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食道硬币类异物的临床特征

2022-04-25朱晓城沈小飞顾亚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食道异物硬币

朱晓城,沈小飞,李 琦,顾亚军

0 引 言

食道硬币类异物是儿童较为常见的急诊,通常需要手术取出食道硬币,手术难度大并有食道黏膜损伤、出血、穿孔,甚至死亡等并发症[1-5],目前大部分食道硬币的文章主要分析食道硬币自行脱落的影响因素,但是这些研究的结论尚不统一,且存在相互矛盾的地方[6-12]。这篇文章主要分析儿童食道硬币异物的特征及流行因素,为临床上采取更有效、精准的预防措施,从而减低食道硬币的发病率及并发症提供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此研究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2月至2021年7月南京市儿童医院耳鼻咽喉科门急诊以及住院拟手术治疗的522名食道硬币类异物患儿临床资料。发病时间、硬币的种类、硬币在食道的位置、时间、治疗措施以及预后。门急诊X线片提示硬币已经脱落至胃部或肠道的有130例,自行观察至硬币排出体外;硬币嵌顿食道的患儿392例,住院后观察≤24 h,术前复查胸腹部X线片,其中硬币脱落至胃及以下消化道患儿有64例,当日出院,并随访至硬币完全排出体外;硬币仍然滞留食道者有328例,行全身麻醉硬质食道镜下取出硬币。所有患儿随访8周无明显并发症。

1.2数据分析及分类目前市面上主要流通的3种不同的硬币(一元、五角、一角),直径分别为25、20.5、19 mm,重量分别为6.1、3.8、3.2 g,形状均为圆形。以3种硬币作为3个变量进行统计分析。根据以往文献[6],将患儿年龄分为≤ 3岁、4~6岁以及>6岁;硬币嵌顿时间分为≤24 h组和>24 h组;硬币嵌顿位置分为食道近端和食道中远段。

2 结 果

2.1 患儿性别及年龄、就诊时间、硬币嵌顿位置522例食道硬币类异物患儿中361例患儿年龄小于等于4岁(69.2%)。不同年龄儿童的食道硬币发病率不同,见图1。

图 1 食道硬币年龄分布

食道硬币类异物儿童就诊时间从30 min到2个月余不等,本组480例(92.0%)患儿就诊时间在发现误咽硬币24 h内。明确知道硬币嵌顿位置者445例,其中399例(90.0%)嵌顿食道入口,46例(10.0%)嵌顿在中段或者下段。

2.2发病时间及发病趋势不同季节的食道硬币发病率不同,夏季发病率最高为35%,冬季最低为16%。统计2018-2021年,食道硬币的年发病率逐渐减低(分别为42%、30%和28%)。

2.3食道硬币脱落因素分析分别对患儿性别、年龄、嵌顿时间、嵌顿位置以及硬币大小进行脱落率相关性分析,脱落率与硬币大小、嵌顿时间以及嵌顿位置有关,与性别。年龄无关。见表1。

表 1 食道硬币脱落相关因素

2.4不同年龄段的食道硬币特点硬币种类与患儿年龄有关。误咽一元硬币的患儿205例,平均年龄为(60.42±1.14)个月;误咽五角硬币的患儿162例,平均年龄为(32.15±1.20)个月;误咽一角硬币的患儿155例,平均年龄为(28.34±1.20)个月。

3 讨 论

硬币是儿童食道异物最常见的种类,好发于食道第一狭窄部位,会引起吞咽困难,流涎等症状,严重者会压迫呼吸道产生呼吸困难,常需手术取出[1-5]。既往关于儿童食道硬币类异物的文章较少,结论不一[5-8]。本文通过对儿童食道硬币类异物的研究,概括出一些儿童食道硬币类异物的特点,以供临床参考,便于教育宣传,更好的预防和处理儿童食道硬币异物急诊案例。

3.1食道硬币类异物与性别、年龄的关系522名食道硬币类异物患儿中,1~4岁的儿童发病率最高(65.8%)。因为1~4岁的儿童对外界环境充满了好奇心,并且喜欢用嘴巴去感知世界,缺乏危险意识[3],所以容易发生误吞硬币现象,4岁以后,随着年龄增加,患儿的危险意识的逐渐形成,食道硬币的发病率出现逐渐下降现象。

3.2食道硬币的发病时间和趋势儿童硬币异物发病率与季节有关,发病率最高的季节是夏季,发病率最低的是冬季。我们认为原因有两点,一是冬天儿童衣服穿的较多,限制了儿童前臂的活动范围,从而减少了误吞现象;二是因为冬天衣服不经常换洗,家长口袋里的硬币无需经常掏出,减少了儿童与硬币接触的机会。

儿童食道硬币类异物的发病率在逐年减低,考虑与近几年移动支付的流行有关,尤其是“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普及,大大减少了现金的流动,包括硬币,减少了儿童接触硬币的机会;同时近年来儿童食道异物知识的宣传和教育的重视也减少了食道异物的发生。

3.3不同年龄的食道硬币异物特点相关文献显示硬币大小在19~26 mm间的硬币,较容易形成食道异物,称为“danger zone”范围;且大量文章发现,年长的儿童食道硬币类异物多为较大的硬币,年幼的儿童食道硬币类异物多为较小的硬币[5-10,13]。本文的硬币大小为19~25 mm,符合“danger zone”范围,且我们的研究也发现在30个月龄左右儿童,误咽的多为较小的硬币(19~20.5 mm),60个月左右的儿童多为较大硬币的食道异物(25 mm),考虑为较小的儿童口咽相对较小,不能吞咽较大的硬币,而年长的患儿口咽及食道相对较大,吞咽较小硬币后,不容易嵌顿食道形成异物。

3.4食道硬币自行脱落影响因素Spitz首次报道了食道硬币有自行脱落的现象[5],后续不断有文献报道并研究食道硬币脱落相关因素,但其结论尚不一致,且有相互矛盾的地方。我们通过文献学习,筛选了近5年,且样本量大于100的文章共4篇[6,8-10]。

我们发现Joseph[6]和Dedhi等[10]没有对无明显症状的食道硬币患儿进行24 h的观察期,Singh等[9]仅选择性的对部分患儿进行了观察,从而低估了硬币的脱落率, Shen等[8]仅研究了食道硬币未脱落后住院的患儿,没有纳入在急诊检查时,硬币已经脱落的患儿, 所以既往的研究存在很多缺陷。本研究不仅样本量较大,且都进行了24 h的观察期,还包括了门急诊硬币脱落的患儿,较以往研究更全面。

本研究中结果表明,食道硬币异物自行脱落率与患儿性别、年龄无关,与硬币大小、嵌顿时间以及嵌顿位置有关。儿童食道硬币异物是临床耳鼻喉最常见的急症,具有一定的临床特征,首先食道硬币异物好发于1~4岁的儿童;90%以上嵌顿食道异物第一狭窄部位;就诊时间多在误咽后24 h内;温暖季节发病率较高;食道硬币异物的发病率在儿童4岁后,随着儿童年龄增加而逐渐减低,且近3年有逐年下降的趋势。19~25 mm的硬币较易发生食道异物情况,小的硬币(直径19~20.5 mm)异物好发于3岁左右的儿童,5岁儿童食道硬币多为较大的硬币(≥25 mm)。所以我们一方面可以通过设计硬币大小来减低其嵌顿于食道的发病率,另一方面,加大推行电子货币的普及,减少硬币的使用,从而达到减少发病率的效果。最后食道硬币类异物有自发脱落可能,其与患儿年龄、性别无关,与硬币大小,嵌顿时间以及嵌顿位置有关。

较小的硬币、嵌顿时间在24 h内的、以及嵌顿在食道中段或者远端的硬币较容易脱落。所以,对于硬币较小,或者硬币嵌顿中-远端食道的患儿,建议观察至少24 h后再行手术治疗;对于有明显呼吸困难及咽部梗阻症状的患儿,建议及时采取手术治疗,取出硬币,减轻患儿痛苦。

猜你喜欢

食道异物硬币
牛常见食道阻塞物防治办法
老年人食道相关的衰老与疾病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如何处理异物进入眼睛
让硬币飞
巧移硬币
眼耳鼻进异物咋处理
鸡喝水时为何要抬头?
硬币
125I聚氨酯覆膜食道支架制备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