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线初中物理教师如何答好“双减”这道题

2022-04-22马焱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双减

马焱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一种智慧的象征,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线物理教师是“双减”工作的实施者之一,如何打破“减负变增负”的怪圈,将“双减”工作落地落实,达到促进教育公平的目的,是困扰一线物理教师的难题。“双减”若仅仅是减去课外培训和过重的作业负担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想要学生减负不减质,学校还需要做到配套的“三增”。本文从“加强学科组的建设”,“加强备课组在教学中的集体智慧”以及“XXX第三增”等三方面为物理学习减负赋能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打破传统;赋予能力

落实“双减”政策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深圳的“双减”工作已全面推进并实施了半年,教育生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培行业被裁员和离职的浪潮所席卷,学生能从繁重的课后作业和学科培训中解脱,获得更多时间来实现自我发展,家长和学生们纷纷拍手叫好;与此同时,“双减”政策下,另一部分家长则表示担忧,面对“中考”和“高考”这两座竞争激烈的“独木桥”,“双减”如何才能保持减负不减效的平衡,值得去探索和实践。

作为一名中学物理一线教师,我在为“双减”点赞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激发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力,如何打破“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怪圈,以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双减”的表象是“减”,要“减”的是教师、家长、培训机构强加给孩子的重担。“双减”的目的是将课外时间还给中小学生,让孩子们的活力和创造力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本文从一线物理教师兼学科组长的视角进行剖析,“双减”仅仅是减去课外培训和过重的作业负担是远远不够的,若想要学生减负担不减质量,需要从学科组、备课组到教师个人做到配套的“三增”。

一、“一增”:配合“双减”,加强学科组的建设

1.打破题海战术,以学生的认知和智力发展为出发点,由学科组规划主题式、大单元教学任务。

物理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实验学科。初二学生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就要进行大量计算甚至是复杂的解方程,如此的课程编排设计会让数学基础不好的学生在刚接触物理时就心生恐惧,产生畏难情绪,甚至误以为物理只有反复刷题才能学好。往年的物理教学中甚至出现了由物理老师代数学老师讲解数学方法的情况。为了解决上面的困境,物理学科组从初中生的认知过程和数学基础出发,将整个初中物理按照声学、光学、热学、力学、电学、电磁学等分成几个大单元而非课本统一的章节顺序进行教学。初二的学生一开始先学习简单的声现象,让学生明白物理是从大量生活事例中总结规律并加以运用的一门学科,对这门学科有个了解,掌握了基础的学习方法后再学习后面相对复杂的内容。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点出发,引导学生进入物理的殿堂。

2.以书本知识为出发点、学生的生活为上课的源泉,学科组规划设计每周的校本选修和延时服务内容。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探索自然规律的学科。在这门学科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质疑之心尤为重要。课堂的40分钟,老师无法给予学生一个完整的探索过程,这个课堂无法完成的过程可以在每周的校本选修课和延时服务里进行。

案例一:老师在校本选修课上给每个学生发一个小电动机,让学生们观察这个小东西,提出问题:这是一个什么机器,我能根据这个做出什么来?学生们做出假设,教师根据学生们的假设提供相应的材料。学生再实施自己的计划,得出结论。最后交流的时候发现:有的组做出了风扇;有的组做出了吸尘器;还有的做出了小飞机等。没有成功的组也在这节校本课中学到了很多,找到失败的原因,重新再来,失败的实验对我们的启发往往比成功的实验更大。

案例二:老师拿来棉花糖机和无电炒酸奶机,让学生自己探究这两种机器,按照两种机器的原理和操作写出相关物态变化和比热容的实验报告。初中物理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案例:学密度的时候可以煮汤圆、做走马灯和孔明灯;学声音的时候可以根据声音的特性做笛子、尤克里里等乐器;学浮力的时候可以自制潜水艇和浮沉子等等。通过这些案例,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意识。正如裴新宁先生在《不要冷落学生的好奇心》一书中说:在学习和事业发展当中,只有当“消遣性好奇”转化为“认识性好奇”,即为了追求知识和理解,付出更深入、更有序和更多努力的好奇,才會使人们获益。

3.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由学科组规划设计形式多样的学科活动。

方案一:将传统的笔头预习改成让学生们找到新课的相关实验,并录制成视频。学科组再将录制的优秀视频在校内大屏幕上进行展播,让学生们养成一个动手动脑学物理的好习惯。

方案二:传统的复习是学生们拿着复习提纲进行知识点的背诵,教师将复习作业改成学生自己绘制思维导图或自制知识档案等。学科组将优秀的思维导图和知识档案放在走廊或展厅进行布展。这样打破了物理学习死记硬背知识点的大忌,在将知识点的来龙去脉融会贯通的同时又在校内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方案三:学科组定期将校本选修课和延时服务课上学生们的优秀作品展出,分成科技制作、科技创新、科技小论文等模块轮流布展。既给了学生一个展示作品的平台,又给学生一个交流探讨的空间。

方案四:学科组将一年一度的科技节逐渐日常化,物理的力热电光,学完每一个模块就开展知识技能大赛,还引入光学小魔术、纸牌或牙签搭塔、鸡蛋撞地球、大力神等活动。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让中小学生的活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二增”:配合“双减”,加强备课组在教学中的作用

1.备课组每周组织教师进行单元集体备课,提升教师对课标和教材的理解力,做到不超纲,不提前教学。

教育是一项慢的艺术,“双减”要减的就是对教育的急功近利之心。传统的课堂初中讲高中的内容,高中讲大学的内容,阶段性测试一年比一年难,学生跟不上,只能向外寻求帮助。为了打破“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怪圈,我们必须做到上下一心,绝不超纲,绝不提前教学。

“双减”不是减去教学质量,备课组每周集体备课的目的就是利用集体的力量精准针对学生学情,精心挑选课件内容,最后还要对上课的效果进行精细的反馈,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缺。

2.备课组集中了集体的力量,分工协作进行作业设计的研究,最终形成本学科教师合编的一套作业资料。

传统的课堂教师满堂灌,下课后采用题海战术,七门学科轮番轰炸,学生在重复性的无效训练中消耗掉了每天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很难引起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更不用说去激发中小学生的创意与活力了。所以教师如何精心设计作业,是“双减”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要求一:基于课标合理的设置作业量和作业的难度系数。减少学生无意义的作业,避免机械无效的重复训练。基础作业随堂做,规划出课堂小测的时间,在课堂上举行技能大赛来检测学生吸收的效果,达到及时训练及时反馈的目的。

要求二:学生要因材施教,作业也需区别对待。教师需结合教材和学情设计作业,作业的布置遵循差异化、弹性化的要求。基础作业针对易错点、重点进行练习,提高作业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施展的空间。

要求三:作业的形式多样化。新授课的作业除了动笔完成的学科知识外,还包涵对科学的探索和学习物理兴趣的提升,综合实践动手操作等。例如布置社会调查、机器使用小说明、家庭小实验等多种形式的作业。复习作业多样化,除了传统的题目类型外,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点的连贯性,还添加了思维导图和知识档案等类型。

3.进行备课组甚至学科组资源共享,平衡师资差异

老师与学生一样,每一个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擅长之处。有想法有干劲儿的青年教师,有经验老道的资深教师,有创新探索的实验型教师。在“双减”的改革下,每个老师单打独斗,费时费力。备课组根据各个教师的长处,让大家团结起来分工协作,共同进步。

三、“三增”:配合“双减”,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1.提升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力

“双减”不是减掉教育的质量,在备课组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如何紧扣当堂知识点,如何将难的知识点讲的深入浅出,引经据典发散开来,这离不开教师个人对教材的理解和长年累月的打磨。靠着对教材的熟悉对学生的了解,一步步积累经验和教训,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到精讲精练,完成课标要求的同时又能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提升教师对课堂的把控力

40分钟的课堂,有些教师像完成任务一样,一个个知识点排满至最后一分钟,殊不知有些知识点学生已有所了解,不妨将舞台交给学生自己讲,教师从旁补充。40分钟的课堂按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五个教学模块。2分钟的引入,2分鐘的总结,4分钟的课堂练习,2分钟的作业,最关键的是占据课堂主体的30分钟。这30分钟里,教师作为一个引路人,主要目的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引领学生一步步探索。教师的指导大概占据10分钟,课堂一半的时间大概20分钟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得出结论。这就意味着教师需要更加了解学生,才能引领学生,最终将课堂交还给学生。优化课堂的教学过程,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实现以“问题”为主的学生自主体验式课堂。

3.提升教师的育人能力

“双减”更注重赋予学生学习的能力。“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我在教学的环节中时刻注意:①培养学生预习和纠错的能力;②培养学生归纳和总结的能力;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能力;④培养学生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新的能力;⑤培养学生读题、分析问题的能力;⑥培养学生遇到难题时,灵活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力的培养远比眼前的分数重要。教育是长远且有连贯性的,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他自行探索发现,这个过程就是促进学生核心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建立长远的学习目标并关注他们的能力发展,因材施教,进而达到“减负不减质,全面促成长”的目的。

“双减”政策下,家长们最担心的是:压力小了,作业少了,孩子真的能掌握知识么?有的家长直接指出,减负也不是第一次了,之前每次都是越减学生的负担越重,这一次会不会也是无功而返。我想说的是:教育是一项慢的艺术,“双减”减的就是学生和家长甚至是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急功近利之心。这一次,我们要从理念到行动上都进行变革,真正做到“双减”不减教师的教学质量,更重赋予学生学习的能力。通过“三增”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落实,让社会回归理性,这一次的“双减”一定会让教育回归本真。

物理这门学科不是学生眼中最深奥最繁琐的学科,而是与力热电光对话和日月星辰握手,最浪漫的一门学科。让教育回归本源,我们一起慢慢的静待一朵小花的盛开和一棵小树的成才。

参考文献:

[1]裴新宁.《不要冷落学生的好奇心》[J].上海教育,2021,(7):56-57.

[2]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大单元教学双减
“双减”重构义务教育格局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指向认知结构生长的大单元教学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学科融合,采用大单元教学模式,加强对智障学生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以“类化”思维改进中职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