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教融合、赛教结合的“服装跟单”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2-04-16楼亚芳

纺织服装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产教教学资源服装

楼亚芳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时装学院, 浙江 宁波 315211)

欧盟及美国等对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不断增加技术壁垒, 对服装的环保、安全等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相应地也对我国纺织品、服装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国内消费者的消费水平越来越高,在品质和个性化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服装跟单工作显得越发重要。宁波作为我国三大服装产业基地之一,加快推进纺织服装产业向时尚产业转型升级是其重要任务。国家把宁波作为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是对宁波制造业实力的认可,也是赋予宁波的重大使命。

针对目前服装产业人才需求与服装跟单人才培养不能完全适应的问题,我校(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性学院)通过对接现代服装产业跟单岗位需求,实施产教融合、赛教结合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培养现代服装产业急需的“懂工艺、能控制、会检验、善沟通”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一、目前“服装跟单”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滞后,教学资源不足

服装跟单工作需要跟进订单的全过程,即合同签订—样品确认—加工厂选择—大货面辅料确定—大货生产及出运等全过程。服装跟单人才不仅要掌握服装的结构、工艺以及服装用面辅料知识,能够检验面辅料及服装质量,而且需要与各部门沟通以控制订单进度与服装品质。现代服装产业需要的是“懂工艺、能控制、会检验、善沟通”的复合型高级技术技能人才。要达到企业的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进行相对应的实践训练,而目前学校的教学资源不足,尤其是实践平台及场地无法满足学生需求。同时服装个性化趋势使得贸易环境变化加快,例如个人定制的兴起,使教学内容发生了较大变化,对教学资源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2.学生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

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是普通本科录取线以下的考生,部分学生存在文化基础薄弱、学科知识积累不扎实、学习热情不高,对学习目标不明确等特点[1]。“服装跟单”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构建完整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系,并将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课程要求较高,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3.师资不足且结构单一

“服装跟单”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师既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具备实践操作能力。目前高职院校非常重视教师的“双师”素质培养,同时也引进企业兼职教师,但校内专任教师教学负担重,脱职到企业实践的时间有限,大部分教师只能利用寒暑假时间到企业实践,由于时间短,且精力有限,不能很好地深入企业的核心工作,专业能力的提高有限。此外,课程的前后连贯性以及企业兼职教师工作的不确定性,导致很难在合适的时间请到企业兼职教师。

4.校企合作中企业的积极性不高

高职院校要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开展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素质,全面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但校企合作中企业的利益很难得到保证,由于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的主要目的是引进人才,但学生的就业都是双向选择。有时候企业投入了一定的精力和财力,最终很难招到满意的学生。同时,开展校企合作需要投入较高的经费和师资力量,而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经费和师资都很有限,只能满足常规的日常教学,校企合作衍生的费用一般由企业承担,导致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积极性不高。

二、“服装跟单”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1.教学内容改革——产教融合、赛教结合构建多维立体教学资源

(1)产教融合构建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为了使教学内容紧跟市场变化,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项目来自企业当前正在进行的实际订单或刚完成出货不久的订单。结合行业专家对服装跟单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按照服装企业订单流程,以实际订单为载体,设计相应的教学项目。以服装企业跟单岗位工作场景为参照,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熟悉订单的流程,切实掌握服装跟单流程。

(2)产教融合构建立体化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课程的重要形态之一,是“三教”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的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2]。我校协同企业,根据岗位要求,结合比赛内容,构建了教材、在线课程、资源库等立体教学资源。2011年6月我校编写并出版了以企业实际项目为内容的《服装外贸理单跟单》教材。同时,为了解决高职学生在服装外贸跟单中英语能力薄弱的问题,2013年我校又协同企业编写出版了《纺织服装外贸英语》教材。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2014年我校编写出版了理论性、系统性较强的《服装跟单实务》教材。为了适应信息化教学,方便学生学习,我们在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开发了在线课程以及校本新形态教材,同时还配有实体的校级服装跟单资源库。

(3)赛教结合丰富教学资源,拓展实践平台。自2015年开始,我校每年参加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纺织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联合主办的全国大学生外贸跟单(纺织)职业能力大赛(现更名为全国大学生纺织贸易与商业策划创新能力大赛)。大赛为学生提供了内容丰富的学习资源库,拓展了实践平台,有助于学生提升专业实践能力。

2.教学方法改革——产教融合、赛教结合多元互动教学

我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在开设“服装跟单”课程的基础上,针对企业的需求,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组建服装跟单周末学习班及暑期实践小组。同时结合相关学科比赛,形成竞赛小组等多种形式的课堂外、教室外的个性化学习形式,拓展课程教学,使课程教学不再是传统的“教材+教师+课堂”,而是由教师指导的课堂、企业参与的校外实践、学生自由组合的竞赛组成的多元互动教学。

(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基础知识学习采用线上方式完成,线上有充足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供学生自学,并设有提问区、讨论区便于师生沟通。线下进行基本技能实操训练,实操过程中,以任务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完成。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3]。即确立一个主体——学生,抓住一个关键——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

(2)企业周末学习班。企业周末学习班不是自然班学生都参加,而是由企业和学生双向选择组成的。周末学习班是课堂的拓展,部分同学对服装跟单很感兴趣,将来打算从事服装跟单工作,同时也愿意到合作企业实习工作。企业周末学习班可以因材施教,定向培养。

(3)假期实践小组。利用假期的时间,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情况、自身意愿等组织学生到企业实践。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让学生有机会将自己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教师在实践过程中给学生提出建议,并引导学生通过企业实践来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企业实践使学生提前接触社会,并在社会环境中锻炼自身能力。

(4)竞赛训练小组。积极参加服装跟单大赛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项目驱动开展专业技能训练,由专业教师与学生选手组成训练团队,通过专业教师的指导、上一届参赛学长的帮扶以及选手之间的相互帮助提升专业实践能力。

3.教师团队改革——构建多维度、多梯度的教师团队

组建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校企双方师资互兼互聘,以“双向双融通”为主要途径。校企合作建立的周末学习班、假期实践小组聘请企业导师,构建企业导师团队,优化师资结构。企业导师的加入带来了一线发展的前沿知识,为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服装跟单人才提供了师资保障。形成了由校内教师、企业导师组成的多维度、多梯度教师团队。

协同企业组建周末学习班、假期实践小组,面向企业的真实生产环境,有助于解决学校与社会脱节、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脱节、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特别是假期实践小组,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实践,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尽早了解和规划未来职业。这种企业与学生的双向选择,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企业把这些学生当作预录用的准员工看待,参与培养的积极性非常高。同时,学生自愿组建竞赛小组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动力,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大幅提高。

三、结语

以构建创新型国家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引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基于产教融合、赛教结合,实施“服装跟单”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期为相关高职院校服装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一流“金课”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猜你喜欢

产教教学资源服装
让人心碎的服装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