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生物信息学预测大枣抗焦虑、抗抑郁的潜在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

2022-04-23翁小建谈毅高秀飞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靶标抗抑郁大枣

翁小建 谈毅 高秀飞

作为药食两用常见药材,大枣药用历史悠久,《伤寒论》等多部医书均有多处阐述,有补中益气与养血安神之功效[1]。《中华医典》记载治疗抑郁方剂中,使用频次最高的十种复方约半数含大枣,如甘麦大枣、归脾汤、大枣汤与紫苏子汤等[2]。研究表明,甘麦大枣汤等单用或联用可通过调节神经递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及促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分泌等,有效治疗产后抑郁、乳腺癌合并抑郁以及中风后抑郁等[3]。此外,大枣提取物可促进星形胶质细胞中BDNF 表达水平,拮抗活性氧等自由基对神经细胞的损伤作用,这些证据表明大枣在抗抑郁具有潜在治疗作用[4]。然而,大枣抗焦虑、抗抑郁的活性成分与作用机制并未得到揭示与阐明。因此,本文拟采用网络药理学,结合生物信息预测研究,探索大枣中抗焦虑、抗抑郁潜在的活性成分与分子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构建大枣抗焦虑、抗抑郁活性成分数据库 采用TCMSP(版本2.3)检索大枣的化学成分,根据化合物药代动力学特性,采用口服利用度(OB)大于30%及成药相似性(DL)大于0.18 两项参数,筛选大枣潜在抗焦虑、抗抑郁活性成分。

1.2 构建大枣抗焦虑、抗抑郁活性成分靶标数据库采用TTD 数据库(更新至2020 年6 月1 日),根据上述得到的活性成分,预测与抗焦虑、抗抑郁相关靶标。

1.3 REACTOME 富集分析 采用REAC 数据库(版本75,更新至2020 年12 月25 日),根据上述靶标,预测大枣活性成分REAC 通路。

1.4 g:Profiler 富集分析 采用g:Profiler(版本:e102_eg49_p15_7a9b4d6)根据上述候选靶标,进行GO、KEGG、REAC 和WP 富集分析[5]。

1.5 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和转录因子-miRNA协同调节网络分析 采用NetworkAnalyst(更新至2021 年1 月20 日)[6]根据上述候选靶标,进行PPI 和TF-miRNA 协同调控网络。

1.6 数据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数据库默认的参数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以Adjusted P 值(AdjP)或FDR<0.05 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抗焦虑与抗抑郁活性候选化合物 利用TSMCP 数据库一共检索出133 种化合物(含同分异构体),其中OB>30%获得52 种,87 种DL>0.18。合并分析后发现同时达到两项标准共29 种化合物。其中24 种与抗焦虑和抗抑郁无关,5 种化合物与抗焦虑和抗抑郁相关(见表1 和图1A)。采用这5 种化合物从TTD 数据库得到10 个抗焦虑和抗抑郁靶标(见表2)。比如,β-胡萝卜素(beta-carotene)可分别激活5-羟色胺受体2A(HTR2A)、H/ACA 核糖核蛋白复合物亚基(GAR)、钠依赖性血清素转运体(SLC6A4)和γ-氨基丁酸受体亚基α1(GABRA1)发挥抗焦虑作用,激活GAR、SLC6A4、μ 型阿片受体(OPRM1)、γ-氨基丁酸受体亚基γ2(GABRG2)、γ-氨基丁酸受体亚 基β2(GABRB2)、GABRA1 和单胺氧化酶B(MAOB)发挥抗抑郁作用(见图1B)。

图1 大枣中抗焦虑与抗抑郁候选活性成分与靶标网络

表1 大枣抗焦虑与抗抑郁候选活性成分

2.2 REAC 富集结果 采用上述候选靶标从REAC数据库富集到28 条信号通路(P<0.05)(见图2)。分类统计后发现:这些信号通路基本集中在信号转导、DNA 修复和神经系统,三者之和达到75%(见图2C)。比如,信号转导发现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多巴胺受体、血清素受体、G 蛋白偶联受体和胺配体结合受体等通路;在DNA 修复富集到DNA 损伤与修复通路;在神经系统中富集到γ-氨基丁酸受体激活、突触传递、神经递质受体与突触后信号传递与5-羟色胺从突触间隙中清除等通路(见图2B)。

图2 REAC 富集分析网络

2.3 g:Profiler 富集结果 继续利用候选靶标进行g:Profiler 进行GO 富集分析,共得到623 条显著差异条目,其中包含92 条分子功能(MF)、462 条生物学过程(BP)和69 条细胞定位(CC)(见图3A)。如在分子功能中得到神经递质受体活性,γ-氨基丁酸受体活性等条目;生物学过程富集到组胺反应、突触信号、单胺转运与离子传输等条目;在细胞定位富集分析到突触和质膜等细胞组分(见图3B)。

在KEGG、REAC 和WP 富集分析中,共获得48种显著差异通路,在KEGG、REAC 和WP 中分别得到12 条、19 条和17 条差异通路(见图3A)。KEGG富集分析评分靠前的主要有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5-羟色胺能突触、γ-氨基丁酸能突触、突触囊泡周期、缝隙连接和多巴胺能突触(见图3C)。REAC主要富集分析γ-氨基丁酸受体激活、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通路、化学突触传递、胺配体结合受体、神经递质受体与突触后信号传递、生物胺被单胺氧化酶氧化脱氨为醛、突触间隙清除血清素(见图3D)。WP富集分析到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γ-氨基丁酸神经传递的调节、血清素与焦虑、单胺转运、G 蛋白偶联受体等通路(见图3E)。

图3 g:Profiler 富集结果

2.4 PPIs 网络 随后通过NetworkAnalyst 进行PPIs分析,共发现4 个PPI 亚簇(见图4A)。发现μ 型阿片受体、D(2)多巴胺受体、钠依赖性血清素转运体、单胺氧化酶B 和钠依赖性去甲肾上腺素转运蛋白与其它蛋白存在广泛的相互作用,属于评分靠前关键蛋白(见图4B)。

图4 PPIs 网络与Top10 蛋白

2.5 TF-miRNA 协同调节网络 随后继续采用NetworkAnalyst 进行TF-miRNA 协同网络预测,发现在转录因子TFs、miRNAs 和靶标间存在复杂广泛的调控网络(见图5A)。其中hsa-miR-155 和hsa-miR-203 与PPARG、CREB1、E2F1-7 和SP1 等转录因子共同调控 GABRB2、SLC6A4、OPRM1、GABRA1、SLC6A2、MAOB、HTR2A、GABRG2、DRD2 和PPARG等基因的表达(见图5B)。

图5 TF-miRNA 协同调控网络

3 讨论

抑郁是一种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失为主,并伴有一定思维迟缓与认知障碍的身心性疾病。抑郁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主要有HPA、单胺类神经递质与神经元损伤、BDNF 等假说[7]。在焦虑及抑郁发病过程中涉及众多相互关联的神经化学分子,如血清素、γ-氨基丁酸及5-羟色胺等。如5-羟色胺可与谷氨酸、γ-氨基丁酸、G 蛋白偶联受体和单胺氧化酶等相互作用,共同参与抑郁症的发生与发展[7]。此外,抑郁患者体内BNDF 也显著低于健康人群[8]。

文献报道含大枣的方剂,如越鞠甘麦大枣汤等可通过调控PKA -CREB -BDNF、AKT/mTOR 与SIRT1/ERK1/2 等信号通路,调控脑内5-HT 等含量变化,最终发挥抗抑郁作用[9-12]。本文发现,大枣活性成分激活了BDNF 与5-羟色胺等信号通路,这可能是越鞠甘麦大枣汤发挥抗抑郁的作用机制之一。

本文采用TCMSP 数据库检索大枣潜在抗焦虑、抗抑郁活性成分,随后采用TTD 数据库确定潜在作用靶标,并结合g:Profiler 或REACTOME 软件进行REAC、GO、KEGG 和WP 富集分析,最后通过NetworkAnalyst 软件构建PPIs 和TF-miRNA 协同调控网络。初步在大枣中发现5 个潜在抗焦虑、抗抑郁活性成分,如(S)-乌药碱、β-胡萝卜素、β-谷甾醇与千金藤啶碱等。这些成分与抗抑郁均有明确的关系。如(S)-乌药碱可通过调控糖原合成酶激酶-3β、胱硫醚β 合成酶等抑郁症相关靶点调控MAPK、VEGF 与胰岛素信号通路等发挥治疗抑郁症作用[13]。β-胡萝卜素摄入量大的人群,焦虑和抑郁患病率较低,并与压力相关[14]。β-谷甾醇可以通过调控由5-羟色胺、多巴胺和Y-氨基丁酸系统介导的信号通路发挥抗抑郁作用[15]。通过本研究筛选得到的活性成分可以发挥抗抑郁作用,表明本文研究方法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大枣可以通过调节hsa-miR-155 和hsa-miR-203 等miRNAs 与PPARG、CREB1、E2F1-7和SP1 等转录因子的表达,并调控GABRB2、SLC6A4、OPRM1、GABRA1、SLC6A2、MAOB、HTR2A、GABRG2、DRD2 和PPARG 等基因的表达,可能最终激活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血清素受体、γ-氨基丁酸、5-羟色胺、G 蛋白偶联受体和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等信号通路,影响了神经递质释放与传递,最终起到抗焦虑、抗抑郁作用。

猜你喜欢

靶标抗抑郁大枣
纳米载体可缓解农药对靶标作物的负作用
若要皮肤好 粥里加大枣
靶标龙伯球一体化反射器电磁和气动特性融合设计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分析清眩降压汤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
解读抑郁症的认知与治疗误区
靶标评改,让习作评改有序更有效
若要皮肤好 粥里加大枣
大枣橘皮汤助消化
大枣
孕妇服用抗抑郁药后代患孤独症概率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