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指导策略的研究

2022-04-18张磊

学校教育研究 2022年9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乐曲教学活动

张磊

音乐欣赏活动是以具体音乐作品为主要对象,并借助阅读的方法以及一些辅助工具手法(如运动觉、语言知觉、视觉等)来领悟音乐作品的真谛,并从中获得精神快感、启迪或寄托的一项文化审美教学活动。而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则是让幼儿们透过聆听音乐,从而对音乐作品加以感知、感受、认知、创作和表达的教学活动。教师们在组织和开展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时,在对于音乐作品的选择、引导策略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问题。

一、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活动内容无序

由于教学活动难度、教师自身音乐素养、幼儿表达表现、课堂展示结果等原因,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教学经验还未能系统引入、融汇到教学中,对相关教学安排也没有整体、连贯的思想和规划,对积累并形成的教学模式、成功经验也没有作深入、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比较注重歌唱教学和律动舞蹈教学,音乐欣赏活动在课堂内容选择中所占比重却很少。同时,由于教师在选用音乐时忽略了幼儿身体特征、认识规律、日常生活经历等,使音乐教学活动无法引发幼儿的兴趣与积极性。

(二)活动目标偏离

幼儿园音乐欣賞活动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培养幼儿对歌曲的浓厚兴趣,从而提高幼儿对歌曲的感受力与理解,陶冶情操,获得审美乐趣。但是,由于目前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中常常忽略了音乐自身的审美特征,而忽视了对幼儿音乐欣赏能力的训练,音乐教育目标的确立往往过分偏重音乐技巧的掌握,只强调了表演、创造,忽略了体验、鉴赏,偏重单纯的模仿,忽略了音乐欣赏活动自身对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价值,从而导致音乐教育活动课程形成了结构上的问题。

(三)教学策略缺乏

音乐欣赏活动过程中,教师本身引导策略欠缺,或是指导太多的“全面引导型”,教师所采取的方式基本是填鸭式的教学,在活动流程中引导语过多、控制过多,活动过程中全部的东西都掌控在教师自己手里,幼儿则围绕着教师学习,缺少自我创造、大胆表现的机会;或为完全没有了目的的“放任自流型”,与“全面引导型”完全恰恰相反,而教师则走向的是另一种极端,全部的东西都听凭幼儿们自由发挥,而幼儿教师缺少应有的总结、提升。

二、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教学方法

音乐欣赏,既能够训练幼儿良好的音乐视听能力和对歌曲记忆能力,又丰富了幼儿对歌曲的联想力与想象力,从而增强了幼儿对情感的感受能力和对歌曲的直觉能力,进而提高了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爱好、开拓音乐眼界、丰富情感世界,最后获得了快乐。通过音乐欣赏的教学法,为幼儿呈现了一种生动而具体的歌曲形式,达到预期效果。

(一)语言导入法

语言导入法,是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最常用的语言表现形式。例如:欣赏乐曲《玩具兵进行曲》,设计意图:这首音乐对于幼儿们而言,是养成欣赏音乐趣味的较好方法之一,幼儿可以在聆听乐曲的过程中得到愉悦,从而激发幼儿对音乐的热爱。采取措施:通过用一些抒情性的语句,或编一个富有启发意义的童话故事来诱发幼儿对音乐欣赏的浓厚兴趣,激发他们聆听音乐的情绪。效果:幼儿喜欢把自己看成生动风趣的玩具兵形象,用自己最喜欢的动作将幻想到的玩具兵形象大胆地展示了出来。

(二)视听结合法

视听结合法是指在引导幼儿在听的基础上,增加一些视觉、听觉方面的教具。例如:音乐赏析《森林狂想曲》,设计意图: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启迪幼儿对自然的爱,并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采取措施:运用“古筝、多媒体课件、音响、笛子、打击乐器、蛙鸣筒”等不同乐器,为画面搭配乐曲,使幼儿获得美的情感。功效:幼儿能分清音乐的结构,能听辨曲子的声音,幼儿在欣赏音乐的时候情感有所提高。

(三)主题提示法

这种方法特别适合于音乐结构比较简单,或乐曲中人物形象十分突出的音乐作品。例如:歌曲欣赏《小羊与老狼》,活动预备:场地的布局;制作了演出的道具和头饰,供幼儿演出时使用;根据人物的形象介绍,“小羊羔”的音乐形象是欢快的、和谐的;“老狼”的音乐形象则是险恶的、不和谐的。设计意图:通过丰富情节旋律,培养幼儿的歌曲反应能力,愉快的参加音乐欣赏下游戏活动。采取措施:观摩节目,每一位角色请一名幼儿来表演,其他幼儿观看他们的节目,必要时教师给予帮助,激发其他幼儿的表演欲望,进而了解乐曲中的不同旋律下的角色扮演。效果:在富有趣味性的乐曲中,幼儿愿意大胆表现乐曲中相关角色的扮演,体会音乐欣赏下游戏的快乐。

(四)对比欣赏法

在幼儿音乐欣赏活动中,引导幼儿利用对各种旋律的识别能力,来发展幼儿的听辩能力和审美能力。例如:音乐欣赏《摇篮曲》温柔、恬静(舒伯特),《小步舞曲》欢快、热情奔放(巴赫),《进行曲》整齐、雄壮、有力(齐步行进)。采取措施:通过幼儿听觉随乐曲起舞时的动态感受,和对乐曲中所表达的情绪和内涵的不同的对比,来体会音乐a和音乐b的差异,感受活泼与抒情的音乐风格,了解它们所表达的情感的差别。效果:增强了幼儿的音乐想象创作能力和艺术感知能力,也培养了幼儿对音乐欣赏的浓厚兴趣。

(五)游戏串联法

把欣赏活动的基本流程设计为一连串的游戏。每一次游戏都侧重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在所有游戏都顺利完成以后,幼儿自然而然地学会了所欣赏的音乐作品,也学会了其他几个方面的有益经历。例如:管弦乐曲《口哨与小狗》,设计意图:幼儿透过倾听,体会歌曲情境,听辨乐段中的相似和不同的乐句,并用动作和语言来进行展示。采取措施:通过营造一种轻松、民主的音乐学习气氛,制造一个小小的悬念,引导幼儿把注意力集中在聆听上。效果:幼儿的专注性聆听能力有所改善,并能够分辨出歌曲的差异。

由此可见,音乐欣赏活动的引导策略尤为重要,让幼儿通过聆听歌曲,用自己的声音、动作来表现自身的情感感觉和心灵的感受,幼儿可以把自身的感受,以及内心体验通过语言自然的表达出来,浸入音乐的情感当中进行自由想象。教师要通过不断地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确定他们的观点,以便激发幼儿"说"的愿望,从而达到培养幼儿自信心的目的。因此,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指导策略,是教师在音乐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环节,只有认真地做好了这一环节,才能真正高效地去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发展幼儿的各种能力。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乐曲教学活动
音乐作品赏析模式研究
论音乐作品分析对钢琴演奏的重要性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基于网络背景下的著作权保护研究
悲伤的乐曲
STORIES ABOUT FAMOUS PERS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