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务双“一号工程”优化大南昌都市圈营商环境

2022-04-26徐伟民肖坚康红叶

老区建设 2022年5期
关键词:营商环境

徐伟民 肖坚 康红叶

[提 要]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是重要生产力、核心竞争力,对于全面深化改革、整体提升区域发展竞争优势具有推动作用。围绕“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营商环境建设目标,全省密集打出一套“组合拳”,营商环境建设迈上新台阶。基于优化大南昌都市圈营商环境,提出真抓实干,稳步提升政务服务质量;集中治理,持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多维互动,高效完善人才梯队建设;重点落实,提升营商环境服务一体化水平;加强保障,构建营商环境的长效优化机制。

[关键词]双“一号工程”;大南昌都市圈;营商环境;市场活力

[作者简介]徐伟民,江西省生态文明研究院党委书记,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肖坚,江西省生态文明研究院编审,研究方向为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康红叶,江西教育传媒集团编辑,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江西南昌 330036)

2022年2月7日,江西省召开全面深化发展和改革双“一號工程”推进大会,把双“一号工程”作为创新江西建设的重要任务,在数字经济领域提供更多解决方案,在营商环境方面提供更多暖心高效的服务,推动江西省数字经济做优做强、营商环境优化升级。近年来,江西省构建 “1+N”政策体系,大力实施营商环境对标提升和攻坚行动,组织开展全省营商环境评价,建立社会监督员和咨询专家制度,有效提升了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一、大南昌都市圈营商环境背景分析

营商环境是某一地区市场发展的宏观商业环境,具体包括该宏观环境内市场主体的进入退出壁垒水平、生产经营过程资质审批难易程度、市场价格波动及各种生产要素流动等问题,一般可以从政务服务环境、市场完善环境、法治服务环境及文化教育环境等角度进行营商环境质量的评价。为持续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早在2015年5月,国务院就提出了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为核心的营商环境优化准则,被称之为“放管服”改革。

2020年7月,国务院进一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从持续提升投资建设便利度、进一步简化企业生产经营审批和条件、优化外贸外资企业经营环境、进一步降低就业创业门槛、提升涉企服务质量和效率和完善优化营商环境长效机制等六个方面规范全国各省份提升营商环境质量的核心要求。在此背景下,2020年11月江西省出台了《江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标志着江西省营商环境优化工作已经进入法治化发展道路,对促进全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南昌市作为江西省会城市,对全省经济改革发展具有标杆性指导作用。2019年7月,江西省制定了《大南昌都市圈发展规划(2019—2025)》,要求江西省要以南昌市为核心打造城际一小时都市圈,进一步推进赣江新区生态新城建设,并构建大中城市和小城镇优势互补的网络化发展格局。因此,大南昌都市圈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江西省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绩效,如何进一步在国家宏观规划和江西省具体规划的“双重”背景下提升大南昌都市圈的发展水平,则成为未来江西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从现实看,大南昌都市圈处在中部地区,既没有东部的区位优势,也缺乏西部的政策扶持优势,在营商环境优化问题上存在着部分劣势。

二、大南昌都市圈营商环境问题分析

(一)政务服务质量仍有待提高

提升政务服务质量一直是大南昌都市圈相关政府部门的核心任务之一。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下取得了较好效果,如逐步减少了各项业务审批流程,科学放宽了审批条件等,大南昌都市圈营商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但是目前大南昌都市圈相关部门的政府服务质量仍存在如下三个显著问题:

1.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配套措施较少,操作性较差

大南昌都市圈的涉企优惠政策制定比较到位,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缺少必要的配套措施,使得政策效果很难发挥联动溢出效应。与此同时,一些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缺乏可操作性,使得这些政策无法实现优化营商环境的目的。例如:涉及企业项目审批相关部门较多,这些部门之间仍存在相互推诿的现象;相关促进企业发展的政策设计在兑现过程中较为困难,无法真正实现对企业的实质性支持;在政策设计的执行主体分配上不尽合理,比如对一些高新技术产业的补贴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导致兑现难度增加。

2.政策制定缺乏对新生事物的敏感性和前瞻性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国民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产值已达39.2万亿元,占全年GDP的38.6%,2021年更是突破40%,可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和数字化治理已经成为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从现实看,大南昌都市圈在制定相关产业政策过程中并未表现出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敏感性,其政策的制定过程没有表现出前瞻性,导致数字经济在大南昌都市圈的发展较为滞缓。

3.政务服务的便利性仍存在效率损耗

近年来,大南昌都市圈的政策服务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但是政务服务整体仍缺乏效率。这种效率损耗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权力寻租的现象仍时有发生;二是部分部门不作为的现象仍屡禁不止。这种政务服务水平的效率损耗是导致整体政务服务质量较低的诱因之一。

(二)企业发展环境仍缺乏竞争性

1.企业融资渠道仍比较匮乏,融资方式较为单一

融资问题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近年来大南昌都市圈在金融工具创新和金融政策支持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但目前企业能够选择的融资渠道,仍以各类银行贷款和民间借债为主。诸如企业资产证券化、衍生金融工具等新型融资工具的使用尚未推广,企业的融资渠道较狭窄。这导致一些中小企业面临融资困境,进而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

2.招商引资过程重引入轻实施,陷入“落地难”的困境

大南昌都市圈在招商引资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性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招商效果。但是只重视对民间资本和国际投资的引入,缺乏持续的跟进服务思维,导致引入的资本难以真正发挥其对经济的促进作用,部分招商项目陷入缺乏服务和缺乏监管的现实困境。

3.市场主体保护工作缺乏统一规则

市场主体保护是提升营商环境质量的关键之一。大南昌都市圈在市场主体保护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在中小企业权益保护方面缺乏动态调整机制,无法真正实现对中小企业的知情权、表决权、收益权和监督权的有效保护;二是各级政府各自为政,各种保护管理条例口径差异较大,无法真正实现对市场主体的公平保护。

(三)人才、就业与创业政策参差不齐

1.人才引进和人才留赣力度仍有待加强

人才政策的灵活性和竞争性是评价营商环境的核心指标之一,也是促进大南昌都市圈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一。大南昌都市圈制定了较为优惠的人才引进政策,并且每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动态调整,如2021年南昌市“人才10条”政策对新落户的各类本科以上学历人才给予了不同程度的支持。但是,由于大南昌都市圈处于中部地区,属于典型的人才洼地,目前制定的人才引进政策仍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竞争力。省内以江西财经大学、南昌大学等高校为主的各层次毕业生的人才留赣率仍不足50%。这说明当前大南昌都市圈的人才引进和人才留赣工作仍存在一定问题。

2.就业灵活性较低,对新业态创业的监管力度过高

目前大南昌都市圈就业支持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受到各级政府不同规章制度的制约缺乏足够的灵活性;二是各种支持政策统一性较差,甚至存在相互冲突的问题。与此同时,大南昌都市圈虽然在政策制定上表现出对新业态创业的支持和包容,但是在监管过程中仍存在过度监管、缺乏灵活性的问题。

(四)缺乏营商环境优化的可持续长效机制

1.缺乏营商环境动态评价调整机制

大南昌都市圈营商环境质量既受到辖区内部各种资源禀赋的制约,也受到外部其他区域條件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动态评价,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动态优化。从目前发展来看,大南昌都市圈并未从政策层面和实践层面构建营商环境的动态评价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其对营商环境的改善措施往往具有随意性,这导致营商环境的优化工作,既缺乏外部竞争性又缺乏内部效率性。

2.政企沟通平台机制工作效率较低

好的营商环境离不开政府和各类企业的有效沟通,而政企之间有效沟通需要构建有效的沟通平台。近年来大南昌都市圈以“赣服通”为载体不断提升了政企之间的沟通效率,但目前工作仍存在两个显著问题:一是沟通平台较少,虽然“赣服通”具有较好的沟通功能,但是其使用频率较低,其他类似平台的建设依然较为落后;二是政企沟通平台的工作效率较低,大南昌都市圈并未采用先进技术来打造升级政企沟通平台。

3.惠企惠民政策兑现监督机制尚未构建

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过程中,政府的公信力是重要的参考指标之一。企业在评价政府公信力时最看重的是政府能否将惠企惠民政策有效落实。从现实发展看,大南昌都市圈尚未构建惠企惠民政策的有效落实机制及其相对应的监督机制。这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惠企惠民政策的政策效果,不利于大南昌都市圈营商环境的质量提升。

三、大南昌都市圈营商环境服务双“一号工程”建议

(一)真抓实干,稳步提升政务服务质量

提升政务服务质量是稳步提升大南昌都市圈营商环境质量的核心任务。大南昌都市圈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动态协调,真抓实干,站在企业的立场去考虑如何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质量。第一,加强各部门的组织协调性,为各种政策设计科学的配套措施,提高各种政策的现实可操作性。第二,逐步清理市场中不合理不规范的中介机构,促进各类中介机构的良性竞争。为此,大南昌都市圈可以尝试构建全区统一的“网上中介平台”,让各中介机构通过投标竞价形式来服务企业。第三,增强对新业态新经济现象的理解包容性,在坚持宏观审慎监管的前提下提升对新业态新经济的支持力度,如可以针对大南昌都市圈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成立专项政策服务组织,提升整个经济区内数字化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第四,以数字化治理思想统领全局,提升经济区内政务服务的数字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的便利性。具体而言,大南昌都市圈应该进一步降低工程建设、教育、医疗、体育等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精简优化工业产品生产流通等环节管理措施,进一步提高进出口通关效率,减少外资外贸企业投资经营限制。

(二)集中治理,持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企业发展环境的治理是多维度的,涉及企业市场主体保护、税收政策、融资环境、招商政策等多个方面。大南昌都市圈应对经济区内企业发展环境进行集中治理,为企业发展提供更有竞争力的发展环境。第一,进一步依法加强市场主体的保护力度,保证各类市场参与者都能公平合理地使用土地、人力资本、技术和资本等生产要素,都能公平地获得各类惠企惠民政策。第二,提升税收优惠的灵活性,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调整大南昌都市圈的产业布局,进一步简化以增值税为主的流转税优惠政策申报流程,同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税务数据共享水平。第三,在宏观审慎监管理念下,积极进行金融市场改革和金融产品创新,不断拓展企业的融资渠道,并进一步完善企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企业负担。第四,有效提升招商引资项目的“落地”率,从“重招商轻跟进”的认知误区转变为“招商和跟进实施并重”。

(三)多维互动,高效完善人才梯队建设

现代经济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竞争,人才梯队建设是持续优化南昌营商环境的重要保障。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南昌都市圈应通过政府、高校、企业的多维互动来优化自身人才梯队,提升都市圈内人力资本水平。第一,进一步加强和省内高校的工作联动,提升省内高校的人才留赣率,并加强对留赣人才在住房、就业补贴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第二,进一步加大对企业招聘高水平技术性人才的政策支持,不仅要从财政补贴方面给予相应优惠,还应该在人才安排、人才职称评审以及配偶工作安排方面制定可操作性强的配套政策,如可对一些专业技术人才职称信息实现全国跨区域的在线核验互认,还可以形成企业之间的“用工共享”,构建大南昌都市圈内的人才互助机制。第三,进一步加强对新业态新创业的支持力度,在宏观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对新业态新创业的精准支持。

(四)重点落实,提升营商环境服务一体化水平

相关政府部门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落实解决,并以营商环境服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导向,逐步提升营商环境服务的一体化水平。第一,对标国内其他经济发展区域,取长补短,以“一个平台”建设为基础,“一个窗口”集中解决一件事情,持续对现有辖区内行政审批流程进行简化。在某些重点项目审批过程中,可以采取“特事特议、一次办理”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辖区内公共服务效率的优化提升。第二,积极进行辖区内企业的深入调研,系统了解企业存在的难点和痛点问题,并对其进行逐个解决。特别对相关企业的项目审核、手续批复、环保评估以及征地安置补偿等问题要集中服务力量进行重点突破,提升一体化服务水平。第三,以互联网为牵引,积极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工作方式,力求做到能在网上解决的问题绝不需要现场解决。积极借助大数据技术,实现辖区内和辖区外的资源共享和服务协同,扎实提高營商环境服务一体化水平。

(五)加强保障,构建营商环境的长效优化机制

为持续优化大南昌都市圈的营商环境,相关政府部门应该构建营商环境的长效优化机制,将营商环境优化作为一项长期的核心任务来实施。第一,大南昌都市圈应尽快构建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具体包括指标体系、赋权技术和评价标准,定期对营商环境质量进行量化评价,并识别出影响其营商环境变化的核心因素,并通过后续的政策调整予以优化。第二,进一步提升政企沟通平台的工作效率,构建各项政策落实的监督机制。大南昌都市圈应以“赣服通”为基础,持续开发多功能和多维度的细分信息交流平台,提升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传递效率和沟通便利性,并以数字化治理为基础提升各类支持性政策的可操作性,形成对政策落实效果的有效监督。第三,大南昌都市圈内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努力加强对以律师、税务师、注册会计师等为主体的中介机构的监管,并持续提升以司法鉴定、劳动仲裁、公正调解为主体的法律服务质量,稳步推进优化营商环境的法律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江西日报记者.以更实举措推动数字经济大发展营商环境大提升[N].江西日报,2022-02-10(A1).

[2]李华.当好主力军 奋力推进双“一号工程”[N].赣南日报,2022-02-19(02).

[3]罗良文,马艳芹.“双碳”目标下环境多元共治的逻辑机制和路径优化”[J].学习与探索,2022,(1).

[4]佚名.精准对标 奋力推进双“一号工程”[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4752306 197498810&wfr=spider&for=pc.

[责任编辑:熊文瑾]

猜你喜欢

营商环境
淄博市优化营商环境助推新旧动能转换的实践与思考
围绕“三最”目标打造“四型”政府
沈阳市旅游行业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建议
济南市天桥区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地方人大在创建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作用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与东盟营商环境差异与协同构建研究
淄博市淄川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老工业区转型
准入规制与经济增长: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分析
营商环境视野下的自贸区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