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鉴别诊断贫血的价值研究

2022-04-25王栋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8期
关键词:血液检验缺铁性贫血红细胞

王栋

摘  要:目的  分析贫血患者应用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1年8月临清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贫血患者,根据贫血患者类型将其分为缺铁性贫血组(38例)与溶血性贫血组(22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各项红细胞参数[血红蛋白平均值(MCH)、红细胞体积平均值(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的差异性,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水平以及各项红细胞参数的异常率。结果  缺铁性贫血组患者的Hb、MCV、RBC、MCH水平低于溶血性贫血组,RDW水平高于溶血性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铁性贫血组患者的MCV与RDW异常率高于溶血性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Hb、RBC、MCH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铁性贫血组患者的血清转铁蛋白受体高于溶血性贫血组,血清铁蛋白与血清铁水平低于溶血性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可以有效鉴别诊断溶血性贫血与缺铁性贫血,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血液检验;红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2)-8-0-03

贫血症在临床十分常见,其类型较多,包括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恶性贫血、继发性贫血及再生障碍性贫血,其中以溶血性贫血与缺铁性贫血两种类型最为常见[1]。溶血性贫血是一种获得性免疫性贫血,主要由红细胞损伤、寿命缩短、溶血超过骨髓代偿所致。缺铁性贫血是人体对于铁的供应与需求失衡,致使贮存铁耗尽,红细胞中缺少铁元素所导致的疾病,表现为缺铁所致的典型性小细胞低色素贫血。临床研究[2-3]发现,不同类型贫血症的发病机制不同,相应的治疗方案也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通过有效的措施鉴别贫血类型,对于进一步诊疗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贫血患者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苍白、皮肤与黏膜下毛细血管表浅、脑细胞缺氧等相关症状,部分患者伴有嗜睡、胸闷、心慌、气短等症状,单纯从临床症状而言难以鉴别贫血类型[4]。有研究发现,贫血病能够使红细胞形态发生改变,而红细胞参数是反映红细胞形态变化的可靠指标,继而客观地反映贫血病因,且红细胞参数检测具有检验花费少,无需特殊检验设备、操作简便等优点[5]。本研究选取2020年9月~2021年8月临清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贫血患者应用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鉴别诊断贫血类型的价值进行探讨,以期完善相关临床诊疗方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1年8月临清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贫血患者,根据贫血患者类型将其分为缺铁性贫血组(38例)与溶血性贫血组(22例)。缺铁性贫血组患者中,男17例,女21例;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45.60±5.45)岁;体质量指数(BMI)18.45~28.65 kg/m2,平均BMI(22.65±0.85)kg/m2;乡镇人口13例,农村人口12例,城市人口13例。溶血性贫血组患者中,男10例,女12例;年龄18~71岁,平均年龄(45.08±4.48)岁;BMI 18.48~28.60 kg/m2,平均BMI(22.59±0.80)kg/m2;乡镇人口8例,農村人口9例,城市人口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临清市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诊疗指南.血液学分册》[6]中对于缺铁性贫血及溶血性贫血的诊断标准。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骨髓小粒不见可染铁,铁粒幼细胞低于0.15;转铁蛋白饱和度低于0.15;铁蛋白低于14μg/L;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血红蛋白(Hb)在4.5μg/g Hb以上;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女性Hb低于110 g/L,男性Hb低于120 g/L,孕妇Hb低于100 g/L;血红蛋白平均值(MCH)低于27 pg,红细胞体积平均值(MCV)低于80 fl,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平均值(MCHC)低于0.32]。溶血性贫血的诊断标准:存在明显贫血症状表现,如乏力、头晕、面色苍白、心慌、胸闷,伴有巩膜黄染;血常规化验时,Hb浓度与红细胞计数(RBC)明显下降,其中Hb成年男性低于120~165 g/L,成年女性低于110~150 g/L,RBC为成年男性低于(4.0~5.5)×109/L,成年女性低于(3.5~5.0)×109/L;腹部彩色超声检查存在明显的脾脏肿大;抗人球蛋白检测呈阳性。②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其他血液系统疾病者。②急性或慢性感染性疾病者。③恶性肿瘤者。④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者。⑤哺乳期或妊娠期疾病者。⑥近1个月内使用过影响本次检查的诊疗措施者。⑦认知功能异常、神经功能损伤或伴有内分泌疾病者。⑧资料不全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使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设备(生产企业: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证号:粤械注准20152220358,型号:迈瑞BC-5380)对血液红细胞参数进行检验,检验中使用的检验试剂为深圳迈瑞公司生产的配套产品。两组患者检查前一天晚间禁食水,第2天晨起空腹抽取2 mL静脉血,采集肘静脉血的容器均为血常规专用管,血标本采集完毕后送至检验科待检。检测前向试管内滴入2滴抗凝剂(EDTA-K2),轻微混匀抗凝,之后将标本放置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设备中检测,具体操作严格按照检验制度执行。同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于血清铁蛋白予以检测,检测时将固相抗体以及铁蛋白连接在酶标抗体上,使其呈夹心状,针对未结合的酶标抗体进行洗去操作,测定已标记酶活性。同时,通过ELISA法检测转铁蛋白,血清铁采用菲洛嗪比色法检测,以三氯醋酸及盐酸的混合液释放出铁,以及沉淀蛋白,通过过硫代乙醇酸将三价铁还原至二价铁,并将菲洛嗪与二价铁结合,吸收峰值为563 nm。

1.4  观察指标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红细胞参数[Hb、MCV、RB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MCH]。各项红细胞参数的参考值[6]如下,未在此范围内即为异常。Hb:成年男性为120~165 g/L,成年女性为110~150 g/L;MCV:80~99 fl;RBC:成年男性为(4.0~5.5)×109/L,成年女性为(3.5~5.0)×109/L;RDW:11%~16%;MCH:26.0~34.0 pg。

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转铁蛋白受体、血清铁蛋白与血清铁水平。

比较两组患者红细胞参数的异常率。异常率=异常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红细胞参数比较

缺铁性贫血组Hb、MCV、RBC、MCH水平显著低于溶血性贫血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DW水平显著高于溶血性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血清转铁蛋白受体、血清铁蛋白与血清铁水平比较

缺铁性贫血组患者的血清转铁蛋白受体高于溶血性贫血组,血清铁蛋白与血清铁水平低于溶血性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红细胞参数的异常率比较

缺铁性贫血组患者的MCV与RDW异常率高于溶血性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Hb、RBC、MCH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缺铁性贫血与溶血性贫血是贫血症中最常见的两种类型,而不同类型的贫血患者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案各不相同,所以采用有效的措施鉴别诊断贫血类型,对于保障患者的诊疗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7-8]。目前,血液细胞分析是诊断贫血的重要方式,通过分析红细胞参数有利于评估机体是否发生贫血以及贫血的程度[9-10]。本研究中,缺铁性贫血组患者Hb、MCV、RBC、MCH水平低于溶血性贫血组,RDW水平高于溶血性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缺铁性贫血组患者的MCV与RDW异常率高于溶血性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Hb、RBC、MCH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参数中,MCH、MCV、MCHC是通过测量设备以万计的红细胞所取得的平均值,若外周血内小细胞与大细胞并存时,MCV往往处于正常范围,无法体现出红细胞体积的大小离散形态[11]。RDW是反映红细胞体积的变异系数,可以精准显示红细胞的分布情况[12]。上述结果可见,缺铁性贫血患者Hb、MCV、RBC、MCH水平降低,而RDW水平升高,提示外周血红细胞体积缩小,且存在明显的大小不均状态,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究其原因可能与正常体积的红细胞和缺铁导致的红细胞并存有关,且缺铁可以导致Hb合成不良,继而造成红细胞大小不等与总体积缩小的差异性[13]。因此,Hb、MCV、RBC、MCH及RDW细胞学指标变化与缺铁导致的红细胞形态变化相符。溶血性贫血患者的红细胞具有多态性,主要呈镰刀、球形、靶形与部分碎片红细胞[14]。缺铁性贫血因缺少铁元素,红细胞体积增大可以更好地吸收铁,而溶血性贫血红细胞体积无需增大便可吸收到铁,所以RDW较缺铁性贫血更高,异常率更低[15]。由此可知,MCH、MCV、Hb、RBC、RDW红细胞参数能够指导临床找到贫血的病因,为患者后续诊疗工作提供有利的参考。

有研究[16]指出,人体中的鐵含量减少不仅能够降低RBC数量,还会加重疾病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缺铁性贫血组患者的血清转铁蛋白受体高于溶血性贫血组,血清铁蛋白与血清铁水平显著低于溶血性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缺铁性贫血患者体内血清铁蛋白等指标明显下降,缺铁性贫血患者受长期铁元素缺失的影响,能够抑制血红蛋白合成,一旦发病,在长时间缺血的影响下,直接干扰Hb的合成,引起小细胞低色素贫血,最终影响红细胞充盈状态与体积;而红细胞寿命缩短是导致溶血性贫血的根本原因,其致病因素是红细胞本身存在内部缺陷或者外部因素异常,通常情况下前者主要为遗传性溶血,后者可以引起获得性溶血,所以血清铁蛋白等指标可作为鉴别诊断两种贫血类型的可靠指标[17]。

综上所述,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可以有效鉴别诊断溶血性贫血与缺铁性贫血,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细胞学参数能够帮助临床明确贫血的病因,但在缺铁性贫血与溶血性贫血的早期,此类细胞学指标可能处于正常范围,所以仍需要重视病史综合分析,必要时联合其他特异性检查,以便保障临床诊疗工作的开展质量。

参考文献

[1]郭丹.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7):120-121.

[2]刘影.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的检验价值[J].当代医学,2021,27(20):175-177.

[3]吴海燕,孙飞,冯晶晶,等.肾性贫血患者血液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参数的检验价值研究[J].药物生物技术,2020,27(6):558-560.

[4]刘运洪,崔晓阳,魏晓珠,等.深圳龙华地区β-地中海贫血基因型与红细胞参数分析[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20,12(11):1443-1447.

[5]李绵绵,李芳,余玲玲,等.新型网织红细胞参数在贫血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29(11):1289-1291.

[6]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血液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7]黄秀丽,张振洪,陈晓玲,等.血小板及红细胞参数联合筛选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的价值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21,32(3):436-439.

[8]莫超越,杨珍琳,邝俊健.脐带血血常规及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在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中的诊断价值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1,42(16):1941-1946.

[9]王辉,曹津,李媛,等.血清红细胞分布宽度,血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及白蛋白水平联合预测长期性血液透析贫血的临床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21,22(6):534-535.

[10]陈凌云,倪松施,凌云,等.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患者对其血小板参数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20,26(1):86-87,90.

[11]胡俊礼.血常规红细胞参数检验在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5):810-811.

[12]张若曦,李红敏,伍洁,等.检测血液参数在常见小细胞性贫血患者中诊断鉴别的意义[J].基础医学与临床,2020,40(1):105-109.

[13]王兵,刘艳慧,王圆圆,等.血清铁蛋白在不同疾病中表达水平的回顾性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21,28(7):1115-1120.

[14]李海涛.血液检验在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检验医师杂志,2021,13(1):31-33.

[15]闫研.血液检验在诊断贫血中的应用价值[J].血养生保健,2021, 39(10):158-160.

[16]张娜.研究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常规检验对地中海贫血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6):204-206.

[17]孙磊,张珏.血液检验在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11):1858-1860.

猜你喜欢

血液检验缺铁性贫血红细胞
高中牛物学红细胞知识总览
经常镜下血尿是怎么回事
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参数对肾性贫血的鉴别诊断意义
提高血液检验准确性的管理措施分析
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临床分析
贫血鉴别诊断中采用血液检验的临床效果探析
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的疗效分析
乳酸亚铁片治疗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探讨
小儿缺铁性贫血原因及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