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段小学科学探究活动教学策略

2022-04-21郑国隆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探究活动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郑国隆

摘要:科学活动本身就存在探究性、发现性特点,科学教学也应该体现出科学的探究本质,让学生全面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乃至提出问题的过程,切实发散学生的科学思维,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经历,为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做准备。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活动;教学策略

前言:科学是一门综合学科,涉及内容广泛,学生在学习该门学科时不能仅凭死记硬背,还需要加上科学探究作为辅助,充分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科学思维是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思维,也就是说科学本身就是一种思维模式,科学探究过程其实就是通过科学的思维方式获取知识的过程。然而,由于小学生具备活泼好动的特点以及相对缺乏基础知识,科学探究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帮助小学生养成科学思维,提升学习效率。

一、创设实际情境,唤起学生的生活记忆

小学生的人生经验不充足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如果学生在科学课上难以回忆起自己的生活经历,那么便难以顺利展开活跃思考,甚至难以准确理解科学概念的实际意义。因此,在探究导入阶段,小学科学教师便要思考如何才能唤起学生的生活记忆,积极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投身于探究活动中,从而让学生真正实现有效学习。就如在《校园的树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我便在学生休息时间让他们去观察校园内的树木。我会耐心地陪伴学生,指导学生去观察树木的枝干、树叶形状,并利用手机去拍摄校园内的树木。在科学课上,我就将手机内的照片导入到电脑上,利用多媒体投影设备展现这些照片,重新让学生回忆起了观察经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经验去介绍这些树木,以便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我就导入了本课知识,介绍了树木的常见种类,然后让学生对比校园内的树木,使其准确说出树木的分类,并由此引导学生学习各类树木的生存指南,丰富学生的科学常识。

二、设计科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一般来说,探究活动是围绕某个问题展开的,整个探究活动也体现着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导入阶段,如果教师可以设计难度适宜的探究问题,那么也就能有效唤起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自觉分析解决问题,使其顺利展开科学猜想,由此则能改善学生的科学探究行为,促使学生真正实现长足进步。因此,小学科学教师要尝试在课堂导入阶段设计问题,据此指导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以便有效发散学生的科学思维,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就如在《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一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自主观察植物的生长状态,促使学生认真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情况,我就早早准备了一盆水仙花,从发芽便开始录制科学视频,直到水仙花顺利结果。然后,我就将这些视频资料进行剪辑,最终形成了一个时长大约在2分钟的微视频。在科学课上,我就播放了这则视频,鼓励学生认真观察水仙花的生长过程,让学生说出水仙花的几个成长阶段,以及所发生的成长变化。为此,我就设计了几个问题,即水仙花的成长一共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在每一个成长阶段,水仙花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知道水仙花生长的基本条件吗?为了方便学生观察水仙花的生长动态,我还根据学生需求重复播放了这则视频,指导学生自主总结植物生长发生的变化,使其归纳植物生长会产生的几种变化,由此促使学生自主建构科学概念。

三、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别人的经历即使再精彩,也不属于自己,如果不亲身经历,则无法体会经历者在经历这件事时的心情以及相应感受。科学探究活动同样如此,如果不能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仅通过观看实验视频或者教师实验演示学习,无法真正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学生无法真正深入思考科学活动。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得不到培养,只是跟着教师的节奏、思路死读书,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这对学生未来发展极为不利。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一旦遇到问题,他们第一时间想到的绝对不是自己努力解决,而是直接寻求他人帮助,这样的人缺乏创新能力,又怎能奢求他们成为利国利民的人才呢?又怎能期盼他们为国家发展献言献策呢?所以,小学科学教师在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务必要保证每个学生都切实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科学探究兴趣。以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内容“动物的一生”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动物图片,然后让学生将动物的一生按顺序整理出来。如此一来,可以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整理图片虽然没有直接养小动物的体验感觉强烈,但这种方式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感受生命的魅力,认识更多动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愿意自主学习、乐意思考,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自然得到发展。科学探究活动较为复杂,仅凭借一个人的力量难以完成,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实现。在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过程中,若遇到凭个人无法完成的探究任务,而队友之间却不能高效合作的话,科学探究活动将很难进行下去。如果让学生们仅通过观看实验视频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是无法让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的。唯有学生亲身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在遇到不能独自解决的问题时通过互帮互助解决问题,才能够切实将团队合作行为融入思维中,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与形成。例如,“探究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这一科学探究实验仅凭一个人的力量很难完成,需要有人进行操作、有人测量距离、有人负责记录、有人整理实验报告,这些探究步骤如果统统交给一个人的话,虽然也能完成,然而工作量较大,繁重的工作压力可能导致出现误差。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两组实验,一组采取分工合作模式,另一组则独自完成科学探究活动,最后对比实验结果与完成效率,让学生切实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完善科学思维。

四、组织多主体评价活动

在科学课上,教师要组织学生自评、互评活动,据此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使其自觉调整学习行为、学习习惯,由此引导学生客观判断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方式。如此,才能逐步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水平,进一步开发学生的认知潜能。就如在《动物有哪些相似点》一课课堂评价中,我就让本班学生自主点评个人学习行为。为此,我就设计了几个反思性问题,如:你是通过什么方法去总结动物的相似性特點呢?你是否主动与同伴共享了科学材料?你是不是愿意分享自己对动物共同特征的看法?你在课堂上主动发言了几次?是否提出了个性化的科学结论?等等。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回顾科学探究过程,而学生也能根据自己的观察行为、合作交流行为、建构行为等多方面去点评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学生自评时,我并不会催促学生,而是鼓励学生在自评表上为自己打分,同时还可在自评表下方写下自己在下一轮科学探究活动中的改善行为。如此,就可以让学生自主预设科学探究方法,使其对下一轮科学探究活动产生期待心理,更易于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做计划。

结语: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还应关注学生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教师应遵循探究活动设计原则,引导学生提出科学问题、进行科学的假设、有效地开展探究活动,促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循序渐进落实科学素养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猜你喜欢

探究活动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问题意识是学生探究活动的原动力
数学探究活动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实践体会
在主题式探究实验中构建生物学概念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