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青年责任担当意识培育探析

2022-04-26金艳红李琦

老区建设 2022年5期
关键词:萍乡市乡村振兴培育

金艳红 李琦

[提 要]乡村振兴已全面展开,农村青年作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是解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人才问题的关键力量,积极培育和增强农村青年在乡村振兴视域下的责任担当意识至关重要。培育农村青年的责任担当意识是一项极具意义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党的领导、深化认知、自我教育和机制体系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不断增强农村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责任担当意识。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青年;责任担当意识;培育;萍乡市

[作者简介]金艳红,中共萍乡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党史党建;李琦,中共萍乡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为党史党建。(江西萍乡 337000)

[基金项目]江西省委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课题“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青年责任担当意识的培育研究”(21YB13)

乡村振兴已全面展开,解决好乡村振兴中“由谁来振兴”这一人才问题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2019年共青团中央印发的《关于深入开展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的意见》中指出,“要凝聚青年力量,引导广大青年特别是农村青年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战略”。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等措施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可见,青年力量是解决乡村振兴人才问题的关键力量,农村青年作为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这一群体的责任担当意识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农村青年能否积极主动参与到乡村振兴实践中来履行责任担当。所以,正确认识和积极培育农村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责任担当意识是当前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一、乡村振兴视域下增强农村青年责任担当意识的必要性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青年的责任担当意识是指农村青年担负起乡村振兴责任与义务的自觉意识和主动作为,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人生价值。主要表现为具有振兴乡村的崇高理想、眷恋家乡的乡土情怀、振兴乡村的过硬本领和发展乡村的主动作为,不仅体现农村青年自我发展的责任,更体现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责任。增强农村青年责任担当意识是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需要,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农村青年自我价值的实现。

(一)增强农村青年的责任担当意识是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需要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所需的“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农业人才,离不开青年的主动参与和倾情奉献。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农村青年大量流向城市,导致农村“人口老龄化”和“空心化”现象突出。青年作为国之栋梁、社会中坚,他们的缺席势必会造成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不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体是农民,青年农民作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点对象,是解决乡村振兴中面临“谁来种田”问题的重要力量,更应成为乡村振兴的主角,而且农村青年这一群体量大面广,有乡村振兴所需的各種不同类型的人才。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展开,迫切需要广大农村青年的力量,需要不同类型农村青年人才各尽其能、各展其长。因此,增强农村青年责任担当意识是加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需要,要注重农村青年的责任担当意识的培育,引导农村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人,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增强责任担当意识有利于激发农村青年的人生价值的实现

乡村振兴是事关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为农民而兴,为农民而建,是满足乡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农村既是农村青年成长的摇篮,也是他们精神的家园,农村青年对振兴家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理应顺应国家、人民的步伐和时代的潮流,将个人自身的理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自觉主动地投身于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包含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大振兴,涉及土地改革、产业发展、生态保护、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等诸多方面,是农村青年历练才智的广阔舞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农村青年绽放才华提供了大好机遇,是成就自我的“练兵场”。农村青年可以充分利用乡村振兴这个“大舞台”,将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在推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大有可为、大有作为,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二、农村青年在乡村振兴中责任担当意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调研组通过对萍乡市范围内部分农村青年问卷调查和与农村青年访谈等方式深入开展了调查研究。在调查中,农村青年在乡村振兴中责任担当意识总体情况是良好的,呈现积极向上态势,92%的农村青年表示愿意积极投身于家乡的乡村振兴事业,但也存在一些农村青年乡土情怀淡化,缺乏以振兴乡村为己任的崇高理想,对其在乡村振兴中的责任担当认知不够清晰、本领不够强等问题。

(一)农村青年对振兴乡村的崇高理想追求有待提高

大部分农村青年能够树立以振兴乡村为己任的崇高理想和远大抱负,但也有一部分农村青年责任意识淡薄,对自己的人生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甚至持有悲观消极的态度。一部分农村青年政治责任意识不强,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和担当不够,过分看重个人利益,忽视国家和社会整体利益。在调查中,经常关注国家大政方针和时政热点问题的农村青年仅占38%,偶尔关注为58%,从不关注为4%。一部分农村青年对崇高的理想追求不高,没有把个人理想追求和事业与乡村振兴大业紧密联系起来。在调查中,还有25%的农村青年认为乡村振兴战略与自己的个人梦想不怎么相关,甚至2%的农村青年认为一点都不相关。

(二)农村青年对乡村振兴责任担当的认知有待加强

农村青年对参与乡村振兴战略认知水平还不够高,部分农村青年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不够到位,虽然略知皮毛,但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认识理解不够深刻,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推进新时代“三农”工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意义认知不够到位,对中央、省、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政策措施不够了解。农村青年不知道自己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能干些什么,对自身作用的发挥和价值认识不够清晰。在调查中,52%的农村青年表示对乡村振兴战略知晓一点,还有14%的农村青年表示不知晓。知晓乡村振兴要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个方面全面振兴的农村青年也不多,说明农村青年对自身在乡村振兴中责任担当的认知还有待加强。

(三)农村青年履行好乡村振兴责任的本领有待提升

一些农村青年振兴乡村的本领还不够强,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也不足,容易安于现状,缺乏对新时代所需知识技能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虽然现在的农村青年大多数已经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但是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农村青年如果缺乏持续更新知识技能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不注重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本领,不断适应变化发展的新形势,就极易被社会所淘汰。与农村青年的访谈中发现,目前不少农村青年不管是在城市务工还是在农村务农,提升自身知识技能和文化水平的要求和想法不够强烈,有的农村青年有想法提升自身的本领,但又不知如何行动,与乡村振兴需要的现代农业知识、金融知识、管理营销、智能科技、电子商务、数字素养和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的新型职业农民还有一定的差距。

(四)农村青年对振兴发展乡村的乡土情感有所淡化

乡土情感可以使人获得积极的乡土认同。当代农村青年的乡土情感呈现出明显淡薄化现象。一些农村青年,虽出生并成长在农村,但随着农村青年外出务工者多,同时受现代城市文明的影响,觉得农村环境、医疗卫生保障、薪资待遇等方面不如城市,认为离开农村才是唯一出路,导致一些地区出现了“农村空心化”和“农民老龄化”的问题。儿童和老人成为留守农村的主体人群,外出青年习惯了城市的生活,对家乡农村的印象就会慢慢模糊淡化。“空心化”现象容易使得农村青年乡愁淡化,从而影响其振兴家乡的责任担当意识养成。与农村青年访谈中,一些农村青年表示当前农村人际关系、乡土情感有所淡化,越来越没有“乡土味”了。

三、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青年责任担当意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经过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脱贫攻坚的精准扶持,中国农村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农村发展越来越好,农民的生活也过得越来越好,但仍有部分农村青年对乡村振兴没有足够的热情和该有的责任担当意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一)社会多元化思潮的影响

社会思潮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经济社会转型期面临着各种矛盾,各种思潮交织激荡,影响着农村青年责任担当意识的培育。一是市场经济追求“利益最大化”原则影响农村青年责任担当意识的养成。在市场经济“利益最大化”原则的驱使下,农村青年容易迷失自我,将个人利益作为行动的前提和出发点,而把对乡村振兴的社会责任置之脑后。二是互联网的双重影响。互联网在给农村青年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目前手机成为农村青年介入网络的主要媒介,抖音、网络游戏上瘾综合征等深深影响着农村青年责任担当意识的养成。与此同时,由于一些农村青年网络安全意识淡薄,辨别力有限,防范意识不强,不能理性看待网络上的虚假信息和社会生活中的不合理现象,容易产生片面、偏激的看法,从而漠视国家和社会的需求。三是西方文化渗透的影响。受西方文化的渗透影响,一部分农村青年价值观扭曲,崇尚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割裂个人与社会和国家之间的内在关联。

(二)相关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在调查中,70%的农村青年认为自己主要可能以返乡创业的方式投身乡村振兴建设当中。农村青年要创业,资金和政府政策支持必然是关键。从调查结果来看,56%的农村青年不愿意参与乡村振兴的原因是相关政策支持不够。一是农村金融机构支持力度有限。资金来源是困扰农村青年创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农村金融机构支持力度有限,要么不熟悉相关政策,难以申请贷款,要么虽可申请但较高的利息又往往令其难以承担。有些返乡创业的农村青年因为资金问题,最后又不得不重返城市务工,陷入想作为又难作为的窘境。二是相关配套政策跟不上。农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土地、规划、金融和农业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支持有限,政策的执行落实也不够到位。

(三)责任意识培育重视不够

一是农村基础教育对责任担当意识养成不够重视。农村基础教育经费有限,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活动场地受限,学生体验社会角色实践锻炼机会不多,与国家、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联系不够紧密,设身处地去感悟和培育家国情怀不够。二是家庭教育的影响。农村青年缺乏必要的监护和管教。由于生活压力,农村青年的父母一般选择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儿童比较多,从小就缺失父母的管教,加上隔代长辈的宠溺,助长了其专横、任性、叛逆的个性发展,容易滋生个人中心主义,养成不良个性,这些都不利于农村青年责任担当意识的养成,导致社会责任担当意识不够强。

(四)农村基层组织管理乏力

一是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发挥还不够。部分农村青年外出务工,農村基层党组织、政府部门平时对这一群体无法进行有效的思想指导和教育管理,对其思想状况及社会责任担当的情况也难以掌握,在引领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社会责任担当意识培育方面是有限的。二是基层团组织作用发挥还不够。农村团组织工作的缺位成为农村青年责任担当意识不强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目前一部分农村地区的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存在组织机构不健全、人员不足、工作经费有限等问题,致使共青团工作流于形式,无法有效开展活动引导农村青年增强责任担当意识。

四、乡村振兴视域下培育农村青年责任担当意识路径探索

培育和增强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青年的责任担当意识是一项极具意义的系统复杂工程,需要从党的领导、深化认知、自我教育和机制体系等多方面、多维度共同努力。

(一)加强党的领导,形成农村青年责任担当的氛围,增强参与乡村振兴的信念

统筹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归根到底要靠党的领导,农村青年的责任担当问题作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现实问题,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取得更大实效。党和国家赋予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崇高使命,要在社会形成责任担当的良好氛围,号召广大青年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战略当中。一要充分发挥基层党团组织的作用。建强基层党团组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丰富和深化责任担当意识教育的内涵,加强引导农村青年树立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促使青年把个人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党团组织要摸清弄透当地大学生村干部、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种养殖专业示范户、复员退伍军人和务工经商人员等农村优秀青年的具体情况,建立乡村青年人才信息库,实施动态管理,做好跟踪服务,切实把思想好、文化高、能致富和勇创新的青年党员列入村级后备干部重点培养对象,优秀青年群众列为党团组织重点教育和发展对象。二要形成农村青年责任担当的良好社会氛围。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对责任担当的宣传教育,深化农村青年对责任担当的认知,并外化为自觉的实践行动。要注重开展“农村好青年”“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选培活动,树好、用好并学好典型,让先进典型成为农村青年践行社会责任担当的鲜活教材。近年来,萍乡有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1人,江西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15人,要充分发挥这些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的示范作用。三要深入开展乡土情感培养活动。一些农村青年正因为对家乡的情怀才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回乡创业、就业参与乡村振兴。在农村深入开展乡土乡情教育活动,加强传统村落和乡土文化的保护利用,营造留住“乡愁”的环境,培养青年一代农业农村情怀,加深对乡土社会的认知和依恋,增强对农村农业工作的价值认同和情感归属。

(二)深化思想认知,提升农村青年责任担当的意愿,增强参与乡村振兴的自觉

对乡村振兴的认知、态度影响着人们参与乡村振兴的思想自觉。对农村青年在乡村振兴中的角色肯定和认可,能使农村青年在乡村振兴中具有存在感和价值感,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同时,让农村青年感受到乡村振兴是为了人民的切实利益,是增强农村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责任担当意愿的必然途径。一要深化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要加强乡村振兴战略的宣传力度,深刻认识乡村振兴是为了从全局的战略高度来把握和处理农村问题,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有让农村青年认识到乡村振兴是为农民而兴,是从农民利益出发,能够让农民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真正实惠”。同时,乡村振兴也离不开农村青年力量,才能真正提升农村青年在乡村振兴中的身份认同,使其在主观上认知自己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重要的一份子,更好激发农村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主动肩负起参与乡村振兴、履行责任担当的时代使命。二要加快推进农村发展、建设和治理。进一步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加大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建设发展水平,全力打造新时代萍乡“五美”乡村,为农村青年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增强参与乡村振兴的意愿和自觉。

(三)加强自我教育,提高农村青年责任担当的本领,增强参与乡村振兴的底气

责任担当的本领和能力是农村青年参与乡村振兴实践的基础。提升农村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责任担当意识需要加强自我教育,不断提升能力和本领,增强自身参与乡村振兴的底气。一要加强知识技能的学习。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形成协同教育合力。家庭教育作为人生第一课堂至关重要,要构建良好的家庭氛围,树立崇尚责任、乐于奉献、敢于担当的良好家风,培育愿担当、能担当、敢担当、勇担当等高尚品格,使农村青年受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校教育不仅要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做有责任敢担当的人。社会教育是农村青年的更大课堂,能够学到很多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会理性地看待社会问题,理性理智爱国,让责任担当体现正确的人生观。二要培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强农村青年责任担当意识培育的内生动力。要加强法律法规教育。加强农村“法律明白人”的培养,引导农村青年学习《民法典》《乡村振兴促进法》《农村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增强农村青年主动参与乡村振兴的民主法治意识。要突出道德教育。近年来,萍乡已有全国、省、市道德模范100余名,好人1000余名,省、市新时代好少年350余名,要充分利用萍乡这些道德模范、好人、新时代好少年的示范作用,引导农村青年形成健康向上的道德品质。要善用本地的优秀文化资源。萍乡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要善用萍乡的红色文化资源,培育时代新人。三要强化实践锻炼。要搭建社会实践育人平台,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农村青年特别是农村青年大学生赴基层,踊跃参与乡村振兴,在学农劳动和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实践大课堂中开阔视野、锻炼自我能力,在学思践悟中促进农村青年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

(四)健全机制体系,构建农村青年责任担当的保障,增强参与乡村振兴的勇气

一要健全责任担当意识培育机制。创新农村青年责任担当意识的培育方式,探索建立农村青年责任担当意识培育的线上线下共享机制,通过抖音、快手、学习强国、电视新闻等线上教育与线下培训教育实践相结合,引导培养农村青年的责任担当意识。二要构建有利于返乡创业的政策体系。健全完善土地、规划、金融和农业等相关的一系列政策,整合落实各类涉农政策,完善相关配套措施,靈活运用好相关政策,积极探索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新路径,推动金融服务“下沉”乡村,为农村青年群体提供方便、快捷、优惠的金融服务和其他政策支持,解决农村青年资金需求等后顾之忧,增强农村青年责任担当的行为。三要健全完善相关的激励保障机制。健全完善激励保障机制,为愿意扎根乡村的年轻人创造成长发展机会,形成有“干事平台、生活保障、上升通道”的激励措施,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农村青年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青年更有勇气和信心。

[参考文献]

[1]谭德礼,易刚明.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青年社会责任感探析[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0,(2).

[2]刘小华.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农村青年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与培育[J].邢台学院学报,2021,(1).

[3]张瀚元,周鹏飞.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青年社会责任感现状及培养路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5).

[4]蔡铭.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视域探析农村青年社会责任感培育路径[J].农村青年,2020,(1).

[5]罗敏.从“离乡”到“返乡”: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行动逻辑——基于H省Z市1231名青年的问卷调查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9,(8).

[6]黄一映.乡村振兴视域下创新农村人才振兴策略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4).

[7]夏柱智.“中坚青年”和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兼论青年研究视角的优势[J].中国青年研究,2019,(8).

[8]魏彤儒,廉旭.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担当精神培育问题探究[J].宜春学院学报,2019,(4).

[9]夏国永.当代青年责任担当意识的培育及路径[J].高校辅导员学刊,2020,(2).

[10]曾东霞.青年反哺与回归:破解乡村振兴短板之道[J].中国青年研究,2020,(8).

[责任编辑:李佳佳]

猜你喜欢

萍乡市乡村振兴培育
第一次做寿司
Chinese women's volleyball:A team that transcends generations
江西省萍乡市芦溪镇中学学生作品展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萍乡市放射防护培训现状分析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