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科技服务业生态系统新特征与动力

2022-04-26周梓荣周丹妮韩开军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服务业协同科技

周梓荣 周丹妮,2 韩开军

(1.东莞理工学院 科技创新研究院,广东东莞 523808;2.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广东东莞 523808)

科技服务业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1-2]。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科技创新已成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和新业态的主要途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3]。科技服务业是科技创新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促进区域科技产业创新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组织模式和提高区域竞争力的有效途径[4]。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完善科技服务业生态系统,对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一、科技服务业及其生态系统

(一)科技服务业及发展现状

“科技服务业是指运用现代科技知识、现代技术和分析研究方法,以及经验、信息等要素向社会提供专业服务的新兴产业,包括科学研究、知识产权服务、专业技术推广服务、科技信息交流咨询、科技成果孵化、技术市场、科技评估等活动”[5]。科技服务业“具有供需双方高度互动、知识与信息高度流动、从业人员高度专业等产业特征”,专业研究机构、技术交易市场、检测认证机构和科技孵化器等科技服务业企业围绕科技成果的研发、应用与推广,提供专业服务[6]。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的科技服务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根据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0—2025年中国科技服务业全景调研咨询报告》[7]统计分析:2019年中国科技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2%,市场规模达到了2.2万亿元,比2018年增长10.9%。图1为2015—2019年中国科技服务业市场规模及在GDP中的占比[6]。

图1 2015—2019年中国科技服务占GDP比例

(二) 科技服务业生态系统

科技服务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服务供应商、科技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企业及相关机构等组成的在地理空间上的聚集体。传统的以“地理集中”为特征的空间集聚模式局限于特定区域,已不能适应科技服务业以人才、成果等资源供给和产业孵化等综合性科技服务的市场需求。目前,由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服务业通过组织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不断涌现出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另一方面,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呈现出全球化、协同化和网络化的格局,加速了科技服务业生态全要素的集聚。围绕市场需求,科技服务业利益相关方通过互联网构建多维协同化服务网络,将产权独立、地域分散的科技服务资源进行有机组合与战略匹配,逐步演变发展成为共生竞合、复杂开放、动态演化的科技服务生态系统,形成了线上线下的协同联动服务的具有动态适应能力的独特生态优势,不仅提升了科技服务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协同效率和规模化效应,还构建成为全要素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业生态系统[2]。

二、科技服务业生态系统新特征

(一)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模式多样化

随着科技服务市场需求的不断多元化,以及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服务的专业化分工进一步深化,科技服务链条不断裂变,专业科技服务的形态更加多样化,涌现了大批从事研发、设计等科技创新活动产业[8],以及提供产品检验检测、质量认证认可服务和从事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营、专利运营、科技金融服务和提供综合性科技服务的新兴科技服务业。同时,大量专业研究机构和大型企业将自身的科技服务业务独立出来,形成新的专业科技服务机构,从而形成了由政府主导的公益性机构与市场化专业机构、社会组织、高校等多主体参与的科技服务产业。

近年来,科技服务业不断演变发展出多样化的服务模式,体现在:(1)“互联网科技服务”模式。科技服务业通过互联网等技术搭建平台,整合全社会服务资源,形成了基于互联网的研发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研仪器共享、科技咨询等专业化服务,实现了信息的快速流动与共享;(2)“公众科技服务”模式。随着创新驱动战略的推进,利用互联网技术,形成了众筹、众包、众创等新型服务模式,极大地推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3)“新机制科技服务”模式。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涌现了大批“四不像”的新型研发机构,以及创新中试工厂、创新创业园区等为代表的新型孵化机构,运行机制更灵活,创新服务能力更强[9]。

(二)产业集聚虚拟化,服务供给平台化

近年来,依托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技术开展的线上服务加速兴起,科技服务产业集群不必在地理空间上的实体聚集,科技服务机构依托互联网科技服务业生态服务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结合,不受区域产业群的地域限制,有效集成相关业务与组织的核心能力,进行虚拟化合作,科技服务人、财、物和信息等各类资源在集群网络中流动,实现信息与知识的交互。此外,通过互联网服务客户,敏捷化运营,服务效率更高。例如,研发设计服务由线下研发服务向线上线下研发拓展;知识产权和技术转移服务由线下专利代理、技术交易对接向线上专利运营、技术并购转变,实现了科技服务产业的线下线上虚拟化集聚和集群化发展。

此外,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支持下,科技服务业通过优化整合和配置各类科技服务资源,从提供单一的专业科技服务,逐步转向提供包含技术研发、质量性能检测认证、科技成果产业化到科技金融等的综合性科技服务,产业链的融合催生了基于互联网的集聚政府、企业、高校院所、人才、资本和专业性科技服务机构等创新全要素集成的区域综合性科技服务平台。通过垂直产业链整合,推动行业创新要素快速重构,产生了一批提供一体化的综合科技服务的生态型企业,如健康、教育、能源、环保等专业领域的科技服务公司和平台型龙头企业,实现不同科技服务主体的功能互补[5,10],并通过建立服务协同机制和采用高效协同方法,有效管控多元用户在平台上的科技资源共享活动。

(三)科技服务精准化,服务协同一体化

互联网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促进了产业集群协同服务,大大提升了科技服务产业生态链合作的工作效率,加速了对服务对象的需求响应,提高产业集群整体绩效。通过对科技资源精准画像和创新真实需求表述的标准化研究,建立覆盖科技服务全要素的科技资源大数据和细分产业科技服务资源池,供需双方均可通过服务平台实现快速有效的沟通,实现科技创新资源与服务对象的精准高效对接,极大提升了服务效率。

围绕市场需求,科技服务业各主体相互适应、相互协作,逐步形成价值共识与价值共享的产业生态体系,通过协同创新机制,开展全方位、专业化和深层次的科技服务活动,实现各服务主体间的优势互补[2]。如围绕创新创业服务,提供投资路演、市场推广和产业链资源对接等全方位、多层次的创业孵化服务,形成了天使创投、众筹孵化、创客孵化、创业教育与培训、开源开放共享平台、产业链孵化等多种模式的互联网创业孵化生态圈;围绕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衍生了依托互联网的专利池布局和运营、技术并购孵化专利、数据挖掘、专利价值与风险评估、专利维权诉讼等一批知识产权及技术转移服务精细化专业服务机构;围绕技术转移服务,出现了技术投资引进、技术孵化输出、技术评估分析等功能为主导的专业服务机构。

(四)管理风险复杂化,运营利益共享化

通过把提供各具特色专业化科技服务资源有机地组织起来建立的科技服务系统[10],虽然能有效配置资源, 但是由于知识产权等限制, 科技资源数据所有者不同, 各自提供有限的资源访问服务,形成松散耦合的组织结构,为协同服务带来了系列运营管理难题,特别是在合作博弈的利益分配中,知识价值如何评估,至今没有一套公认的评估准则。另外,科技服务业生态系统多样性和复杂性对系统运营效率产生巨大影响,使系统运营管理难度加大,主要体现在[5,12]:(1)组织管理更复杂。系统的组织管理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多服务主体协同服务的影响因素多,工作进展等环节难以控制。科技服务主体内部及与服务对象之间均存在信任的不确定性,市场形式的快速变化和企业发展战略的调整必然会带来服务对象需求的新变化,发生不可预见性风险。(2)整合难度增大。科技服务主体的技术研发周期以及政策变化、经济大环境变化等均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资源整合与协同服务存在较高风险。(3)出现信息安全等新风险。随着协同服务范围扩大、速度提升、服务要求提升,通过专业知识共享的协同服务面临着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等诸多风险,导致知识共享的意愿与效率低下。(4)贡献评估机制与利益分配机制尚不完善。为了提高协同服务企业知识产权共享的积极性,实现知识与信息的合理流动与分享,需要根据服务主体的知识产权和工作投入、工作绩效等多方面因素,建立公平合理的贡献评估机制与利益分配机制[12]。虽然学者们对利益分配影响因素已有一些研究,但由于知识产权价值评估难度大,对其复杂性研究还是不够深入,特别是缺乏对知识溢出如何影响利润分配的具体研究和较成功的实践。

三、科技服务业生态化发展的动力机制

(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牵引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动自主创新,为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提供了牵引动力。早在2012年,科技部发布的《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中提出了“科技服务业5大发展重点和建设6大支撑工程”[14],为科技服务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重点发展研究开发服务、技术转移服务、创业孵化服务等八大类专业科技服务业和综合性科技服务”[15]。为支持鼓励科技服务业发展,广东、江苏、北京、浙江等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系列政策。

(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推动

互联网为个人、企业和各类机构的创业创新活动提供了技术工具,大大降低了行业的进入门槛。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应用中,互联网技术与科技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加速了产业分工,为提供新的市场需求,发展了众多的科技服务新业态和新模式,特别是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技术服务需求。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于研发设计、创业孵化、科技中介等生产性服务环节,不仅极大提高了服务效率,也创造了众包、众筹、众创等科技服务新模式和大量高技术含量的新业态。“十三五”期间,科技部将区域综合科技服务平台研发与应用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专项研究指南,取得的大批科研成果并得到了推广应用,进一步推动了科技服务业的发展。

(三)市场需求强力拉动

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直接服务于技术创新的科技服务业市场十分广阔,为科技服务业发展创造了大量新机遇。一方面,经济的不断增长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市场对专业的科技服务业产生了越来越多的需求。随着社会分工的逐渐细化,科技服务专业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延深了科技服务业生态产业链条,推动了科技服务业集聚化发展。另一方面,数量庞大的服务对象具有多样化需求,对于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加,也催生了更多科技服务新业态和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又会创造更多新需求,从而为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不断拓展新的市场。

(四)企业内生动力驱使

科技服务类型的企业专业化的分工能够促使科技服务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保证服务的质量[16]。一方面,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需要科技服务业提供更高质量和效率的科技服务,综合性的科技服务需求推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技服务业的集聚,科技服务资源在不同层次上形成更紧密的组织, 促进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有效配置生产要素,大大提升了综合性科技服务能力,实现高效率的科技服务,同时也降低了科技服务运营成本;另一方面,市场竞争促进了科技服务的进一步专业化和精细化,不断生成科技服务业新业态和新运营模式,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新生动力。如金融业竞争促使其拓展业务,不断创新融资模式,为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了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多种科技金融服务[3]。

四、结语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动下,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我国的科技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需求端,不仅传统的技术研发、检验认证、科技情报服务等的市场规模越来越大,而且出现了智力密集型、高附加值特征的高端科技服务需求,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创业孵化为重点的新型科技服务业市场发展迅速,规模快速扩大。在供给端,涌现了形式多样的众多科技服务新业态,形成了多元化的服务主体与多样化的服务模式,初步构建起全链条全要素的科技服务体系;更显著的是,由于互联网、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在科技服务业的迅速推广,科技服务业呈现出产业集聚虚拟化、供给集群化与服务协同化、利益共享化等特征,逐步形成了基于互联网的科技服务业新生态体系。但基于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新型科技服务业也带来了许多新的发展问题,值得深入研究:一是高新技术产业科技服务的需求更加综合,需要进一步整合区域科技服务资源,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龙头型科技服务机构,建设区域性综合科技服务平台,提供更加高质量、更综合的科技服务;二是科技服务效率要求更高,需要建立一批面向细分行业的科技服务资源池,实现精准化和高效的科技服务;三是多点多主体协同开展的分散式的综合性科技服务使得运营管理更加复杂,经营风险更多,特别是在服务的时间进度、服务质量等方面可控性较差,需要深入研究协同管理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通过互联网、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赋能,研究突破综合性平台化协同服务的关键技术,不断完善科技服务生态体系,打造功能齐全的科技服务产业集群,将大幅提升我国科技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助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服务业协同科技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科技助我来看云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科技在线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