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合唱与歌剧合唱之比较
2022-11-09詹迎晨
■詹迎晨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合唱是一种常见的艺术形式,人声是合唱艺术重要的表现工具,中国合唱艺术发展愈发成熟,涌现了许多优秀作品;歌剧中的合唱作为一种结构类别,在歌剧中往往起着重要作用,但又区别与独立合唱作品,本文将从创作、演唱以及表现的主次关系等方面出发,对独立合唱作品与歌剧合唱作品的异同及功能进行分析研究。
一、创作
最早的合唱可追溯到中世纪的教会音乐,中国合唱创作初期多为对西方创作技法和多声思维经验的借鉴、模仿,李叔同的三声部合唱《春游》是借用西方作曲技法的第一部中国合唱作品,标志着中国合唱音乐多声立体性思维的确立。到如今中国合唱艺术愈发成熟,创作技法与题材选择也更为广泛,尤其是体现了强烈的民族化特征,如调式上使用民族五声调式,或将民族民间音乐元素加入其中,例如作曲家刘晓耕在他的作品集《云南回声》中体现了云南当地极具本土特色的民族素材,根据云南民歌改编的《小河淌水》等,更符合中华民族受众的审美及喜好。在题材上部分作品选取优秀文学作品或古诗词作品进行创作,将诗词的韵律与融入进音乐“起承转合”的结构创作中,例如作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朝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阕词,将词采用当代创作技法谱成合唱作品后,被多个合唱团排练演唱,立足于本土民族文化,并体现时代精神,展现了中国合唱独特的艺术魅力。因此,独立合唱作品往往具有较强的艺术性,作曲家在创作时对声部的线条感及和声色彩的走向的建立上会考虑到人声演唱效果的和谐与碰撞。当代合唱中,流行音乐合唱作品也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类作品大多和声织体较为简单,声部的纵向色彩较为单一,但旋律性强,利用歌曲本身为人熟知的特性,使得这类合唱作品传唱度更高,并且多样的表现形式,通俗的演唱方式,充分体现了合唱形式的创新,例如根据歌曲《这世界有那么多人》改编的合唱版本,与原唱歌手莫文蔚的演唱版本风格不同,三声部和声的运用使得这首歌更为抒情和色彩丰富。如今越来越多的优秀合唱作品涌现,无论是卡农,复对位及持续和声等作曲技法炉火纯青的运用,还是在情感价值的表达手法上,都十分多样和成熟。
歌剧的结构,通常包括独唱、合唱、重唱、序曲、间奏曲、说白等,随着中国民族歌剧的不断发展,歌剧中合唱的运用也越来越多样和重要,其创作常常服务于剧情,在已经确定的故事主题及音乐主题基调上,再进行合唱谱例的创作。合唱部分的动机创作通常可分为两种,一种为与全剧的主题一致,体现主导动机,以歌剧《长征》为例,全剧唱段的创作多借鉴西洋歌剧的腔体结构,以融合的合唱部分突出主角唱段;另一种为区别于主角唱段,合唱部分有属于自己的主导动机,以歌剧《运河谣》为例,全剧中合唱选段《我们是运河的流水》共出现7次,强调主题。总体上来说,歌剧合唱的创作在表现形式上分为两种:第一种往往为合唱与其他演唱形式的交置出现,如合唱与主角领唱的同时或交错出现,这里合唱声部的线条感没有那么强烈,以和声作用烘托戏剧效果为主要目的,服务于舞台的整体呈现;第二种为合唱队的单独出现,这里的唱段具有一定的主调性,通常会采用一定的其他音乐元素介入,如地方小调等,作为一种群体形象做舞台呈现。歌剧合唱创作在类型、占比、表现形式的不同对歌剧完整性及舞台效果的呈现有很大的影响,是与歌剧剧本本身的创作需要分不开的。
歌剧合唱选段区别于独立合唱作品的艺术性,在创作技法上歌剧合唱多以主调技法为主,少分为多声部不同旋律,多为大合唱、轮唱等形式,而独立合唱多为复调性合唱,作品各个声部创作都有独立的线条感,不分主次,在相互融合的同时,又具有独立的声部色彩。
二、演唱
(一)音色。合唱通过音色可分为女声合唱、男生合唱、混声合唱、童声合唱四类,音色的选择是由作品的风格及表演需要决定的。而音色的处理则是指挥排练时根据作曲家创作的初始风格,与合唱团不断磨合调整产生的,这里就包括了声乐演唱技巧的运用,要在科学发声的前提下训练满足作品需要的多样性音色,如轻声高位,循环呼吸,气息的运用,声音的渐强与减弱等,这对合唱队员之间的配合是很大的考验,每个演唱者的音色都是不同的,技巧水平也不完全统一,那么只有长时间的排练与融合,才能使合唱团在音色及处理上达到一个较为统一的状态。区别于独唱,合唱对谱例的呈现是需要非常精准的,独唱演员通常在进行二度创作的时候,允许出现与谱例中时值或装饰音处的细微区别,甚至会因这种处理产生独特的表演效果,但在合唱中队员的演唱往往需要非常的统一,有一个队员的不同就会体现得非常突兀,合唱队员需要将个性融入共性中,因此合唱队员的声乐技巧训练也十分的重要,来保证表演的完整性。
独立合唱作品中音色的表现具有多样性,因为作品的分类非常细且多样化,可分为民歌合唱、古曲合唱、戏曲合唱等,例如作品《定军山》是京剧与合唱的碰撞,例如少数民族合唱作品往往需要原生态演唱,来表现作品原汁原味的风格特色,如彝族创新型合唱作品《嘎斯比嘞》,合唱队摒弃学院派的发声方式,多用细、扁的音色演唱以及吆喝呼喊的形式来表现阿细跳月的欢乐画面,其音色在不同段落时的表现也是不一样的,前段女声表现女子的娇羞,后端则改变为载歌载舞的热闹画面,这就需要合唱团在既保证不丢失原汁原味的民族特色的情况下,又结合科学的发声方式将作品表现出来。由此可见,成功的表现一首合唱作品,也必须要了解作品内涵,充分学习作品创作的文化背景,为完整的表现作品风格做支撑。例如作品《不忘初心》是新时代新创作合唱作品的代表,体现中国梦时代精神,通过统一的发声方式,各声部之间音色统一又各自独立完整,通过系统的学院派发声位置以及强弱处理来表现这种气势磅礴,恢弘大气的作品,是较为合适的。例如作品《沁园春·雪》,为毛泽东诗词歌曲,被不同作曲家谱成了多个版本,形成了“一词多曲”的现象,其中合唱版本音域较宽,具有北国风光的地域特色,通过音色以及处理的变化来进行音乐表现。
歌剧中的合唱选段通常为幕与幕之间的过渡,剧情高潮的动机铺垫,旁白讲述背景概要等表现类型,在演唱上发声是服务于剧情的。剧情矛盾强烈时多采用男声合唱与混声合唱,音色厚重和丰富,更能推进矛盾高潮,而主角宣叙调演唱的前后,或幕间曲前后多选用女声合唱,烘托气氛,突出主角人物情绪。通过这种音色的分类,来服务于整部歌剧的需要,因为合唱队表现的是一个群体形象,在演唱上歌剧合唱多为大合唱和轮唱的形式,声部之间音色要非常统一,与艺术性较强的独立合唱作品一致,但在主次上又区别于它,为人声服务于剧情,作品服务于表演,例如歌剧《运河谣》中的《船工绞盘歌》,融入了劳动号子的音乐元素,合唱队以浑厚低沉的男声合唱来表现船夫角色。
(二)表演。合唱是声乐表演艺术的最高形式,声乐表演的舞台艺术十分多样,近年来,合唱的表现形式愈来愈多样,例如无伴奏合唱、无词合唱、室内合唱等,通过表现形式的改变,特色合唱越来越有新意和趣味,独立合唱作品风格较为多样,但基本少有表演性特别强的作品。一些室内乐合唱作品或娱乐性合唱作品会有表演加在演唱中,例如作品《太极动物园》为无词合唱,全曲通过人声模仿各种动物叫声,使用拍手、跺脚来表现下雨,打雷等自然天气效果,通过吹口哨来表现流星滑落,因此合唱团在演唱的同时也要保证动作表演的完整性,但是基本少有大幅度队形的变化及舞台走位。例如在网络上红极一时的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的作品《春节自救指南》,以生动诙谐的表演风格,以及十分贴近我们现实生活的题材,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以许多年轻人家中喜欢多管闲事的亲戚们的口吻来进行演唱,表达当代年轻人想掌控自己的人生但免不了被家人处处催促的现状,合唱队员对“大姑”“大姨”等人物的扮演可谓是惟妙惟肖,这种新型的表演风格使得更多人了解到原来室内乐并不是完全的枯燥无味,也可以是生动有趣的,而合唱作品也是可以多样的。在专业的学院派的合唱作品中更多为规范队形及声部排列,少有其他肢体动作,以人声塑造及作品的处理为核心,例如作品《在太行山上》,是很多高校合唱团的必备练习曲目,这类艺术性较强的合唱作品往往是肃穆的,需要专业的声乐学习者演唱才能较为完整的体现歌曲的内涵,自然也不太适合加入表演的内容。那么合唱艺术是否需要在保证演唱水平的同时,加入适当的表演,使得呈现更好的舞台效果,是由演唱的作品风格决定的,有多样的作品类型以及丰富的表现形式不断出现才能促进合唱艺术多元化发展。
歌剧中的合唱选段通常以表演为核心,合唱队有非常多的舞台戏剧部分,包括角色塑造需要的舞美动作,以及场景布置的队形走位,如歌剧《长征》中合唱队表现的战士们群体形象,需要表现战火不断的场面,就必须有不停歇舞台动作,及配合主角剧情推进的队形变化,在演唱的同时还要通过表演表现战场上急迫、危险又热血沸腾的画面。另歌剧中的合唱选段常常与其他演唱形式交置出现,如合唱与独唱交互,合唱与重唱交置进行,以此增强戏剧张力,从而产生独特的舞台效果,例如歌剧《江姐》中的合唱选段《绣红旗》,则是由女主角江姐领唱,其他剧中成员合唱,相互呼应又融为一体,伴有说白的形式,紧抓人心,凸显人物形象。因此在表演的形式及占比上,两类合唱作品区别较大,排演重心不同,歌剧合唱选段的表现力是不断递进的,离不开剧中其他主角唱段及重唱的铺垫,所以许多有名的歌剧合唱选段在被单独拿出来作为独立合唱曲目表演时,往往缺失了整体戏剧的感染力,以及表演的整体性。
三、功能体现
独立合唱作品为表现人声的美,又以人声表达作品内涵的美,具有较强的艺术性与传播性,尤其是随着大众传媒的普及,社会主义文艺号角的吹响,合唱作为一种投入资本相对简单,并参与性较强的群众活动也越来越普及到基层的文化生活中,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社会导向的体现,例如在2020 年春晚的舞台上,由歌手张也和周深演唱的《灯火里的中国》一经演出,就收到了潮水般的好评,将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几经传唱后改编了合唱版本,由此可见,一个好的作品能宣扬正确的价值观与正能量的情感表达,而当今社会也正需要如此文艺导向。另随着短视频媒介的兴起,许多基层文艺活动被大家所看到,其中团体合唱与合奏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恰逢建党100 周年时际,各地涌现了大批合唱比赛活动,鼓励或要求各机关单位,街道办事处或产业机构参与进来,带领群众识谱、演唱、排练基层合唱,也催生了更多宣扬本土文化的作品,尤其像各地基层文化组织单位或老年大学,自发创作并排演的优秀合唱作品,以及根据大家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影视剧插曲等改编的合唱作品,例如《天路》,以脍炙人口的主旋律,加入简单的和声线条,通俗的演唱方法,改编为四声部的混声合唱,适合业余爱好者学习和排练。另外一种行为艺术快闪的出现,许多音乐专业学习者也加入其中,在机场,广场或其他公共场合自发的或者有策划的进行合唱活动,在合理的不影响社会秩序的前提下,这种艺术形式能促进群众走进艺术,表达自我,合唱是提高群众综合素质的理想载体,充分成为了一种丰富文化生活,展现时代风貌的音乐形式。
歌剧合唱选段为剧情服务,无论是在西方歌剧还是中国歌剧中,对合唱的运用形式都非常的丰富,将合唱的戏剧功能发挥到最大,其戏剧功能主要体现在合唱渲染戏剧气氛,合唱介入戏剧冲突,合唱抒发人物情感,合唱参与形象塑造等方面,而戏剧又离不开文学,例如北宋的元杂剧,来源于讲唱文学,事实上,戏剧离不开叙事,歌剧作为戏剧艺术的一种,将音乐融入进故事与表演中,从只注重主角形象及唱段,到加入和发展歌剧合唱体现的群体形象,民族歌剧的创作进入发展期,受现代音乐剧,流行音乐及当代媒体媒介的影响,怎样创作出符合大众审美,又具有现实意义的当代歌剧,需要细致到歌剧每一个结构的精心创作,而合唱无疑是尤其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关注到民族歌剧中合唱艺术的创作及演唱发展,来推动民族歌剧创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