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研究
2022-04-28段丛迪张洪川
段丛迪,张洪川
(濮阳市油田总医院 肿瘤内科,河南 濮阳 457001)
肝细胞癌是原发性肝癌的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约占原发性肝癌的90%。患病早期缺乏典型症状表现,发展至中晚期,可出现右上腹疼痛、全身乏力、厌食油腻等表现,个别患者可出现体重下降、黄疸和下肢水肿等表现,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目前对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常用治疗药物为氟尿嘧啶,虽然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发展,但具有较高的副作用。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是临床应用广泛的全身化疗药物,对DNA和RNA的合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杀灭肿瘤细胞,治疗肝细胞肝癌作用明显,且受脂质体的影响,该药不仅能够延长药物半衰期,还可促进药物副作用的降低,进一步控制病情的发展。基于此,本文选取收治的84例晚期肝细胞癌患者进行研究,旨在对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收治的共计84例晚期肝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在2015年2月至2019年2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2)。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21例,年龄40~74岁,平均年龄(52.21±4.18)岁,病程18~28个月,平均病程(23.58±3.25)个月,Child-Pugh分级:A级、B级分别为24例、18例;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2.59±4.36)岁,病程19~28个月,平均病程(23.49±3.17)个月,Child-Pugh分级:A级、B级分别为25例、1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Child-Pugh分级等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以《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指南》为准,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与诊断内容相符合;②经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肝细胞癌;③预计生存期在3个月以上;④入院前2周内未使用相关药物治疗;⑤患者知情同意,主动参与本研究。
排除标准:①存在其他恶性肿瘤疾病;②对本研究涉及药物过敏者;③现阶段行其他治疗者;④认知水平有限,配合度差者;⑤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或者全身性感染疾病,病情严重;⑥临床缺失或研究中途转院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氟尿嘧啶治疗,采用氟尿嘧啶注射液(通化茂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3469,规格:10 mL∶0.25 g),按照患者体表面积,以每日300~500 mg/m的剂量静脉滴注,连续给药5天后停用2天,每次治疗时间不低于6 h。观察组给予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治疗,采用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320,规格:10 mL∶20 mg),按照患者体表面积,以20 mg/m的剂量静脉给药,每两周治疗1次,共治疗3次。两组治疗时长均为6周,期间予以患者保肝和对症治疗措施,给予复方甘草酸苷片(北京凯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3001,规格:25 mg),50 mg/次,3次/d;护肝片(北京亚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44114,规格:0.36 g),1.44g/次,3次/d;甘草酸二铵胶囊(白云山东泰商丘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5181,规格:75 mg),150 mg/次,3次/d。
1.4 观察指标
1.4.1 临床疗效
临床疗效参照RECIST实体瘤疗效判定标准予以评价:可见病灶完全消失,持续时间不低于1个月,患者甲胎蛋白(AFP)水平恢复至正常水平为完全缓解(CR);肿瘤最大垂直径乘积之和缩减幅度超过50%,AFP水平下降为部分缓解(PR);肿瘤最大垂直径乘积缩减不足50%,或增大不及25%为稳定(SD);肿瘤最大垂直径乘积增加超过25%,或出现新病灶为进展(PD)。客观有效率(ORR)=(CR+PR)/总例数×100%。
1.4.2 标志物水平
分别在治疗前、治疗6周后晨起空腹状态下抽取3 mL外周静脉血,以3 000 r/min的速度离心10 min,取上层清液为待测标本,置于零下70℃的环境下存放,分别采用免疫印迹化学增强发光法、电化学发光法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胸苷激酶(TK)、AF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4.3 生活质量
以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为依据判定生活质量,包括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四个方面的内容,患者生活质量与最终GQOLI-74评分成正比。
1.4.4 不良反应
对两组患者治疗6周后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脱发、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贫血)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记录。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4.0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使用χ检验,计量资料以χ±s表示,检验,以<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42.86%)ORR与对照组(21.43%)相比明显更高(<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标志物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标志物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观察组TK、AFP、VE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两组标志物水平比较(± s)
2.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项目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观察组GQOLI-74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3 两组GQOLl-74评分比较(± s)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45.24%)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71.43%)相比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n(%)]
3 讨 论
肝细胞癌肝癌的主要组织学亚型,与家族遗传、慢性乙型肝炎、吸烟、黄曲霉毒素暴露和体重超标等因素密切相关。肝细胞癌细胞在病灶内呈实性团块状,周围血窦扩张,边界不清,大小一致,异形性不明显,核分裂象少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逐渐增加,导致肝细胞癌发病率逐渐升高,由于肝细胞癌具有疾病发展快、复发率高的特点,导致肝细胞癌死亡率随之提高,为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较大负担。
手术和放化疗是治疗该疾病的常用方式,可通过杀灭肿瘤细胞的方式来控制疾病发展进程,但晚期患者身体虚弱,手术耐受性差,因此常选择药物化疗方案。氟尿嘧啶是常用的化疗药物之一,使用后能够对肿瘤细胞DNA复制进行抑制,使其RNA功能受到干扰,虽然能够控制肿瘤的发展,但该药物具有一定毒副作用,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且半衰期较短,治疗效果不理想。盐酸比柔多星脂质体是糖苷抗生素的一种,可结合肿瘤细胞DNA,其配基通过嵌入DNA双螺旋碱基对之间来对DNA聚合酶活性进行抑制,对肿瘤细胞复制、转录进程予以抑制,使得肿瘤细胞停滞于DNA合成后期。此外,多柔比星可生成自由基,与金属离子和细胞膜相结合,控制肿瘤细胞增殖、进化过程,控制疾病发展进程。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ORR明显更高,说明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在提高临床疗效方面效果更好。究其原因,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能够有效抑制肝癌细胞的分裂与增殖,从而促进临床疗效的提高。
AFP是糖蛋白的一种,在成人血清中含量极低,具有运输功能、双向调节功能、免疫抑制和诱导T淋巴细胞死亡的效果,其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存在明显相关性;TK在肝癌患者体内高度表达,可作为肝细胞肝癌的肿瘤标志物,在疾病的诊断和疗效判定中起着重要作用;VEGF是肝癌患者中具有较高的水平,可促进肝癌新生血管的形成,对肿瘤的生长与转移可起到刺激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TK、AFP、VEGF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水平明显更低,提示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更有利于标志物水平的改善。究其原因,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能够产生高渗透滞留效应,进而使药物直接作用于肿瘤部位,提高药物对肿瘤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促进TK、AFP、VEGF水平的改善。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GQOLI-74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评分明显更高,充分体现出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上的优越性。究其原因,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的外部结构中的磷脂分子为双亲分子,具有较高的溶解度,在血液循环中基本以脂质体的形式存在,当脂质体被生物降解后,能够促进药物的缓慢释放,进而延长药物半衰期,最长能够达到70h,与氟尿嘧啶相比其半衰期明显更长,可进一步提高药物治疗效果,控制疾病发展,缓解临床症状,最终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此外,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充分说明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更有利于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究其原因,脂质体在正常组织的血管间隙中无法通过,但在肿瘤组织的血管间隙中可以通过,能够使药物被肿瘤组织被最大化摄取、吸收,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可有效避免高浓度游离药物的存在,且水溶性及脂溶性药物均能够被包埋运载,可促进药物缓释作用的提高,进而降低药物毒性,减少恶心、呕吐、贫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晚期肝细胞癌的治疗中使用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可促进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