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命题研究

2022-04-22曾怡华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命题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曾怡华

摘要:小学数学命题设计应基于核心素养,从素养考查出发,关注对数学育人价值、学科本质和思维品质的考查,注重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考量,进而使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得以真正落实。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角度,分析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命题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命题

引言:在知识立意向素养导向转变的当下,教师要充分发挥命题的导向、评价功能,不断调整与优化教学行为,促进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所谓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体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命题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命题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小学数学教师命题中存在的问题

1.对学生数学情感的考查不够突出

情感和思维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尤其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要认知方式的小学生而言,积极的情感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构建。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学生在数学情感上的考查存在不足。虽然部分教师也尝试在命题的过程中融入对学生情感因素的考查,但是由于教学任务过于繁重,并且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往往力不从心。

2.忽视学生思维品质成长的需求

思维品质是挖掘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突破口,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从而促进学生想象思维、应用思维、批判性思维等高阶思维的生成。但是在命题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考查存在片面性,更加关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忽视学生思维在独特性、批判性以及深刻性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因此不利于学生思维获得连续性、完整性的发展。

二、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命题研究

1.串联知识结构,强化概念辨析

在命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联系在一起,学会从整体的角度学习,从而为其高阶思维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养料”。将串联知识结构作为命题的基本条件和原则,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清晰地理解数学概念,从而提高数学思维品质。小学数学的内容相对简单,题型并不复杂,因此,教师可以将学生接触最多的计算题作为突破口。

比如,为了考查六年级学生对小数、分数等概念的理解以及应用能力,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0.1=( )/( );0.57=( )/( );0.696969……=( )/( );0.087087……=( )/( )。这组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小数和分数之间的转化能力,前面的两个问题比较简单,后面的两个问题则融入了循环小数的知识,需要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多的了解,以掌握有限小数和循环小数之间的区别。命制简单的问题即可以实现对学生运算能力、转化能力的同步考查,这需要教师对基础知识概念有明确的辨析。

2.借助直观模型,锻炼算法应用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小学生理解、学习起来具有一定难度。合理地使用小棒、算盘、方格、数轴等具有直观性的数学模型,可帮助学生从更多的角度理解算法,培养数学思维。因此,在命题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地拔高难度,过于注重考查学生的解题能力,而应结合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要认知方式的特点,注重命题的直观性与渐进性,从而提升检测的信度与效度。

比如,为了考查二年级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这一节内容的掌握情况,我设计了这样的一道题目:学校购进了43本图画书,打算平均分给3个班级,那么每个班级可以分到多少本?小明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使用了竖式的方法,小红则使用了摆小棒的方法,那么根据小明的竖式,看看小红哪种摆小棒的方法是正确的?这个问题下面是四个图示的选项,分别给学生展示了四种摆小棒的方法,让学生根据竖式找到正确的方法。这样的问题简单又具有趣味性,可以让学生结合模型更好地掌握算法,促进计算思维水平的提升。

3.从“结论”走向“思想”

抽象、推理和模型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数学基本思想,也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认为,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命题应从传统的过于注重考查学生的学习结论中走出来,在试题设计中融入数学思想,助推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例如,图1这道试题以“以此类推”方式考查学生观察并总结已知图形排列中的简单规律,然后建立起图形小棒的总根数为“5n+1”这一数学模型,从而推理得出“要摆5个这样的六边形需要26根小棒”。这样的试题设计促使学生对前三个图形进行仔细观察与比较,通过分析、推理,提取相同的数学结构特征,建立数学模型,并运用模型解决问题,使学生不仅会算5个六边形的总根数,还能算出更多六边形这样摆需要小棒的总根数,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重视解题体验,强化思维过程

学生经常会依赖经验去解题,教师在命题的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注重通过试题引导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获得更加深刻的解题体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锻炼数学思维,促进批判性思维等高阶思维的生成和发展。

比如,为了考查五年级学生对“圆的知识”的掌握情况,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将一个圆从圆心平均分成多份,再将其拼接成一个近似于长方形的图形,发现新的图形比圆的周长多出了4厘米,那么近似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原来的圆的面积是多少?这个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去回忆计算圆的面积的推导过程。解答这个问题,学生不仅要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要了解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重新回忆这一过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结论:综上所述,随着“素养时代”的到来,数学命题也要走出“知识时代”的旧模式,从以往注重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走向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而让命题紧扣时代方向、革新呈现方式和强化学科素养,从而实现渗透育人价值、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和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目标,使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得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引子.以有效的书面评价导引有效教学——兼谈小学数学命题趋向[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9(Z1):30-31.

[2]华建锋.关注过程体现策略强化联系——小学六年级数学单元总复习检测命题的策略与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08(35):27-28.

[3]刘爱东.让试卷充满和谐的暖意——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命题改革探析[J].小學教学设计,2006(29):50-51.

[4]刘爱东.让试卷充满和谐的暖意——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命题改革与评价探析[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6(06):7-8.E073E634-09BB-4BC5-A392-66095A608BA0

猜你喜欢

命题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
浅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