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培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实践
2022-04-20黄江健
黄江健
摘要:当前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新的要求,各个学科教育都更为重视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把发展小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作为核心基础教育内容。小学语文教师要对核心素养能力有正确的认知,顺应时代要求,转变教学理念,在传递知识的同时,还要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展开培养,为其成长发展提供帮助。本文主要探讨核心素养培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实践策略,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核心素养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课堂实践;策略
引言: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思想内涵,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从多个方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1]。
一、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小学生年幼,自身心智水平、认知能力的发育都不够健全。通过开展语文教学,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培养,可以使其自身情感世界变得更为丰富,强化其精神境界,让其体会到文字内容、语言表达渗透的美感,使其个性层面的未来发展得到满足[2]。如此一来,学生们就能保持一个良好的个人心态,在增强自身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同时,使自身综合素养有所提高,进而做到全面发展。
(二)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工作来说,通常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展开。通过授课之后,学生们可以更好地完成知识学习,体会到语文学习的本质乐趣,从而逐步转变个人态度,由原本的被动学习慢慢转变为主动投入,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如此一来,学生们的整体水平就会达到更高层次,进而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形成良好习惯
习惯是每个学生都要具备的素养,早期在授课时,由于教师采用的方法不合理,使得学生在课堂中变得过于被动。而在对学生语文素养展开培养之后,就能使其逐步转变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继而为个人能力的提高创设了条件。
二、核心素养培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实践策略
(一)开展情境教学活动
基于素质教育的背景,早期采用的教学模式已经完全过时,与当前人才培养的目标完全不符。为此,教师就要转变个人观念,立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将市场作为基本导向,为社会培养更多符合时代发展的新型人才。这就要教师教学生们逐步转变态度,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能够积极投入,在强化能力的同时,使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提高。这其中,情境教学便是最为有效的一种方式。
例如,在进行课文《草船借箭》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全篇文章展开通读,了解其中的故事内容,感受渗透的真实情感。之后,让学生们通过小组的方式,基于课文本身,融入自己的想法,对文章的故事进行重现,在课堂中进行舞台剧表演。不同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所区别,有着不一样的想法,使得最终呈现的表演有着明显区别。大家通过相互分享之后,对课文的理解就会得到强化,逐步使自身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提高学生课堂地位,完善整体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教师通过课堂讲解,将自己的思路及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都没有得到有效的锻炼,个人综合水平无法得到提升。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新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这首诗歌时,笔者让学生在课前收集鲁迅相关的知识内容,并结合相关内容思考作者在这首诗歌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在正式课堂学习时,笔者将课堂归还给学生,让学生朗诵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同时,笔者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的与鲁迅相关的信息,讲述自己内心的看法。提升学生的课堂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能使学生的整体能力得到锻炼,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注重学生自主性的培养
对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过程中,自主性培养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毕竟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不可能时时刻刻待在其身边,催促其学习。只有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习惯,在业余时间也能自主学习,才能更好地提升自我。因此,教师就要在方法层面展开引导,尝试对学生的自主性予以培养,让其能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对古诗《山居秋暝》进行讲解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整个课堂全部交给学生自己,让其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学习,逐字逐句地分析,思考诗歌传递了怎样的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若遇到问题,可以和周围同学展开交流,彼此分享看法。若双方意见不同,就能产生观点冲突,实现思维碰撞。而教师需要在整个教室中来回走动,观察学生们的探讨情况,多数时候不要参与,直到学生们实在无能为力,无法得出结论或者出现了思路偏差时,再适当予以点拨,帮助其重新思考。如此,学生们的主动性就会得到提升,明白了语文学习的价值,形成了优良习惯,对其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都能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带来影响。
(四)在拓展资源中滋养学生内外审美文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把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内,而是要实现课内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将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相融合,在拓展资源中滋养学生的内外审美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能力。在语文教材知识中,文学内容与语言文字都具备一定的审美价值,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探究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挖掘其中的审美素材,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审美体验,在学习中学会欣赏美、感知美,形成一定的文字创造、表达创造意识。教师要注重把语文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消除审美文化之间的差距,让学生意识到语文知识存在于实际生活中,从中深刻体验丰富传统文化,全面接受美好事物的熏陶,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价值观与文化价值观。教师也要注重在语文知识讲解过程中联系社会文化,以此来丰富学生的审美文化体验,深入探究生活与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学生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来成为社会发展中的高素质人才。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理应在方法层面进行调整。除了要进行知识讲解外,还要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培养,让其具备优良的个人能力。通过长期努力,学生们的整体水平就会达到更高层次,为未来学习生活的正常开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劉娟.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J].新智慧,2021(05):65-66.
[2]姜慧.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D].宁夏师范学院,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