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隔离加强干预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04-28樊孝文支慧尹红梅
樊孝文,支慧,尹红梅
河南省人民医院国际医疗中心手术室,郑州 450003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是指发生于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具有病情危重、治疗难度高、预后不良等的特点[1-3]。外科手术是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能够直接解除肿瘤占位,延缓病情进展,改善患者的预后[4-6]。恶性肿瘤早期通过手术治疗多可获得理想的预后,延长总生存时间。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风险,这主要是由于肿瘤细胞的医源性种植与扩散,一旦发生可导致局部复发、病情恶化,甚至导致手术失败[7-9]。因此充分重视术中隔离,总结既往经验与问题,加强术中接触隔离干预,做好手术配合,是降低医源性种植转移的根本措施,可有效提高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手术的成功率,保障手术效果。本研究探讨手术室加强干预在消化系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纳入标准:①均接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手术;②临床资料及手术过程资料完整;③术后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后续治疗、复查。排除标准:①既往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手术史;②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③合并精神系统疾病或心理功能障碍;④合并免疫功能异常或免疫系统疾病;⑤存在阅读障碍与沟通障碍;⑥术后立即转院或未按计划到院复查。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本研究共纳入150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将2017年1—12月手术室实施手术隔离加强干预前的7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1—12月手术室实施手术隔离加强干预后的7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46例,女29例;年龄46~76岁,平均(61.34±7.25)岁;肿瘤类型:食管癌15例,胃癌33例,结直肠癌18例,肝癌5例,胰腺癌4例。观察组中男45例,女30例;年龄45~78岁,平均(62.13±7.58)岁;肿瘤类型:食管癌14例,胃癌32例,结直肠癌17例,肝癌6例,胰腺癌6例。两组患者的医护人员完全一致,期间无人员变动,包括手术室护士8名,手术医师6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肿瘤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干预方法
手术室实施手术隔离加强干预前,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术式等制订手术方案,依据手术室相关操作规程给予常规手术室配合,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常规取出、送病理活检等。
手术室实施手术隔离加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给予手术隔离加强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专项培训,组织手术室全体人员、消化科手术医师、相关麻醉医师参加专项培训,学习并熟练掌握操作接触隔离技术,并总结既往经验,制订手术隔离技术实施方案与细则,应用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手术。②手术器械,医师、麻醉医师与手术室护理人员于手术过程中增强手术隔离意识,加强彼此间的紧密配合协作;良好控制手术器械的递送时机,与手术医师良好协作,器械护士于术前根据手术方案详细检查全部器械的性能、消毒状态等,对相关设备进行调试;医师于术后完全切除肿瘤组织,尽量减少切割,及时置入标本袋内,防止肿瘤细胞脱落;手术过程中全体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接触隔离技术,佩戴符合标准的消毒灭菌用具、耗材。③触瘤物品管理,手术操作全程中对触瘤器械、纱布等进行详细记录,及时进行更换、隔离,按照操作规程妥善回收处理更换的器械、纱布;手术完成后及时撤出并清查各种手术器械;清洗与缝合手术切口时,使用全新的纱布及严格消毒灭菌后的器材。④肿瘤转移的预防,总结既往临床经验,分析肿瘤细胞术后转移、扩散的危险因素,据此给予预防性干预;腹腔镜下手术中注意预防套管种植,于腹腔内部缝合时,置入5~6个戳卡固定,预防气体泄漏;严格控制气腹压力、温度与流量,适时解除气腹,并及时拔除戳卡;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等于标本袋内取出,如因过大无法取出需要分割时应于标本袋内进行分割,完全密封后取出。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隔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包括腹腔感染、切口感染、肿瘤种植。②采用隔离质量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隔离质量,包括隔离操作规范化、标本管理、器械管理、触瘤物品隔离更换、冲洗液与抗肿瘤药物应用、切口保护6个维度,满分均为10分,评分越高表示隔离质量越高,隔离质量调查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763。③比较两组的医护配合满意度,由手术医师对手术室护理人员配合情况进行评估,不满意计0分、基本满意计1分、满意计2分、十分满意计3分,满意度调查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32,总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④采用电话、到院复查的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预后情况,包括疾病进展、淋巴结转移情况,淋巴结转移依据复查时医学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隔离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隔离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5/7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2.00%(2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32,P<0.01)。(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隔离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n(%)]
2.2 隔离操作质量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隔离操作规范化、标本管理、器械管理、触瘤物品隔离更换、冲洗液与抗肿瘤药物应用、切口保护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隔离操作质量评分比较
2.3 医护配合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医护配合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95,P<0.01)。观察组患者的医护配合总满意度为90.67%(68/7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1.33%(4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32,P<0.01)。(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医护配合满意情况[n(%)]
2.4 预后情况的比较
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疾病进展率为5.33%(4/75),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7.33%(1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4,P=0.020),淋巴结转移率为1.33%(1/75),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0.67%(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5,P=0.039)。
3 讨论
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胃癌、肝癌均为中国高发的恶性肿瘤[10-11]。手术治疗是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首选治疗方式,早期通过手术治疗多可获得理想的预后[12-14]。手术能够直接切除肿瘤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病灶,延缓甚至抑制疾病进展、延长生存期、改善预后[15-17]。因此,外科手术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治疗的良好选择,但恶性肿瘤患者手术操作过程中仍存在诸多危险因素,特别是医源性种植,是恶性肿瘤患者手术的重要环节[18-19]。手术操作的过程应尽量避免与肿瘤组织直接接触,严格执行恶性肿瘤的手术隔离技术,提高医护配合度,加快手术进程,减少肿瘤组织在腹腔内的留存时间,以预防肿瘤细胞在手术创口与周围组织的种植。一旦发生肿瘤细胞种植则可能诱发肿瘤病灶的转移与扩散,从而影响手术的临床疗效,增加术后疾病进展风险,对患者预后产生不良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未应用无接触隔离技术时,患者的肿瘤细胞种植风险较高,且医护人员对于手术隔离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因此,本研究对手术室医护人员进行专项培训,提高了其对手术隔离技术的重视程度,使全体医护人员能够自觉地严格执行手术隔离规范。加强医护的配合,能够提升手术操作的严谨性,提高手术器械的适配度。良好的手术配合能够加快手术进程,减少肿瘤组织在腹腔内的停留时间,降低种植率。此外,将切除的肿瘤组织等置入标本袋内取出,不进行分割操作能够减少肿瘤细胞种植风险。腹腔镜手术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重要微创术式,具有创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易恢复等优势。虽然其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中具有明确优势,但其操作空间相对封闭,肿瘤细胞取出困难,当肿瘤较大时需要在腹腔内进行分割,但这一操作可直接增加肿瘤细胞的种植风险。于标本袋内进行分割操作能够有效降低这一风险,同时将触瘤器材通过套标本袋后取出,能够更好地预防肿瘤细胞种植。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手术隔离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手术隔离技术加强干预措施能够降低术后手术隔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安全性,与马莉和郝晓玲[20]的研究结果相符。本研究结果显示,手术隔离技术加强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疾病进展风险,降低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应用手术隔离技术加强干预后,手术室隔离操作规范化、标本管理、器械管理、触瘤物品隔离更换、冲洗液与抗肿瘤药物应用、切口保护质量评分均高于应用前,手术室医护配合满意度亦能够得到有效提高。
综上所述,手术室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手术隔离技术应用加强干预措施后,能够提高医护配合满意度,降低手术隔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降低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和疾病进展率,提高隔离操作质量。手术室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手术隔离技术加强干预措施可作为手术室恶性肿瘤手术的规范化操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