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戏《天下民心》灯光设计构想
2022-04-19王永
■王永
淮海大地有一个戏曲叫“淮海小戏”,淮海战役期间,就曾有这么一支真实的淮海戏艺人的小车队,他们一路推着独轮车、一路唱着淮海戏运送物资支前。同时,淮海戏也伴随着战火硝烟而传承发展。以此史实,新创淮海戏《天下民心》剧中的“马前进”就是淮海小戏班支前小车队的典型。带着对前辈的敬畏与精神传承,我们在淮海戏《天下民心》的灯光处理中对于体现小戏班支前精神的关键场景做了一些构想。
马前进带领小戏班车队上路支前,同时也带上自己的心上人离开这“樊笼之地”——伴随“采莲我坐在小车上……”的情绪音乐及表演,与此同步,金色的阳光洒向大地,小车队迎着朝阳,昂首上路,以此形成第一场的情绪小高潮。
刘老庄战斗牺牲的新四军小战士激发了马前进及小戏班车队的人生感悟及支前的动力。伴随“上前线推独轮送军鞋运面粉抬担架扛弹药,我也能把国事来担承,一人肩头百十斤,万千肩头万千人,定会是车轮滚滚定乾坤……”伴随小车队成员一个一个挺身向前的责任担当的表演,前区专用特写逆光逐渐加强,直到“等到胜利那一天,我也能看着星空含笑告慰五年前的同龄人!”——灯光情绪由压抑渐次冲向明亮的顶点,将小车队的人物造型勾画得犹如尊尊挺拔伟岸的雕塑,以此形成第二场的情绪小高潮。
本剧具有轻喜剧特色,这在第三场偶遇国民党游兵散勇的场景中尤为突出。小车队遭游兵散勇打劫,马前进与小戏班车队利用戏中戏来戏谑表演,畅然开唱《劝夫参军》“二更里来月正明,我郎当兵你放心,堂上二老我照应啊,生产劳动我担承……”依据此剧的风格特色,依据此情此景,舞台灯光的处理也浪漫夸张的亮出一片温暖的浅粉色,与先前压抑的氛围形成强烈的对比。又在游兵散勇投奔小车队支前行列的欢呼声中再现,形成灯光语言的照应,将第三场的情绪气氛再次烘托。
戏到第四场,剧情逐渐推向高潮,为了说服思想落后的应为富顺应“天下民心”的时代大势而积极支前,马前进引着应为富走上高岗,只见四野的支前“火龙”游动,天地相接,伴随着:“你来看——这火龙延绵相接近百里,全都是四方力量来支持”——支前的小车满台铺开,四野的篝火熠熠闪光,与演区的金橙光色交相辉映,再加上光束灯为小车队的队形造型,直将“天下民心”的支前气势冲向顶点。
第五场是全剧情势的最高潮,为了将炮弹一发不落的全部送到前线,马前进力排众议自告奋勇地送上最后的炮弹,小车队的队友为马前进插旗壮行,伴随马武“前进哥,带上这面支前的旗!”四台光束灯投向马前进的第一次插旗,为马前进加油;伴随三刮子“班主哎,带上这面小戏班的旗!”又加四台光束灯投向马前进的第二次插旗,为马前进鼓劲;伴随应为富“我亲嫡嫡的女婿哎,带上这面小车行的旗!”再加四台光束灯投向马前进的第三次插旗,作为对于支前认识的转变;更是伴随应采莲“我的小他哎,带上这面得胜的旗!”在再增加四台光束灯投向马前进的基础上,又增加了8台高亮度的切片灯白光光柱投向马前进,为马前进壮行。经过四次的层层加光,直把即将出征的马前进以及四面靠旗照射得晶莹剔透,将马前进的勇敢壮举通过舞台灯光的多次渲染而得到升华,将小戏班车队的精神旗帜高高飘扬!
马前进运送炮弹不幸光荣牺牲,心上人应采莲悲愤交集,与马前进真情对话。对话内容丰富宽泛、如泣如诉、情真意切。而倾诉的唯一交流对象就是一棵无色的背景大树以及放置在舞台前区马前进佩戴的靠旗,面对这样的一个面加上一个点、点面结合的舞美场景,加之清板演唱的安静的舞台氛围,我们的灯光也就从“静态”着手处理,从支前精神去进行设计,不仅给予演员创造一个有用的物质空间,还把大树作为对于马前进精神及形象的背景象征,作为一个审美对象的审美空间,并运用色彩的隐喻象征手法作为应采莲对于马前进抒发情感的寄托,充分运用符合此情此景的光色变化形成语汇,与马前进进行心灵的色彩对话。而对于靠旗与应采莲的点上人物则用高光照明,突出其表演。
第一小段的“前进哥,你且留下,我再和你拉拉话;刘老庄上槐花浓,青青麦苗豌豆花;晴天下走来应采莲,田垄上等不回我小他!”这一段青梅竹马的乡野情景回忆,是全场唯一可以运用绿色调以体现活力乡野的场景象征,且符合此情此景、内在和外在的情绪表达。
第二小段的“前进哥,你且留下,我想你抱抱咱们的娃。婴孩开口第一声,我会教他喊‘我爸’;孩儿要问你长啥样?我就说,你顶天立地人挺拔!”“抱娃叫爸”,这是对一个温馨家庭的憧憬向往,此情此景,灯光处理选定了一个粉紫色,使得此树成为了温馨之树。
第三小段的“前进哥,你且留下,再跟我爸嚓嚓呱;他说与你喝三杯,看看谁的酒量大。一壶热酒两盏杯,如今是老丈人找不见斗嘴的他!”从翁婿之间“老丈人再也找不到斗嘴的他”的哀思,灯光处理选用了冷色调的蓝色为大树染色,以应采莲的心境将大树作为忧伤之树而表达情感。
第四小段的“前进哥,你且留下,采莲我把前程来计划;淮海大地你把热血洒,你躺倒的地方啊,重新站起你的女人家!”马前进为了支前而献身,血洒淮海大地,毋庸置疑,鲜血染红淮海大地的视像,此情此景选用红色的热血之树是最好的色彩隐喻。
而当应采莲唱到“这小车,我来推,这红花,我身前扎。一路唱着拉魂腔,把咱戏班子来壮大;跟定这支大部队,一步不退走天涯,唱着淮海戏,走过淮海地,前途不畏惧,车前一杆旗,走进淮海战役里,回到我们‘娘亲家’”。灯光的处理选用一片金橙为大树染色,这个金橙色的英雄之树,为“站起的女人家”做小车队的支前传承作精神上的升华。
通过以上各小段艳绿——粉紫——中蓝——大红——金橙的色彩处理,融入了应采莲的情感表达,将不同段落、不同叙说对象衬底的大树化为有血有肉的形象,再与演员的表演以及音乐的氛围结合在一起,人格化的组织起了一幅有生命理想的树景图画,奏出了女主人公倾注情感内容的色彩斑斓的交响篇章。
应为富为应采莲及小车队扎旗,“孩子们啊!扎上前进旗,唱起拉魂腔;跟着大部队,一起过长江!”——众多小车队传承支前精神,扎上靠旗,在满台辉煌的金色灯光照耀烘托下,向着浩浩荡荡的天下民心,将全剧推向情势的最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