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栓塞患者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D二聚体、内皮素1水平变化的研究

2022-04-25GENGYu马海琳MAHailinWANGNing

血栓与止血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内皮素危组肺栓塞

耿 珏(GENG Yu),马海琳(MA Hai-lin),王 宁(WANG Ning)

(1.铜川市耀州区人民医院内科,铜川,727100;2.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西安,170061;3.渭南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渭南,714000;1.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Yaozhou People’s Hospital,Tongchuan,727100,China;2.Department of oncolog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170061,China;3.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Weinan Central Hospital,Weinan,714000,China)

肺栓塞是血栓堵塞肺动脉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数据显示肺栓塞发病率约1% ~1.5%[1]。肺栓塞后可引起肺动脉收缩,造成肺动脉压力升高,诱发右心功能不全及急性循环衰竭,导致患者的病死率升高[2]。故早期识别右心功能对评估肺栓塞病情及制定治疗方案意义重大。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临床常用的心功能指标,可有效对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缩血管作用,阻断交感神经的兴奋传递,发挥改善及延缓心肌重构的作用[3]。N末端脑钠肽前提是一种前提物质,可用于临床评估脑钠肽水平[4]。肺栓塞发病后,机体的抗凝系统激活、内皮细胞受到损伤、内分泌系统失调,机体D 二聚体(D-dimer,D-D)水平升高,D-D 可用于反映机体的继发性纤溶活性[5]。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一种内源性血管收缩因子,具有维持血管张力的作用,已有研究证实肺栓塞患者D-D 及内皮素-1 水平升高[6]。本实验以三者为切入点,分析其与肺栓塞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8年2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200 例肺栓塞患者为对象。纳入标准: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肺栓塞;发病至就诊时间24 h 内;入组病例遵循知情同意原则。排除标准:伴有慢阻肺、糖尿病等;合并冠心病、急性心梗等疾病;合并造血系统疾病或存在出血倾向者;合并全身感染疾病者。以同期200 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对照组年龄28 ~76(54.29 ±10.03)岁,男124 例,女76 例。观察组年龄32 ~75(56.07 ±10.23)岁,男116 例,女84 例。两组年龄(t=1.757,P=0.079)、性别(χ2=0.667,P=0.414)比较无差异(P>0.05)。

1.2 方法 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离心分离。检测NT-proBNP(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D-D(免疫比浊法);ET-1(酶联免疫法)。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发表的指南将患者分为高危组(n=38)、中危组(n=90)、低危组(n=72)。入院后给予高危患者溶栓序贯抗凝治疗,中危、低危患者接受抗凝治疗,统计患者预后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用SPSS 21.0。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F/t检验。相关性分析用Pearson 卡方。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NT-proBNP、D-D、ET-1 水平(表1) 观察组NT-proBNP、D-D、ET-1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NT-proBNP、D-D、ET-1 水平比较

2.2 不同严重程度肺栓塞患者NT-proBNP、D-D、ET-1 水平(表2) 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NT-proBNP、D-D、ET-1 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高危组NTproBNP、D-D、ET-1 水平高于中危组(t= 7.799、14.260、11.555,P<0.05)、低危组(t= 34.284、31、061、14.268,P<0.05),中危组高于NT-proBNP、D-D、ET-1 水平低危组(t= 33.934、21.941、6.491,P<0.05)。

表2 不同严重程度肺栓塞患者NT-proBNP、D-D、ET-1 水平比较

2.3 不同预后肺栓塞患者NT-proBNP、D-D、ET-1 水平(表3) 200 例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治疗机随访,好转出院者179 例(89.50%),死亡21 例(10.50%)。死亡组NT-proBNP、D-D、ET-1 水平高于生存组(P<0.05)。

表3 不同预后肺栓塞患者NT-proBNP、D-D、ET-1 水平比较

2.4 肺栓塞患者NT-proBNP、D-D、ET-1 相关性分析 Pearson 相关性分析显示NT-proBNP 与D-D、ET-1呈正相关(r=0.873、0.932,P<0.05);D-D 与ET-1 呈正相关(r=0.743,P<0.05)。

3 讨 论

NT-proBNP 是反映心肌功能的指标,肺栓塞在发病后可引起心室功能的变化,肺动脉堵塞可增加循环阻力,诱发肺动脉高压及右心室壁张力升高,促进BNP 的合成、分泌。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时,D-D 水平大量升高。ET-1 是一种有促进血管收缩、支气管收缩的物质,对肺血管的收缩能力较强。栓子在血管内运行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释放大量的ET-1。ET-1 尚具有活化血小板的作用,增加血管局部血栓发生的风险。本实验结果显示肺栓塞患者NT-proBNP、D-D、ET-1 水平高于正常人,并且NT-proBNP、D-D、ET-1 水平在不同严重程度患者中存在差异,提示三者与肺栓塞患者的病情存在联系,可用于肺栓塞病情的预测。本实验中随访发现21 例患者死亡,提示肺栓塞患者的死亡率较高。进一步比较不同预后肺栓塞患者NTproBNP、D-D、ET-1 水平发现,死亡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高于生存组,表明三者与肺栓塞患者的预后存在联系,或可用于肺栓塞预后的评估。相关性分析显示NT-proBNP、D-D、ET-1 之间呈正相关。

猜你喜欢

内皮素危组肺栓塞
实时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联合微小RNA 评估早期急性心肌梗死危险程度的价值△
术前超声影像结合实验室指标对前列腺癌患者术后Gleason评分的预测效果
致死性肺栓塞的防治需要从源头抓起——精准预防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警惕隐形杀手“肺栓塞”
探讨心肌梗死溶栓实验危险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探讨丹参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
高血压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及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
内皮素在内耳损伤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