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设计与评析

2022-04-18郭靖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核心素养

郭靖

[摘 要]落实核心素养必须大力践行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与生活情境、数学模型和数学文化相结合,要通过探究式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而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感受和领悟知识的价值和意义。“小数的意义”是“数与代数”领域的经典课例之一,本节课,教师以精巧的设计、严谨的逻辑、开阔的视野,引领学生通过“问题—建模—解释、应用—拓展”的过程,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感悟了数学思想方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05-0047-04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简称“课程标准”)中阐述了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六种数学核心素养。那么,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将数学核心素养落到实处?对教师来说,落实核心素养就必须大力践行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下面笔者以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一课为例,阐述相关的教学设计与教学立意。

一、“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已经通过具体情境学习了 “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在四年级上册又系统学习了“整数的计数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了解小数的产生;借助米尺等模型理解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并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1、0.01、0.001。

2.明确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3.培养学生的数感、迁移类推能力和建模能力。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导入,感受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数”(shù),“数”的另一种读音是什么?

生(齐):数(shǔ)。

师:对,是读数(shǔ),其实,数(shù)是数(shǔ)出来的,如我们在数(shǔ)数(shù)的时候,可以一个一个地数,当数量较多时,还可以十个十个、一百个一百个、一千个一千个地数……个、十、百、千……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用来数数的单位,我们把它叫作什么?

生1:计数单位。

师:我们一个一个地数,数10个一就是1个十,10个十就是1个百,10个百就是1个千……继续这样,满十进一,不断数下去,能数到最大的计数单位吗?

生2:不能。

师:你们觉得有没有最小的计数单位呢?

生3:有,最小的计数单位是“个”。

生4:没有,因为还有小数。

师:意见不一致了,究竟有沒有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继续来数数,说不定数着数着就会有新发现了。

【评析:以“数数”开启整节课的教学,在以“1”为计数单位的基础上,不断满十进一,唤醒学生原有认知中整数计数的相关经验,同时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奠定基础。】

【环节二】借助米制,理解小数的意义。

阶段1: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

师:请观看视频,这是一把1米长的尺子。 1已经是我们学过的最小的计数单位了,那如果出现一个比1米还小的数,如视频中的1分米,用米作单位,你觉得它会是几呢?

生1:0.1米。

师:看,数着数着出现小数了,我们怎样才能找到这个小数呢?

生2: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是1分米,也就是十分之一米,即0.1米。

师: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十分之一米,即0.1米。那这两个长度用米作单位应该如何表示呢?

生3: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取出其中的5份,就是十分之五米,即0.5米。

生4: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取出其中的7份,就是十分之七米,即0.7米。

师:那0.7米中有几个0.1米呢?

生5:7个。(一起数一数)

师:那1米中有几个0.1米呢?

生6:10个。(一起数一数)

师:这几个小数的小数点后面只有一位,我们把它称作一位小数。那你能说出不一样的一位小数吗?

生7:0.9、0.8、0.6……

师:那最大的一位小数是哪个?最小的呢?

生8:0.9和0.1。

师:这些一位小数里面哪个最重要?为什么?

生9:0.1,因为每个小数中都有它。

师:是呀,这些小数都是由0.1依次累加而来的,所以0.1是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也可以写成十分之一。

【评析:小数的产生源于生活的需要,上述教学中,教师利用视频引发学生思考。借助整数十进制的经验,学生自然而然产生把1米平均分成10份的想法,进而找到一个新的计数单位来数数。在数数的过程中学生经历和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了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建立了一位小数的数学模型,深刻理解了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

阶段2:理解两位小数的意义。

1.在辩论中感悟0.1还可以继续分。

师(出示小数0.01):老师这里还有这样一个小数,你们觉得它还能用0.1来表示吗?

生1:不能,因为它比0.1小。

师:它还能用一位小数来表示吗?

生2:不能。

师:那你们觉得这个小数还能不能数?请小组讨论“怎样找到这个数”。

生3:能数,把第1段继续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是百分之一米,也就是0.01米。

2.在数数过程中感悟两位小数的意义和计数单位。

师:明明平均分成了10份,100在哪呢?

生4:每一个0.1米都能平均分成10份,有10个0.1米,整个1也就是10个十,也就是100份。

师:要看一小格是几分之一,不能只看这一段,要看整个1里面有多少小格,有100个小格,所以是百分之一米,那我们用百分之一继续来数数,看看这两个数究竟是多少。

生5: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的5份就是5个百分之一米,也就是百分之五米,即0.05米。

生6: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的20份就是20个百分之一米,也就是百分之二十米,即0.20米。

生7: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的67份就是67个百分之一米,也就是百分之六十七米,即0.67米。

师:你们能不能再说一个大一点的数?

生8:0.99。

师:这两个9长得一模一样,它们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生9:不一样。第一个9表示9个0.1,第二个9表示9个0.01。

师:那0.1米中有多少个0.01米呢?

生10:10个。(一起数一数)

师:像这样,小数点后面有两位,我们把它叫作两位小数。那你们觉得两位小数当中哪个最重要?

生11:0.01,因为每个两位小数都是由它依次累加而来的。

师:数到这,让我们停下来,静静地观察、思考,看一看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分别是由什么样的分数表示的。

生12:十分之几,百分之几。

师: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评析:当学生发现把1平均分成10份不能满足计数需求时,自然会想到把0.1再次平均分成10份。学生在平均分的过程中认识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深切体会到小数的产生源于需求,是不断细分单位得来的,同时,在数数的过程中深入理解计数单位与数的产生、数的组成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理解小数的意义。】

阶段3:迁移、推理,理解多位小数的意义。

师:看,数着数着就有新发现了,“个”不是最小的计数单位,还有更小的计数单位。百分之一该是最小的计数单位了吧?

生1:不是。平均分百分之一还可以得到千分之一,再平均分千分之一还可以得到万分之一……

师:你是说把百分之一米再平均分成10份就得到千分之一米,写成小数就是0.001米。我觉得数学是要讲道理的,你来说一说,为什么是千分之一。

生2:把0.01米继续分成10份,那0.1米就分成了100份,10个100份就是1000份。

师:我们又认识了一个计数单位,可是它太小了,看不清,怎么办?

生3:把它放大。

师:我们把它放大,一个格是0.001米,那5个格呢?

生4:千分之五米就是0.005米。

師:累加5次就是5个0.001米,就是0.005米。那这两个小数怎样表示?(出示0.006和0.013)

生5:6个0.001米就是0.006米。

生6:13个0.001米就是0.013米。

师:你能说一个最大的三位小数吗?

生7:0.999。

师:这3个9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生8:不一样,第一个9表示9个0.1,第二个9表示9个0.01,第三个9表示9个0.001。

师:1往这一“站”,就把3个9“压”下去了,如果你是1,你会对这3个9说什么?

生9:看吧,三个你们也没我大,我的辈分在这呢!

师:数着数着就数到了三位小数,那三位小数又表示什么呢?

生10:千分之几。

师:千分之一已经这么小了,它可不可以继续分下去?

生11:可以。还可以分成万分之一、十万分之一……

师:太多了,我们就用省略号表示。数到这,再回到课前的争论,你们说究竟有没有最小的计数单位?

生12:没有。

【评析:三位小数以及其他小数的认识主要通过合情推理由特殊推广到一般。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三位小数的产生,并进一步体会细分单位的过程,推理出四位小数、五位小数……完善对小数模型的建立,培养学生的数感,同时解答课始的问题。】

【环节三】总结提升,整体感知小数的意义。

师:看,数着数着就会了,原来没有最小的计数单位。通过数数,你们还有什么收获吗?

生1:小数就是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小数的意义。什么样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呢?

生2: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生3:原来小数也有计数单位。

师:对呀,小小的1个一,可以向左边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地长、长、长,也可以向右边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地分、分、分,累加了多少个计数单位,就是多少。反过来看,10个千分之一就是1个百分之一,10个百分之一就是1个十分之一,10个十分之一就是1个一,10个一就是1个十,10个十就是1个百……所以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生4: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评析:以十进制将整数和小数联系在一起,对位值计数法进行拓展。学生在数数过程中深切体会了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在总结的过程中再次感悟到位值计数法的深刻内涵。】

【环节四】练习巩固,深化小数意义的认知。

1.课本第33页“做一做”。

2.课本第36页第1、2题。

【评析: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小数的意义、小数与十进制分数关系的理解,体现小数之间的关系和无限性,渗透了模型思想。】

【环节五】拓展提升,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师:其实呀,早在1700多年前,我国数学家刘徽就提出了小数,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播放视频)

师:正因为小数的计数方法和整数一样,所以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在我们的教室中也有很多的小数,如刚才视频中的比1米多1分米,它用小数如何表示?

生1:1.1米。

师:1.12米,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一,第一个1的单位是米,第二个1的单位是分米,继续往下,2的单位是厘米,如果继续往下,厘米之下是毫米,小数点后第6位是微米,第9位是纳米,1纳米相当于百萬分之一毫米,虽然小到难以想象,但纳米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被广泛应用,如我们熟悉的国产手机品牌华为,它最新的芯片采用的就是纳米技术,指甲盖一般大的芯片上集成了103亿个晶体管,每个晶体管小到只能用纳米计量。又如,正因为每年少算了0.2564天,所以每四年加一天,闰年就是这么来的。刚才我们说一微米相当于千分之一毫米,但是病毒的大小还不到一微米,掌握了这个信息,我相信攻克新冠病毒指日可待。有人说,宇宙之大、生物之微、科技之强处处都离不开数学,数学真的是太重要了。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激发你们学好数学的信心,你们将来能用所学的知识去改变世界,造福人类。告诉老师,你们有没有信心?

生(齐):有。

【评析:通过生活中丰富的小数模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本质。数学文化的渗透,使数学问题的呈现方式更加丰富,拓展了学生的认知空间,使学生的思路不断开阔,同时也使得全课总结不落俗套。】

二、“小数的意义”的教学立意

“小数的意义”是“数与代数”领域的经典课例之一,本节课,教师以精巧的设计、严谨的逻辑、开阔的视野,引领学生通过“问题—建模—解释、应用—拓展”的过程,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感悟了数学思想方法。

(一)聚焦核心概念,以“数数”为主线,经历概念的抽象过程

“小数的意义”属于概念教学,而数学概念的学习离不开核心概念的统领。计数单位是“小数的意义”一课的核心概念,所以笔者选用它来统领本节课的教学。借助最原始的“数数”开启整节课的教学,要数数就要有数数的单位,学生最早认识的计数单位是“1”,在以“1”为计数单位的基础上,不断满十进一,唤醒学生原有认知中整数计数的相关经验。接下来聚焦0.1和0.01表示的意义,使学生在动手、表达等活动过程中清楚地认识到0.1和0.01表示细分后的每一份都是0.1和0.01,理解一位小数是在0.1的基础上累加而来的,两位小数是在0.01的基础上累加而来的,从而自主得出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教师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本质特征,帮助学生有效理解小数的意义。

同时,教师运用多种方式对概念进行表征,从多维度比较凸显核心概念的多元联系,让学生经历从数量到数的抽象过程,从而帮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优势,促进概念应用,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二)突出小数本质,以十进制为主线,直击计数单位进率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无论是复习整数的满十进一,还是探究小数的退一当十,都紧紧围绕着十进制。在探究小数产生的过程中,正是因为有十进制的帮助,学生才能形成平均分成10份的思路,同时体会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义和感受位值计数法的深刻内涵。同时,本节课学生在自主寻找的过程中亲历了计数单位产生的过程,在数数的过程中深刻体会了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和小数的产生源于计数的需求,是不断细分单位得来的。

(三)挖掘小数内涵,以数学文化为载体,深化小数的意义

“小数的意义”这节课显性的数学文化体现在:(1)借助数学名言“数是数出来的”引入新课,唤醒学生已有的数数经验,并让学生将该经验迁移到学习小数中;(2)生活中的小数涉及数学与生活(身高问题)、数学与科技(华为电子芯片)、数学与生物(病毒颗粒的大小),让学生深刻感悟了宇宙之大、生物之微、科技之强处处都离不开数学。隐形的数学文化主要是指十进制的思想,刘徽《九章算术注》中提出了十进小数,他说:“开积为方,求其微数,微数无名者以为分子,其一退以十为母,再退以百为母,退之弥下,其分弥细……”这段话就是说小数是以十的乘幂为分母的分数,只不过是忽略了分母,把分子依次写在小数点的后面。考虑到四年级学生还没接触到开方的知识,教师就借助课前视频中的长度1.1米,让学生体会一退以十为母,再退以百为母,越退越多,越分越细,同时拓展纳米和微米的知识。数学文化的巧妙融入,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开启了一扇数学学习的新大门。

数学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与生活情境、数学模型和数学文化相结合,要通过探究式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而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感受和领悟知识的价值和意义。纵观全课,教师立足学生的知识起点,以计数单位为核心,以十进制为主线,以米制系统为载体,带领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充分经历了小数的形成过程,理解了小数的意义,感悟了数学思想方法,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发展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责编 黄春香)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