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策略分析

2022-04-18苏蕾蕾

考试周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苏蕾蕾

摘 要:伴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我国各个学段和学科的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学习思维和意识的培养,“如何帮助学生形成真正的自主思考能力”业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思考、研究的共同课题。初中英语在学生的英语学习生涯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同时对学生的语言思维和学习能力的质性优化也有着十分关键的意义。基于上述认识,文章从阅读教学模块入手,围绕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出一些策略性建议,以资诸位参阅、分析。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批判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06-0118-04

进入初中阶段之后,英语课程教学的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但知识容量迅速扩充,而且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方式更加多样、复杂,同时对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也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这就意味着,初中生很难再通过过去跟随教师讲解的步伐而亦步亦趋的模式取得有效的学习进展,必须要更多地依靠自身的活性思维方能实现长效进步。这种变化在阅读模块中的体现尤为突出——阅读是对丰富语言信息的一种解读和提炼的综合过程,最需要学生掌握良好的信息分析和整合能力,同时也非常依赖学生的自主辨识思维。由此可知,若要真正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充分提升,初中英语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一定要有意识地培养、强化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此作为优化学生自主学习素养的根本指导。

一、 注重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一)借助开放式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初中英语阅读所使用的材料大多为传统的制式文章,即无论是文章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还是主题情感都已经被完全固定,学生所要做的就是在这些固定的元素中按照既有套路搜寻线索、整理答案、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模式固然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阅读技法体系并熟练运用之,然而从长远来看,这种教学方法会使学生的思维陷入一种惯性僵化,久而久之则会产生严重的思维定式,并不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和强化。针对这一问题,初中英语教师在选择阅读教学篇目时,应当有意识地侧重于开放式文章,让学生们所接触到的材料在各个环节——尤其是结尾处的情节处理上更具空间感,使学生能够结合材料中的内容和个人的合理想象,为文章注入更多个性化的联想成分,从而让文章后的各项例题也能产生相应的多容性效果。通过这种教学训练,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自由思考的机会,也能让自己的思维潜能得到进一步激活,还可以感受到进行阅读训练的无穷乐趣。

例如对“When is your birthday?”这一单元的相关阅读训练,教师可以选择诸如“John and his friends”或者“An unforgettable birthday party”等在结尾处没有直接点明情节而留有很大想象空间的英文短文作为阅读素材,让学生凭借自己对“And it was the voice belonged to his memory”以及“Finally, he read the two words again”等句子的理解形成不同的感知并在文末的开放性问题中写出不同的答案。

(二)借助“歧义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绝大多数初中英语教师看来,英语阅读务必要以追求题目的表述专向性和答案的唯一性为宗旨,否则便是命题工作的“失败”——这其实是一种比较片面的认知。经过几年的学习和练习,初中生们早就已经对传统英语阅读的命题思路和解答技巧形成了一定的经验,习惯于通过排除法等手段来选择唯一的标准答案。在这种模式的作用下,学生对英语语句信息的理解逐渐呈现出二维化的特点,很难在阅读过程中真正将单词和语句作为具备信息表达作用的载体来看待,而只将其视为筛选答案的线索,这无异于是对英语本质的一种变相否定。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不妨刻意选择一些在语义表述上容易产生歧义的句子或短文,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产生两种乃至更多种截然不同的理解方向,进而得出不统一的答案。这种模式看似容易让学生感到不知所措,其实却可以从更深层次引导学生进行多向思维,还可使学生在比较中选择一个最为合理的答案,从而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有力构建。

比如在带领学生进行关于“What should I do?”这一单元的阅读训练时,教师可以引入“A letter to my heart”“Something in the sky of my memory”以及“The boy lives in my childhood”等文章作为训练载体,引导学生格外关注文中出现的如“Finally, I miss you(最后,我错过了你/最终,我想你了)”和“Leave me, please(离开我,求你了/留下我,求你了)”等具有歧义的句子,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选择性理解而对全文剧情得出不同的感受。

(三)借助片段补充性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不少初中英语教师的潜意识里,“阅讀训练”似乎只能针对以文字为载体的信息材料而开展,这其实是一个比较片面的认知——任何能够实现对载体中信息的辨识、提炼、整合和吸收的智力活动都可被看作阅读。基于这一基本认识,初中英语教师的发散性阅读训练可以借助其他形式的信息载体来进行,以更具感官作用效力的方式来向学生展示某一个具有一定情节或形象内容的信息片段,而后引导学生根据这一片段的内容和带给自己的主观感知去完成前后情节的补充性构建,从而形成一篇融合了自己独特认知和思维特性的完整作品。通过这种训练,学生首先能够获得更为良好的训练体验,对训练素材的信息内容和表现方式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记忆;其次可以获得巨大的思维发散空间和自主创作平台,将自己对既有学习成果的开发和运用能力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同时也完成了对阅读和写作这两个板块的交叉练习,使训练的成果得到实质性的扩大和优化。

例如对“I am watching TV”这一单元的教学,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下面几段短视频:一位衣衫褴褛的女子背对着镜头慌慌张张地奔跑,突然转过身来惊恐地对着镜头大喊“No! Please!”;镜头一开始一片漆黑,随后一个小男孩似乎拿开了盖在镜头上的什么东西而露出了自己的面孔,笑着说“Ah! You are here!”;一位男子正在低头看着一封信,慢慢地将头抬起直视镜头,眼中的光芒渐渐退去,脸上的笑容也逐渐消失了……而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看到的视频内容添加一些合理的想象,说一说自己能够补全出一个怎样的故事,并可让学生结成小组互相交流、讨论一番。

二、 注重对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

(一)引入陷阱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由于长期以来的学习习惯,很多初中生在进行阅读训练时都会下意识地服从教师的教学引导和安排,很少会对教师的讲解产生怀疑。这种思维模式的存在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教师把控课堂节奏,但从长远来看却非常不利于学生质疑精神的形成。质疑精神是对知识成果进行个性化吸收并对前人成果开展批判性继承的前提,离开了它的作用,“学习”从一定程度上来看就成了一种“鹦鹉学舌”。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初中英语教师可以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文章内容适当引入陷阱式教学模式,在分析文章或讲解例题时有意在一些细节性内容上犯一些“错误”,以此来引起学生的质疑和思考,同时要通过一定方式鼓励学生将自己内心的疑虑表达出来并对教师的“错误”进行纠正。借助这种办法,学生能够在训练当中保持精神高度集中,同时对文中的诸多信息进行更为细致的筛选,最重要的便是可以引导学生逐步具备独立的批判探究意识。当然,这一项工作的开展务必要把握一个合适的分寸,避免干扰性内容过多导致学生形成错误认知或思维混乱,不利于教学成果的优化。

例如对“I used to be afraid of dark”这一单元的阅读训练,教师可以将“A monster from the hell”这篇文章作为训练素材,在讲解文中诸如“A strange voice”以及“The thing from the eyes”等情节时,有意将“David”和“John”等角色和行为做一番“张冠李戴”的处理,或者在讲解具体例题时忽略掉一些时间和地点性的细节元素。当学生对此面露疑惑时,教师可通过讲解停顿和眼神暗示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内心的质疑并纠正自己的“错误”,同时要对敢于这样做的学生提出充分的表扬。

(二)引入辩论式材料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和而不同”是世间万物得以共同存在的原因,同时也是应对绝大多数观点所应保持的一种批判性态度。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初中英语阅读材料中常常只是针对某一件事物、某一个观点做具体论述,这在事实上便是首先让学生产生了“这是正确的”或者“这是唯一的”的先入为主式的思维。为有效扭转这一局面,初中英语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应当有意识地增加辩论式材料的出现频率,让一篇材料中同时出现多个不同的观点,并对每个观点都进行比较充分而有力的论述,同时在题目的设置上也可根据文中不同的观点而“分道行之”,让学生在结合个人理解而形成偏向性感受的基础上做出多元化的解读。这种训练模式不但能够丰富学生对一些日常事物和观点的理解,还能让学生在做题前首先进行一次质疑性思考,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和批判吸收意识。

比如对“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这一部分的阅读训练,教师可以在所选材料中融入关于单元标题的两种不同的看法,引导学生根据文中“It will make our school more colorful”以及“It is a sign of discipline”等不同的子论点提出自己的想法。如果学生的条件和意愿允许,教师甚至可以在阅读结束之后,组织学生结合文中的两个论点开展一场班内辩论赛,让学生们在教室里进行理论交锋,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形成独立的质疑思维。

(三)引入小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初中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更容易在团队交流当中碰撞出别样的火花;与此同时,初中生常常具有非常强的表现欲和好胜心,在潜意识中就有着一种“质疑、论证、打破”的渴望,希望以此來表现出自己的过人之处。初中英语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学生的这两项特点,在课堂教学当中根据课程内容提出一定的主题,而后引导学生以结组的方式展开深入探讨,让学生们自由发挥自己的见解和思维能力,激生出多种多样的个体认知,并在这些认知的交流和碰撞中产生更具见解性和个性化的思维成果,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链式反应循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将对本组每个成员的认知进行合适的质疑、推敲和改造,既实现了个人思维过程的成熟化,也促进了自己质疑精神与分析能力的强化,从而使教学成果实现质的提升。

例如对“Sad movies make me cry”这一单元的教学,教师可以在完成知识串讲后组织学生观看诸如Gone with the wind或者Dont forget me等颇具悲剧色彩的英文经典电影或其选段,而后就Mr. Tony或Halen等剧中角色的形象、主要行为动机等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要求学生为自己的观点从剧作片段中准备一些证据。各组可先进行内部交流,在提炼出成员的统一看法后还要详细记录下每个组员的个性化认知,将这些内容作为讨论成果向教师做总结性汇报。教师则可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参与到学生们的讨论当中,一来为学生的交流提供必要的提醒和帮助,二来也可以从中更好地了解学生们的思维动态和认知内涵。

三、 注重对学生辩证意识的培养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矛盾的集合体,没有任何东西是单面、一维的,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对学生批判思维的培养,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个真理,并以之为指导去审视身边的人、事、物。基于这一认识,初中英语教师的阅读材料选择也应当冲破传统模式下“从一而终”的束缚,将两篇在理论上完全相反但又分别具有一定合理性的文章同时作为训练素材代入课堂中,让学生在完成对两篇文章的阅读后进行复合式的题目解析,而后再将两种观点做共融性的提炼。这种训练模式能够丰富学生看待事物的角度,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矛盾的两面性;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就同一描述对象的不同描述路径与方法形成鲜明认知,在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上也取得更为丰硕的训练成果。

例如在带领学生进行“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这一单元的阅读练习时,教师可以围绕“clean”这个关键词做文章,选择如“It is a good habit to make your room clean”与“Discipline? no!”等这种在基本观点上相反的两篇材料作为共同阅读对象,首先让学生从这些材料中针锋相对的观点里分别提炼出各自的论据和依据,而后对这些内容做出系统性的总结,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和生活经验得出倾向性判断,最后在这个基础上对另一个观点的合理性内容做兼容性吸收。

除了以上措施之外,初中英语教师应当在做好传统纸面阅读训练的基础上,引入更多具有不同形式的阅读材料,以此为手段来让学生深入体会不同阅读模式所具有的优缺点。

四、 结语

学习并非死板地继承,而是要在吸收前人智慧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具有个性化和批判性的思维完成对知识内容的二次整合和深度提炼。初中英语教师要真切认识到这一点,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质疑精神和辩证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能够根据既有学习成果和现有信息素材开展活跃、深度且富有个性化成分的思维加工,让学习真正成为一场可以带来新知的头脑风暴,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英语阅读学习的乐趣和价值,使学生学会英语、用好英语、爱上英语,并为学生今后进一步的英语阅读学习和英语综合素养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爱华,李克志.素质教育综合视阈下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发散思维[J].中国中小学教育,2016.

[2]孙竞舟,杜忠怀.新课程改革指导下试论初中英语课程阅读指导教学中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有效培养策略[J].中国当代教育,2020.

[3]高桥惠子,中村横一.英语阅读指导与研究过程中学生辩证思维模式的引导路径和目标[J].教育研究,2011.

[4]李玉梅.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J].南北桥,2021(6):175.

[5]丁爱芹,徐明蕾.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路径探究[J].读写算,2021(18):33-34.

猜你喜欢

批判性思维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如何让初中英语教学更有效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批判性思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培养及应用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初中英语单项选择练与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