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革命领导人“送后代下基层”那些事

2022-04-25孟红

读报参考 2022年2期
关键词:爱琴毛岸英刘少奇

孟红

革命领导人,不仅以身作则、严以律己、一心为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不忘无产阶级的革命本色,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而且还对下一代言传身教,严格教育。这一点从他们送子女下基层锻炼吃苦上即可鲜明看到,十分令人敬佩。这些感人事例,信手拈来,俯拾皆是。

毛泽东:“你要和老乡们一同吃、一同住、一同劳动,从开荒一直到收割后再回来”

1946年春,毛岸英从苏联回到延安,回到日夜思念的父亲身边。久别重逢的父子坐在一起,亲热地交谈起来。毛泽东详细询问了毛岸英在苏联学习和生活的情况,毛岸英则热情倾诉了多年离别中的种种遭遇和对父亲的思念。最后,毛泽东说:“你在苏联长大,进的是洋学堂。对国内的生活你还不了解,缺乏实践,应补上这一课。”

说到这儿,他思忖片刻,继续语重心长地说:“理论只是知识的一半,你光有外国的书本知识还不够,还要把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才行。中国还有个学堂,就是农业大学、劳动大学,你应到农村去拜农民为师,在那里能学到外国学不到的有益的东西。过些时候,我给你找个校长。”

毛岸英领会了父亲的意思,爽快地答应说:“好,我也想去农村,参加劳动,向群众学习,锻炼锻炼。”足见,毛泽东不仅注重孩子书本知识的学习,而且还特别注重他们在实践中学习,认为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这样的学问才会更广博,更深厚扎实。

不久,毛泽东把毛岸英带到“校长”——陕甘宁边区的一位劳动模范跟前,并介绍说:“这位就是校长,你过去吃的是面包牛奶,回来要吃中国的小米,可养人哩。”随后指着毛岸英对劳模诙谐地说:“我现在给你送一个学生,他上过外国的大学,没上过中国的大学。我拜托给你,请你带他上咱们中国本土的‘劳动大学。”

这位劳模惶恐地说:“咱这叫什么大学啊,咱啥也不懂。”毛泽东谦虚地进一步点明说:“我知道的你都知道,你知道的我还不知道。你要教他嘛,告诉他,庄稼怎么种出来的,怎么就能多打粮食。”这位劳模这才信心十足地说:“这些我行。”

临行前,毛泽东语重心长地叮嘱毛岸英说:“你要和老乡们一同吃、一同住、一同劳动,从开荒一直到收割后再回来,等你‘劳动大学毕业了,再上‘延安大学,好不好?”

“嗯,很好。”毛岸英痛快地答应着。毛岸英换上毛泽东送他的打补丁的衣服和鞋子,背上一斗半小米和几斤菜籽,来到南泥湾开始上“劳动大学”。

其间,毛泽东利用去南泥湾视察工作的间隙,特地看望了毛岸英。当他发现儿子的手依然白胖无茧时,严肃地说:“你还不能毕业呢!”并指着那位劳模手上的血泡老茧说:“他是你的教授,你要好好向他学习。”毛岸英不好意思地点点头。从此,毛岸英牢记父亲的谆谆告诫,有意识地加强锻炼,吃苦耐劳,用心学习。他起早贪黑地同老乡们一起起圈装粪、施肥犁地,学着干各种农活儿。每次从山上劳动归来,他总要捎回一捆柴禾,送到烈属军属门上。

1946年下半年,由于国民党军胡宗南部进攻延安,形势紧张,加之要学的农活基本学会了,学了50多天农活的毛岸英回到延安的毛泽东身边。毛泽东看到儿子晒得黑黑的皮肤,摸着儿子手上结满的一层层厚厚茧子,十分满意而高兴地说:“白胖子变成黑胖子了!你学习成绩不错嘛!不过,今后还得继续锻炼。”

1970年左右,毛泽东为了锻炼女儿李讷,便让她去设在江西井冈山下的中央办公厅“五七干校”劳动。当她在基层找了一位农民干部要结婚时,毛泽东很快就作了批复,表示同意,并叫警卫员带着他的批文和一套马恩全集送到江西“五七干校”。这套马恩全集,是父亲送给李讷唯一的结婚纪念品,她一直珍藏着。

回首往事,李讷说:“我觉得父亲给予子女留下的最大财富,就是他对我们的教导,这种精神上的财富是最宝贵的,是我们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当年他那样严格要求我,完全是为我好。假如不是那样严格,后来我一个人带着孩子过,恐怕很难过得下去。他的严格要求,完全不是过分的,而是很实事求是的,是按照我将来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来要求的,并不是随便那样做。他那是真正的父爱。他爱我,真的。”

刘少奇:“你是革命者的后代,应该到人家不想去的地方去,到最困难的地方去”

刘维孔是刘少奇的侄孙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直到1957年高中毕业,她一直在刘少奇身边上学读书。刘少奇看着她长大,对她打心眼里疼爱得很。刘维孔当时一心想要考取大学继续深造,可是成绩不够偏偏没能考上。

刘少奇知悉这件事后,专门找到刘维孔谈心,询问她今后的打算。刘维孔说,自己想去广州找父亲,在那里继续复习一年,再考一次。

对于这样的想法,一向从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疼爱她的刘少奇并不赞同,对她的思想与志向,他宁愿抱一种严爱的态度。他经过一番沉思之后开导她说:“你是革命者的后代,应该到人家不想去的地方去,到最困难的地方去。你回家参加农业生产,好不好?”然而,刘维孔原先一丝一毫都没有务农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取向,对于叔祖父的这个建议表示沉默,不作任何回应。

刘少奇看出刘维孔思想一下子通不了,便谆谆教导她:“我们应该为人民做些有益的事。外国人说我们贫穷、落后,我们就应有志气,使祖国富强起来。我们这辈人把反动派打垮了,以后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责任,就落在你们这一辈人的肩上了。现在,农村要建设社会主义,需要一批有文化的农民。你有文化,应当回家去,立志改变家乡的面貌,做第一代有文化的農民,这是光荣的,一定会记载在历史上。”

实际上,刘少奇哪能不知道,在那个时期只要能考上大学就能留在城市。但他坚持希望自己的后辈都能够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他专门嘱咐夫人王光美找了一些有关农业劳动方面的书送给刘维孔。在刘维孔即将离开北京时,刘少奇又一遍遍地告诉她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可能遇到什么困难,提醒她说:“不要过早当干部,要尽力帮助老百姓。”

刘爱琴是刘少奇的长女,在谈到父亲对子女的教育和培养时说:“不少人以为我们是国家主席的子女,肯定处处受照顾享福。殊不知,父亲对我们都是从严管教,有时甚至严厉到接受不了的程度。”

1951年2月,刘爱琴的党员预备期满了。刘爱琴觉得自己从小受苦、吃苦,经过反法西斯战争艰苦环境磨炼,在红旗下成长,转正应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刘少奇知晓后却明确表示反对。他觉得女儿回国后一年多的时间里,虽然政治思想、工作学习各方面都有所进步,但是应该对她提出更高的要求。他认为,女儿只有在政治上得到进一步锻炼、思想上更加成熟、生活上更加艰苦朴素后,达到“更高的共产党员的条件”方可入党。对此,他找到女儿谈了自己的想法,提出“要正确地对待转正问题,要继续接受思想改造”,并在学校班级党支部成员到家里征求对刘爱琴转正问题的意见时讲明了自己的观点。最后,在刘少奇坚持对女儿严格要求的意见下,组织部门按照党章的规定,没有让刘爱琴转正,并取消了她预备党员的资格。尽管此事对刘爱琴打击很大,但是事后她开始认真思考父亲的教育,努力克服了以前“自来红”的优越感,重新脚踏实地努力工作。

1958年,她主动响应国家机关干部下放边疆的号召,去内蒙古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终于在1965年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1960年,刘爱琴从内蒙古回北京探望父母,她向父亲反映自己的房子被水淹了,尽管向有关部门多次提出调换请求,可均未得到回应,希望父亲能够替自己打个招呼,解决住房问题。刘少奇虽然心中对女儿很心疼,但仍然明确回答说:“群众能住的房子,我们也应该能住。不能因为你是国家主席的女儿,你就可以与众不同,不能有这种思想。现在搞了一点特殊,多得了一些物質上的享受,看起来是占了点便宜,但这是危险的,长期下去,思想就要变,也会站到人民的反面去,成为无益于社会的人。”

1958年,刘少奇觉得孩子们长大了,只在院子里劳动还不够,于是要求孩子们暑假时半天时间复习功课,半天时间去公社同农民一起劳动,并且要像农民一样“不怕热,不怕累,不怕吃苦”。

朱德:“我不要孝子贤孙,要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你们要接班不要接官”

朱德的儿子朱琦1937年到达延安,不久就被送到部队基层去锻炼。1943年,他在战争中右脚负伤而致残,伤好后被分配到抗日军政大学工作。当时学校的条件十分艰苦,一边学习还要一边生产。朱德并未偏爱或心疼地把这个儿子留在自己的身边,更没有因为朱琦受了伤就照顾他到机关工作,而是教育儿子要服从党的需要,鼓励他到群众中去锻炼和学习。

新中国成立前是这样,新中国成立后,朱德对亲人在这方面的要求就更严格了。

在朱德的勉励下,已经走上部队中层领导岗位的朱琦,转业到铁路机务段当起了练习生,学做火车司机。1965年,朱德致信朱琦,勉励他要经常下去“蹲点”,“向群众看齐,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入到群众中去,就真正会了解社会主义如何建设、如何完成,就会想出很多办法,同群众一起创造出许多新的办法,推向前进”。

朱德经常谆谆教导子孙们:“我不要孝子贤孙,要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你们要接班不要接官。”直到临终前,还嘱咐家人“要做无产阶级”。

1969年,朱德的大外孙刘建初中毕业以后,想与同学们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务农。当刘建去征求外公的意见时,朱德高兴得笑了。他以身作则积极响应当时毛泽东提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非常支持外孙到农村插队的选择,他说:“中国是个农业大国,7亿人口中,6亿是农民,不了解农村,不了解农民,就不懂得革命。”临行前,有的同学有点纳闷地问刘建:“你爷爷是三军总司令,为什么不去当兵,哪个部队能不要你?”

结果,年仅16岁的刘建被分配到黑龙江双鸭山农场去养猪,由于力气不够,挑不动泔水,常常一不小心就重心失衡,把猪食洒了一身,搞得很尴尬很狼狈;加之喂猪条件比较艰苦,特别是冬天很冷,早晨很早就要起来给猪喂食,还要打扫猪舍。艰苦的生活条件和远离北京及亲人,使刘建产生了动摇,便一生气给家里写了一封信,委屈地诉了几句苦,要求调回北京。

朱德知道后,并未因外孙“受苦”心疼,而是马上回信进行了严肃的教育:“遇到一点小小的挫折,就想打退堂鼓,正说明你非常需要艰苦生活的磨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起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干什么都是为人民服务,养猪也是为人民服务,怕脏、怕苦不愿养猪,说明没有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人民服务就要不怕吃苦。想调回来是逃兵思想。养猪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要很好地在农村锻炼。”朱德还指出,下乡插队的,要虚心接受农民的再教育,做一个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进工厂的,要在厂里吃住,多和工人接触,接受工人阶级的再教育。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是毛主席教导的,是关系到和考验青年人能否接好班的大问题,应该很好地在农村锻炼,虚心向群众学习,才能有丰富的知识、宽阔的胸怀、坚强的革命意志,才能真正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在朱德教育下,刘建克服了怕脏怕苦怕累的思想,努力工作,积极劳动,经常走访普通农民家庭,培养与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在政治上和工作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朱德最小的外孙刘武入伍时外公已经去世了。可喜可贵的是,他真是人如其名一样,实现了爷爷对他寄予的厚望及他自己的理想。他从普通的士兵做起,经常深入到边境、海防、深山、哨卡,长期在艰苦的环境中工作。有时道路不通,刘武同战友们就靠人拉肩扛把设备送到工作站,有时连续几个月在潮湿、阴冷的坑道里工作,连喝水都很困难……他在基层部队一干就是33年,他所在的单位被总参谋部赞誉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模范集体。

2006年11月16日,中央军委和解放军四总部在北京举行授奖大会,刘武被授予“全军优秀基层指挥官”光荣称号。刘武说:“2006年12月1日是外公的120周年诞辰,这枚军功章让外公看到对自己的谆谆教诲没有白费。”2009年9月,刘武又光荣当选为总参谋部英雄模范代表大会代表。

(作者单位: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院)

猜你喜欢

爱琴毛岸英刘少奇
黄码
小黑驴
一样啊
一张陪伴刘少奇半个世纪的珍贵画像
一张陪伴刘少奇半个世纪的珍贵画像
“瓷娃”的爱情
毛岸英修改《国际歌》
赤子情怀
毛岸英在朝鲜战场的34天
被哨兵挡驾的刘少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