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药”可增疗效
2022-04-26德诚
德 诚
在中药的处方中,经常有大夫将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味药配伍组合应用,被称“对药”,亦称“药对”,也就是中药配伍中的“相须为用”,将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起到协同作用,增强疗效,相得益彰。也有的“对药”相反相成,或相使相成,或相制相成,两药合用,既有分工合作,相互协同的一面,又有相互制约的一面,扬长避短,是中药配伍应用中的基本形式。在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对两药配伍效应上便记载有药:“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在运用“对药”的组合方式上,一般规律是以七情和合为基础,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四种。
一、相反相成
指两种性味相反的药物组成,如一阴一阳、一寒一热、一补一泻、一升一降,同用之后达到相反相成的目的,以适应阴阳失调、寒热错杂、虚实兼见、升降不和的病证。如黄连配肉桂为阴阳药对;黄连配干姜为寒热药对;人参配石膏为补泻药对;枳壳配桔梗为升降药对。
二、相须相成
两药性味、功能相似,同用后互相辅佐,相得益彰,七情和合中的相须药即属于此。知母与黄柏合用、乳香与没药合用,以提高某一种药物的疗效。
三、相使相成
两药性味、功效不同,合用之后各司其职,发挥不同作用。如黄芪配茯苓、人参配附子。此类药适应于病情复杂、部位广泛的疾病,“七情和合”中得相使药多属此类。
四、相制相成
两药同时应用,互相牵制,或降低毒性,或减少其副作用,使疗效充分发挥,以更适应病情,相畏药多属此类,如黄芩配干姜、半夏配生姜。
常见的“对药”有荆防,即荆芥与防风配伍的对药。荆芥具有发表、祛风、理血的功效,防风亦具发表、祛风的功效,还能胜湿、止痛。荆、防除同具有发汗解表的功效外,荆芥偏重于散瘀理血;防风则擅长胜湿解痉,两者搭配使用,更增强了解表、散瘀、祛湿的作用。《症因脉治》中的“防风汤”即用荆芥、防风搭配,佐以葛根,治疗风邪伤卫、有汗恶风有显著疗效。
乳没即乳香与没药配伍的对药。乳香能调气活血、定痛、追毒,没药能散血去瘀、消肿定痛,两药皆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的功效。但乳香擅于调气活血,对气血凝滞引起的心腹疼痛效果显著;没药散血祛瘀的效果更强,两药合用,增强了活血祛瘀的作用。《本草纲目》曰:“乳香活血,没药散血,皆能止痛消肿,生肌,故二药每每相兼而用。”《御药院方》中,用米粉120克(炒黄),入乳香、没药末各15克,用黄酒调成膏状,敷于筋骨损伤处,有明显的消肿止痛作用。
龙牡即龙骨与牡蛎配伍的对药。龙骨具有镇惊安神、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生肌敛疮的功效,牡蛎亦具有敛阴、止汗、涩精之功,还可化痰、软坚,但龙骨长于镇惊安神、收敛固脱;牡蛎擅于益阴潜阳、敛汗涩精,两药合用,既增强了镇惊安神的功效,又能益阴固涩。《金匮要略》中的“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就用龙骨牡蛎配伍,方为龙骨、牡蛎、桂枝、芍药、生姜各90克,甘草20克,大枣十二枚,水煎分三次温服,可以治疗男子失精,女子梦交,阴寒目眩等症。
知柏即知母与黄柏配伍的对药。知母具有滋阴降火、润燥滑肠的功效,而黄柏长于清热燥湿,能泻肾火、清湿热。两药合用,增强滋阴降火之功。《本草纲目》载:“知母佐黄檗(柏)滋阴降火,有金水相生之义,黄檗无知母,犹水母之无虾也。”《丹溪心法》中的大补丸,就是以知母、黄柏为主药,辅以熟地、龟板,研末后以猪脊髓和蜂蜜为丸,起到降阴火、补肾水的作用。
桃红即桃仁与红花配伍的对药。桃仁具有破血行瘀、润燥滑肠的功效,而红花侧重活血通经、去瘀止痛,两药合用,增强其活血化瘀的作用。《杨氏家藏方》中的桃仁散,用桃仁、红花、当归、牛膝研为细末,每服9克,用温黄酒食前调服,可治妇女月经不调,经闭不通。
银翘即银花与连翘配伍的对药。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疗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疡、肿毒、瘰疬、痔漏等症,连翘亦能清热、解毒,并能散结、消肿,用于治疗温热、丹毒、斑疹、痈疡肿毒、瘰疬、小便淋闭等症,两药同用,既能透热达表,又能清里热、解疮毒。
类似这样的“对药”还有二地(生地与熟地)、二冬(天冬与麦冬)、二活(羌活与独活)、桑菊(桑叶与菊花)等,“对药”的应用,可相辅相成,优势互补,增强了疗效,起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