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2022-04-20黄敏
黄敏
摘要:随着中国教育水平的进步,教育部门展开了教育的改革,教师们开始抛弃以往的教学模式,开创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中慢慢发现学生面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同样的知识有的学生讲一遍就会,但是有的学生适应能力较差,就需要多讲一遍。但是在很多时候教师的教学节奏较快,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学习进度是不一样的,以至于学生的知识漏洞会越来越大,最后被同龄人甩在身后。怎么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理解知识并且学会运用是一个大难度,需要教师慢慢的去解决。
关键词:小学数学;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引言
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小学数学的传统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是讲解式教学,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学生。有的学生可以适应枯燥的教学方式,但是有的学生可能比较好动,对于填鸭式教学接受度较差。教师应该调整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加适应数学课堂的教学方式。同时,也要在教学中运用一些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让学生改变对于课堂的不良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一、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式不适用于小学数学的教学
小学生刚刚进入校园接受小学阶段的教育,还存在着孩童玩闹的心理,教师应当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给学生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但是一些教师在一开始就采用填鸭式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很容易接受。填鸭式教学不适用于现代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精准把握学生的心理,采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中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
1.2教师忽略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影响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往往会出现一个普遍的现象:很多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熟练度较差,往往学过的知识很快就忘了。这种现象源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教师在课堂上不重视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以至于不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明白的只是知识表面的意义,对于知识的深层含义并不了解。教师一定要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帮助学生解决不会的问题。教师要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二、探究小学数学面对全体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有效措施
2.1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适当调整教学方式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有一种现象非常常见:有的学生能够很快的学会知识,有的学生学习知识的速度很慢。教师也慢慢发现了这种现象。在没有注意到这种情况之前,教师在教学时基本上都是讲一遍就结束,但是最后的教学效果并不好。在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教师端正了教学的态度,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面对学生有不理解的问题就耐心的多讲几遍。在将教学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大大提高。
比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教学中,教师将教室墙上的钟表取下来,利用实物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有一个更加深刻的印象。教师带着学生们认识时针和分针,在经过教师的讲解之后,仍然有几个学生分不清时针和分针。教师将这几位同学叫上前来,拉着学生的小手去指向时针和分针,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告诉学生时针和分针的区别。教师告诉学生最长的是秒针,最短的是时针,中间长度的是分针。教师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学生终于清楚的知道了钟表中的时针、分针、秒针。
2.2加强和学生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随着教师教学经验的增长,教师渐渐发现学生之间的不同性。有的学生天性活泼,会积极主动地向教师提出问题,但是有的学生天性比较内向,不好意思向教师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在发现这一现象后,主动的和学生们进行了一次聊天。教师提醒学生们一定要积极的提问问题,否则知识的漏洞会越来越大。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勇敢的说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最后询问教师得到解决。
比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时,教师在结束了教学后,给学生布置了几道课上练习题。在学生做完后,教师让同桌之间将解题过程进行交換。随后教师读出答案,学生互相打分。教师将学生的答案收上来后,发现有几个学生的答案全部是错误的。但是下课铃响了,于是教师让这几位学生到办公室找自己。在和学生的交流中,教师鼓励学生说出了不理解的计算过程,并且在办公室里为学生重新进行题目的讲解。在交流中,教师也了解了学生的学习中的难题,及时为学生解决疑难。
结束语
小学数学的教学是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知识的基础,小学数学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让学生思考问题有基本的逻辑性。在教育改革的影响下,教师逐渐发现原来的教学方式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教师开始慢慢采用新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为了面对全体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精准把握学生的心理,运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常立婷.浅谈STEAM教育理念下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J].新课程,2022(01):11.
[2]姚雅莉.让数学融入学生生活——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J].新课程,202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