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咳颗粒联合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

2022-04-28刘玉莹董艳萍周川

医药与保健 2022年3期
关键词:阿奇血常规霉素

刘玉莹,董艳萍,周川

(1.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儿科,河南 洛阳 471000;2.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儿科,河南 郑州 450000)

支原体肺炎在临床中属于非典型肺炎,是由支原体感染而引发的毛细支气管炎改变及肺部病变呈间质性肺炎,严重影响了患儿的身心健康。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与自身的抵抗差和身体各器官发育不完全相关。肺炎支原体感染急性早期时所有患儿均伴有发热和咳嗽等相关临床特点,经血常规检查后可显示患儿体内炎症明显升高。相关统计发现,肺炎支原体感染占儿童肺炎的10%~40%,且近年来其发病率呈显著升高趋势。目前临床中多采用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此药物可有效控制患儿病情,但部分患儿因自身免疫力较差,对抗病毒能力较弱,导致疾病迁延,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反应、过敏反应等,从而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肺咳颗粒具备健脾益肺和止咳平喘的作用,能够有效促进痰液的稀释及排出,缓解症状,改善肺通气问题,且目前已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探讨肺咳颗粒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对患儿肺功能和Th1/Th2免疫平衡水平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有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在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行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的患儿纳入100例,依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其中观察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6.38±1.86)岁,病程3~6d,平均病程(4.15±0.12)d,体温38~39℃,平均体温(38.52±0.23)℃。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3~11岁,平均年龄为(6.67±1.58)岁,病程3~8 d,平均病程(4.16±0.13)d,体温37~39℃,平均体温(38.05±0.25)℃。经比较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及体温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纳入标准:(1)采用支原体抗体测定结果为肺炎支原体抗体属于阳性,<13周岁;(2)未单独使用其他药物治疗;(3)血清支原体IgM显示阳性;患病时间均未超过15 d;(4)家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对本研究无异议。

排除标准:(1)患儿急慢性感染,合并呼吸系统炎症和哮喘;(2)伴有心肝肾功能障碍,同时对本实验所使用的药物存在过敏者给予排除;(3)资料不全者;(4)患有精神系统疾病,依从性较差者;(5)研究中途自行退出或转院者。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均给予水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和祛痰止咳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13377,规格:0.5 g)抗感染治疗,静脉滴注10 mg/kg,1次/ d,连续静脉滴注5 d后停药4 d,改为口服阿奇霉素(江苏吴中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制药厂,国药准字H20033680,规格:0.25 g),每次10 mg/kg,1次/d,持续治疗7 d。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行肺咳颗粒(天圣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7416,规格:6 g)口服治疗,<1岁为2 g/次,1~4岁为3 g/次,≥5岁为6 g/次,3次/d,持续治疗7 d。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治疗7 d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具体评价标准分为治愈(患儿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和特征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经胸片检查显示肺部病变基本治愈)、好转(体温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临床症状和特征明显减轻,经胸片检查显示肺部病变未完全治愈)、无效(经胸片检查显示肺部病变未发生改变,且临床特征、症状和体温未得到明显改善,甚至加重);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血常规检查采用XS-1000i仪器检测,抽取两组空腹静脉血3 mL,检查两组治疗前和治疗7 d后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B)和血小板计数(PLT)。同时将留取的血标本分离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7 d后的IFN-γ水平、IL-5含量,同时计算IFN-γ/IL-5比值。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7 d后肺功能改善情况,具体操作如下:使用肺功能仪器检测V-T、t-E%、MEF25-75和MEF25,所有操作均由1名专业人员进行,连续检测3次取平均值。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使用肺咳颗粒联合阿奇霉素治疗7 d后的好转率、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单独使用阿奇霉素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和治疗7 d后血常规指标的变化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WBC、RBC、HB和PL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两组上述各项血常规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7 d后,观察组上述各项血常规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和治疗7 d后血常规指标的变化比较(± s)

2.3 两组治疗前和治疗7 d后Th1/Th2免疫平衡水平的变化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IFN-γ、IL-5和IFN-γ/IL-5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治疗7 d后上述各项Th1/Th2免疫平衡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7 d后,观察组IFN-γ、IL-5水平明显较对照组降低,且IFN-γ/IL-5比值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和治疗7 d后Th1/Th2免疫平衡水平的变化比较(± s)

2.4 两组治疗前和治疗7 d后肺功能参数的变化比较

两组治疗前V-T、t-E%、MEF25-75和MEF25水平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7 d后两组上述各项肺功能参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各项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和治疗7 d后的肺功能参数变化比较(± s)

3 讨 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儿科临床常见且高发的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烧不退、咳嗽不止、肺啰音显现等。由于小儿免疫力较差,一旦发生肺炎支原体感染就很难有效清除,且会累及患儿全身各个器官,如累及心血管导致心肌损害。肺炎支原体感染,尤其是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感染小儿的心肌损害可产生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小儿心力衰竭、休克等,不仅给临床治疗带来难度,也会对患儿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肺炎支原体感染过程中,血常规检查属于较为可靠的方式,本文发现,观察组患儿治疗前所有的血常规指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发现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7 d后观察组各项血常规指标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研究发现,支原体免疫黏附和代谢产物可有效起到抑制淋巴细胞的活性,可根据血常规的变化进行制定治疗方案。

肺炎支原体感染在临床首先使用药物为阿奇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药物的一种,用药后能够与感染者体内支原体核中50 S亚单位发生反应,使支原体mRNA的合成被阻断,使肺炎支原体相关蛋白的合成被抑制,进而发挥较好的抗菌效果,但由于小儿机体各项机能尚未发育完全,代谢能力及耐受性较差,仅仅使用这一种药物的治疗效果不佳,且容易导致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的发生。肺咳颗粒是由多味中药制成,诸药共奏可起到健脾益肺,止咳平喘效果。肺炎支原体感染在中医中属于肺炎咳嗽范畴,主要病理机制为,外邪入侵、正虚邪恋,肺咳颗粒与本病相吻合,故诸多研究推荐此药物加入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中。本文发现,治疗7 d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证实了肺咳颗粒联合阿奇霉素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确定了肺咳颗粒的应用价值。

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引发患儿换气功能和通气功能障碍,早期进行检查肺功能状态,可用于临床评估患儿的病情,明确临床治疗效果。V-T、t-E%、MEF25-75和MEF25代表了大气道和小气道通气,四种参数在通气受限时均可出现水平下降,而本文观察组在采用肺咳颗粒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后上述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说明两者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气道功能。究其原因,肺咳颗粒中含有地骨皮、陈皮等药物,能够起到有效的止咳、润肺、化痰作用,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且联合阿奇霉素的使用能够进一步抑制气道炎症反应,进而促进通气功能的改善。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生后,免疫功能会出现异常,T淋巴细胞Th2细胞免疫反应会出现上调,导致Th1/Th2平衡向Th2偏移,失衡严重者可能会出现哮喘和气道炎性疾病。本文发现,观察组治疗7 d后Th1/Th2免疫失衡状态明显较对照组改善,且观察组Th1/Th2比值高于对照组,证实肺咳颗粒联合阿奇霉素可有效平衡Th1/Th2,加快了病情恢复速度。究其原因,肺咳颗粒与阿奇霉素联合使用能够加快机体对炎性因子的吸收,使炎症因子的分泌被抑制,促进肺泡细胞的新陈代谢,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综上所述,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使用肺咳颗粒联合阿奇霉素治疗7 d后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血常规和Th1/Th2免疫平衡水平,对肺功能改善作用也较为显著。

猜你喜欢

阿奇血常规霉素
一半大王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阿奇霉素在小儿百日咳的应用
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阿奇,出发
儿科临床应用中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的探讨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意义
核糖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