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探初中数学深度教学的实现

2022-04-27李艳君

课程教育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深度教学实现初中数学

李艳君

【摘要】深度教学是当今教育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新课程改革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深度教学既是学生深度学习的必然需求,也是实现有效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平行四边形”一章的起始课,从整体建构的角度理清本章知识脉络,进行有效深层教学设计,从而进行深度教学,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深度教学  实现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2)02-0162-04

深度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课堂中进行合作、探究,深度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知识,并且能够利用所学知识新旧对比,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深度教学与传统的浅层次教学相比,具有明显特征,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批判性。深度教学不仅重视具体的知识和技能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不光教给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中总结出一般性的结论。深度教学不光让学生学会学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宰者[1]。下面笔者以北师大版“平行四边形”一章起始课为例,分析初中数学深度教学在课堂中的践行与思考。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数学教学的不断改革,很多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教学需要,而加强深度教学,对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有更深层的意义。目前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与深度学习的理念有一定差距,缺乏学生深度学习和教师深度教学的意识。初中生数学学习存在重形式、轻本质,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教师缺乏数学整体架构意识,教师教学缺乏设计探究过程,且忽视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忽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忽视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

(二)数学内容分析

平行四边形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几何变换对称、旋转等基础知识以及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平行四边形是三角形知识和平行线等知识的延续,也为学习特殊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后续知识的学习提供保障。“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作为章头起始课,承载着单元知识以及学习方法、研究方向的引领作用。笔者对本节课做了深层设计,一是本课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注重与小学知识的衔接,注重类比三角形知识的学习方法,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章头课作用的发挥,从数学知识发展过程中提出问题,整体构建学习内容;二是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的同时,更加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类比等腰三角形的学习经验,明确研究几何图形的一般思路:定义—性质—判定—应用,主要从几何图形的构成要素(边、角)和相关要素(对角线)入手,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等过程来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二、教学实践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曾经研究了三角形,还记得研究了哪种特殊三角形吗?

师:研究特殊三角形的方法你还记得吗?

师:学习了三角形之后,我们应该研究什么图形?

设计意图:回忆研究三角形学习中的方法,引导学生类比三角形的特殊性,明确几何图形的研究思路:定义—性质—判定—应用,梳理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体系,为学生后续知识的学习作铺垫。

师:请同学们观察大屏幕,你能找出哪些熟悉的四边形?

设计意图:通过图形的观察,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从感官上获得认知。引出本章的章头标题“平行四边形”。

(二)尝试探索 获取新知

师:同学们曾经在小学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你还记得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吗?

生:平行四边形就是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师:请同学们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你能说出是怎么画的吗?

师:在初一学习基础几何图形“线段”时已经研究过,几何图形定义既可以用文字语言,又可以用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三种语言来表示。因此平行四边形定义可以用符号语言表示如下。

(学生画图,教师也在黑板上正确画出图形,并强调画图时应该注意的事项。根据图形讲解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对角线及其表示方法。)

师: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我们初一有了学习等腰三角形的经验,接下来应该研究性质。

师:我们类比研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方法,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那么等腰三角形性质我们是从哪几方面研究的呢?平行四边形和等腰三角形相比又多了什么元素?

设计意图:对几何图形的研究,重在解决研究什么和怎么研究的问题,引导学生类比等腰三角形,确定平行四边形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为自主学习后续知识奠基,提出章头知识的作用。

师:同学们观察你刚刚画完的平行四边形,可以用观察、度量或者你能想到的方法,猜想一下平行四边形边之间、角之间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

师:现在请小组内讨论,交流有哪些猜想?有哪些方法可以验证你们的猜想?

(学生在小组内将自己的猜想和同学互相交流展示,补充探究出的结论。)

师:请同学们通过观察与测量猜想这些元素之间的关系,你能用文字表达出来吗?

生:我發现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

师:好,我们知道定义既可以作为性质,也可以作为判定,此时,教师写出符号语言。

生:我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

生:我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生:我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对角也相等。

师:好,接下来请同学们证明大家发现的其中两条性质: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度量、动手操作、提出猜想,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的过程,突出本课重点。

(三)练习巩固 质疑创新

例题:1.如图,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1)若∠B= 50°,则∠A=_____,∠C=_____,∠D=_____。

(2)若AB=2cm,BC=3cm,则?荀ABCD的周长为_____cm。

2.已知:如图,在?荀ABCD中,E、F为对角线AC上的两点,且 BE=DF。

求证:AE=CF。

设计意图:直接应用已经学习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计算和证明,及时巩固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再次体会得到证明思路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 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逻辑推理能力。

(四)归纳小结 梳理建构

师:回忆本节课的内容,谈谈你的收获。你还有哪些疑问?

生:本节课研究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通过类比等腰三角形的方法得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生:研究四边形时可以将其转化为三角形,体现转化的数学思想。

师:本节课我们通过回忆等腰三角形学习的方法,按照几何学习的基本思路,即先研究定义、表示、性质、特例应用等几个方面,类比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其性质,找到研究几何基本问题的方法,即从观察出发,进一步猜想,最后验证将平行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从而得到平行四边形边和角的性质。以后我们在学习新的几何图形时,可以类比已学习过的几何图形的经验来研究新的图形,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你还想知道平行四边形其他性质吗?对角线之间有什么关系?如何证明?这是我们下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当然,我们还要研究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以及其他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希望同学们带着已有的经验继续研究。

设计意图:梳理建构研究体系,总结思想方法,为后续学习作铺垫。

(五)分层作业 共同提高

1.必做题

教材第137页习题6.1 第1~4题。

2.选做题

已知:ΔABC是等腰三角形,D是底边BC上一个动点,且DE∥AB,DF∥AC,求证:DE+DF=AB。

设计意图:第1题是检验全体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第2题是让学习能力强的同学有更好的思维空间,第2题可直接运用今天所学的定义与性质求解,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定义的双重性,同时,让学生初步感知动态几何相关问题,这是本课内容的一次拓展与升华。

三、教学思考

(一)教师对知识整体构建,注重深层教学设计

整体构建学习内容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更是深度教学的必须。立足为了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进行数学课堂深度教学。[2]因此在上课之前必须读懂课标要求,钻研教材,准确把握知识脉络,根据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体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本节课是本章的起始课,因为学生已经在小学时期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大致了解了平行四边的性质,初中学习平行四边形站位更高,不光要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及推理能力,从而整体架构知识体系。从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出发,推导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此来构建平行四边形的知识体系。教师从数学知识发展过程中提出问题,整体构建本节课学习内容。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基本思路,从整体到局部,从特殊到一般。在设计问题时,关注课程的整体结构以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再设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面对一个几何对象,要从构成的元素和相关元素进行探索。只有进行这样的设计,才能让学生从数学的大视角去认知数学知识网络,这样当学习一个新的知识时,学生会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类比、分析判断,从而得到新的知识。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积累了数学学习的经验和方法,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教师着力凸显问题引领,启发学生深度思维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数学课堂,而学生思维的发展来源于问题的产生,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才能让学生有学习的欲望。没有问题,学生的学习流于表面,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提出问题,以问题为核心,凸显学科特点,培养思维能力,在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体会数学概念、性质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学会学习[3]。只有凸显问题的引领,学生才能围绕问题进行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在探索新知时,教师巧妙设计了问题串,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思维,利用已有的知识储备从不同角度和方向思考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在探究平行四边形性质证明“对边相等”时教师追问:为什么要连接对角线?就是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探究性学习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有些学生会感到力不从心,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逻辑思维能力会有明显的进步,而深度教学的核心是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设置有价值的探究性的问题串,给学生搭设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平台,才能更深入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也更有利于良好思维习惯的形成。

(三)教师创设评价机制,鼓励学生深度思考

给学生创设快乐的情境进行学习,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所以老师恰当的评价不但激励学生乐于学习,积极思考,又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是老师们思考的问题,既可以表扬又可以批评,但是在评价过程中以激励最为关键,在评价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张扬学生的个性。在新知获取过程中,老师提问:“同学们,通过观察与测量猜想这些元素之间的关系,你能用文字表达出来吗?”有的学生还说:“我发现平行四边形同旁内角互补,平行四边形对角线

互相平分。”针对这种情况,老师没有遏制学生的思维,老师评价说:“这位同学观察得真仔细,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这是我们下节课研究的内容,至于平行四边形同旁内角互补,在我们证完定理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之后,大家一起讨论,是否可以作为定理。这位同学不光观察仔细,思考得也特别到位,大家给点掌声。”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要分清不同层次的学生评价的效果会不同,评价要因人而异。从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等各方面针对性地进行评价,给每个学生成功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乐于求知、积极进取的情感。

初中數学课堂迫切需要深度教学,它是对数学知识更全面、更深层次的理解。因此,注重知识整体架构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探究设计,就能实现深度教学,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郑敏信.“数学深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数学教育学报,2019(5).

[2]胡革新.高中数学深度教学的课堂评价研究[J].新课程评论,2021(5).

[3]史宁中.注重“过程”中的教育[J].人民教育,2012(7):32-37.

猜你喜欢

深度教学实现初中数学
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资源设计
办公室人员尚需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苏州信息学院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浅析铁路通信传输的构成及实现方法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谈能力导向的深度教学及相关策略
以能力为导向的政治课深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