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共育背景下,互联网技术促进小学班级建设的应用研究

2022-04-19蔡丹苗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39期
关键词:班级建设互联网技术家校共育

蔡丹苗

【摘要】在家校共育背景下,互联网技术将为家校沟通提供技术支持。功能齐全的互动性平台(软件)为家长参与班级建设提供了有效渠道。便捷的家校沟通平台(软件)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AI智能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为教师开展班级建设和管理工作减负增效。

【关键词】家校共育;互联网技术;班级建设;应用研究

随着云平台、智慧校园、互联网+等概念相继出现,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渗透越来越深入。智慧校园、和教育、班级优化大师等平台,为家校共育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方式。笔者在任教的小學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实践研究,对比各个互动平台在促进家校沟通和班级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发现其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家校共育背景下,互动平台对班级建设的促进作用

在研究中,我们围绕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开展了包括问卷调查、案例研讨、教师访谈、家长访谈、专题讲座等一系列研究活动,并根据研究结果,初步获得以下结论:

(一)功能齐全的互动性平台(软件)为家长参与班级建设提供有效渠道。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微信和qq等常见沟通平台,仅有发送消息、语音电话、视频电话、在线接龙等功能,在班级建设中,班级事务的讨论、发送通知等只能通过对话框群聊或私聊。但功能齐全的家校沟通平台,如班级优化大师、班级小管家、鸿合爱学班班等,既有“课堂管理”也有“家校管理”和“班务管理”等模块,功能较为齐全,在班级建设中,班主任老师可以通过“家校管理”和“班务管理”等模块,进行有针对性的家校沟通,引导家长积极参与班级建设,为家长参与班级建设提供有效渠道。

(二)便捷的家校沟通平台(软件)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

功能齐全的互动性交流平台,教师能直接通过平台,向家长反映孩子在校各方面的表现情况,如课堂表现、作业情况、行为表现、学业成绩等,教师通过平台,利用减分、加分或者平台设定的常用语在线评价学生在校各方面表现,操作非常方便。而家长也能在老师做出评价后,马上收到提示,进行信息查看,从而快速、全面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大大提高了家校沟通的效率。

(三)AI智能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为教师开展班级建设和管理工作减负增效。

互动平台的“打卡”功能,为教师进行班级作业管理提供便捷。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非笔头作业越来越热门,对于阅读、运动、活动类等非笔头作业,教师较难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因此需要“打卡”功能进行统计。

互动平台的数据统计功能,能直观地帮助教师了解家长接收信息、作业打卡的情况。教师发送通知后,能通过平台了解家长查阅通知的情况,对未查阅通知的家长进行重复提醒,帮助家长及时接收学校通知。

教师能通过班级报表、条形图、数据统计表等,直观了解班级管理中的情况,了解学生的表现和学业进步情况,了解家校沟通情况。如一些学校利用企业微信的“德育量化”模块,推送每周的班级卫生、文化建设、学生文明礼仪等各项检查情况,通过平台的数据统计,教师能够直观的了解班级一周的得失情况,甚至可以通过数据,横向、纵向对比,发现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且这些德育量化的评比情况,也同步发送给了家长。

AI智能评语功能,能根据教师输入的关键词,生成个性化学生评语,且能直接推送到家长端,既减轻了教师学期末的负担,又能帮助教师,及时快速地将评价传达给家长,且通过平台的数据分析和统计功能,班主任老师每一学期末撰写学生评语的时候,就能一目了然地了解学生一学期的进步及不足之处,甚至能通过纵向比较,发现学生不同学期间的进步,使得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客观全面。

二、改进建议

当然,在研究过程中,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平台功能的有限性,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在学生评价模块增设“一键”功能,减轻教师在学生共性评价中重复操作的工作量。

虽然互动平台的学生评价功能,一些软件已经在逐步减轻教师的操作程序,如增加常用语帮助教师筛选需要的语句,减少教师打字的时间。但很多平台(软件)的学生评价模块,还是需要教师逐个点开进行个性化点评,教师的工作量也不少。一些评价模块,其实可以增加“一键”功能,班主任老师在某项评价中,一次性评价多个学生。如作业完成情况,每天不完成作业的学生特别少,但每个学生都要点开单独评价这一项,还不如让教师直接剔除缺交名单,“一键”评价其他学生,这样才能减少教师因重复操作而产生的工作量。

(二)在班级事务谈论模块增设“匿名留言板”,为班级建设广开言路。

在班级管理中,一些家长对班级管理有自己的看法或建议,但又不想在班级中公开提出,甚至不想让老师了解是谁提出的,就可以通过“匿名留言板”留言,既能为家长匿名留言提供渠道,也能为班级建设广开言路,让教师能听到更多不同的声音。

当然,匿名留言也可能存在恶意留言的情况,平台也要有相应的功能进行舆论管理,如屏蔽敏感词,对发送恶意留言的家长端进行禁言处理等,以免让“匿名留言板”变成班级的“负能量黑洞”。

(三)在教师端增设语音功能和图片反馈功能,为教师开展班级建设和管理工作减负增效。

教师进行学生评价、信息反馈的时候,如果需要点击操作或文字操作,工作量就较多,但如果在教师端的每一个模块都增设语音和图片反馈功能,教师就能通过直接发送语音或拍摄图片的方式,向家长反馈孩子的各项表现情况,帮助教师解放双手,同时也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家长在了解教师反馈的情况时,也能通过教师的语气、图片等,更直观地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拉近家校沟通的距离。

(责任编辑:郑晓玲)

猜你喜欢

班级建设互联网技术家校共育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家文化”班级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网络时代大学生信仰教育问题探析
互联网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应用与探究
手机银行发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研究
研究生团组织与班级建设相结合的工作探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基于在线教育的大数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