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术式用于股骨转子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效果观察
2022-04-19陈锦富
陈锦富
(澄迈县人民医院骨科,海南澄迈 571900)
骨质疏松以骨微观结构退化、骨量减少导致骨脆性增加为特征,外界冲击易导致骨折发生,其中椎体、股骨颈、股骨粗隆部、长管骨干骺端等松质骨丰富的部位骨量易丢失,所以,因骨质疏松引起的股骨转子间骨质疏松性骨折较为常见[1-2]。股骨转子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需长期卧床休养,长期卧床易造成泌尿系统感染、褥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且如治疗不及时,将出现畸形愈合[3]。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逐渐增加,股骨转子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逐渐增多,造成患者身体不适、肢体残障,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4]。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对患者早期下地锻炼和减少卧床引发的并发症有显著作用,能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5]。由于外科手术术式优缺点不一,适合人群不同,其中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Ⅱ)术式操作简单、创伤小,更符合亚洲人股骨近端解剖学特点,因此,选择PFNAⅡ术式对临床股骨转子间骨质疏松性骨折内固定治疗十分必要。本研究旨在观察PFNAⅡ术式用于股骨转子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效果,以期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帮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澄迈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股骨转子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9例;年龄61~82岁,平均年龄(71.64±5.15)岁;病程5~17个月,平均病程(12.15±2.36)个月;致伤原因:摔伤14例,交通事故伤2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63~84岁,平均年龄(72.98±5.57)岁;病程6~18个月,平均病程(12.96±2.85)个月;致伤原因:摔伤15例,交通事故伤2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澄迈县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对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符合《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6]中股骨转子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标准;②经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确诊为骨质疏松;③经临床症状结合影像学结果确诊为股骨转子间骨折;④年龄>60岁。排除标准:①骨密度T值>-2.5;②有手术禁忌证;③伴有股骨其他位置骨折的患者;④合并恶性肿瘤患者;⑤合并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患者。
1.2 手术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实施全身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于髋关节外侧、股骨大转子顶点远端延伸10~15 cm,逐层分离,充分暴露股骨大转子与外侧皮质,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使用导针置入股骨颈内,在证实前倾角、颈干角、深度等具体情况后,置入加压螺钉并安装固定钢板。观察组患者采用PFNAⅡ治疗,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调整患肢牵引方向,进行骨折端的闭合复位。然后在股骨大粗隆顶点自近端作切口,切口长度3~5 cm,将外展肌纤维分离,经过股骨大粗隆顶点将导针置入股髓腔,使用空心钻头扩大股骨近端髓腔,沿着导针方向置入主钉。通过瞄准器引导,在股骨颈内置入导针,导针正位位于股骨颈中下1/3位置,侧位位于正中处。测量并明确长度,依据长度选择合适的螺旋刀片,采用空心钻头在股骨外侧扩孔,顺着导针置入螺旋刀片,其尖端位置在股骨头软骨下0.5~1.0 cm,最后拧入远端锁钉,安装尾帽。所有患者术后均行常规处理,行功能锻炼。两组患者均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效果。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②比较两组患者骨关节恢复优良率。采用Harris评分[7]评价两组患者手术后6个月骨关节恢复情况,主要包括疼痛、功能、活动度、畸形等4个维度,总分100分,评分≥90分为优,80≤评分<90为良,70≤评分<80为可,评分<70分为差。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③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骨再生和骨折愈合相关指标。分别在手术前及手术后6个月抽取两组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以3 000 r/min转速离心10 min,提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骨保护素(OPG)、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相关试剂盒均购于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按照试剂盒内说明书进行操作。④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内固定松动或断裂、螺旋刀片切割、股骨干骨折和术口感染。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同组内比较行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住院时间(d) 术中出血量(mL) 骨折愈合时间(周)观察组 35 49.79±8.29 15.63±2.61 112.24±18.71 8.99±1.45对照组 35 60.74±9.81 20.27±3.88 129.36±23.56 10.24±1.71 t值 5.044 5.870 3.367 3.298 P值 0.000 0.000 0.001 0.002
2.2 两组患者骨关节恢复优良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骨关节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骨关节恢复优良率比较[例(%)]
2.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骨再生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前BMP-2、VEGF及IGF-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BMP-2、VEGF及IGF-1水平显著高于手术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骨再生相关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骨再生相关指标比较()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BMP-2:骨形态发生蛋白-2;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组别 例数 BMP-2(ng/L) VEGF(ng/L) IGF-1(μg/L)术前 术后6个月 术前 术后6个月 术前 术后6个月观察组 35 42.56±8.21 94.56±10.55* 159.74±24.52 275.54±26.63* 3.48±0.62 15.64±2.81*对照组 35 43.56±9.46 70.84±10.07* 160.98±25.24 220.68±21.81* 3.64±0.30 9.91±1.32*t值 1.417 1.326 1.0060 3.199 0.781 2.090 P值 0.161 0.189 0.293 0.002 0.437 0.040
2.4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骨折愈合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前RANKL、OPG及TGF-β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RANKL、OPG及TGF-β1水平显著高于手术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骨折愈合相关指标比较()
表4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骨折愈合相关指标比较()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RANK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OPG:骨保护素;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1。
组别 例数 RANKL(mmol/L) OPG(pmol/L) TGF-β1(μg/L)术前 术后6个月 术前 术后6个月 术前 术后6个月观察组 35 16.68±2.08 41.35±5.17* 3.94±0.49 10.39±1.29* 236.32±29.54 410.43±31.37*对照组 35 16.73±2.09 35.68±3.21* 3.87±0.48 8.72±1.09* 231.77±29.59 365.71±30.81*t值 0.100 5.512 0.604 5.850 0.644 6.017 P值 0.920 0.000 0.548 0.000 0.522 0.000
2.5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例(%)]
3 讨论
股骨转子间骨质疏松性骨折是系统性代谢生理发生改变,导致骨量丢失、骨密度降低而引发的脆性骨折。股骨转子间骨质疏松性骨折后患者常出现局部血肿、疼痛,患者肢体功能受限,需卧床休养,但长期卧床使成骨细胞被抑制,骨钙进一步丢失,影响骨折愈合,临床治疗难度较大,并发症发生率较高[8]。目前多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内固定手术可有效减少患者卧床时间,降低骨折后卧床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早日下床活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不同类型的内固定手术治疗对患者康复有不同的影响[9]。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PFNAⅡ可有效改善患者围术期指标。DHS治疗对骨折端的压力固定作用较弱,置入时需进行扩髓才能达到理想复位,PFNAⅡ设计理念更符合亚洲人身体结构,顶端外翻弧度由6°缩小至5°,可降低主钉置入的难度,减少对骨髓腔血运的破坏,提高骨折断端固定性,缩短手术时间[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骨关节恢复优良率、骨再生及骨折愈合相关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PFNAⅡ可提高骨再生及骨折愈合指标,促进骨关节恢复。PFNAⅡ采用闭合复位,无需剥离软组织及骨膜,可减少对血管、软组织的损伤,其主钉中心轴线接近股骨力线,更加符合人体生理力线载荷,具有更好的传递效果,有效传递外力负荷至股骨干。
综上,PFNAⅡ术式用于股骨转子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有利于改善围术期及骨再生指标,促进骨关节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