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主题活动,培育初中生劳动素养的实践研究

2022-04-17郭莹莹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2年14期
关键词:劳动素养实践方法主题活动

郭莹莹

摘 要:劳动素养是初中生的必备基础素养,是以劳育人理念落实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要对学生的劳动素养进行发展,应该依托各种各样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进行。其中主题活动具备明确的主题,可以提高劳动素养培育的针对性,指引课程活动开展的方向,提高教师主题活动指导的科学性,增强学生参与主题活动的热情,从而顺利达成培养初中生劳动素养的实践目标。

关键词:主题活动;初中生;劳动素养;实践方法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劳动素养教育得到了关注,需要在课程教学当中进行有效渗透,让学生认清劳动的价值,丰富学生劳动知识和技能积累,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劳动活动当中得到有效升华。初中生的全面发展,少不了良好的劳动素养,在这一过程中,应该深化学生对劳动的认知,依托学生感兴趣的综合实践活动,实现劳动育人目标。主题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可以充分满足劳动教育需要,不过给教师也提出了专业指导和课程活动设计当中的要求,应该立足学生实际选取主题和设计活动,给学生带来良好的现实体验,让学生的劳动素养体现在实际行动中。

一、劳动素养概述

劳动素养是学生在各种各样的劳动教育与实践活动当中形成的一种核心素质,和学生当前的发展和未来成长息息相关。为了在新时代背景之下培育合格的新时代人才,必须把培养学生劳动素养作为重要内容,不过想要达成这一目标,先要正确挖掘和理解劳动素养内涵。劳动素养体系当中,重點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劳动能力。劳动能力是学生在各种各样的劳动体验过程当中增加劳动知识积累,提高劳动技能,增长劳动智慧,形成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沟通能力、独立创新素质等等。二是劳动情怀。劳动情怀是学生在劳动活动当中形成的良好劳动价值观与积极投入各项劳动活动的精神品质,涵盖崇尚与尊重劳动,赞美与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创造,知道劳动是最光荣和伟大的。三是劳动品质。劳动品质是学生在形成良好劳动意识与增长劳动能力的同时,建立稳定人格品质,比方说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自强自立等等。

二、主题活动在培育初中生劳动素养当中的实践价值

劳动是生命存在形式,人类所有发展都来自劳动,人类还需要依托劳动实现自我以及完善自我。所以劳动教育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培养学生劳动素养是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重要内容。与以往机械性的知识和技能教学相比,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培育学生劳动素养,更加重视在亲身经历体验的主题劳动当中进行真实探究、实践操作、服务体验,关注劳动和生活之间的关系,更契合学生认知特征能够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参与主动性,帮助学生深化劳动效果。初中阶段是对学生进行劳动素养教育的关键与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想要精心设计劳动活动,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升华改革,传统的育人模式是关键,而主题活动凭借多方面的优势,可以在劳动教育当中巧妙运用让学生的劳动素养得到全面提升,给学生创造更加优质的成长环境。

三、巧用主题活动培育初中生劳动素养的实践方法

(一)立足身边劳动主题活动,培育劳动意识

对学生的劳动素养进行培养应该从基础抓起,从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积极参与劳动的良好习惯着手,鼓励学生积极尝试参与各种劳动活动,在良好劳动意识的指导之下完善劳动素养。事实上劳动就在我们的身边,在现实生活当中有各种各样的劳动契机,能够给学生熟悉感,也可以增强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在组织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把身边的劳动作为主题内容,寻找生活当中存在的各种劳动资源和劳动教育契机,然后让学生在这样的主题活动当中展示与发展,自己督促学生自主劳动,形成劳动习惯,从根本上唤醒学生的劳动意识。比如教师可以设计家庭劳动主题活动,指导学生对家庭劳动活动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和学生共同讨论确定家庭劳动活动的具体任务,让学生的独立生活与劳动能力得到发展。比如在学生的共同讨论,同时又综合考虑了学生特点以及劳动素养培育要求之后,确定了学习烹饪生活技能的主题活动。教师给学生充分的表现空间,让学生到家中和父母学做一道简单的家常菜,并对其中的烹饪生活技能进行学习和总结,感受到劳动和生活的密切关系,让学生的劳动情怀在劳动主题活动当中得到升华。

(二)立足体力劳动主题活动,培养劳动能力

体力劳动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劳动形式,这种活动的主要特征就是需要学生在活动当中付出体力,也考验了学生的身体素质,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耐力,真正意义上付诸实践行动,通过体力劳动获得真实而又深刻的劳动体验,并在这一过程当中磨练自己的劳动能力。体力劳动是培养学生劳动素养的重要途径,能够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艰辛,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劳动收获肯定自己的劳动创造。在设计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体力劳动主题给学生提供得到真实劳动体验的资源和机会,但是也要控制好体力劳动的量与度,否则不仅无法优化学生的劳动体验,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甚至是让学生在劳动当中受到一定伤害。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学校资源开辟出生物花园,然后把一块园地的管理责任交到班中学生的手中,让学生自主种植水果蔬菜,并对这些植物进行全程照料与管理。在这样的活动当中,学生不仅可以在劳作当中提高自己的劳动能力,还可以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做好观察记录,让学生的意志力得到磨练。在体力劳动主题活动的设置当中,教师应该把控好劳动量,避免过犹不及,而且要在这一过程中注意询问学生的感受,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支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主题活动当中得到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三)立足社区劳动主题活动,增强服务能力

学校的教育空间比较有限,包括的教育资源也不是无限的,想要拓展学生劳动素养,培育的空间与路径,除了要重视学校与家庭的支持之外,还必须对社区资源进行合理利用。社区劳动是对常规劳动活动的一种补充和延伸,考验了服务能力,对于初中生劳动素养的提高来说非常重要。在设计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从以往的劳动活动当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把社区劳动主题活动引入其中,挖掘和利用社区资源,让学生的服务水平得到全面增长。教师可以给学生拓展劳动平台,鼓励学生踊跃投入社区义务劳动,参与社会志愿者服务等活动,让学生的劳动能力特别是服务能力得到全面增长。到了寒暑假时,教师可以组织主题志愿者活动,并引导学生在劳动体验当中完成志愿者劳动服务记录表,记录自己的整个劳动活动以及自身体验,增强学生的自主能力。志愿服务类项目类别多种多样,比如垃圾分类宣传、交通指挥、图书馆管理等等。初中生可以通过参与社区劳动主题活动增进对社区服务职能的了解,也能够让学生的服务意识以及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四)立足职业劳动主题活动,提高劳动动力

初中生处在一个个体成长的关键期,这一阶段的知识和技能学习,不仅可以为当前阶段和高中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还关系到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教师应该让学生认清当前的学习是为了给步入社会打基础,为自己的职业化发展做准备,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培养学生劳动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设计劳动主题活动,把职业劳动作为主题方向,增加学生职业方面的体验和了解,增强學生的劳动内驱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做好铺垫。比方说,教师可把劳动模范请进校园组织专题讲座活动,让他们为广大初中生‘现身说劳动’,让学生在聆听劳动模范成长故事的过程中,增进对劳动的理解;邀请一些代表性职业的学生家长来学校进行职业内容交流,比如医生、护士、交警、消防人员等。学生可以在职业主题劳动当中认真思考不同的职业、意义与价值,认清职业劳动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素养。

四、结语

新时代劳动素养教育的重点是培育青少年良好的劳动态度以及较强的劳动能力,对于初中生来说动手实践是获取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来源,可以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劳动活动当中集中注意力,提高反应灵敏度,增强思维通达性与记忆力。主题活动是一种具备吸引力,能够让学生始终明确学习方向的教学活动,劳动主题活动能够带动学生劳动素养的发展,让学生在综合实践当中获取丰富的经验,收获各方面的进步。

【本文系广州教育学会2020年教育科研课题“初中思政课培育学生劳动素养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KTLX1202030280)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红芸.融合劳动教育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应用探究[J].教师,2021(33):69-71

[2]纪世元,韩嵩.中小学劳动活动课程化:内涵、意义与实施路径[J].教育探索,2020(03):63-64

[3]吴颖惠.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及实践路径[J].基础教育课程,2020(05):58-59

[4]翁飞霞,张亚伟.综合实践视域下的劳动教育课程化构建[J].中国德育,2019(15):14-15

[5]夏小刚.融合劳动教育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践[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19):67-69

猜你喜欢

劳动素养实践方法主题活动
“阳光菜园”:提升留守儿童劳动素养的策略研究
大悦城实施体验营销案例研究
初中历史翻转课堂实施策略探索
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实践方法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创新探究
基于学生综合发展的主题实践活动设计探微
浅议班级课程与主题环境区域的整合
浅谈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理论与实践
农村初中生劳动素养缺失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