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英语入门语言错误分析与对策探析

2022-04-19罗丽玲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39期
关键词:错误分析对策

罗丽玲

【摘要】小学三年级开始,英语开始进行质量检查测试。但在平时课堂中,教师们都会有这样的问题:已经讲得很明白了,但怎么就还有人在不断错误呢? 英语课堂中的语句错误既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可避免的。在小学英语学习中,许多学习者们自始至终都在努力与错误作抗争, 而学习者们的错误又始终是困惑老师的问题所在。因此,本文将试图通过发现小学生在英文语言运用中的普遍错误,研究其来源,并就此类错误给出与之相对应的改进对策, 用以改善中小学生的英文表达能力, 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英语入门;错误分析;对策

《英语课堂规范》中认为:小学阶段英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既要激发和培养学生英文的浓厚兴趣,形成正确的教学惯例,还要建立合理的教学战略,把握必要的听、说、读、写技能,养成必要的综合口语使用能力,同时还要适当训练学生运用英文进行观察、记忆、思考、想象和理解语言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引下的小学阶段英文教材的内容安排将更加注重于语言应用,并强调对学生进行读,写练习,以训练学生综合使用语言的基本技能为小学阶段的终极目标。它反映了教学改革的一项重点:改变英语课程过于注重语言基础知识的介绍和单词句子的记忆,忽略语言功能,忽视对学生进行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的倾向。这种时候,人们就会看到学习者在英语表达中出错频频,甚至语句支离破碎,严重影响了语言交流活动。

要想狠抓质量,让学生的书面能力测验取得良好的成效,那么对错解析就应该是我们教学研究的一项重点方面。1967年,英格兰语言学家Pit Corder受母语习得与出错分析方法的影响,建立了出错分析方法学说。“错误分析”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或外文学习中所犯的出错加以分析探究,以便于在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过程中,剖析学习者对语言教学问题所采取的对策及其形成出错的根源,进一步推断和全面了解外语学习者的心理过程。“错误分析”它可以加深人们对教育过程的理解,同时也给教学人员带来了切实的帮助。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只要老师真实地面对学生的语言错误,并理性的剖析学生的语言错误,老师就能够了解学生的语言学习认知规律,进而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语言系统。若要合理地矫正学生的语言错误,就需要先明确错误形成的主要因素,如此方可“对症下药”,做到“药到病除”。

以下是笔者就所教的小学生在做题时易错误的原因与策略尝试做如下解析:

根据调查和分析,小学生出现语句错误大致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记忆定势

因为他们生性好动,在课堂注意力很短,同时又缺少科学的记忆策略和好的记忆习惯,记忆停滞在原来的知识结构上,由此造成词汇拼读、拼写习惯和变化形态等问题层出不穷,入门字母Bb和Dd,Gg和Jj,Mm和Nn, Ss和Xx等的听力混淆。如将fish读成face,将work读成walk,b写作d,head容易与hand的混淆,将White写作white等,而且也有许多学习者在抄写短文中常常搞不清楚单词在四线三格中所处的地位。

二、迁移干扰

负迁移对目标语学习产生的错误。他们大多受到了母语词汇字面含义的影响。这一类错误主要在入门或初学者身上特别明显,这一般是初学者缺乏任何学习外语的经历,所以对外文的认识要树立在已有的母语学习体会之上。如刚入门要学的英语书写体和印刷体。学生会和汉语拼音完全混为一体。这也是为什么不在一、二年级设立书写,直到三年级才正式书写英语的原因。

三、语内干扰

是指学习者,基于所掌握的、局限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实践积累,种类推出偏离规范的错误表达形式, 如:一个鸡蛋,会写成 a egg (正:an egg),多少盘子写成:How many plate?(正:How many plates?) 我想要一些面包,写成I’d like some breads.(正:I’d like some bread )。

四、年龄阶段特征

初学者的身心发展特征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说中,指三年级英语入门者与八或九岁孩子,在具体运算发展阶段(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7-11岁)这阶段的孩子刚刚开始接触小学教育,并产生了明显的认知进展。这一阶段孩子的认知结构已经进行了重建和完善,思想上具备了一定的弹性,能夠通过具体事件或在具体事件中得到的表象完成整体思维和群集运算,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而且,本阶段孩子已经能掌握原则与规律,只是在现实生活中只是刻板地遵循规律,没有变化。由于分级(classification)和顺序(seriation)的实现,孩子们掌握了逻辑思维的可逆性。他们也可以学会处理部分和整个的人际关系,并做出一种逆向或互换方向的逻辑推理。心理学研究告诉人们,在小学生的逻辑思维中,单向思考大于多向思考,而纵向思考则大于侧向思考。所以,小学生在比较复杂的练习中,往往只重视问题的某个方面而忽视了其他方面,很少把事情关联起来作出整体综合的思想、分析与评判, 因而出现顾此失彼的问题。如:三年级上阅读理解,判断正误。Hello,my name is Amy. I'm ten years old. This is my friend, Sarah. She is nine years old. She likes red and I like green. This is my brother, Mike. He is three. Mike likes milk and cake. Sarah likes bread and fish. I like milk and rice.此篇阅读理解中第5小题:(  )I like milk and green.非常多的学生根据最后文章最后一句话而打叉( X )I like milk and green.正确答案是(√) I like milk and green.

五、中西文化差异干扰

指中西文化习俗不同而引起的错误,如有人对你说Thank you。我们中国人都习惯回答说“不用谢”,学生刚开始以为用英语表达是No thank you,这样就文不对题了。正确回答是You're welcome.再如在打电话中(翻译句式):喂,我是大卫。Hello, I am David.(正确答案:Hello, this is David.)

那么,在平时的教育中,老师们应当如何看待学生的错误,采用什么方式改正这种错误呢? 笔者以为,教师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先正确对待学生发生的错误。一方面,老师要引导学生不怕出错,大胆、自主地用英语表现自我的思想感情;但是,我们也要更加实际地对问题加以分析、差别处理,并灵活掌握改正错误的原则与办法。在书面语表述方面,对他们的语言教学、句子操练、模仿对话和词语解析等,也需要对他们做到认识正确,模仿精确,表述无误。

其次,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策略的指导。根据对学生基本了解的状况,掌握入门的知识时应该讲得也比较简单。但学生在答题过程中仍不时发生错误,表明当时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了解还浮于表层,只不过是死记硬背了一些特定单词的结构形态,而不能真正了解其结构规律。在讲授这个知识点时,我们把学生之前的所学罗列,让学生们自己研究有哪些异同,进而再由学生们讨论后得出结论去检验规律,通过这样的探究学习学生记忆比较深刻。

再次,不断加强英语思维训练,减少母语迁移和干扰。荀子曾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对于英语教学来说也是如此,老师要通过丰富教育资源,创造实践语言的环境,为学习者搭建与语言沟通的外语域场。从而回归社会日常生活语境。英文与日常生活之间本来就不需要有厚厚的障碍,英语课堂应该与学习者内心沟通,而英语教学课堂也应该与社会日常生活融合,从而让英文由应试英语、教学英语逐渐进入社会日常生活英语。由于中小学生的母语表达尚未定型,所以在小学阶段让学习者熟悉了地道的英文表述后,用英文来思维是最佳的时机。老师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语言表达习惯,设置并严格遵守英语表述的一般规则,并利用各种途径,不断地进行语言实验,从而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合理的话语结构与思维定势,从而不断减少错误。

此外,加强跨文化渗透,更是不容忽视的教学手段。在普通的现代语言教学对话课程中,老师们通常更关注于句型的语法结构,更关心学习者如何能造出符合语言规范的句型,却忽视了话语的环境,尤其是由于话语之间的差异,使得学生往往难以明白在何种场景下应该说哪些话语,而忽视了学生真正的话语交流能力。英语专家胡文仲博士[]在《话语文化发展与交流》一书中认为:“话语与社会文化发展有密切联系,学会外语教育不单纯是学会话语的途径,更是了解和感知一个社会文化发展的途径。”例如,在讲解人教版三年级上的第六单元中Buying things这个话题的时候,就可以很恰当地渗透一跨文化意识,如在西欧发达国家购买物品时不存在“试”这一说,因为对买回来的商品如果不满意,什么时候才能退回去,而中国推销人员却只会反问一下,你怎么要退,然后就再不会问别的了。在这里可以向中小学生全面介绍西方的社会文化习俗,也有助于学生们养成跨文化意识,从而在日后也能够与西方国家得体地交往。语言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使语言学习者能够在实际的生活环境中有效运用其语言。所以,教师应避免机械的检测,而应把语言学习过程与语言功能发展相结合,使学习者语用素质和口语才能的发挥密切地融合在一起。

小结

小学生在语言教学上也难免存在着这种那样的错误,但是对小学生掌握口語的能力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它还要求老师持之以恒的关注,所以老师切不可用语言责备中小学生,而应该仔细分析病因,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与矫治,并选用科学的语言实践方式,如此学生英语语言失败现状就必然会大有好转。如果我们充当好了一种引路者的重要角色,并利用各种方式对症下药,就必定能够引导学生走出困境,从而使他们形成较好的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正常成绩,使学生感受到读书的快乐,也使我们的教育工作能够较为成功地进行。

【参考文献】

[1] Corder,SP. 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67.

[2]教育部.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胡坚.“错误”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及错误纠正策略[J].山东外语教学,2019(05).

[4]吴欣.义务教育教科书 英语(三年级起点)三年级上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5]胡文仲.胡文仲英语教育自选集[C].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黄洁梅)

猜你喜欢

错误分析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旅游景点英文标志语错误分析及改进措施
高中英语写作中的语法错误分析
大学英语学生作文语言错误分析研究
高一学生英语作文中词汇错误分析
英语错误分析对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