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书育人从家校共育出发

2022-04-22倪明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教书育人家校共育家庭

倪明

摘要: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书育单靠学校与教师的力量是不够的。新形式下,想要教育好学生,必须进行家校共育。小学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最重要的阶段,为孩子身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根据时代的要求,和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孩子的教育不能单一,需要各方助力,尤其是学校与家庭的助力,而班主任要以家校共育的中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惯与品质。结合本班案例,寻找家校合作的方法,探索创新,寻求家校合作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家校共育;教书育人;家庭;学校

刚接手二年级三班,就听说一个从教室爬到校门口的学生。他很出名,每次上课老师必点他的名;每次大课间不运动必点他的名;每次站队站不好必点他的名……他总是被批评。作为班主任,我会因为他不按照规则而烦恼。

在交流中,我了解到他的生活主要由他奶奶照顾,奶奶对他过于溺爱,从来不给孩子讲规矩,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不进行纠正。妈妈一天做两份工作,每天无及关注孩子。开学初,我对他的要求是知道学校的各项规范。我们就拉开了一场师生较量赛。

每节课课后,我都会问他:你觉得今天表现好不好?他会用戏弄的口稳回答我:表现很好。我便在放学后,将他在学校的表现告诉他的家长。他的奶奶并不认为孩子的行为存在问题,在教育上,只是一带而过,回家万事大吉。

有一天下午的语文,他没有来,我很担心,赶紧给他家长打电话。他家长说送到学校,但他的人却未到。这种说不清的事情,让人头疼。下课后,他家长在小广场上,找到了他。我便把他带到办公室问他:“为什么没有按时到校?”他告诉我,他的好兄弟约他去玩,说上课时间未到。我第一反应就是小团体。于是简单的和他说说道理,便将这件事翻篇啦。没有过几天,他又被我叫到了办公室,原因是:他喜欢玩厕所里的马桶刷与马桶塞,有时还用马桶刷与马桶塞欺负同学。我问他:“你为什么玩马桶刷与马桶塞”。他回答:“我是马桶骑士”。一句雷人的话,让我的语言失去力量。如果学校是家,就要给孩子温馨的氛围,精神的寄托。让班级同学一起来发现他的优点,每天表扬他。同时让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每次我经过他的桌边时,都会看见他的桌肚里,地上很多的碎纸片。让他捡的时候,他总是捡不起来,捡不干净。我就会不停的观察他,为什么看不见地上的纸片呢?后来,不仅是他,我发现很多同学都看不见地上的纸片。静心思考: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的行为习惯,不同的认识水平,接受不同的家庭教育,修养有好有差,素质有高有低,他们发现不了纸片,与犯错误一样是难免的。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他就是个孩子,一个天真、幼稚、充满幻想的孩子。他喜欢有棱角的、充满力量的东西,比如:漫威的钢铁侠、蜘蛛侠、雷神……只有是英雄他都很喜欢。他也时常将自己看作这些英雄,也许这就是孩子的梦想、他的胆量、他的内心。现实很骨感,有很多条条框框需要孩子去遵守,作为教师,我需要好好静心想一想,怎样在统一规则下接受这个调皮的小可爱。本学期针对他的一系列问题,才取了家校沟通,找到能够管住她的妈妈,进行几次沟通,并将孩子的表现进行反馈,评比等,让家长自己发现孩子问题。开学初两周,孩子表現有所进步。

案例反思:

一、多渠道沟通,增加家校共育。

家校共育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监护人和学校双方为学生一起承担责任和义务。家校共育需要进行有效的沟通达。家长作为义务与责任体,承担了教育以及养育学生的责任与义务,由于各种原因,无法与进行长久沟通。教师承担教书育人的责任与义务,更需要与家长进行更多的沟通。家庭教育根据家庭的经济、知识等多方因素的影响,教育的方法与结果也是千差万别的。孩子的行为习惯是家庭的一面镜子,家长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孩子。教师是专门从事教育教学的人员,在教育的领域上,有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要想让孩子长成参天大树必需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家校共育可以更好的让学生成长。为了更好的进行家校共育,需要增加沟通的渠道,除了通过网络软件、阶段性家长会,也可以通过零碎的时间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沟通,还可以邀请家长和学生一起参加实践活动、社会劳动,通过家长与学生的合作,转化为家长与老师的合作。

二、多角度沟通,促进家校共育

促进家校共育,必需要建立在家校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需要老师与家长以及学生建良好的关系。将沟通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扶持原则之上。

(一)多倾听,和谐共育。

在家校共育中,老师与家长的教育都是不可或缺的,两者需要相互帮助,相互支持。老师在与家长沟通过程中,学会做一个真诚的倾听者,将时间留给家长,认真倾听家长反映的情况,并进行记录。不一味的向家长反映孩子在校不良的表现,避免家长先入为主认为孩子在校表现不好。

(二)多安抚,轻松共育。

孩子不仅一个家庭生命的延续,也一个家庭的希望。任何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人成才。孩子由于心智发展,尚未成熟,很容易出现做错事。术业有专攻,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在摸着石头过河,有时会采取错误的教育方式。作为教师,要学会做一个安抚师,在平时的沟通中尊重家长与孩子,讲究方法,不直接说出自己的意见和要求,要消除孩子和家长双方的焦虑的情绪,促进良好的亲子关系,这样老师才可以通过正面引导让家长更好教育孩子做到家校共育

(三)多服务,支持共育。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先育好人才能教好书。要想育好人,教师要有服务意识,服务于家长和孩子,每个父母因知识水平、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影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具有差异性的。我们服务于家长和孩子,就是在配合家长在教育孩子。通过服务,传递给家长的不仅的教育重要性、学校的理念等,更是在传递健康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以及全社会的教育责任与义务。让家长在联系大家看小家,又让小家融入大家的教育氛围。从而促进家校共育,让孩子往更好、更高的方向发展。

三、多方面学习,共享共育

教师是人类永恒的职业,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根据受教育者的需要,不断的提高。正如南宋著名的学生朱熹所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新知识结构,对新知保持长久的敏锐,才能不断提高教师的素养。久面久之,教师自身活化的知识,沉淀了教师的气质与修养,这是老师引导家长、教育孩子的底气。它也像地球引力一样,吸引了家长与孩子,在教师的带动下,让家长走进教育,喜欢学习,成为一个合格的家长。通过学习,让家长与家长,孩子与孩子,家长与教师之间形成学锁链。这样,家长和班主任的教育理念很容易达成一致,也能增强两者之间的有效合作。

四、多探多创,共索共育

家庭学校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本书。书上的第一笔是家人的杰作,第二笔是老师的杰作。家校共育不仅可以全面的了解孩子情况,更能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对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方法进行思考,结合实践,探索新的方法。为培养学生,促家校共育,不断学习。

参考文献:

[1]浅议小学班主任开展家校共育工作的策略王晓亚

猜你喜欢

教书育人家校共育家庭
2019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启动
家庭“煮”夫
《教书育人》编辑部公示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恋练有词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2015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启事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