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尼卡地平联合维生素E、钙剂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效果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2022-04-20陈霞王卫丽魏培伟

临床医学工程 2022年4期
关键词:钙剂平滑肌机体

陈霞,王卫丽,魏培伟

(河南省滑县妇幼保健院 妇产科,河南 安阳 456408)

0 前言

妊娠期高血压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蛋白尿、高血压、水肿等。妊娠期高血压可影响孕妇的子宫胎盘血液灌注,同时对机体的内分泌及脂质代谢造成阻碍,导致母婴预后不良。研究[1]显示,我国9%~10%的育龄期妇女并发妊娠期高血压,危及母体及胎儿的生命安全。关于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研究[2]显示凝血功能紊乱与该病的发生存在联系,机体凝血功能亢进可引起可溶性FIB转变为水不溶性FIB,血液的黏滞性增加,流动状态变差,进而增加血管壁的压力,引起血压升高。临床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常规手段为指导孕妇合理饮食、保持充足睡眠,监测其生命体征并给予适当的降压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症状,但效果一般。尼卡地平为常用的降压药物,通过抑制Ca2+内流发挥降压作用[3];维生素E及钙剂可有效缓解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钙代谢异常及脂质代谢障碍。本研究采用尼卡地平及维生素E、钙剂治疗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观察其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3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50例。观察组年龄20~35(28.49±2.85)岁,孕周 (30.46±0.91)周,体质量 (66.54±5.26)kg。对照组年龄21~35(28.55±2.80)岁,孕 周 (31.10±0.87)周,体 质 量 (66.91±5.48)kg。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确诊为妊娠期高血压;②妊娠前血压正常;③入组前未接受对症治疗。排除标准:①合并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②患有精神疾病;③对治疗药物过敏。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调整患者饮食,指导患者进食富含纤维素、钾、镁、钙等物质的食物;控制体重,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保证患者睡眠充足;给予适当的降压干预。观察组采用尼卡地平联合维生素E、钙剂治疗。尼卡地平初始剂量为40 mg/次,2次/d,后根据患者的血压调整剂量;维生素E 0.1 g/次,1次/d;碳酸钙25 mg/次,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

1.4 观察指标①测量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 P),连续测量3次,取平均值。②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离心分离,采用ACL9000型全自动血凝仪(贝克曼库尔特)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③统计不良妊娠结局(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血压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的SBP、DB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比较(±s,mmHg)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比较(±s,mmHg)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n SBP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150 112.36±7.85 101.32±6.58*69.47±8.44 61.89±8.07*对照组 150 113.05±7.92 108.46±7.68*71.10±8.45 68.49±9.23*t 0.757 8.647 1.672 6.593 DBP 0.449 0.000 0.096 0.000 P

2.2 两组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治疗后,两组的APTT、PT均长于治疗前,FI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APTT、PT均长于对照组,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时间 组别 n APTT(s) PT(s) FIB(g/L)治疗前 观察组 150 20.18±1.68 9.86±0.75 2.94±0.46对照组 150 20.12±1.72 9.84±0.71 2.90±0.43 t 0.306 0.237 0.778 P 0.760 0.813 0.437治疗后 观察组 150 30.26±1.74* 12.69±0.85* 3.71±0.52*对照组 150 26.79±1.70* 10.78±0.88* 4.82±0.55*t 17.470 19.119 17.961 P 0.000 0.000 0.000

2.3 两组的不良妊娠结局比较观察组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是妊娠期妇女常见的疾病,随着生育政策的开放,该病的发病人数不断增多。有研究[4]表明,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病主要由母体因素及胎盘因素引起,但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在孕20周后可出现水肿、蛋白尿、高血压等症状,影响孕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尼卡地平是Ca2+拮抗剂,可通过抑制Ca2+的内流及平滑肌的兴奋,发挥降血压的作用。尼卡地平对血管平滑肌的选择性强,可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减轻对心脏的抑制作用,降低反射性心动过速的风险,适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的治疗[5]。同时,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多存在钙代谢异常及脂质代谢障碍,因此补充外源性的维生素及钙剂对控制病情进展具有积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SBP、DBP水平降低显著,提示尼卡地平联合维生素E及钙剂可更好地稳定患者的血压水平,原因在于,尼卡地平可选择性作用于平滑肌膜,有效抑制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及兴奋状态,最大限度松弛平滑肌,增加血管容量,减轻血管壁侧压力,降低血压水平。妊娠期妇女在生理因素的作用下,血液凝固性较高,该种状态有利于产后止血,然而发生高血压后机体凝血-抗凝的平衡被打破。APTT为反映机体内源性凝血活性的指标,可评估凝血因子Ⅷ、Ⅸ、Ⅺ的活性。PT为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指标,被用于评价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Ⅹ的活性。FIB是一种功能性糖蛋白,参与机体的凝血及止血过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机体的纤溶功能及抗凝活性降低,发生血栓的风险升高。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APTT、PT长于对照组,FIB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尼卡地平联合维生素E、钙剂可改善患者的凝血状态,其机制尚需进一步探讨。吴艳等[6]的研究表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发生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风险较高。原因为患者机体高血压状态可引起凝血功能的变化,并可促进组织因子的释放,激活凝血途径,加重产后止血难度,导致母婴不良结局;此外,孕妇体内凝血因子含量随孕期的增加而升高,加重血液高凝状态,进而引起不良妊娠结局。本研究中观察组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尼卡地平联合维生素E、钙剂治疗可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降低新生儿窒息及胎儿窘迫的发生率,改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母婴结局。

综上所述,尼卡地平联合维生素E、钙剂治疗妊娠期高血压可降低患者血压,调节机体高凝状态,减少不良妊娠结局。

猜你喜欢

钙剂平滑肌机体
大蒜素抑制家兔离体小肠平滑肌收缩及机制的实验研究
选择钙剂要看清三点
ALOX15对血管平滑肌细胞铁死亡的影响
瘦素对人脑血管平滑肌细胞活性及ROS表达的影响
ANO1抑制剂对Ang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影响
钙剂选择学问大
邓俊峰作品选
饲粮锌在畜禽机体中的作用
高危孕妇剖宫产术前使用钙剂对产后出血的影响
柴油机机体常见损伤的检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