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创新素养培养的高中生物深度学习策略

2022-04-23马亚娟

教育家 2022年15期
关键词:细菌深度素养

马亚娟

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引入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一文中提出的“深度学习”概念,即在理解的基础上批判性地学习新思想、新知识,并将其与原有认知结构相融合,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并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同时,于2015年开展创新素养教育试点工作,通过专题培训、试点引领等多种方式推动其落地。至2018年秋季,创新素养教育在初中及以下学段全面实施,呈现出越来越好的发展趋势,深度学习的知识达成与创新素养培养同步发展,促进了课堂变革,提高了基础教育水平。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思维。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有效创设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思维环境,使课堂变成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阵地,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焕发学生“我要学”的激情,才能让学生的质疑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例如,在学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课时,教师可以漫画形式,呈现小说人物鲁滨逊流落荒岛、身边除了饮用水外只有一只母鸡和15公斤玉米的情境,让学生思考“先吃鸡再吃玉米”和“先吃一部分玉米,同时用另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这两种方案哪一种更好,引导学生从中提炼出生物学原理,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将生物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创新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流程。深度学习提倡大单元、大概念学习方式,注重知识的逻辑关系,这便要求教师设计好课堂的每一个重点环节,让学生主动探索、大胆质疑,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引爆思维的火花,达成心灵的沟通,进而实现真动脑、真动手、真思考的深度学习目标,并使创新素养悄然落地。如在学习“DNA分子的复制”时,教师可先将“DNA半保留复制”原理讲解清楚,在进行下一环节——讲授DNA分子的复制过程时,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四种脱氧核苷酸的复制,将复杂的生命机理简单化,将抽象原理转化为直观的实践操作,使学生全身心主动投入学习,沉浸式地深度体验,让课堂焕发创新的活力。

注重实验探究,提升创新能力。生物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实验探究。生物学实验中蕴含着现象观察、审辩推理与探究实证等凸显科学本质的特性,教师应追求、实践迁移与应用的教学策略,创设尽可能多的实验机会,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达成生物实验教学中的深度学习。如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材料要用到新鲜的肝脏(如猪肝、鸡肝)研磨液,为了减少对动物的杀害,学生们查找资料,自主设计、探究,尝试用其他植物材料来代替(如马铃薯、小麦),最后由实验结果得出,几乎所有的生物体都存在过氧化氢酶,打破了实验材料、探究形式固定化的生物实验现状。

整合教材资源,建立深度學习课堂。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资源。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实际的需要,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教学中,教师既要“钻进教材”又要“跳出教材”,根据学生的爱好、兴趣、生活经验等实际情况,变通、整合和拓展教材,综合教学内容,这样,生物课堂才能生动有趣地揭示生命的真谛,成为落实创新素养、深度学习的摇篮。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一课,教材中并没有指明细菌的转化机制是什么,备课时,教师可在指明该实验的设计原理和成功关键的基础上,设计下列探究问题: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是R型细菌使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复活,还是被“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活性物质使得R型细菌发生转变?如果是后者,该活性物质又是什么?该活性物质又是如何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通过抛出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猜你喜欢

细菌深度素养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细菌大作战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冰箱里的细菌会被冻死吗
细菌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