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英在朝鲜战场的34天
2000-03-24北汉
北 汉
杨志明老人回忆:当时在彭德怀司令员身边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参谋高瑞新,一个是毛岸英。毛岸英是彭德怀司令员的机要秘书兼俄语翻泽。杨志明所在的机要处离彭总办公地点只有10来米远,凡是机要处送给彭总的电报都要由毛岸英签收、呈阅、保管,彭总阅后,这些电报如数退回机要处登记焚毁。因为有了这样的工作关系,机要处的同志和毛岸英的接触比较多。虽然杨志明他们和毛岸英在一起工作,但开始大家在交往中仍是十分拘谨。这倒不是因为毛岸英那时已是一个团级干部,而是因为他是毛主席的儿子,这在机要员当中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人们崇敬毛主席,对主席的儿子也格外地尊敬,甚至有一种神秘感。因此,毛岸英每次问话时,大家都习惯站起来回答。后来,还是毛岸英自己打破了这种拘谨:一次吃饭的时候,毛岸英又来到机要处,大家本来有说有笑的,立即一点声音都没有了,几乎连饭都吃得不怎么自然了。毛岸英看了看大家,随便找了个地方坐下来。就在大家不知所措的时候,毛岸英先开口:“同志们,你们看我长得怎么样啊?”他这一问,众人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了,你看看我,我瞧瞧你,谁也不敢吱声。就在大家非常尴尬的时候,毛岸英微笑着说:“我不是青面獠牙、面目狰狞的妖怪吧?大家为啥总害怕我呢!”这时大家才明白他问话的用意。性格直爽的杨志明脱口而出:“毛秘书长得很帅呀!”大家顿时开怀地笑了起来。
毛岸英虽然不像他父亲那样健壮魁梧,但也是高高的个子,英姿挺拔,眉宇间透出一股逼人的英气。用他自己的话说,他长得更像母亲杨开慧。见气氛不再那么沉闷了,毛岸英接着说:“这样多好,你们不要把我当外人看,以后咱们多接触,互相多了解了解,这样才能共同进步嘛,也不至于多少年后把同一战壕的战友给忘了。”毛岸英发自肺腑的一番话,令大家非常感动。
在志愿军司令部,毛岸英和蔼谦虚、平易近人是大家公认的,不管对谁,他总是十分热情,一点架子也没有,与大家的关系非常融洽。别看毛岸英平时与大家有说有笑,可工作起来却十分认真,尤其是在遵守机要纪律方面,他对自己要求很严。虽然他是彭总的机要秘书,但每次取送电报时从不往机要室里多迈半步。每当遇到译电员翻译电报,他会主动退到一边,从来不问不看。
1950年11月23日,毛岸英遇难的前两天。他又来到机要处,从没去过北京的杨志明好奇地问起北京是什么样子。毛岸英神采飞扬地讲开了,从天安门讲到故宫,从万里长城讲到十三陵、天坛、地坛,从颐和园讲到北海,滔滔不绝,如数家珍。毛岸英学识渊博,口才又十分出色,大家听得十分入迷。杨志明又问毛岸英:“毛秘书,北京那么好,那你为啥到这里来,毛主席能放心吗?”其实,不仅是杨志明,当时大家都想问这个问题。毛岸英没有马上正面回答杨志明,而是反问道:“那你为什么到这里来,你的亲人放心吗?你能来,我为什么不能来?”毛岸英来朝鲜时刚刚结婚不久,临行时,妻子正在住院,毛岸英当时没有把到朝鲜去的事情告诉妻子,以免她担心,谁也没想到这竟成了他们的永别。
就在那天晚上,大家和毛岸英一起谈起了他在苏联时的情况。杨志明说:“毛秘书,听说你因长时间在苏联生活,回国后说汉语舌头根都发硬,但现在听你说得挺好的呀?”毛岸英哈哈大笑起来,那笑声与他父亲一样浑厚洪亮:“中国人不会说中国话,那岂不是忘了祖先。”毛岸英接着对大家用俄语说了一段话,让杨志明这些土生土长的小战士大开眼界。听他流利地讲完以后,大家面面相觑,谁也不知道他说了些啥东西。毛岸英笑着说:“我刚才说的是,同志们好,你们辛苦了,等战争结束以后,我请大家到北京做客,请你们一起到天安门合影。”他的话音一落,大家欣喜若狂地鼓起掌来,整个屋子里都沸腾了。每个人的心好像都回到了魂牵梦绕的祖国,仿佛站到了天安门前一样。
然而,时间刚刚过去了一天。1950年11月25日,这是一个十分普通却又让人不能忘记的日子,全国人民伟大领袖的儿子——毛岸英,年仅28岁,在来到朝鲜刚刚34天,就永远地长眠于这里。
11月24日晚饭后,毛岸英来到机要处退电报底稿。当时只有杨志明一个人在屋内,毛岸英对他说:“这几天,敌人飞机轰炸很猖獗,要提醒大家提高警惕。”毛岸英说完便匆匆地走了,没想到这竟成了永别。也就是在这天上午,机要处收到了情报处送来的“明天敌机要来轰炸志愿军司令部”的破译电报。
25日凌晨,机要处的全体同志随首长搬进1公里以外的一个废弃的铁路隧道里。整整一个上午却风平浪静,连以往每天都要来的敌军侦察机也不见踪影,平静得仿佛战争已经结束了,这是入朝以来从来没有过的。到了下午,风云突变,敌机铺天盖地地压了过来,轰鸣声、炸弹声、机枪扫射声响成一片。
敌机一阵狂轰烂炸后,四周恢复了宁静。大家急忙返回指挥部,但展现在眼前的景象令人触目惊心,彭总原来的住房已被炸毁。毛岸英在返回指挥部取材料时,正好赶上敌机轰炸而牺牲,和他同去的高瑞新参谋也未能幸免。
当天夜里,志愿军司令部里所有的人都无法入睡,这一切发生得太突然,大家都在默默地思念毛岸英同志。午夜,由彭总签发的“绝密”电稿发往北京,向毛主席报告毛岸英遇难的消息。当时,杨志明和另外一名译电员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含着热泪译完了全文,这是他们替自己尊敬的战友、兄长——毛岸英所做的最后一件事。
毛岸英牺牲后,大家的心情十分悲痛,很长一段时间,战友们除了默默完成任务外,再也听不到以往的说笑声。但是在当时那种残酷的战争环境下,也不允许大家长期沉浸在悲痛之中,必须化悲痛为力量,完成好各自的工作,以告慰牺牲的毛岸英。
从朝鲜回国后,杨志明特地保存了一些有毛岸英签字的手稿和军功章、纪念章,以作为永久的纪念。非常遗憾的是,1998年那场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冲毁了杨志明老人的家,把这些东西都冲走了,如今只剩下几枚军功章保存在肇源县博物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