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领军人陈汉元:“一撇一捺”写人生
2022-04-25王国平
王国平
“一个人物半个世纪的电视生涯,折射出中国电视 50 年的历史发展。”中央电视台《艺术中国》栏目曾这样评价一个人,他就是著名电视艺术家陈汉元。2021年12 月 20 日凌晨,陈汉元先生去世,享年 85 岁。
《话说长江》创下40%收视纪录
1936年,陈汉元出生在浙江省乐清市一个农民家里,1961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陈汉元回到乐清老家向父老乡亲告别,准备听从分配到四川去任教。没想到,母校在一天黄昏发来的电报却把他与中国的电视事业拴到了一起。踏进北京城的陈汉元成了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的一名成员。从一名编辑开始,他历任中央电视台副台长、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副主任、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会长等职。
陈汉元一生策划并制作了《话说长江》《话说运河》等众多深受欢迎的纪录片。其中,1983年首播的《话说长江》是迄今为止国内最高收视率的纪录片,由他撰稿,创下40%的收视纪录。他曾为热播电视剧《武则天》《青春之歌》《雷雨》的主题曲作词。此外,陳汉元创作的广告词也广为人知,《威力洗衣机,献给母亲的爱》《孔府家酒,叫人想家》《吃不了,兜着走》等,都是一代人电视机前的回忆。
“妈妈,我又梦见了村边的小溪,梦见了奶奶,梦见了您,妈妈,我给您送一样好东西——威力洗衣机,献给母亲的爱。”当广告从直白的吆喝演变成富于人文关怀的表达,这背后还有着乡愁与母爱。陈汉元曾意味深长地说:“很多我们那里出来的孩子,出来打工,挣了钱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给家里买一台洗衣机……”温州尽管属南方,但到冬天特别冷,河面上结冰,家乡的那些妇女在河边洗衣服,手冻得就像煮熟的螃蟹,又红又肿,他就盼望着长大后,一定让妈妈不再吃这个苦。这是儿时的梦想,正是洗衣机这个东西,唤醒了自己心里久藏的那个愿望。
“一撇一捺”一辈子
时代的变迁成就了陈汉元,他也紧紧抓住了时代投射的一缕缕暖阳。改革开放,让他积郁许久的才华喷薄而出。“我深知自己天资不聪,因而必须笨鸟先飞,多多地读,多多地听,多多地看,多多地想,还要多多地记。见他人之所见,历他人之所历,而言他人之不曾言、不能言、不敢言。”他曾如此总结自己的创作经历。
陈汉元对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始终尊敬。1978年,他跟随邓小平访日,担任报道组负责人和撰稿。在他看来,邓小平胆识过人,能准确地为当时的中国把脉。
在电视纪录片领域,陈汉元有自己的不二位置,“他是领军人物”,石屹说。1995年,石屹在复旦大学攻读研究生时,把电视纪录片作为自己论文的研究方向,拟定了20多人的采访提纲。在采访过程中,她逐渐感觉到陈汉元在电视纪录片领域占有的分量。于是几次相约后,两人终于在上海谋面。
尽管已经迈进古稀之年,但在北京乾元汉韵传媒有限公司影视事业部总监罗思眼里,陈汉元依然充满了激情,对作品保持着极高的敏锐度。
陈汉元的才华,还得到了台湾歌唱家蔡琴的赏识。 1996年,李少红拍摄电视剧《雷雨》,力邀陈汉元创作一首主题歌。陈汉元选择站在繁漪的角度,探究这个女人的内心世界,“她的终极目标是很传统的,希望能嫁给一个好人,然后和他白头到老”。于是,一个女人对情感的咏叹汩汩而来。这首《一生都给你》,由蔡琴演唱,并且成为她颇为钟情的一首歌。她告诉陈汉元:“我觉得这首歌就是为我而写的,写的就是我。”
陈汉元有着独特的语言魅力,再复杂的问题,他都能用形象、浅显的话说透彻。73岁了,处于人生的什么阶段呢?他娓娓道来:“三个老头在小区花园里聊天,感慨记忆力不行了。第一个老头说,我刚跑回家,但想不起自己回家要干什么;第二个老头说这不稀奇,我住四楼,每次走到二楼都要休息一会儿,这一休息不打紧,我忘了是要上楼还是要下楼;第三个老头一拍桌子,说这算什么,我比你们小三岁……对了,刚才谁在敲门啊?其他两个老头说,没有啊,是你在拍桌子。”
陈汉元说,自己就是那第二个老头,“处在老年痴呆的初级阶段”。他担心自己不知道是要上楼还是要下楼,就把家搬到了二楼住。把“一撇一捺”写了一辈子的陈汉元,就在北京五棵松附近一座公寓的202房间,写着属于他的那个“人”字。
不幸的是,陈汉元在晚年时患上了帕金森综合征,由于他的妻子年事已高,女儿又定居在日本,所以他选择去养老院居住了几年。而幸运的是,在那几年的时光里,陈汉元也过得非常安逸悠闲。著名导演冯小刚评价其 “跟我很像,是个感性的人”。在电视文化方面颇有建树的专家王纪言教授在文章中曾这样写道:“他的质朴亲切、幽默智慧、豁达豪放的个性,无一不来自于他对于电视、对于人生、对于中国的挚爱和感悟。”
(摘自《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