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行为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对肺癌化疗患者心理状态及胃肠道反应的影响
2022-04-18聂珍珍胡皓宣永丽
聂珍珍,胡皓,宣永丽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1急诊科,2肿瘤科,郑州 450004
肺癌起源于肺部支气管黏膜上皮、腺体或肺泡上皮,是对人类生命健康最具威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恶性肿瘤首位[1]。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常误认为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普通呼吸道疾病而不加重视,也缺乏早期筛查肿瘤疾病的意识,多在疾病加重就医后才确诊,此时患者可能已经失去手术治疗的时机,面临肿瘤转移的风险或已经发生转移[2-3]。肺癌中晚期治疗主要为控制疾病进展,化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绝大多数患者需要通过化疗清除体内的肿瘤细胞,防止肿瘤细胞扩散和转移[4]。化疗对患者的影响较大,其不良反应不仅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同时也会使患者处于心理应激状态,导致患者产生不良情绪和行为改变,这些心理问题和行为改变对患者后续治疗造成严重干扰,也会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5-6]。因此肺癌化疗患者实施必要的心理行为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通过对肺癌化疗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联合心理行为干预,观察干预后患者心理状态和胃肠道反应情况,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肺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肺癌[7]并行化疗;②TNM分期为Ⅲ、Ⅳ期;③能正常交流沟通;④年龄18~80岁。排除标准:①颅内转移且影响认知功能;②既往接受过心理行为干预;③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不能独立完成量表或问卷填写;④患有精神疾病;⑤参与临床其他研究。由1名医护人员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肺癌化疗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由另一名经过培训但不参与干预的医护人员于干预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评估,且该人员不知晓分组情况。对照组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52~71岁,平均(61.03±5.35)岁;病理分型:小细胞肺癌6例,非小细胞肺癌42例;TNM分期:Ⅲ期32例,Ⅳ期16例;淋巴结转移32例,胃部转移9例,骨转移4例,其他部位转移3例;文化程度:初中23例,高中19例,大学及以上6例。观察组中,男26,女22例;年龄50~70岁,平均(60.87±5.45)岁;病理分型:小细胞肺癌5例,非小细胞肺癌43例;TNM分期:Ⅲ期34例,Ⅳ期14例;淋巴结转移34例,胃部转移8例,骨转移3例,其他部位转移3例;文化程度:初中22例,高中18例,大学及以上8例。两组患者各基线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干预,包括疾病知识讲解、常规用药指导、化疗知识及应对方法等,同时在患者出现明显情志变化和行为改变时给予心理疏导,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鼓励患者用积极的心理态度应对,指导患者散步、看书缓解心理压力。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心理行为干预。①建立干预小组,由1名护士长、1名临床医师、1名心理咨询师、6名护士组成,小组制订心理行为干预方案并确定方案实施细则,制作肺癌及化疗知识图文手册和视频资料,制订或选择问卷和量表,方案交由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专家审核、修订,通过后实施。②培训,由护士长对全员实施情景模拟培训,包括沟通方式和技巧,完成后分组,将48例患者平均分给6名责任护士,每组8例,责任护士对入组患者负责干预工作。③评估,收集患者资料,包括患者背景资料、病历资料、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建立病历档案,并与患者充分沟通,倾听患者目前的感受和需求,了解患者当前的身体及心理状况,评估患者的认知水平、耐受性、依从性等。④提升认知,将患者集中在会议室,集中讲解肺癌及化疗相关知识,通过互动问答的方式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会议结束后发放图文手册和视频资料给患者,嘱咐患者每日查看,后续责任护士通过面对面为患者解答疑问,对于依从性较差的患者需耐心给予讲解,强调疾病对心理状态和胃肠道反应的影响,以引起患者足够的重视,并介绍本研究的可行性,逐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对于文化程度较低或理解能力较差患者,应多次与患者沟通,采取合适的沟通方法和技巧对患者进行科普教育,确保患者能够理解。⑤心理干预,打造温馨的病房环境,为患者提供书籍、报刊、影音设备等供患者娱乐,转移患者癌性疼痛和负性情绪,鼓励患者互动交流和与亲朋进行沟通,获取家庭和社会更多的支持,纠正患者回避、自闭等性格和行为,引导患者倾诉当前的感受和想法,缓解其心理压力。⑥行为干预,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订日常生活计划,引导患者规律作息和运动锻炼,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生活方式,纠正患者饮酒、辛辣饮食等不良行为,同时应用放松训练对患者进行调节,训练方式如下:a.肌肉放松训练,指导患者于平卧位时伸出双手握紧双拳,用力弯曲前臂,持续10 s左右,期间让患者体验肌肉紧张时的感受,然后放松,体会松弛后的感受,每次训练15 min左右,以患者自身能耐受为宜,每周训练4~5次;b.音乐放松,采用对症配乐的方式,让患者倾听音乐,患者易激动或失眠时播放轻音乐,患者疲乏、抑郁时播放轻快、活跃类的音乐,患者可自行决定听音乐的时间和频次;c.静坐情绪放松训练,患者静坐,闭目,双手放于膝部,集中注意力于脚心,深呼吸3 min,缓慢睁开眼睛,重复4次左右,至身心放松即可,每次10 min左右,每周3~4次。共干预8周,具体流程详见表1。
表1 心理行为干预方案流程
1.3 观察指标
①胃肠道反应:记录患者胃肠道反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便秘、腹胀)发生率,评估患者胃肠道反应的轻重程度,采用化疗消化道症状量表(chemotherapy related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inventory,CGISI)评估患者干预前及干预4、8周消化道反应的严重程度,该量表有14个条目,分为症状发生(10个条目)和症状影响(4个条目)两个维度,按5级评分法分别计0~4分,症状发生维度包括饮食摄入因子和排泄因子各5个,分值范围0~40分,症状影响维度包括一般活动、体力、情绪、精神状态4个因子,分值范围0~16分,量表总分0~56分,两个维度评分越高提示症状程度和对生活的影响越严重[8]。②行为能力:采用卡氏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4、8周对患者行为能力进行评价,该量表共计100分,每10分为一个等级,0分代表死亡,50分以下为依赖级,提示生活不能自理;50~79分为半依赖级,生活能大部分自理,但需要帮助;80~99分为非依赖级,表示患者生活能自理,可维持正常的活动;100分表示行为能力正常,无症状及体征;得分越高提示患者行为能力越好[9]。③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于干预前后对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评估,两个量表各有20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分别计1~4分,将所得粗分乘以1.25转化为标准分,满分100分,得分越高提示焦虑、抑郁越严重[10]。④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general,FACT-G)于干预前后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该量表有27个条目,分4个维度(生理7个条目、社会/家庭7个条目、情感6个条目、功能7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法分别计0~4分,量表总分0~108分,分值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好[1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及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胃肠道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干预过程中无患者脱落情况。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胃肠道反应总发生率为20.83%(10/48),低于对照组的39.58%(1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2,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胃肠道反应发生情况[ n(%)]
2.2 CGISI评分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CGISI量表中症状发生和症状影响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4、8周,两组患者CGISI量表中症状发生和症状影响维度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CGISI量表中症状发生和症状影响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CGISI评分的比较
2.3 行为能力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8周,两组患者KP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KPS评分的比较
2.4 负性情绪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5)
表5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的比较
2.5 生活质量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FACT-G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FACT-G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FACT-G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6)
表6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FACT-G评分的比较
3 讨论
肺癌是现今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据统计2018年全球肺癌发病率为11.6%,病死率为18.4%,给世界各国和患者造成了严重的疾病负担[12]。肺癌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病情呈慢性进展性,属于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需要长期持续治疗,目前肺癌治疗一般需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合理采取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等多种治疗方式[13]。化疗仍然是目前临床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主要方式,通过利用化学药物杀灭机体肿瘤细胞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但是因化学药物选择性不强、不良反应明显,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会对人体正常细胞造成损伤,导致患者在化疗期间出现一系列药物不良反应,常见的如胃肠损害、神经系统损害、血液系统损害等[14]。肺癌患者因对疾病的恐惧已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化疗的不良反应在给患者躯体造成损伤的同时也会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困扰,导致患者面临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剧,此外长期化疗也会导致患者不能胜任家庭责任和社会义务,因此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患者常易出现焦虑、抑郁、悲观等各种负性情绪,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回避他人、放弃治疗等行为改变[15-16]。心理行为干预在合理疏导患者情绪的同时也注重引导患者对自身行为的纠正,帮助患者恢复心理健康和社会、家庭角色功能,增强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性[17]。
通过本研究数据分析发现,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胃肠道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4、8周,观察组患者CGISI量表中症状发生和症状影响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通过心理行为干预合理疏导患者情绪、调整患者日常生活饮食和运动等多种方式有助于减轻化疗后患者的胃肠道反应。周灵等[18]、皮慧敏等[19]认为肺癌患者化疗前存在心理或情绪障碍与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的发生明显相关。左优优和苗晓娜[20]的研究认为,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胃肠道反应及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这与本研究有相似之处。干预后,观察组患者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化疗对肺癌患者影响较大,长期化疗会导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严重下降,患者常需要家人照顾,在强烈的心理应激状态下患者甚至会出现消极应对或回避的处事方式,如消极应对治疗、拒绝沟通交流、回避家庭和社会责任等,本研究数据可以明显看出干预前患者的行为能力出现了不同程度下降,这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心理行为干预模式通过放松训练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关注患者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征、引导患者规律日常生活等多种方式进行干预,不仅强调对患者心理情绪的改善,还重视提升患者的行为能力,帮助患者回归社会。苏越和宋涛[21]的研究表明,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行为能力的提升。本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FACT-G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这与李静江和胡少龙[22]研究类似,心理行为干预通过肌肉放松训练、静息情绪放松训练、音乐放松等方式可以有效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引导患者排解负性情绪,促进患者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改变,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回归社会。本研究对干预护士进行了系统培训,包括提升疾病知识水平、护患沟通技巧、护士责任感等,这些因素也是临床实施本方案的难点,因此护士能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情况(如依从性、文化程度)对干预方案进行合理调整,能有效确保患者对干预措施充分理解并较好配合干预方案实施。本研究未分析TNM分期对本方案的实施是否存在影响,后续可将其纳入研究,为此方案在临床的应用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心理行为干预应用于肺癌化疗患者有积极作用,通过合理的心理疏导和行为方式的引导,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减少患者胃肠道反应,促进患者行为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