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PCT、D二聚体及BNP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心功能及预后的临床价值

2022-04-25梁吉斌LIANGJibin徐宏勇XUHongyong

血栓与止血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高脂血症分级心功能

梁吉斌(LIANG Ji-bin),徐宏勇(XU Hong-yong)

(1.商南县医院心血管内科,商南,726300;2.白河县人民医院内科,安康,725899;1.Department of Cardiology,Shangnan county Hospital,Shangnan,726300,China;2.Department ofInternal medicine,Baihe People’s Hospital,Ankang,725899,China)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心血管常见的危重疾病,经皮冠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临床治疗AMI 的有效手段,可有效改善心肌缺血,保护患者心脏功能[1]。然而相关研究发现,PCI 不能阻止左心室重构的发生、发展,数据显示PCI 后仍有10% ~30% AMI 患者发生心功能不全,预后较差[1]。AMI 患者的预后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导致预后差异较大,因此明确AMI 患者术后危险分层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情况。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常用的炎症因子,已有研究证实PCT 与AMI 患者预后密切相关[2]。D 二聚体(Ddimmer,D-D)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DD 水平升高提示PCI 后冠脉病变发生的风险升高[3]。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主要在心室合成,已被研究证实BNP 与AMI 患者的心脏功能、预后均存在联系[4]。本实验以PCT、D-D、BNP 为切入点,探究其与AMI 患者PCI 后心功能级预后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7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 例AMI 患者为对象。纳入标准:确诊为AMI;接受PCI 治疗,首次发生AMI;入组患者遵循知情同意原则。排除标准:合并感染者;伴有恶性肿瘤者;严重血管钙化者;合并出血性疾病者;重度肝肾功能不全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或近期接受影响凝血功能药物者;认知功能障碍者。根据术后Killip 分级将患者分为Ⅰ级组(n=57)、Ⅱ级组(n=46)、Ⅲ级组(n=17)。Ⅰ级组年龄43 ~78(60.73 ±4.62)岁,男32例,女25 例,疾病类型:STEMI 37 例、非STEMI 20 例,高血压22 例,糖尿病18 例,高脂血症13 例。Ⅱ级组年龄45 ~79 岁(61.84 ±4.87)岁,男25 例,女21 例,疾病类型:STEMI 27 例、非STEMI 19 例,高血压17例,糖尿病13 例,高脂血症9 例。Ⅲ级组年龄43 ~80岁(60.99 ±4.77)岁,男11 例,女6 例,疾病类型:STEMI 14 例、非STEMI 4 例,高血压7 例,糖尿病5例,高脂血症3 例。三组年龄(F=0.722,P=0.491)、性别(χ2=0.555,P=0.758)、疾病类型(χ2=2.066,P=0.356)、高血压(χ2=0.097,P=0.953)、糖尿病(χ2=0.137,P= 0.934)、高脂血症(χ2= 0.284,P=0.868)比较无差异(P>0.05)。

1.2 方法 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离心分离,检测PCT、D-D、BNP(电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雅培ARCHIITECT i200 SR);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5500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飞利浦)。记录患者PCI 后30 d 内预后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1.0。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NP、D-D、PCT 预测AMI 患者PCI 后预后的效能。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同新心能分级PCT、D-D、BNP 水平(表1)三组PCT、D-D、BNP、LVEF 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Ⅰ级组PCT、D-D、BNP 水平低于Ⅱ级组、Ⅲ级组,Ⅱ级组PCT、D-D、BNP 水平低于Ⅲ组(P<0.05);Ⅰ级组LVEF 水平高于Ⅱ级组、Ⅲ级组,Ⅱ级组LVEF水平高于Ⅲ级组(P<0.05)。

表1 不同心功能分级PCT、D-D、BNP 水平比较

2.2 PCT、D-D、BNP 与心功能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CT、D-D、BNP 与LVEF 呈负相关(r= =0.310、-0.405、0.351,P<0.05);与Killip 分级呈正相关(r=0.438、0.391、0.384,P<0.05)。

2.3 不同预后患者PCT、D-D、BNP 水平(表2) 本组中120 例患者30 d 内死亡28 例(23.33%),生存92 例(76.67%)。死亡组PCT、D-D、BNP 水平高于生存组(P<0.05)。

表2 不同预后患者PCT、D-D、BNP 水平比较

2.4 PCT、D-D、BNP 预测AMI 患者PCI 后预后的效能(表3、图1) 利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构建PCT、DD、BNP 预测AMI 患者的预后模型:F =15.280-4.692×PCT-2.636 ×D-D-0.005 ×BNP。联合检测诊断AMI患者预后的AUC 高于PCT、D-D、BNP(Z=4.002,P<0.001;Z=2.227,P=0.026;Z=2.531,P=0.011)。PCT 预测AMI 的AUC 与D-D、BNP 比较无差异(Z=0.122,P=0.903;Z=0.201,P=0.841),D-D 预测AMI 的AUC 与BNP 比较无差异(Z= 0.064,P=0.949)。

图1 PCT、D-D、BNP 预测AMI 患者PCI 后预后的ROC

表3 PCT、D-D、BNP 预测AMI 患者PCI 后预后的效能分析

3 讨 论

近来研究发现,AMI 的病理进展与感染密切关系,患者体内多伴有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的升高。PCT 是由甲状腺C 细胞合成的一种糖蛋白,在正常情况下外周血清中含量较少,机体发生感染性疾病时PCT 大量释放。目前关于PCT 与AMI 患者PCI 后心功能的研究较少。本实验根据Killip 分级将患者分为三组,结果显示不同分级患者PCT 水平差异显著,且PCT 水平随Killip 分级增加而升高,相关性分析显示PCT 与LVEF 呈负相关,提示PCT 水平越高患者心功能越差。既往研究发现,PCT 水平不同者,AMI 患者心源性死亡率存在差异,并且有证据证实AMI 患者PCT 水平在不同心血管疾病危险分组中差异显著,随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分级升高PCT 水平增加。本实验结果显示死亡组患者PCT 水平高于对照组,利用PCT预测AMI 患者预后发现,PCT 预测患者死亡的AUC为0.862,效能较高。相关资料显示,D-D 与心衰患者危险分层关系密切,本实验中D-D 水平水平随心功能分级升高而升高,并且D-D 与LVEF 呈负相关。Marcucci 等对心衰患者进行随访分析,结果发现D-D 为影响心衰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5]。本实验结果显示AMI 患者PCI 后死亡患者D-D 水平高于生存组患者,ROC 曲线分析显示D-D 评估患者死亡的AUC 为0.853,证实D-D 为判断AMI 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BNP 是心室分泌的神经肽类物质,AMI 早期发病时心室舒缩功能降低,梗死部位心肌缺血诱导BNP的快速释放,血清中BNP 水平升高。本实验中AMI患者BNP 水平随Killip 分级升高而增加,与LVEF 负相关,提示BNP 水平升高,患者心功能越差。Wojciech 等[6]对286 例AMI 患者进行12 个月的随访,发现死亡患者BNP 水平高于生存患者,并且COX 回归分析显示BNP 为影响AMI 患者预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本实验结果显示死亡患者BNP 水平高于生存患者,并且BNP 随AMI 患者预后评估价值较高,PCT 水平高于534.44 ng/L 时,AMI 患者生存率降低。

猜你喜欢

高脂血症分级心功能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对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水平的影响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综合康复护理对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效果观察
高脂血症的日常保健护理该怎么做
2016年年末净值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分级基金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
两种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60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治高脂血症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