹅,鹅壮林中树”的绿色循环立体经济,开发扶贫就业岗位30个,带动群众每月增收2000元。二是家庭农场初具规模。成立1个京烁农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种植大户模式,整合耕地1180亩,种植“日本贝贝”南瓜新品种,套种小麦、三角枫,高低有序,松紧有度,形成良好的通风透光生长环境,预计南瓜亩产4000斤,每亩增收2500元。三是布艺加工发展良好。三角村邻村的布艺加工已形成市场规模,村民吴春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成立吴昊服装有限公司,填平荒坑,投资700万元,建成占地1.5亩、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的布艺加工厂,年产床单、被罩、夏凉被100万条,提供就业岗位20个,带动群众每月增收2000元,公司年利润达30万元。
(三)搭建多种载体,倡树文明新风。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三角村深入挖掘当地先进典型,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开展文明村创建、文明家庭和“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评出好媳妇10人、好公婆10人、新乡贤1人、最美庭院10戶,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发展文化事业,成立40余人组成的盘鼓队、秧歌队,定期举行文艺汇演,丰富了村民文娱生活。连续6年举办的“农民春晚”已经成了村民必不可少的“年夜饭”。每年重阳节,举办敬老宴,弘扬敬老尊老,促进和谐和睦。成立由德高望重、热心服务的老党员、新乡贤组成的红白理事会,加大高价彩礼、厚葬薄养、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治理力度,达到“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四)完善基础设施,打造美丽村庄。2009年三角村自筹资金4万元,建设文化广场1500多平方米,安装健身器材12套和1个标准化篮球场;2015年对全村低压电网进行改造;2016年种植红叶石楠、西湖海棠等绿化树木4000多棵,修建下水道1200多米;2017 年全村实现自来水户户通,安全饮水全覆盖;2018年安装路灯80盏,实施厕所革命,全村210户建成标准化水冲厕所,改造率达到98%,粉刷宣传墙壁1500平方米,制作文化宣传版面40余块,实现了村庄硬化、绿化、美化、亮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内公共图书室、便民超市、高标准中心幼儿园、三角村中心小学、标准化村级卫生室等场所一应俱全。建立了“村收、镇运、县处理”垃圾处理机制,配备专职环卫人员,购置垃圾车1辆、垃圾箱70个,全村生活垃圾实现了常态化保洁,做到日产日清。
三、存在问题
(一)产业链条较短。三角村产业基础较好,但总体上还是以第一产业为主,二三产业产值规模明显偏小、产业体系不健全。南瓜作为特色主导产业,从深圳引进种子和技术,种植收获后直接销售给该种子公司;鹅产业,主要从事繁育、养殖和销售,没有进行深加工;布艺加工主要做来料加工,赚取加工费。一产向后延伸不充分,多以供应原料为主,从产地到餐桌的链条不健全,二产连两头不紧密,副产物综合利用程度低,第三产业发育不足,产业融合层次低,不能发挥其叠加效应。
(二)建设用地瓶颈。三角村通过荒坑、荒塘整治,腾出的部分建设用地已用于县城城市建设,目前没有可供使用的建设用地。虽然有特色规模种养业、布艺加工业、美丽乡村、3号旅游线等基础,北邻颍河和东接107国道的区位优势,有发展农耕体验、万鹅科普观光、农家餐饮等休闲农业的资源禀赋,但苦于没有建设用地指标而无法实施。
(三)企业融资困难。资金投入是乡村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撑,金融机构资金扶持是乡村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三角村虽设有普惠金融村级服务站,但普惠金融贷款额度较低,抵押物要求较多,且贷款流程繁琐,农村规模小、实力弱的经营主体很难获得贷款资格,而经营大户因额度较小,申请意愿不强。资金缺乏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规模的发展。
(四)集体经济薄弱。三角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是靠厂房和土地使用权出租,自身经营性收入不多,持续增收渠道较少。一是出租厂房给“圣霖”公司,租金每年1.4万元,二是出租荒坑给吴昊服饰公司,租金每年750元。石桥乡针对集体经济薄弱村投资50万到临颍县产业园区,预计今后每年收益分红5万元,加上这部分收入才6万多元。2016年在村道路两侧、闲置宅基地上种植4000棵绿化树木,预计3年树木成才出售后可以增收50万元,但这部分收入受市场、气候等因素影响还存在不确定性。
四、对策建议
(一)结合三角实际,制定前瞻规划
三角村现行规划始于2006年,空间布局、庭院建设整体推进,水、电、管、网等设施逐渐铺开,绿化亮化工程不断完善,目前已经完成规划设计的80%。一方面原规划缺少对建筑标准、文化价值、阶段目标等方面的内容,另一方面三角村作为“十朵金花”之一,要进一步提升乡村建设标准,因此,需要对乡村空间、乡村整治、乡村民居改造、乡村用地、乡村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乡村生态保护风貌等方面进行新的规划,建议聘请相关专家结合实际对三角村进行评估,并做出前瞻性规划。
(二)利用资源优势,促进产业融合
一是依托石桥乡颍川田园公社,大力发展南瓜种植,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打造“贝贝南瓜有机农场”;二是借助石桥乡研学教育基地的打造,依托吴昊制衣企业和村内布艺加工作坊、农户,集体投入打造布艺加工体验场景,借助村庄本身环境资源,创新文创+布艺模式,开展布艺手工体验的劳动教育研学和国情乡情、农村传统文化研学,增加村集体和群众的收入;三是依托精品路线创建,发展休闲农业,建设特色民宿、绿道骑行、田园采摘、鹅园捡蛋等乡村旅游,致力打造“鹅乡村”产、学、研、游、乐现代农业产业园,突出产业和研学,打造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
(三)增加要素供给,拓展产业链条
一是探索灵活多样的供地新方式,县域内优先保障用地需求,尽量解决建设用地指标,使集科普、餐饮、研学、体验于一体的“鹅乡村”田园综合体项目尽早落地;二是探索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盘活闲置宅基地、废弃学校等农村集体土地资源,为产业发展提供场地支持;三是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完善征信体系,开展网络融资服务。完善政府担保体系,贷款风险采取由政府专项基金、担保公司担保、贷款农户抵押和金融机构四家共同分担,为金融机构拓宽普惠金融覆盖面、服务更多小农户和小微企业解除后顾之忧。
(四)拓展运营渠道,壮大集体经济
一是依托圣霖林牧壮大规模、拉长链条的机遇,以“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村集体利用土地、荒地发展林下白鹅养殖,促进村集体和产业发展;二是利用荒坑、荒片等村庄空闲土地,以软籽石榴为主,在主干道、房前屋后栽植花卉、果木,既增加了村级集体收入,又形成四季有花、夏秋有果的美丽景观;三是围绕村域产业化经营创办多种形式的村级经营性服务实体,为农户提供生产资料、农业机械、病虫害防治、技術咨询等服务,开展联结龙头企业和农户的中介服务,兴办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通过开展购销服务增加村集体收入。
(五)突出班子建设,提升组织战斗力
一是跟进抓好新一届村“两委”成员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教育培训,帮助新任村“两委”班子理清思路、定好规划,找准找实乡村振兴抓手载体;二是深化党史学习教育,落实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使党员管理和党组织生活真正严起来、实起来,使党员在学习实践中汲取奋进力量,在乡村振兴中践行初心使命;三是基于三角村发展养殖、种植和旅游等主导优势产业的需要,建议从市(县)农业农村部门或文化旅游部门选派驻村第一书记或工作队,帮助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
(六)推进联村发展,携手迈向共同富裕
在迈向共同富裕的新形势下,亟需打破各自为战的单村发展格局,加快推进跨村联合发展,加大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着力增强乡镇级集体经济实力,提升农村集体经济“统”的层级,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农村体制变革由低水平集体化向高水平集体化的“二次飞跃”,为新发展阶段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一是跨村联合、抱团发展。采取联建联营、股份合作方式,整合、盘活集体资源资产,联合发展产业项目,实行按股分红;联村共建项目、联合发展,充分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推动跨村联合、抱团发展。二是着力壮大乡镇一级的集体经济实力。2020年,全国村级集体资产总额(不包括土地等资源性资产)6.0万亿元、组级0.94万亿元、乡镇级0.79万亿元,分别占村、组、乡镇总资产的77.6%、12.2%和10.2%。乡镇级集体经济实力不足,势必限制乡镇统筹协调的能力。在新时期,“统”不能局限在村级,需要赋予“统”更多的内涵,逐步由村级延伸到乡镇级,要采取多方面有效措施,发展壮大乡镇级集体经济,提高乡镇统筹协调村庄发展的能力。三是鼓励企业与集体经济开展深度合作。要制定相应的支持政策,引导和鼓励国有企业、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发挥资金、技术、人才和品牌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参与乡村振兴,全方位开展与农村集体经济深度合作,积极探索合作发展的新模式新途径,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四是制定推动联村发展的相关意见。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制定推动联村发展的意见,明确新时期推动联村发展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提出联村发展的规范流程、利益分配、制度安排和相关支持政策,避免在联村发展过程中因处置不当造成对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利益的损害,影响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