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有意义且有深度的初中数学“问学课堂”

2022-04-25葛莉莉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课堂建构初中数学

葛莉莉

[摘  要] “问学课堂”的建构,就是要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以问带学”“以学促问”,从而让学生的“问”与“学”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以“问”为发端,能够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学”为核心,能够优化学生的学习样态;以“动”为手段,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教师引导学生“问学”,让学生“问”得“得法”、“学”得“得道”,才能彰显数学学科育人之“能”,引导学生步入深度学习之“境”. 建构初中数学“问学课堂”,旨在建构“学为中心、以问导学、以问促学、问学一体”的课堂教学新形态.

[关键词] 初中数学;问学课堂;课堂建构

当下,学习能力提升、核心素养发展已经提到了日程上.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应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深度,而且应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意义. “问学课堂”的建构,就是要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以问带学”“以学促问”,从而让学生的“问”与“学”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正如清代学者刘开在《问说》一文中所说的:“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建构初中数学“问学课堂”,旨在建构“学为中心、以问导学、以问促学、问学一体”的课堂教学新形态.

以“问”为发端,激活学生的数

学思维

建构“问学课堂”,“问”为起点,“学”为核心. 没有“问”就没有“思”,就没有“学”,“思”“学”都需要“问”来驱动. 以“问”为发端,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推动学生对数学进行想象,就是要让学生由“问”而“学”、由“学”生“问”、“问”“学”融合.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技能上的问题,而提出一个新问题却需要想象力,需要一个新的视角.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地问、主动地问、智慧地问、创新地问,通过“问”,活化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生态[1].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不是教师直接呈现、宣布的,而是学生基于自我认知冲突、认知张力而自然生发的. 以学生的“问题”为发端,才能让教学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方向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要帮助提炼、梳理、引导. 学生“问什么”“怎样问”,都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 在笔者看来,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要“问源”(知识生发点),更要“问流”(知识生长点),还要“问法”(知识生成点).

比如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这部分内容时,学生由于在小学学段已经拥有了一定的三角形内角和的计算经验,因此笔者提出了这样的一些问题: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任意的四边形的内角和相等吗?任意的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任意的多边形的内角和相等吗?任意的多边形的外角和是多少?其中有两个是特殊性问题、基础性问题,还有两个是核心性问题、普遍性问题,最后一个是拓展性、延伸性问题. 基于学生主动发问,笔者引导学生围绕他们的问题展开思考、探索. 不同的学生基于各自不同的经验,设计、研发了不同的实验操作方法. 比如,有学生用“测量法”,有学生用“折角法”,有学生用“撕角法”,有学生用“拼接法”,还有学生用“转化法”,等等. 在比较、交流、研讨的过程中,学生逐步舍弃了非本质、不具有普适性意义的方法,反而选择了“转化法”. 问题引导学生从四边形内角和的探索走向了五边形、六边形以及n边形内角和的探索.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引擎.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千奇百怪、层出不穷. 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优化,让问题成为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标尺,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抓手. 作为教师,要做问题的“审查员”,做学生“问学”的“观察员”,及时筛选“好的问题”,发布“好的问题”,让学生在“好的问题”的启发下自主思考、探究[2].

以“学”为核心,优化学生的学

习样态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囿于教材,部分学生学习数学容易沉入枯燥的记忆、机械的训练的藩篱之中. 在这样的学习样态中,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讲解,沦落为了“应声蟲”. 构筑“问学课堂”,就是要以“学”为核心,通过“学”提升学生“问”的水平、品质等. 美国课程论专家托尔夫·泰勒认为,“学生的学习是通过主动行为而发生的”.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学、互学、共学,引导学生探学、研学、展学等. 以学生的“学”为核心,就是要求学生“因问而学”“循问共学”“善问能学”.

《礼记·中庸》有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从根本上说包括两方面,即“问”和“学”. 比如教学“变量与函数”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60,如果其中的一条边是10,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当学生解决完这个问题后,笔者提出了相关的问题向学生追问:“什么时候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最大?”“如何用字母表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等等,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探究. 通过思考、探究,学生感受到了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深化了对变量与函数的理解.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赋予学生自主“学”的时空、权力,以学生的“学”作为核心. 通过学生“学”,实现“教为不教”的目标. 只有赋予学生“学”的时空、权力,才能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智慧、“学”得尽兴. “问学课堂”中的“学”,不仅是“学知识”,更是“学方法”“学思想”. 通过“学”,不断开启学生的心智,让学生自探自悟、自悟自得. 通过“学”,让学生走向数学更新、更远之处.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跟进学生的学习步伐,把握学生数学学习的动态. 根据学生的“问”与“学”,动态地了解学生的具体学情,从而设计、研发出更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学方案. “问”与“学”是教师调整、完善数学教学的依据. 只有把握学生的“问”与“学”,才能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拓展、延伸学生数学思维的疆域.

以“动”为手段,丰富学生的学

习体验

“问”是“学”的驱动,“学”是“问”的深入、延伸和拓展. 在初中數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的“问”与“学”互动生成. 在“问学课堂”中,“问”与“学”是相互连接、有机统一的. 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由问而学”“因学促问”,从而让“问”与“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互动共生[3]. 在“问学课堂”上,“问”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学”,“学”回应着“问”,“问”驱动着“学”,“问”与“学”共同助推着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助推着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拾级而上.

“问”是学生数学深度学习的风向标. 从某种意义上说,问题折射出学生的思维、学习的效率. 比如教学“角的平分线”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首先让学生自行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是不是所有的角都可以用‘测量法’‘折角法’画出其平分线呢?”“在一块木板或钢板上不可以量、折,该怎么办?”“现实中有没有可以直接画角平分线的仪器(角平分仪)?”在学生“问学”的基础上,笔者给学生提供了现实生活中的角平分仪. 这种现实中的角平分线工具仍让学生质疑,如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角平分仪画角平分线的数学原理是什么?”“在没有角平分仪的前提下,我们该如何通过‘尺规作图法’画出角平分线呢?”由此引发学生深度思考、探究. 在全班交流、研讨的基础上,学生自主尝试用“尺规作图法”进行实验操作,得出了利用尺规作角平分线的根本方法. 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又提出了一些问题:“角平分线有什么性质?”“角平分线有什么作用?”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和探究被引向了深处,教师的引导也走向了深处.

“问学”不是简单的“一问一学”,而是通过不断提问,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走向深刻、探究走向深处的过程. 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侧重引导学生进行活动交流. 在互动交流、深度研讨的过程中,增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把握和灵活应用. “问学课堂”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沉闷,活化了课堂生态. 构筑“问学课堂”,教师的“导”是关键. 教师要对学生“问学”进行有效启发和点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都需要一种“成长型思维”. 引导学生“问学”,让学生“问”得“得法”、“学”得“得道”,才能彰显数学学科育人之“能”,引导学生步入深度学习之“境”.

参考文献:

[1]杜成智. 数学理解在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运用[J]. 教学与管理,2019(10):45-47.

[2]吴小兵. 初中数学抽象的要义与培养关键点[J]. 教学与管理,2021(07):39-41.

[3]任艳艳. 问题引领下的初中数学课堂[J]. 中学数学,2020(20):83-84+86.

猜你喜欢

课堂建构初中数学
构建充分性语文课堂涵泳初中生核心素养
初中思想品德课渗透情感与生态的有效性探索
依托“概念认知”过程构建“数学内涵”课堂
课堂的点滴,用心呵护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