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课程与专业教育协同育人模式探赜

2022-04-27佟怡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思政课程艺术院校专业教育

佟怡

摘 要:从中国音乐学院探寻思政课与专业教育的内在契合之处入手,探索实现二者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育人模式,总结提炼思政课程与专业教育协同融合育人模式的基本成效和经验启示,助力提升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的规模与水平。

关键词:艺术院校;思政课程;专业教育;协同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就要求高校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树立“大思政”理念,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作用,拓展育人平台,优化育人环境,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实现“三全育人”。

中国音乐学院作为一所“世界‘一流学科’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学校”的音乐院校,承担着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培养“为人民而歌”的新时代高层次音乐人才的重要使命,具有探索实践思政课程与专业教育协同融合育人模式的代表性。因此,我们在充分把握艺术院校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现实情况的基础上,探寻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内在契合之处,探索实现二者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具体方法与途径,不断丰富和完善艺术院校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融合模式的具体内容。

在思政课教学中,注重与高等艺术教育相结合,不断增强思政课对艺术专业学生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引领力;在艺术教育中,注重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引导艺术院校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的要义。积极构建“课堂讲授+视听感悟+名家讲座+网络互动+课堂讨论+社会实践”的“六位一体”协同融合育人模式,在学校音乐厅打造“沉浸式”教学互动课堂,灯光熠熠的舞台成为思政课的讲台。国内顶尖的音乐厅是师生共享的思政课堂,一首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成为教学课件,专任思政教师和艺术名家担任课程主讲教师,将音乐专业特色、学校发展历程、名家成长成才经历与思政课程教学专题、时事热点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助力培养德艺双馨的高层次艺术人才。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和实践,目前学校已形成以“音乐厅里的思政课”为基点,包括“音乐思政课”“有音乐的思政课”等一系列特色思政课程在内的课程体系,有力推动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发展,有效提升了思政课程的教学效果,促进了艺术院校思政课的守正创新,取得了良好的师生反馈与社会效果。

正确认识思政课程与专业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有助于增强艺术院校思政教育的吸引力与实效性

艺术院校的学生与普通全日制大学的学生相比,具有较为明显的特殊性,他们在艺术创造力强的同时,人文素养较为薄弱,在专业意识影响下,他们以不同的方式感知外部世界、塑造自身形象、产生社会影响。而学生的知识构成、情感特点和专业倾向是影响思政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思政教师如果不能对学生的专业特点有所把握,授课内容与学生专业教育的内容不能产生有效联接,就无法发挥思政课的教育功能。建立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协同合作,首先有利于思政教育工作者把握艺术院校学生特点与特殊需要,从而提高思政教育的吸引力与实效性。

2.有助于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同向同行和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

艺术院校的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机制的建立,其意义还在于打破二者在教育中“各自为政”的状态,缩小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距离,助力实现学校教育资源的有效联动。在当前形势下,大学生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还不能很好地融合,无论是在培养体系,还是在计划制定以及课程设置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脱节现象,二者也未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建立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同融合机制,能够有效地打破这一僵局,实现二者的协同并进,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

3.有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艺术人才

高校不能单纯地将教育重点放在专业能力的培养上,还要重视和贯彻思想教育。如果艺术院校只重技艺培养,不重“灵魂”塑造,就会影响到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甚至危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这就提示我们在专业教育的过程中不能淡化、回避思政教育,而应有目的地渗透与融入思政教育内容,使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形成合力,引导青年学生在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4.有助于在新形势、新媒体的舆论环境下培育健康向上的艺术育人环境

随着网络化、娱乐化、自媒体化等舆论环境盛行,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观念随之兴起,加之资本主义文化的渗透加剧,对大学生尤其是艺术院校的大学生产生了很大影响。一方面,由于活动与工作领域的特点,艺术院校的大学生更容易受到腐朽消极价值观的影响;另一方面,艺术类学生通过多样化的网络媒体平台展示自身及其艺术作品,更易对其他受众产生影响。如果在专业教育中不及时融入思想教育,艺术类学生更容易产生迷茫与困惑,以至于丧失信仰和基本的价值判断,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建立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同机制,保证思想教育常抓不放,有助于在新形势、新媒体的舆论环境下培育健康向上的艺术育人环境,把握弘扬主旋律、唱响新时代的文化阵地。

5.有助于探索思政教育在艺术院校的發展规律、完善思政教育学科的理论体系

思政教育始终强调对教育对象具体特点的区分,并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的规律摸索与教学创新。艺术院校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同机制首先要建立在对艺术院校专业特点、学生特点的准确把握,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创新机制,这一过程有助于丰富思政教育的客体研究、载体研究和过程研究,从而有助于探索思政教育在艺术院校的发展规律。同时,协同机制的建立,有利于加强思政教育与其他学科的交流合作,在多学科的对话与碰撞中,进一步完善思政教育学科的理论体系。

6.有助于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途径、丰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大批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讲得好的人才,讲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去的话语,让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生动的诠释。如何采用适合的途径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在艺术院校中建立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同机制,有助于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途径,其实践经验还将进一步上升至理论层面,从而丰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成果。

思政课程与专业教育协同融合育人模式基本成效

1.有力推动了艺术院校思政课程的守正创新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牢牢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政课“八个统一”的重要精神落到实处,遵循艺术教育发展规律,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既遵循统一要求,又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在坚持思想性、理论性的前提下,重视课程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不断挖掘艺术院校思政元素与丰富德育资源,以让思政课入脑、入耳、入心为目标,让讲理论“抓眼球”,让思政课“有热度”,让大理论“有温度”,把“有意义”的思政课讲得“有意思”,有力推动了艺术院校思政课改革、守正、创新。

2.有效提升了思政课程的教学效果

思政课程与专业教育的协同融合育人模式,以音乐厅为教学地点,以党和国家重大历史时刻和重大节日、纪念日为切入点,以思政课教学与艺术教育规律为结合点,开展“沉浸式”思政课教学,发挥了思政课程激励青年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的教学作用,有效提升了思政课程思想引领、铸魂育人的教学效果。学生在一堂堂“音乐厅里的思政课”中锤炼品格、收获真知、凝聚力量,在形式新颖、入脑入心的思政课程中,学生们内化思政课程知识、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与深情化作担负时代重任的强大动力,努力成长为德艺双馨的中国音乐人才。

3.显著增强了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协同发展

思政课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不断探索“思政+音乐”融合贯通新途径,注重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价值元素,在邀请校内外音乐名师名家与思政课教师共同开展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着力发挥思政课程价值引领作用,激发艺术院校青年学生从国家发展、时代需要的维度思考艺术创作、艺术表演的价值导向,推动了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同向同行。发挥思政课程在价值引领过程中的核心作用,为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搭建了交流沟通、共同学习的平台,为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协同育人发展提供了助力。

4.建设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在学科门类比较单一的艺术院校,建设一支拥有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和理想信念坚定、道德情操高尚、学识扎实深厚、富有仁爱之心的音乐名家共同组成的教师队伍,是上好思政课程与专业教育协同融合育人课程的关键。随着协同育人课程模式的逐步推进,教师团队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观摩、学习研讨、交流促进等方式,实现了政治素质和综合水平双提高。教师队伍在课堂上加强理论阐释、价值引领、精神塑造,注重教学方法,追求教学实效,并善于运用音乐元素向艺术院校学生讲清楚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增强其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5.取得了良好的师生反馈与社会效果

思政课程与专业教育协同融合教学模式自创立以来,坚持目标导向,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教育、学生成长规律,深入研究、把握艺术院校学生群体特点,课程受众涵盖中国音乐学院本硕博各学段学生,并辐射京内外几十所院校,学生课程参与度、好评度“双高”,教师反响积极。特色教学模式新闻多次登上“学习强国”App,并在光明网、人民网、中国网、中国发展网、V思想等多家媒体登载,取得了良好的师生反馈与社会效果。

本文系2019年度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重點课题—艺术院校思政课与专业教育的协同融合机制研究(课题编号:BJSZ2019ZD12)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作者单位:中国音乐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责任编辑:翟 迪]

猜你喜欢

思政课程艺术院校专业教育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对高校思政课程创新的探索
传统节日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
高职艺术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
翻转课堂在艺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提高艺术院校学生学习兴趣初探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