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例新生儿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临床特征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病原学检查结果
2022-04-28张亚维陈蒙蒙张晓媛王颍源
张亚维,陈蒙蒙,张晓媛,王颍源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区,河南 郑州 450000)
新生儿一旦发生呼吸道感染,因缺乏特异性的表现,容易出现误诊、漏诊,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期。同时,若患儿还伴随先天性心脏病、气管和支气管狭窄等,容易降低抗感染效果,导致疾病加重,对患儿预后产生不利影响。血培养、痰培养是诊断呼吸道感染常见方法,但其对病原菌的敏感度较低,诊断效能并不理想。纤维支气管镜是诊治呼吸道疾病常见方法,由于部分新生儿在感染时并未出现呼吸困难、青紫等临床表现,而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病原学检查能及时诊断疾病,探查病因,为患儿的治疗提供方向。为进一步探究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效果,本次研究为在郑州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区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新生儿进行临床特征、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病原学检查分析,并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8年01月至2020年12月间抽选在本院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80例重症监护病区新生儿作为研究组,同期选择40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本研究已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研究组中,男患儿36例,女患儿44例;年龄0~28 d,平均(15.23±2.87) d。对照组中,男患儿15例,女患儿25例;年龄0~28 d,平均(15.18±2.21) d。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
纳入标准:①行气管插管,符合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条件,伴有呼吸困难、喘息、呼吸道反复感染等症状或疑似气道异物、畸形等的患儿;②患儿家属均了解本次研究,同意参与研究;③体重>2 000 g,临床资料完整的患儿;④生命体征处于相对稳定的患儿。本次研究开展前已获得伦理委员会的同意。
排除标准:①存在休克、心力衰竭等现象的患儿;②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的患儿;③伴有活动性出血的患儿;④近7 d之内出现大咯血的患儿。
1.2 方法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纤支镜内径1.2 mm,外径2.8 mm,产于奥林巴斯的BF XP6O。由呼吸科内镜检查医师、护士和新生儿医师共同完成检查,检查医师操作熟练,临床经验丰富,检查前已与患儿家属沟通情况,并征得家属同意。检查前1 d,患儿完善胸部CT、胸部摄片、血常规检查、血气分析、心电图检查等。检查前3~4 h,要求患儿禁水、禁奶;检查前5 min,给予0.1 mg/kg的咪达唑仑注射液(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0025,规格2 mL∶10 mg)静脉注射以镇静用,取仰卧位,固定头部、手和脚;进行利多卡因(北京市永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0558,规格:2 mL∶40 mg)气管黏膜麻醉,麻醉起效后,将纤支镜插入患儿鼻腔或口腔,详细观察其喉部、声门、会厌、气管、肺叶等支气管,查看病变情况,收集患儿的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在检查中使用鼻导管为患儿输送氧气,操作时间为20~30 s/次,1 L/min,在此期间,若发现患儿出现面色发绀、血氧饱和度下降(早产儿<90%、足月儿<85%),需立即停止检查,增加吸氧量和浓度,必要时可辅助复苏囊通气。若血氧饱和度或心率仍无明显改善,应拔出纤维支气管镜,给予面罩加压给氧,直至足月儿血氧饱和度≥85%,早产儿血氧饱和度≥90%,再给予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支气管肺泡灌洗方法:将5~10 mL生理盐水注入肺段,并使用吸引器将液体回抽(负压100 mmHg),反复灌洗3~5次,每次灌洗1 min。肺泡灌洗液用纱布滤过后,适当离心、悬浮,并使用细胞离心机制作细胞学甩片,将大块黏液做细菌培养或病原微生物特殊染色。值得注意的是,早产儿每次关系生理盐水≤5 mL,吸引负压<100 mmHg,操作时间≤2 min。
诊断标准:(1)气管、支气管软化或狭窄:支气管管腔直径、残存正常气管与管腔直径相比少于50%以上可诊断为气管、支气管狭窄;气管、支气管软化之后,在呼气时会呈现动力性内陷,轻度为气管直径缩小1/3以上,中度为气管直径内陷1/2以上,重度为≥4/5接近闭合看不到圆形管腔。(2)喉软化:可分为3型,杓状软骨黏膜脱垂为Ⅰ型;杓会厌襞缩短为Ⅱ型;会厌后移为Ⅲ型。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临床特征,即胃肠道症状、发热、呛咳、咳嗽、呼吸困难、喂养困难、喘息、青紫、肺部湿啰音、声嘶等。
对比两组的纤支镜检查结果,包括喉软化、气管和支气管狭窄、气管和支气管软化、先天性肺发育不良、支气管结构异常、支气管炎、呼吸道痰栓堵塞。
对比两组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病原学检查结果。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特征比较
两组胃肠道症状、发热、喂养困难、喘息、声嘶、肺不张、合并脏器损伤占比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研究组中,先天性心脏病、呼吸困难、青紫的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而肺部湿啰音、呛咳、咳嗽的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特征比较[n(%)]
2.2 两组支纤镜检查结果比较
两组的喉软化、气管和支气管狭窄、气管和支气管软化、先天性肺发育不良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研究组的支气管炎、呼吸道痰栓堵塞、支气管结构异常检出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两组支纤镜检查结果比较 [n(%)]
2.3 两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病原学检查结果比较
两组肺炎支原体感染率、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率、副流感病毒感染率、鼻病毒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研究组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感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3 两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病原学检查结果比较[n(%)]
3 讨 论
随着医学科研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生儿成活率越来越高,但出现基础性疾病的患儿也逐渐增多,导致患儿的呼吸道反复出现感染。呼吸道感染会引起新生儿气喘、青紫、喘憋等症状,病情迁延不愈,为提升该病的诊治效果,临床逐渐应用纤维支气管镜为新生儿检查疾病。纤维支气管镜对提高儿童呼吸道疾病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效果起到促进作用,其潜在临床应用能力还在不断提升。关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新生儿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已有大量文献报道,有研究指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装备完善,并由技术熟练人员规范操作不会损伤新生儿的组织,基本避免严重并发症,仅部分患儿出现暂时性心动过度、暂时性低氧血症、喉痉挛等轻微并发症,这些并发症随着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束后也可自行缓解。故新生儿行纤维支气管检查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先天性心脏病、呼吸困难、青紫的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而肺部湿啰音、呛咳、咳嗽的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这表明新生儿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特征以呼吸困难、青紫、先天性心脏病等为主。大部分新生儿若存在支气管结构异常、支气管炎、呼吸道痰栓堵塞现象,都会引起呼吸困难。故考虑呼吸困难为气道畸形或单纯感染控制不佳等问题所引起,需进一步观察新生儿气道结构。另外,此次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的喉软化、气管和支气管狭窄、气管和支气管软化、先天性肺发育不良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研究组的支气管炎、呼吸道痰栓堵塞、支气管结构异常检出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这表明新生儿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主要表现为呼吸道解剖异常。纤维支气管镜能有效明确新生儿多种呼吸道病变情况,对其气道解剖异常能提供准确、客观依据。纤维支气管镜能够直观查看患儿的气道生理结构,发现和评估气管畸形、狭窄等问题,及时钳夹异物、灌洗肺泡、提取分泌物检查等,了解患儿出现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及时疾病表现缺乏特异性,获得病因。有研究指出,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通常合并下气道发育畸形,故对具有先天性心脏病特征新生儿,考虑是否出现先天性气道发育异常情况;此外,早产儿或出生天数较短的新生儿,其出现反复咳嗽、肺部感染等现象,也应优先考虑为肺发育异常、先天气道发育异常,及时给予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诊疾病,给予患儿有效的治疗。接受呼吸机治疗的患儿,更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气管内膜感染,引起呼吸窘迫、发绀、呼吸循环不稳定、撤机困难等现象,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可以发现气管支气管黏膜肿胀充血、支气管炎性狭窄、呼吸道痰栓堵塞等病理改变,及时明确病因,并给予镜下支气管肺泡灌洗,清除痰栓、痰液,改善疾病,确保撤机成功。新生儿的气管、咽喉部、软骨等发育尚未成熟,且呼吸中枢神经兴奋性较低,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治疗后,容易促使呼吸肌疲劳,加上患儿自身伴有的呼吸道梗阻、畸形等疾病,更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纤维支气管镜管径非常细,能够有效转换方向或者弯曲管部,能深入插入患儿的支气管,在镜下扩大检查视野,保证视野的清晰。由此可见,纤维支气管镜能综合评估患儿上下呼吸道的生理解剖结构,弥补影像学的不足,对原发疾病诊断提供有力依据。
综上所述,新生儿发生呼吸道反复感染时,若治疗效果不佳,可及时给予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明确病原学结果和病因,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有利于其疾病的转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