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后盆底康复技术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效果分析

2022-04-19王新生

大医生 2022年5期
关键词:性伴侣肌力盆底

王新生

(蒙阴县人民医院产科,山东临沂 276200)

由于生产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损伤会导致女性盆底组织结构缺陷,使患者出现盆底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主要为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1-3]。临床研究显示,分娩、妊娠为引发盆底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治疗不及时会使患者的生理功能逐步变差,临床并发症不断加重,严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4-6]。由于大部分妇女对盆底功能障碍疾病认知水平较低,同时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患者就诊率相对较低,大部分医院针对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手段及设备条件相对缺乏,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因此,应注重对于患者盆底功能障碍的积极防治。本研究对产后盆底康复技术应用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展开研究,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蒙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盆底功能障碍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 22~36岁, 平 均 年 龄(30.84±1.32) 岁;体 质 量 指 数(BMI)18~33 kg/m2, 平 均 BMI(22.75±2.25)kg/m2。观察组患者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30.79±1.38)岁;BMI 19~32 kg/m2,平均BMI(23.14±2.21)kg/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蒙阴县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符合《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方法》[7]中盆底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②患者认知功能正常。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障碍及语言障碍者;②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者。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应用产后盆底康复技术干预。为患者实施个体情况分析和康复方案制定,选择具备良好沟通表达能力的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为患者实施心理疏导,进行产后盆底康复知识讲解和健康宣教。指导患者每日应实施肛缩动作练习,每日20~30 min,每次缩紧5 s以上,3次/d。同时,对患者实施物理治疗,采用康复治疗仪(南京麦澜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192090672,型号:B2T/B4S)为患者实施盆底肌肉电刺激治疗,设置频率为30 Hz,调节脉宽为450 μs,20 min/次,2次/周。治疗过程中应为患者呈现肌肉活动信息肌电图,指导患者进行反馈治疗,并以数据、信息监督患者盆底肌康复训练,指导其实现尿道肌肉功能全面改善。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缩肛运动,进行肛门向上提,随后维持放松,并再次上提,一提一松,反复进行,持续5~10 min,3次/d。两组均实施3个月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盆底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包括尿失禁、阴道壁膨出、盆腔胀痛发生率。②比较两组患者盆底功能恢复满意度情况。包括性伴侣满意率、无性交痛率、性欲良好率,均通过调查问卷调查(问卷Cronbach's α=0.823),由患者及性伴侣在相应选项后打“√”。③比较两组患者盆底肌变化情况。采用多功能低频电刺激治疗仪(日本伊藤,型号:ES-420)检测阴道动态压、盆底肌力。④比较两组患者脱垂定量分度法(POP-Q)评分分级情况。POP-Q评分分级采用器官脱垂评估系统[8],0级:无脱垂情况;I级:脱垂最远点位于处女膜上1 cm以上;II级:脱垂最远点位于处女膜上1 cm内,III级:脱垂最远点位于处女膜下1~2 cm内。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行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盆底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尿失禁、阴道壁膨出、盆腔胀痛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盆底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盆底功能恢复满意度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性伴侣满意率、无性交痛率、性欲良好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盆底功能恢复满意度情况比较[例(%)]

2.3 两组患者盆底肌变化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阴道动态压及盆底肌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盆底肌变化比较()

表3 两组患者盆底肌变化比较()

注:1 cmH2O=0.098 kPa;1 mmHg=0.133 kPa。

组别 例数阴道动态压(cmH2O) 盆底肌力(mmHg)治疗后3个月 治疗后6个月 治疗后3个月 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 40 70.81±8.37 83.02±1.28 2.71±0.33 4.23±0.51对照组 40 64.83±8.91 70.72±1.32 1.74±0.38 3.62±0.62 t值 3.094 42.308 12.190 4.806 P值 0.003 0.000 0.000 0.000

2.4 两组患者POP-Q评分分级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POP-Q评分分级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POP-Q评分分级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女性盆底由肛提肌、筋膜、韧带等构成,其共同起到组织支撑作用,能够积极维持盆底功能,并有效发挥结构作用[9-11]。分娩可能会引发提肛肌损伤,伴随女性年龄增长,其肌肉组织会产生变化,使盆底肌力减弱,对盆底器官的位置保持及控尿功能产生较大影响[12-13]。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发病率约为40%,积极实施女性盆底功能障碍防治对妇女身心健康至关重要[14-15]。现阶段,临床一般利用生物反馈及电刺激等方式针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进行防治[16]。通过电极对盆底肌肉产生刺激,有效促进女性盆底被动性收缩,患者控尿能力被增强,同时,积极锻炼女性盆底肌肉,使患者盆底肌功能得到改善,促进患者恢复[17-18]。

妇女盆底肌功能障碍所产生的疼痛会为其生活带来严重不良影响,未能及时进行康复治疗会引起患者会阴坠胀、盆腔疼痛及小便失禁等相关并发症[19],对其性功能产生影响,部分患者会出现性功能障碍,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20]。常规治疗能够帮助产妇实现敏感、紧张等心情缓解,但无法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盆底功能障碍加重的危险性较强。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尿失禁、阴道壁膨出、盆腔胀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性伴侣满意率、无性交痛率、性欲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OP-Q评分分级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此方法能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有效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利用康复治疗及盆底肌锻炼等方式实施防治干预。根据治疗期间制定的治疗方案,有效帮助患者恢复盆底肌功能,促进盆底肌纤维增粗,使肌肉张力、横断面增大,并有利于实现蛋白质代谢合成,积极促进盆底肌肉舒张能力及提高柔软性收缩能力[21],大部分患者性生活质量被成功提升,性伴侣的满意度也增加。同时,利用产后盆底康复技术可有提高患者盆底肌的收缩能力、舒张能力,使其性生活敏感性提高[22],有效改善性功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实施阴道动态压、盆底肌力检测,观察组患者阴道动态压、盆底肌力高于对照组,提示盆底康复技术在产后盆底恢复疗效较好,能更进一步地改善盆底肌肉收缩力。分析原因,电刺激主要是治疗盆底肌肉损伤和萎缩的临床方法,可能是通过延缓萎缩进展和自发性肌肉收缩活动出现的时间、从而改善肌肉功能恢复的质量[23-24],也可能通过肌肉电刺激的被动收缩给予产妇心理安慰,与徐爱枝等[25]研究结果一致;康复治疗和盆底肌功能锻炼不但对盆底肌肉神经和盆底肌肉收缩力具有较好的刺激作用,而且可指导产妇正确进行自主的盆底肌肉锻炼,故效果更显著,与王芬等[26]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女性盆底功能障碍采用产后盆底康复技术可促进患者盆底肌力改善,提升盆底功能,减少尿失禁发生率,有效提升患者的性伴侣满意率、无性交痛率及性欲良好率。

猜你喜欢

性伴侣肌力盆底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非特异性颈痛患者肌力评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性伴侣多 前列腺癌风险高
英国1/3女性有性伴侣却无恋爱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