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呼吸衰竭的重症监护护理干预与效果观察

2022-04-28赵瑞莉

医药与保健 2022年3期
关键词:血氧呼吸衰竭护理人员

赵瑞莉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 重症监护室,河南 郑州 450018)

小儿呼吸衰竭是儿科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是呼吸系统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据悉,大多数小儿呼吸衰竭都是受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影响,发展成为呼吸衰竭的,除此之外,缺氧、肺发育不成熟、肺部感染、全身感染等也是导致小儿呼吸衰竭发生的常见原因。小儿呼吸衰竭是儿科临床上的危重临床综合征,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并且会对患儿的预后、生长发育及日常生活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在小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中,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很重要,同时有效的护理干预的配合也非常重要。常规护理虽然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但其局限性也越来越明显。如常规护理缺乏全面性、系统性、针对性,往往难以全面满足患儿护理需求和要求。为了提高患儿的临床效果,本文对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的46例观察组和46例对照组分别实施重症监护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简要的探究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所有小儿呼吸衰竭患儿当中选取其中的92例患儿作为本次临床试验研究的观察和分析对象,将这92例患儿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各46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在对照组的46例患儿当中,男31例,女15例,年龄在3个月到9岁,平均(4.83±1.21)岁,包括21例重症肺炎患儿,13例吸入性综合征患儿,12例肺出血患儿;在观察组的46例患儿中,男32例,女14例,年龄在3个月~10岁之间,平均(5.02±1.24)岁,其中重症肺炎患儿22例,吸入性综合征患儿13例,肺出血患儿11例。本次研究在医学伦理学会的支持下完成。

纳入标准:(1)本次选取的所有患儿均符合临床上关于小儿呼吸衰竭的临床诊断标准;(2)所有患儿均被确诊为呼吸衰竭患儿;(3)患儿的动脉血氧分压(PaO)低于8 kPa或者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超过6.65 kPa;(4)所有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衰竭典型症状;(5)所有患儿家长均自愿参与本次临床研究。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功能衰竭的患儿;(2)先天呼吸系统发育不良致呼吸衰竭的患儿;(3)合并其他严重全身性疾病的患儿。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的46例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的主要内容包括病情观察,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对患儿的面部表情、瞳孔状态、面色情况进行观察,遵医嘱给予患儿用药指导;保持患儿呼吸道的通畅,给予患儿常规饮食指导,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病房内空气的新鲜,调整病房内适宜的温湿度,定期对ICU内环境和医疗设备进行灭菌消毒。

1.2.2 观察组

给予观察组的46例患儿常规护理联合重症监护护理,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1)心理护理干预:对患儿及其家长的不良心理和负面情绪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患儿及家长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纠正患儿家长对疾病的认知,增强患儿家长对治愈疾病的信心,缓解和疏导患儿家长担忧、紧张、恐惧的心理,用亲切、耐心的态度和患儿沟通,提高患儿及其家长在治疗期间的配合度与依从性。若患儿年龄较小,护理人员可以用肢体动作、眼神动作等给予患儿鼓励、关怀,安抚患儿情绪。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可以结合患儿的兴趣爱好、生理发展需求等,采用播放音乐、讲故事等方法来转移患儿注意力,舒缓患儿情绪。

(2)每隔6小时对观察组的46例患儿实施超声雾化治疗,通过雾化治疗,加湿患儿的气道,并在雾化过程中加入适量的祛痰药物,稀释患儿呼吸道内的痰液,每次雾化持续30 min。在患儿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做好患儿的安抚工作,最好让患儿在安静、稳定状态下接受治疗。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儿治疗情况,如患儿治疗过程中表情是否正常、整体状态是否舒适、雾化机是否运行正常等。患儿由于年龄较小,很容易出现抗拒、排斥等情况,对此,就需要护理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对患儿的诱导和安抚,保证治疗的顺利有效进行。

(3)从患儿的体位方面来看,将患儿的床头抬高30°,让患儿保持舒适的卧位,从而改善患儿呼吸频率,提高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患儿若持续保持一种体位,往往容易觉得疲乏和不适,所以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帮助患儿改变体位,同时还可以通过对患者进行肢体按摩、肌肉放松等干预,来提高患儿整体生理舒适度。另外,为了提高患儿整体舒适度,护理人员还需要从环境方面加强干预。除做好病房内的清洁、消毒工作外,还可以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对病房内的温度、湿度进行调控,控制病房内机器噪音量和人流量等。

(4)呼吸机和吸氧护理: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根据患儿的病情酌情给予鼻导管法、氧帽、面罩等方式为患儿供氧,供氧时根据患儿的NRF度调节氧流量;其中对于重症肺炎和肺出血的患儿,给予患儿呼吸机辅助治疗,将呼吸机的参数调节至患儿舒适状态,每天患儿用完呼吸机后,及时清洗呼吸机设备,并对呼吸机进行消毒灭菌处理;遵医嘱给予患儿注射肌肉松弛剂和镇静剂,定期对患儿实施吸痰护理,将呼吸道和口腔内的分泌物清除干净,保持患儿呼吸道的通畅;对患儿的胸廓、血氧饱和度情况、突发性青紫等情况进行观察。患儿由于年龄较小,对于气道感觉缺乏自述、反馈能力,所以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加强对患儿的观察,除定时对患儿进行口鼻腔清洁外,还可以对患儿进行叩背干预,并根据患儿实际情况,指导患儿多饮水,以促进口腔黏膜湿润,并促进分泌物排出。

(5)营养护理干预:对于意识不清和无法自主进食,年龄较小的患儿,需要为患儿注射营养针,确保满足患儿机体所需的蛋白质、维生素、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对于意识清醒,能够自主进食的患儿,叮嘱患儿家长为患儿准备营养可口、容易消化的食物,尽量以流食为主,方便患儿进食。为了提高患儿饮食的有效性,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儿饮食习惯、饮食喜好、营养需求的全面了解,进而根据实际情况,为患儿制定一份饮食计划表,要求家长按照饮食计划表对患儿进行科学合理的饮食干预,这对提高患儿的营养水平,促进患儿更快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当患儿情况好转后,可以逐渐转为正常饮食,正常饮食中食物的禁忌症和注意事项,护理人员也需详细向患儿家属交代清楚。

(6)人文关怀和社会支持:多与患儿沟通,了解患儿的性格、兴趣、根据患儿病情适当增加重症监护区患儿家属的探视时间,缓解患儿的焦虑与恐惧;与患儿家长沟通,配合,给予患儿充分的关心和社会支持,帮助患儿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7)感染预防护理。患儿由于年龄较小,所以其抵抗力、免疫力较弱,尤其在疾病影响下,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而导致感染的发生。对此,就需要护理人员做好患儿的感染预防护理。为预防感染的发生,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做好环境内的消毒干预以及各类用物的灭菌处理,同时还需要做好患儿的预防干预。比如要做好患儿口腔、眼部的清洁干预,对于长期卧床患儿,需要帮助患儿定时翻身、擦拭皮肤,保持其外阴、肛门及皮肤褶皱处清洁干燥。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的干预前后的心率、呼吸频率以及血氧饱和度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对两组患儿护理前后各项肺功能指标进行观察,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相关临床指标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儿在呼吸频率、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心率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儿的相关临床指标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相关临床指标比较(± s)

2.2 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比较

在观察组的46例患儿当中,发生1例多重感染,1例呼吸困难,对照组的46例患儿当中,多重感染4例,节律紊乱2例,呼吸困难4例,发绀3例;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35%和2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比较[n(%)]

2.3 两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65%,比对照组71.74%的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比较[n(%)]

2.4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比较

护理前,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护理后,观察组FEV1、FEV1/FVC两项指标数据结果分别为(2.89±0.25) L、(79.21±3.2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比较(± s)

3 结 论

呼吸衰竭是儿科临床中比较常见的急症性疾病,是一种受多种病变作用影响导致的危重型临床综合征,指的是呼吸器官和呼吸中枢的正常换气、通气功能出现了异常,导致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发生高碳酸血症的情况。受儿童机体发育不全、抵抗力、免疫功能差等方面的影响,小儿呼吸衰竭与成人呼吸衰竭相比,其治疗难度大,治疗后的预后比较差,一旦患儿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患儿会出现二氧化碳潴留、昏迷、休克等情况,甚至直接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安全。有相关临床研究表明,在对呼吸衰竭患儿实施有效治疗的同时,给予患儿有效的护理干预辅助治疗,能够起到很好的改善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的作用。由于呼吸衰竭患儿病情危急、发展迅速、预后变化较多等特点,所以对于呼吸衰竭患儿,探究一种更为有效、可靠的护理干预模式十分重要和必要。

在本次临床研究当中,护理前,两组患儿在呼吸频率、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心率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35%和2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65%,比对照组71.74%的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护理前,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护理后,观察组FEV1、FEV1/FVC两项指标数据结果分别为(2.89±0.25)L 、(79.21±3.2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与同类研究当中的相关临床试验研究结果保持一致。说明与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用药指导、常规饮食干预和环境护理等常规护理干预内容相比,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患儿及其家属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吸氧支持和呼吸机护理干预、营养支持护理、体位护理干预以及人文关怀和社会支持等重症监护护理干预不仅有效改善了患儿的呼吸频率、改善了患儿血氧饱和度、通过吸痰处理等让患儿的呼吸道实时处于通畅状态,同时根据患儿病情状况和机体需求为患儿提供了营养支持,在精神上为患儿提供人文关怀和社会支持,从各方面为患儿提供了优质、有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患儿和家长能够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护理,在改善患儿治疗依从性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将重症监护护理干预应用到小儿呼吸衰竭患儿中,有助于促进患儿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的明显改善,不仅能减少患儿不良反应,同时还在提高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方面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血氧呼吸衰竭护理人员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智能血氧饱和度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基于血氧模拟前端AFE4490的无创血氧测量模块设计
乳腺血氧与多普勒联合检查在乳腺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