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汽车专业课程中的实践与探讨
2022-04-28李琤姜能惠王爱国
李琤 姜能惠 王爱国
摘 要:以“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课程为载体,面向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师生开展课程思政问卷调研,厘清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建立钻石形教师团队,制定问题导向型闭环式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系列化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系统化组织课程思政教学过程,探讨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中课程思政的融入方法,构建“五维三段”混合式课程思政考评方案,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技能成才”的思政素养,实现知识讲解、技能传授和价值引领协同发展。
关键词:课程思政;实施路径;隐性融入;考评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22)02-051-08
一、汽车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背景
课程是高校保障专业教学的关键载体,是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工程,也是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关键环节。在全面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体系化建设的过程中,不同学科课程在实施课程思政中存在明显差异,受传统教学模式和汽车专业本身工科学科特性的影响[1],汽车专业课程关注汽车技术多、注重思政内容少,如何在重视专业知识传授和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发挥思想价值引领作用是专业课教师面临的问题。为了更加客观地了解高职院校汽车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情况,笔者设计了课程思政调查问卷,对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302位师生开展问卷调研。结果显示,汽车专业课程思政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育人主人翁意识逐步增强,“润物无声”的隐性育人方式作用不可忽视,课程思政教学资源也逐渐丰富;学生更容易从身边的典型案例、先进事迹中汲取正能量,容易受到教师个人魅力感染,对专业课教师的育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汽车专业课程思政实践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现阶段普遍缺乏系统的教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实施和学生实际需求不一致、课程思政育人效果难评难测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程思政在汽车专业课程中的育人效果。
二、汽车专业课程思政实施的基础
(一)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实施的载体
“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是汽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面向汽车制造、维修等岗位,重点培养学生掌握汽车电器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具备进行诊断分析及维修的能力。该课程具有将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融为一体的特点,能较好地融入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在汽车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率先选择本门课程作为主阵地,系统开展课程思政实践探索,全面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职业素养、规范操作等综合素质,厚植精益求精工匠精神和技能报国的爱国情怀。
(二)教师团队是课程思政实施的教学主体
汽车专业教师团队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主体,邀请思政课教师、省级劳模和优秀党员、行业企业专家加入团队中,将教师团队由原先的金字塔形“双师型”团队调整为钻石形“双师型”教师团队,如图1所示。思政课教师是团队的“灵魂导师”,具备对思政原理和方法的准确领悟能力;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具备扎實的汽车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时,全国技术能手、省级劳动模范、江淮名匠、技能大师等行业、企业专家也被定期邀请进入课堂。通过定期组织教师团队开展集体备课、团队研讨,能够从专业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中准确挖掘思政元素,并有效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为正确合理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奠定基础。
(三)隐性融入是课程思政实施的主要方法
加强汽车专业课程思政育人作用,不等于将汽车专业课程思政化,而应该积极探索课程思政“隐性”融入方法[2]。对学生而言,这是一种无意识、间接、内隐的教育过程,学生在学习汽车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受到思想价值观念的引领。对教师而言,应该融入精心准备的思政案例和教学设计,在教学中把握好思政元素和知识技能传授的有机融合,“如盐入水”“如风入林”,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三、“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课程思政实践探索
(一)课程育人目标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提出“发现实际问题→制定价值目标→挖掘思政素材→凝练思政元素→设计融入方法→评价实施成效”的问题导向型闭环式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如图2所示。从当前汽车专业学生存在的主要思想问题入手,抓住教学重点、难点和思想问题,制定“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再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和素材,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课后练习,健全评价机制,所有环节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持续优化课程思政教学形式。
在本门课程开课前,调研数据显示,当前大部分汽车专业高职院校学生认为在校学习的目的就是学习汽车知识、培养职业能力;甚至部分学生只想通过考试获得学分,这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也不能正确看待个人工作和使命责任的关系,因而对学习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关心程度不够。因此,结合课程模块化任务型的特点[3],将课程划分为供电系统、起动系统、点火系统、照明与信号系统、仪表与报警系统、附属电气设备系统、安全系统、空调系统、车载网络系统和全车电路10大模块。在每个模块的具体任务中,挖掘和任务关联的思政素材,凝练思政元素关键词。由于模块和任务不同,每个模块的思政元素关键词也各有侧重。通过对课程整体统筹和设计,提炼思政元素后形成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8个。5个思政元素一级指标,从“大爱”到“小爱”,即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爱专业爱自己;18个思政元素二级指标,如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民族自信、社会责任、专业自信、工匠精神等,作为细化指标,融入到课程的各个任务中去,最终支撑课程达到“工匠精神,技能成才”的育人目标,如图3所示,让学生在知识、技能、价值全面提升的同时,获得学习成就感和思想认同感。
(二)课程实施案例
1.制定教学目标
以课程模块三“点火系统原理与检修”为例,结合“点火原理和控制电路”和“实车检修”两个典型工作任务,根据课程知识点、技能点,挖掘配套的思政素材,提炼思政元素关键词为3、5、14、16和18,即民族精神、民族自信、探索钻研、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再紧密围绕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个方面制定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传授层面,培养学生掌握普通电子点火系统和微机控制点火系统的结构组成、分类、工作原理,掌握附加电器和电容器的作用,能区分同时点火和单独点火的概念,掌握点火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能绘制实车点火系统模块电路。能力目标培养层面,培养学生具备分析普通电子点火系统和微机控制点火系统的工作电路能力,掌握汽车点火系统“一看、二画、三析、四测、五修”的故障诊断流程,具备实车发动机点火系统故障分析能力。价值目标引领层面,培养学生严谨细致、条理清晰的思维能力,坚定民族自信、技术自信的思政情怀,具备善于观察、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塑造团队协作、勇挑重担的责任意识和不畏艰难、敬业奉献的职业素养。
2.开展学情分析
课前,教师团队采用课前测试、问卷调研等方法,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思想特点。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课程开设在大二下学期,通过前置课程“汽车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汽车点火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能分析简单的汽车电路,但是对于复杂的系统电路,大部分学生有畏难情绪。大多数学生能熟练使用汽车专用检测设备,对实车作业检修、真实案例任务有较高热情;在思想层面,学生普遍具备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但是作为工科学生,更注重运用方法和作业流程,对传统文化感受少、理解差;有关心时政热点的意愿,但是获取渠道较少;专业自信不强、责任担当意识不够、职业素养也有待加强;在学习习惯上,学生普遍有一定的信息搜集能力,但是缺乏长时间学习的定力,相对于文本资源,偏好视频资源等直观感较强的教学资源。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入企业案例,提供技能视频、交互动画等教学资源,并注重通过“工匠故事”“时政热点”“优秀学子”等思政案例,在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中达到修养的全面提高。
3.设计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宏观设计中,提出“一聚焦两维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方法。“一聚焦”即聚焦“工匠精神、技能报国”的课程育人目标;“两维度”即从讲好中国故事、用好身边榜样两个维度,补充思政教学案例,系统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思政案例内容要突出和汽车专业的高度关联性,如在“讲好中国故事”维度,遴选的案例均紧贴汽车专业,包括新能源引领者比亚迪的创业故事、“一带一路”上的奇瑞故事、中国汽车之父饶斌先生等12个汽车故事,让学生在这些故事中受到感动与启发;在“用好身边榜样”维度,提供历届优秀毕业生的奋斗故事,如合力叉车技术神医刘飞、全国装调大赛冠军徐本盛、革命老区的国赛一等獎选手杨名昭、汽车改装创业明星李双弟等12位身边明星师生的成长案例,让学生从身边榜样中汲取精神力量。
教学内容微观设计中,注重思政案例和专业知识的关联程度。以模块三的任务1汽车点火系统原理和控制电路为例,课程知识点包括传统点火系统工作原理、电子点火系统工作原理和微机控制点火系统工作原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提前挖掘合适的思政素材,在课程中自然融入知识点的讲解。
运用唯物辩证法,通过讨论分析,总结技术原理。在讲解传统点火系统工作原理中,引导学生思考传统点火系统“低速过热”和“高速断火”的设计矛盾,教师及时补充矛盾论的本质概念,即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正确看待矛盾。同时结合汽车专业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如毕业生选择工作时,汽车制造类工作不轻松、工资起点低,但是通过技术学习和劳动付出提升快、发展好等等学生关心的热点话题,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在学生理解传统点火电路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领会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应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运用名人名事,通过关联讲解,培养探索精神。讲解电子点火系统的霍尔式点火信号发生器时,关联讲解物理学家霍尔先生发现霍尔现象的故事;讲解点火系统电磁感应原理时,关联讲解科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故事。通过这些科学家发明创新、引领行业技术进步的例子,一方面,引导学生培养具备精益求精、探索钻研的科学精神,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客观认识到汽车技术领域我国和国际先进技术之间存在的差距,鼓励学生奋发图强,认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运用身边榜样,通过视频观看,塑造专业自信。在讲解微机控制点火系统中,引入优秀毕业生刘飞的案例。刘飞经学院推荐进入安徽叉车集团合力股份有限公司后,他白天辛勤工作,晚上便抽出一切能利用的时间,学习消化各项技能,迅速成长为叉车维修技术能手,先后荣获“全国技术能手”“江淮工匠标兵”“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安徽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通过播放刘飞访谈视频,学生们切实感受到榜样就在身边,拥有一技之长更是实现自我价值、报效祖国的有效途径,不断强化学生专业自信。
4.教学组织实施
以模块三汽车点火系统为例,重点分析,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教学过程中,通过“线上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时事教学”四个途径组织实施,如图4所示。其中,线上教学主要指课前、课后组织学生做好预习和复习工作,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主要指课程内的理论讲解和实操环节,时事教学主要是充分利用课间的休息时间,播放时事热点、大国工匠等学习视频。
课前,教师组织学生参加线上教学,自学MOOC视频《汽车点火提前角影响因素》等并完成课前测试。其中“传统点火系统中附加电阻的作用”一题,错误率达91%,说明大部分学生不理解附加电阻的技术原理,课中需要对附加电阻原理做重点讲解;同时,学生对时事政治了解有限,如“十四五规划涉及汽车吗”一题,80%的学生表示并不清楚,可以在课间时事教学环节补充相关内容。
课中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均采用任务驱动法开展教学。先要通过具体案例,引入知识任务或技能任务,在明确任务、分析任务之后,带领学生实施任务并完成总结。理论教学的知识点任务讲解中,教师以启发学生思路为主,重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举一反三的意识;实践教学的技能点任务中,教师以示范操作为主,重在培养学生安全规范、精益求精的素养。
以任务1“点火原理和电路分析”的理论教学为例。在“附加电阻的作用”知识点任务中,教师通过“讲故事→促思辨→重启迪→问收获”方法融入思政案例,学生通过“听故事→勇思辨→受启迪→谈收获”方法收获思想教育。教师从早年传统汽车点火系统“低速过热”和“高速断火”设计矛盾的故事讲起,促进学生思考、辩论汽车点火系统中“低速过热”和“高速断火”矛盾产生的技术原因。然后引导学生理解附加电阻的技术原理,即利用镍铬丝这种材料的阻值会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特性,解决上述矛盾,进而理解技术进步依赖于材料发展。紧跟其后教师提出问题,特斯拉坚持使用三相异步交流电动机,而放弃性能优越的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了解永磁同步电机制造需要使用稀土材料,而世界上70%的稀土产量来自于中国,让学生感受到我国作为稀土大国的民族自豪感。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通过讨论和思考,从“被动听”转变为“主动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在独立思考中收获对民族自信、爱国情怀的深刻认识。
以任务2“实车检修”的实践教学为例,在“迈腾B8车辆无法点火”技能点任务中,教师首先讲解点火系统“一看现象、二画电路、三析原因、四测电路、五修故障”的检修流程,再播放本校技能大赛国赛一等奖选手按照上述故障检修流程刻苦训练的视频,引发学生对职业精神的思考。接着,教师示范点火系统检修流程,让学生在学习、观看中,感受到教师的敬业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学生实操技能学习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团队协作,锻炼他们交流沟通和团队合作的精神,纠正学生不规范操作,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
由于课内融入思政时间有限,教师还充分利用课间时间,开展时事教学。在课间,教师围绕大国工匠、中国制造、汽车强国等题材,播放事先准备好的时事视频。这个时间段对学生不做强制要求,学生可以自由观看,选择的是学生感兴趣的时事热点视频,在课间适时、适当地播放,真正做到润物无声,充分体现课程思政的真正魅力。
课后,学生搜索中国制造、中国技术案例,完成思政作业或开展评论区留言。根据教师上传的拓展资料,学习微波点火的前沿技术,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5.教学考核评价
构建“五维三段”混合式考评体系(如图5所示)。由思政课教师、专任教师、行企教师、辅导员、学生组成全员考评主体;细化课程思政评价指标,开展“三段”式全过程考评,以含有思政素养的课前、课中、课后测试、学生小组活动参与度成绩表和思政作业等构成过程评价(50%);以卷面及实操考核(关注职业素养和操作规范)、讲好一个思政故事和学生对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反馈构成结果评价(30%);以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竞赛并获獎、获取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构成增值评价(20%);依托教学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课内、课外全方位考评。
6.学生学习效果
模块三中,通过课内教学,学生课中测试答题正确率达96%;通过分组操作、强化操作和对抗PK,多轮检修中均能按照“一看、二画、三析、四测、五修”的检修流程完成点火系统故障检修,知识、技能目标达成;同时,教学中融入讲好中国故事和用好身边榜样等案例,塑造学生民族精神、技术自信的情怀;实践检修中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价值目标达成。
从整门课程来看,基本能够实现教学标准对课程思政的要求。课程在2020年1月、2020年7月、2021年1月和2021年7月四次结课后,都开展了课程思政满意度问卷调研,表示“非常满意”的学生,从76.3%上升到96.6%,学生对课程思政建设满意度逐步提升。在爱国教育、人格塑造等综合素养方面,课程思政育人作用也逐渐显现。课前,调研中大部分学生表示“每天自主学习不足2小时”,课中,教师分享优秀毕业学子刘飞故事后,同学们纷纷在“课程思政讨论区”留言,表示成功没有捷径,探索钻研才是最好的方法。在师生的良性互动当中,教师团队中,多人获评省级、校级优秀党员。课程借助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项目和汽车电子技术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劳模子库”辐射全国、全省,并不断优化、深化。
四、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思考
(一)课程思政实践优势
课程思政在汽车专业核心课程“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中的实践有以下优势:第一,问题导向型闭环式课程思政实施路径,解决学生思想存在的问题,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教师团队从问题出发,坚持教学内容的适应性原则,使得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和汽车专业学生的学习诉求相适应,对汽车专业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兴趣和价值观全面了解,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思政案例以满足学生需求。在专业知识讲授、专业技能培养过程中,完成对学生工匠精神、爱国情怀、职业素养、刻苦钻研等价值观的引领,达到思政无痕融入的育人效果。第二,建立系统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达成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多元主体评价课程思政育人目标。课程实践中,由思政课教师、专任教师、行企教师、辅导员和学生构成“五维”全员式考评主体,有助于从多维视角对课程思政的实施开展评价,更加科学、全面、可靠;细化课程思政评价指标,教师团队从学生上课的态度、情感、参与程度、思政作业中价值观的变化等开展过程评价,从技能规范、职业素养、课程汇报等开展结果评价,从学生参与技能竞赛、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等开展增值评价,通过“三段”式进行全过程考核;依托线上教学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课内、课外全方位考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实现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二)课程思政优化方向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持续性、系统性过程,在后期建设中,应从以下方面不断努力:第一,教师应不断增强课程思政教学主人翁意识,不断通过学习提升个人思政育人能力。教师团队应深刻理解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价值引领作用,积极投身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同时,积极参加各种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和研讨,不断提升个人思政素养。第二,不断优化课程思政设计的系统性,除了关注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施,应同步修订课程标准、细化课程思政考评指标、丰富课程思政教学资源,继续深化、优化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第三,探索汽车专业课程群课程思政协同设计方法[4],基于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本专业的课程思政培养总目标并分解到具体专业课程中,发挥专业课程群协同育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花.工科大学生课程思政实践研究——以四川地区理工类院校为例[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21.
[2]方彩虹.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40(01):233-235+239.
[3]姜能惠,王爱国,李琤.模块化任务型教学模式在汽车检测技术课程中的实践与探讨——以“行驶系统的检测与维修”项目为例[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21(6):62-66.
[4]方志贤,袁锦贵.协同效应视角下基于专业课程群的课程思政系统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29):61-64.
Practice and Discuss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Specialized Courses for Automobile Majors
——Taking the Course of Automotive Electrical Equipment and Maintenance as an Example
LI Cheng, JIANG Neng-hui, WANG Ai-guo
(Anhui Technical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Wuhu Anhui 241002, China)
Abstract: Taking the course of automotive electrical equipment and maintenance as the carrier,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as carried out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automobile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clarify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course construction. A diamond-shaped team of dual qualified teachers was innovatively established, while a problem-oriented and closed-loop implementation path was also developed. The team systematically designed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organized the teaching proces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method of integrating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knowledge imparting and skills training was discussed, and then "five-dimension and three-section" blended evaluation scheme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as constructed.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 of "craftsman spirit and professional skills" helped to realiz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explanation, skill transmission and value guidance.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mplementation of the Path; Implicit Integration; Assessment Program
收稿日期:2022-01-05
作者簡介:李琤,女,安徽芜湖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汽车检测、汽车制造、职业教育。
此文为以下项目的研究成果: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项目“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安徽省职业教育提质培优项目《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课程思政教育案例(2020tzpy0405),安徽省职业教育提质培优项目《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课堂革命(2020tzpy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