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

2022-04-21李文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教学渗透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李文

摘要:中华上下五千年,蕴含了博大的传统文化与精神,值得每一位炎黄子孙传承与自豪。传统文化的实质,就是高贵的民族气节与精神的结合,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中应积极融合传统文化教育的理念,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渗透

语文学科集大成者,融汇诸多优秀篇章,同时也承载着中华文明经久不衰的文化。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得简单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将中华的精神文明成果继承与弘扬下去。只有这样中华文明成果才能焕发活力,中华文化才能不失根基,作为社会主义中国准接班人的中学生才能发挥文化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作用,在本世纪中叶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

一、利用汉字规律,开展识字教学

1.象形字学习

在小学语文第一学段课文中,识字单元占据比例非常大,可见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正确识别、辨认、书写汉字是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教师应加强对识字教学的重视程度。为了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教师应该抓住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巧妙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开展识字教学。

如在象形字教学中,教师应该抓住象形字是由图画文字演化过来的特点进行识字教学。在讲授“日”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日”字与图画之间联系,给学生展示太阳的图片,太阳是圆的,太阳光四面八方发散。然后教师展示甲骨文中的“日”字,圆代表太阳,中间一点就代表发散的太阳光。之后,在汉字发展过程中,人们把圆圆的太阳优化成方正的汉字“口”,之间的点用“一”代表,就形成了现代的“日”字。形象图画方式,使学生加深对汉字的理解,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2.楷体字学习

小学一年级学习的都是一些使用频率比较高、笔画也比较少的简单汉字。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学生准确记忆汉字,可以进行楷体字学习。教师在楷体字教学过程中,应该教会学生正确的硬笔字书写姿势与握笔姿势。如做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以及正确地握笔。之后,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正确的笔顺、笔画写法,字体的占格,提出相关的注意事项,还可以组织有关识别新字的活动。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汉字的时候,教师应该在一旁给予指导。

教师可以采用汉字游戏教学的方式组织识字教学。教师在讲授“日”字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田字格中开展组词比赛,谁用“日”字组成的生字比较多,组成的词语比较多,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用游戏的方式来开展枯燥无味的写字教学,很受学生欢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有效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

二、根据教材特点,开展文本阅读鉴赏教学

1.以亲子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着强烈的教育与示范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借助学生家长的力量开展传统文化教学。小学语文教材在一年级上册的“语文园地”安排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主要就是提倡低年级学生与家长一起阅读教材文本。语文教科书如此设计的目的,主要就是通过家长与孩子的共同阅读,密切与孩子的感情,同时通过家庭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与独立思考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与家长开展家校合作,鼓励父母为孩子营造浓厚的家庭传统文化氛围,让孩子从小就能接受国学传统文化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如:家长在睡觉之前给孩子讲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古代名人故事,还可以读古诗词给孩子听,使孩子在家庭教育中获得传统文化的熏陶。

2.借助国画教学,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

小学语文教材为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也精挑细选了许多优秀的国画为插图。这些插图不仅方便教师展开教学,也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丰富学生知识面,陶冶审美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在阅读教材文字的时候,可以通过国画来提高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能力。如在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单元第二课中的“金木水火土”,配有相应的国画。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欣赏水墨画,理解课文中汉字表达的真正含义。又如课文中的古代诗词也配有水墨画,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欣赏水墨画的同时,加深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这样,学生在理解教材文字内容的时候,提高了审美品位,陶冶了情操,有效达到了教学目标。

三、根据学生需要,开展诵读与理解教学

1.反复诵读,加深对古诗文理解

小学语文教材节选的古诗文名篇,都词语优美,文质兼备,朗读起来朗朗上口,有着音韵美。教师可以在早上晨读的时候,为学生选择蕴含传统文化精髓的古诗文进行诵读,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小学生记忆力比较好,在诵读过程中也会加深对文字的记忆,能够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有利于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学生大量诵读国学经典著作,可以丰富他们的文字储备,增强语感,激发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教师讲授刘禹锡的《浪淘沙》,可以进行示范诵读,引导学生注意诵读时候的轻重音、节奏等音律,然后指导学生跟着诵读。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品味出詩人对田园牧歌般生活的向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诵读,让学生反复记忆这一首古诗的音律美,最后讲解全诗歌,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然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讲述刘禹锡的经历,一生有着文人的清高,不向恶势力低头,性格豪放,被白居易称为“诗豪”。这样,通过诵读,学生对这一首诗的语言、文字、思想内涵、审美特征有了本质的了解,从而,提高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展传统文化的阅读教学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体验课本教材的传统文化内在美,应该让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阅读。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文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古诗词的创作背景与作者流露的思想情感,以及体会传统文化精髓,从而达到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

如在讲授《竹石》的时候,教师可以介绍作者郑燮的生平。郑燮,又叫郑板桥,他一生正直,早年家贫,但读书努力,中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为官期间都是为民造福。在荒年时候赈灾救济了需要帮助的老百姓,却触犯了当地土豪劣绅。在土豪劣绅利益相逼面前,郑燮不屈,辞官告老还乡靠卖书画为生。他被人称为“诗书画三绝”。这一首诗就是作者以竹自喻,表达自己即使经历无数次人生磨难,也会坚守自己的人生信念,不惧怕任何人生挫折、打击与狂风骤雨。通过结合作者经历的阅读教学,学生加深了对古诗文的理解,有效地提高了阅读效益。

总之,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本身存在紧密的联系,是在帮助学生获得语文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使学生成为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当然,“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需躬行”,教师还需要将其落实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同时需要中学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这是一个长期和必然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冯猷祥.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途径[J].亚太教育,2020,(5):131-132.

[2]马秀英.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25):81-82.

猜你喜欢

教学渗透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德育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