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家庭教育面临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2022-04-27魏艳玉
摘 要: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化正逐步改变我国的教育模式,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以及传统的家庭教育都面临新挑战与新机遇。文章采用问卷调查与集体访谈两种方法对“互联网+”时代下家庭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明确了“互联网+”时代家庭教育面临的四点问题,即“难点”“堵点”“痛点”“盲点”,并尝试通过深层分析找到“互联网+”时代家庭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以期为“互联网+”与家庭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使家庭教育得到质的飞跃。
关键词:“互联网+”;家庭教育;问题与原因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规划课题“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GS[2020]GHB1308)。
作者简介:魏艳玉(1980—),女,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永定路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一、“互联网+”时代下家庭教育面临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已走进千门万户,且受重视程度逐步攀升,运用互联网进行教育已成为成千上万家长乐于接受的家庭教育方式。然而,聚焦当前家庭教育的实况,可以发现,互联网技术的确让不计其数的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更快捷与方便,却也带来了不可回避的问题[1]。
(一)难点——“互联网+”与家庭教育的融合度低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家长们纷纷将互联网技术引入家庭教育中,且尝试寻找互联网技术与家庭教育的契合点,积极创建家庭教育开展的新模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的确能够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地区范围、全国范围乃至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共享,促使家庭教育向着现代化、全球化的方向发展。但是笔者通过调查与访谈发现,虽然手机和电脑都已经进入家庭,且逐步成为人们生活、学习的重要工具,但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的方式呈现出随机性,仅有不到20%的家长表示会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家庭教育,且家长通过互联网平台与学校进行沟通的频率较低。由此可见,绝大部分家长能够明确“互联网+”时代下开展家庭教育的优势,但却仅有极少数的家长能够真正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越性。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互联网技术能够为家庭教育提供更多智能化、多元化的平台,但家长在实际应用中却仅依赖于微信平台,根本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丰富的教育平台。因此,“互联网+”与家庭教育的融合度低,是基于“互联网+”时代实施家庭教育的难点,且增加了“互联网+”沦为家庭教育的华美“包装”的概率,影响家庭教育从“传统型”走向“现代化”的步伐。
(二)堵点——家庭教育涉及的内容缺乏针对性
家庭,是开展家庭教育的主要场所,也是对学生影响极为深远且重要的场所,但受家长受教育程度、家庭环境以及家庭经济情况等方面的综合影响,每一个家庭都有其独特性。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家长获取家庭教育资源的渠道更多,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的平台也更多,这些特别有助于促进“家”与“校”的沟通,推动家庭教育向个性化、时代化的方向发展。但笔者通过分析调查与访谈发现,互联网技术虽然能够拓宽家长获取家庭教育资源的渠道,且能够有效推广优秀的家庭教育理念,但却有超过75%的家长盲目选择网络上广为流传的事件作为家庭教育内容。笔者进行细致的分析后发现,超过60%的家长在选择家庭教育内容的过程中常常忽略学生自身的特征,超过75%的家长通常生硬、机械地搬用家校沟通过程中出现过的事件、观点作为家庭教育内容,仅有不到10%的家长表示会根据学生的特性选择家庭教育的内容。由此可见,绝大部分家长虽然能够利用互联网技术搜集家庭教育内容,但却仅有少部分家长能够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家长为主导”的理念,立足于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个性与特征,选择有针对性、目的性的家庭教育内容。因此,家庭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差,是“互联网+”时代下实施家庭教育的堵点,更是弱化家庭教育功能与作用的关键因素。
(三)痛点——家庭成员面对面的沟通时间比较少
俗话说:“见面三分情。”对于家庭教育来讲,面对面的沟通是其他任何沟通方式都不能替代的,也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有效途径。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家庭成员的沟通方式变得更多样,互联网技术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從另一层面强化了家庭成员沟通的及时性,让家庭成员之间能及时联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但笔者通过分析调查与访谈发现,互联网技术既能够打破地域对家庭成员沟通的限制,又能够为家庭成员建立顺畅又及时的沟通渠道,但有超过80%的家长过分依赖于微信、QQ等通信平台。笔者进行细致化的分析后发现,超过85%的家长表示家庭成员均在家时也会用微信进行沟通;超过72%的家长表示家庭成员面对面沟通的时间就是共进晚餐的时间,其余时间几乎都是各自做各自的事情;仅有10%的家长表示每周末的晚上会面对面地进行沟通。由此可见,互联网技术虽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提供了便捷的平台,但却大大减少了家庭成员面对面沟通的时间,让沟通从“语言+情感”转向为“语言”,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情感沟通,不利于增进感情。因此,家庭成员面对面沟通时间的减少,是“互联网+”时代下实施家庭教育的痛点,更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障碍。
(四)盲点——家庭教育的实施途径与形式单一
“互联网+”时代下,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各种通信平台,如QQ、微信、钉钉、腾讯会议等,为家庭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更多的途径,促成家庭教育走向多样化与便捷化。但笔者通过分析调查与访谈发现,超过95%的家长表示习惯用微信与家庭成员沟通,超过60%的家长表示,受场所、时间等因素的影响,通常会选择微信的语音功能进行沟通,仅有15%的家长表示会选用微信的视频功能进行信息化的“面对面”沟通;超过75%的家长表示家庭教育会采用聆听的方式进行,却有10%的家长表示会根据每次家庭教育的目标选用适当的方法,甚至带学生到户外,在实践中进行家庭教育。由此可见,“互联网+”时代下,虽然互联网技术已经深入家庭教育,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绝大部分家长习惯借助微信平台,开展“讲述式”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实施途径与形式都过于单一。因此,家庭教育的实施途径与形式单一,是“互联网+”时代下实施家庭教育的盲点,家长面对互联网技术提供的多样的家庭教育渠道,不能立足于家庭教育的主旨,围绕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抉择,这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家庭教育的有效性,降低了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
二、“互联网+”时代下家庭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就家庭教育来讲,要想转“战”为“机”,既要明确“互联网+”时代下家庭教育面临的问题,更要清楚家庭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因此,笔者针对“互联网+”时代下实施家庭教育过程中的“难点”“堵点”“痛点”“盲点”,细致又深度地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下家庭教育问题的诱发因素,具体如下。
(一)信息质量参差不齐:诱发问题的网络环境因素
随着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各网络平台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且任何人在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网络平台上都可以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而国家也难以实时监控互联网信息,致使网络平台上囊括的家庭教育信息量过大,且信息各式各样、参差不齐,大量信息无疑会增加学生、家长选择的难度,更会影响学生、家长精准选择所需信息。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可以借助手机、电脑、平板等设备主动获取目标信息,但也有很多时候在被动地接受信息,家长也不例外,他们在浏览所需内容的过程中,常常会被动地接受其他无关甚至存在安全隐患的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家长查询所需的信息,影响所获取信息的安全性,导致“互联网+”与家庭教育的融合度低。
(二)以“孩”为本意识淡薄:诱发问题的人文关怀因素
家庭教育必须贯彻“以‘孩为本”的教育理念,即使是紧随“互联网+”而来的“互联网+家庭教育”的实施也必须要贯彻“以孩子为主体,以家长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推动家庭教育从“传统型”转向“现代化”,实现“互联网+”与家庭教育深度且有效的融合。特别是在家庭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家长理当注重人文关怀,让家庭教育从“聆听”深化为“感悟”,强化学生的收获。因此,“互联网+”时代下家庭教育的实施并非盲目地跟随网络上关于家庭教育的热点话题,而是要切实做到“三个多少”,即亲子关系亲密多少、学生领悟获得多少、家庭教育实施便捷了多少。“互联网+家庭教育”要充分彰显“服务学生健康发展,回应学生身心诉求”的基本宗旨,具体来讲就是,“互联网+”时代下家庭教育要做到“沟通零距离,身心齐发展”。
(三)信息技术介入家庭:诱发问题的情感因素
信息技术走进千家万户,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家庭成员之间沟通的及时性,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家庭成员面对面沟通的时间,降低了家庭成员之间沟通的有效性。沟通乃情感之基,好的沟通能够建立情感深厚的亲子关系,一定程度上强化孩子对家长所言所讲的信服度,但QQ、微信、钉钉等通信软件,已经逐步替代人们传统的面对面沟通[2]。家长借助微信平台进行沟通,大都采用语音的方式,沟通双方仅能从“声”体会“情”,忽视了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在家庭成员沟通中的作用与价值,而单凭借声音并不能很好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同时可能会使聆听者产生歧义,进而影响双方的感情。日常生活中,学生借助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就可以与家长取得联系,特别是利用微信平台的语音、视频等功能便可实现与家长的及时沟通,但受环境、时间等方面的影响,沟通往往局限于声音、文字、面部表情,极少能够实现“眼到”“手到”“口到”的“三到”沟通,特别不利于家长与孩子情感的交流。长此以往,亲子关系必定会生疏,进而出现“学生有话不说,家长有口难言”的情况,致使家庭教育的针对性愈发差,面对面沟通的时间愈发少。
(四)家长处理信息能力过低:诱发问题的基础因素
“互联网+”時代下,家长对网络信息的甄选、处理以及再创造能力,是推动家庭教育从“传统型”走向“现代化”的基础。受家风、校风的影响,任何一名学生的身心问题都有其独有的特征,但“互联网+”时代下家庭教育所选的内容,通常来自学校教师的泛泛而谈、网络平台的热点话题,致使家庭教育内容单一重复,导致学生对家庭教育产生片面且消极的认知,认为家庭教育是喋喋不休的讲述,使学生对家庭教育产生烦、厌等消极情绪,进而影响家庭教育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由此可见,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主导者,对网络平台、学校教师提供的信息的处理能力,会直接影响家庭教育的针对性与目的性,更会影响家庭教育向现代化发展的步伐。
三、总结
家庭教育是学生受教育的起始点,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直接、深刻、长久的影响,因而开展“‘互联网+时代家庭教育”专题研究具有非常强的可操作性与理论实践意义。笔者通过分析调查与访谈明确“互联网+”时代下家庭教育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产生原因,使“互联网+家庭教育”的实施能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为建立现代化的新型家庭教育模式提供支撑[3]。
[参考文献]
[1]李继刚.冲击与反思:互联网时空关系对教育的影响[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30(12):50-55,95.
[2]魏爽,王童颜.形象知觉、父职能力与角色参与——“80后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管理,2021,36(06):94-99.
[3]叶祖庚.科学的家庭教育观:破解家庭教育现实问题的出路[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4(03):135-13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