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no模式的护理干预策略在前循环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的应用
2022-04-28王永勤
王永勤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外科,河南 郑州 450000)
颅内动脉瘤属于急性脑血管疾病,其中约85%颅内动脉瘤位于Willis环前部,即前循环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为常见治疗方案,但由于肿瘤位置特殊,患者术后可能并发不同程度神经及肢体功能障碍,因此术后予以有效护理干预极为重要。Kano模式是一种顾客满意度测量研究工具,最早用来提高服务行业的顾客满意度,近年来有专家学者将Kano模式应用于护理工作中且使护理质量显著提高。鉴于此,本研究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85例前循环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观察Kano模式护理干预的影响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前循环颅内动脉瘤患者85例,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为对照组,2019年11月至2020年9月为Kano组。对照组42例,男20例,女22例,年龄25~75岁,平均(50.16±12.38)岁;合并高血压11例,糖尿病11例,高脂血症6例。Kano组43例,男19例,女24例,年龄27~75岁,平均(51.29±11.68)岁;合并症高血压13例,糖尿病10例,高脂血症4例。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合并症)均衡可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1)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前循环颅内动脉瘤;(2)均符合手术指征,行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夹闭手术;(3)知情本研究且签署同意书;(4)无手术禁忌证。
排除标准:(1)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2)精神障碍性疾病或严重心理疾病;(3)凝血功能障碍患者;(4)不接受开颅手术;(5)患有视听及语言功能障碍。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取常规护理,加强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及病情观察,遵医嘱指导患者用药、饮食,鼓励患者对病情恢复保持信心,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每日叮嘱患者实施康复锻炼,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
1.3.2 Kano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Kano模式的护理干预策略。(1)基于Kano模式的患者需求评估。①期望需求。想得到术后恢复相关的专业咨询服务;想获得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的方法;想深入了解颅内动脉瘤术后并发症、治疗方法及用药情况。②魅力需求。如何帮助自己减轻心理负担;时常感到情绪低落或沮丧,多周围事物失去兴趣;担心家人、朋友对哦自己的态度发生改变;害怕自己失去独立生活能力,给家庭造成负担。③必须需求。关于术后日常生活能力的康复指导;怎样避免发生神经功能障碍;需要有关并发症预防的相关支持。(2)基于患者需求的护理实施。①专业信息支持。术后在患者住院期间,选择上午9:30—11:00举行座谈会,主题为颅内动脉瘤健康教育,邀请我院心脑血管专家讲解疾病相关专业知识,结合PPT、视频、现场模拟演示等方法指导患者掌握术后病情护理及功能锻炼方法。详细告知患者出院后健康生活习惯注意事项。现场建立患者交流群,所有患者扫码进群,护理人员定期在群内推送科普知识,解答患者提问。②强化心理辅导。术后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增加陪伴时间,注意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其鼓励和安慰。护理人员以既往脑动脉瘤术后恢复良好的患者案例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以看电影、下棋、听音乐等方式与患者加强互动,转移其注意力,使患者体会到温暖的人文关怀。③有效康复锻炼。术后待患者能离床运动开始逐渐锻炼患者自主穿衣、吃饭、洗漱等日常生活能力,注意观察患者所表现出的精神障碍症状,及时报告医生予以针对性干预。每日将被动肢体按摩与主动活动锻炼相结合,肢体按摩2次/d,20 min/次,主动活动锻炼3次/d,30 min/次,内容包括关节活动、肢体屈伸、散步、太极拳等。两组均干预至患者出院。
1.4 观察指标
(1)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评估两组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0~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能力越强,该量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为0.841。(2)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总分42分,分数越低表明神经功能越好,该量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为0.854。(3)采用贝克焦虑量表(BAI)、贝克抑郁量表21版项(BDI-21)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每个量表为0~63分,评分越高表示负性情绪越强烈,该量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为0.796。(4)采用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舒适度变化情况,量表涉及心理精神、生理状态、外界环境及社会文化4个维度,采用4级评分法,评分越高,则受试者舒适性越高,该量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为0.881。(5)采用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变化,内容包括身体疼痛(BP)、生理功能(PF)、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等维度,每个维度评分0~100分,患者评分越高,则其生活质量水平越高,该量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为0.826。(6)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评价两组护理服务满意度,非常满意(95分);满意(76~94分);基本满意(57~75分);不满意(38~56分);非常不满意(19~37分),该量表在本研究病例中表现为良好信效度,该量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为0.872。护理服务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Barthel评分、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干预后两组Barthel评分较干预前升高,NIHSS评分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Kano组干预后较对照组高,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 s)
2.2 两组负性情绪比较
干预前两组BDI-21评分、BA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干预后BDI-21评分、BAI评分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Kano组干预后BDI-21评分、BAI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两组负性情绪比较(± s)
2.3 两组舒适度比较
干预前两组舒适度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干预后两组GCQ量表生理状态、心理精神、社会文化及外界环境等维度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Kano组GCQ量表生理状态、心理精神、社会文化及外界环境等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3 两组舒适度比较(± s)
2.4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SF-36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Kano组生活质量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4。
表4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s)
2.5 两组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Kano组护理服务满意度95.35%高于对照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5。
表5 两组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颅内动脉瘤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第二大高发脑血管意外疾病,动脉瘤一旦破裂常致残疾或死亡,因此尽早手术治疗为关键。有报道指出,术后并发症是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术后持续予以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Kano模型是日本教授创建的一种质量管理模型,通过对用户需求的分类及有限排序,分析用户需求对用户满意度的影响,在企业管理中被广泛应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报道将Kano模型应用于医疗领域,徐爱琴等专家基于Kano模型对乳腺癌化疗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的调查结果显示,加强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创造舒适的就医环境能进一步改善护理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余喜新等专家调查儿科门诊患儿家属服务需求时应用Kano模型进行分析,发现明确家属的期望因素、必备因素及魅力因素后实施干预措施,有利于合理分配门诊服务资源,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本研究在前循环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实施Kano模式的护理干预,结果指出,干预后Kano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BDI-21评分、BA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可见Kano模式的护理干预能显著增强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同时患者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得到明显缓解。本研究干预前基于Kano模型对患者期望需求、魅力需求、必须需求进行评估,得出患者在疾病知识、认知、心理、康复护理技能等方面存在需求,因此结合患者需求制定出针对性护理计划,对患者提供相应信息支持、心理辅导及康复锻炼指导,从结果来看,干预效果良好。此外,前循环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需长期卧床,肢体受限,四肢就出现麻木、僵硬、疼痛等症状,舒适度低下,加之受疾病折磨、医疗费用负担、需家属长期照护等因素影响,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恐惧及自我感受负担等不良情绪和心理状态,造成生活质量低下,因此加强此类人群护理干预措施,提高其舒适度,改善生活质量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本研究显示,干预后Kano组GCQ评分、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0.05)。由此可见,Kano模式在提升前循环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舒适度、改善生活质量水平方面效果显著。究其原因,本研究在Kano护理模式中,注重心理疏导、康复训练及社会支持等措施,可有效减轻患者不良情绪,保持健康心理状态;同时通过康复训练及肢体按摩等可显著提升患者舒适度,并调动一切社会支持系统,给予患者更多关怀、鼓励和支持,可使患者倍感家庭温暖,这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前循环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应用Kano模式的护理干预后不仅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改善,负性情绪也显著缓解,护理服务满意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