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结合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2-04-16卢宗彬
卢宗彬
(费县中医医院骨科,山东临沂 2734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腰椎疾病,以腰腿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治疗难度较大,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该疾病发生的主要机制是腰椎间盘退化,纤维环继发破裂,髓核突出压迫刺激神经,进而引发相应的症状及体征[1]。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患者日常行动及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一种积极有效的手段来控制病情发展。由于传统西医治疗的效果不够理想,且创伤较大,因此中医治疗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针刺是一种常用的中医方法,其运用穴位经络理论,对病变位置产生刺激,促使症状减轻。而中药内服可针对病因病机进行对症治疗,能够从根本上消除疾病诱因,进而促进患者康复[2]。基于此,本文旨在探究针刺结合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腰部活动度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费县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43~85岁,平均年龄(62.4±3.6)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为(3.6±1.5)年。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44~86岁,平均年龄(62.6±3.4)岁;病程2~9年,平均病程(3.7±1.3)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费县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纳入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并经临床确诊[3];②均有明显的腰腿疼痛症状及体征;③腰部各个方向活动均明显受限。排除标准:①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②合并心脑、肝、肾等器官或造血系统严重疾病者;③合并腰椎肿瘤或结核等其他相关腰椎疾病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针刺治疗。尺胫针的胫部膀胱经皮浅刺3针,主穴选取双侧大肠俞穴、肾俞穴、患部腰夹脊穴、患侧承山穴、阳陵泉穴、委中穴、环跳穴;配穴根据辨证分型,湿热选取三阴交穴,肾虚选取志室穴,瘀血选取膈俞穴,寒湿选取腰阳关穴。患者取俯卧位,局部消毒后使用0.25 mm×25 mm毫针向上平刺,全部埋于皮下;环跳穴使用0.35 mm×50 mm一次性毫针垂直刺入,使患者大腿产生向下放射的麻胀感;其它穴位使用0.30 mm×40 mm一次性毫针垂直刺入,得气为准;30 min/次,1次/d,5 d/疗程,休息2 d后继续下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组患者接受针刺结合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针刺治疗的方法和周期与对照组相同,在此基础上,使用加味芍药甘草汤,药物组方:泽兰30~50 g、泽泻12~15 g、牛膝10~12 g、白术15~20 g、甘草6~20 g、芍药24~40 g。对于不同证型的患者辨证加味,湿热患者将白芍改为赤芍,并加苡仁10~15 g、黄柏10~15 g;肾阳虚患者加制附子10~15 g、肉桂10~20 g;肾阴虚患者加鳖甲12~15 g、熟地10~20 g;瘀血患者加红花12~15 g、桃仁12~15 g、丹参15~20 g;寒湿患者加桂枝20~24 g、独活20~30 g,严重患者再加制草乌10~12 g、制川乌10~12 g,根据患者症状轻重确定用量。1剂/d,以水煎服,分早晚2次饭后服用,连续服药5 d/疗程,休息2 d后继续下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效果评价标准为3个级别,显效:腰腿疼痛基本消失,直腿抬高可达到70°以上;有效:腰腿疼痛症状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无效:各种症状体征均无明显缓解,各项指标也无明显好转。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采用VAS评分[4]评估疼痛程度,总分为0~10分,分数越高,说明疼痛越剧烈。③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部活动度。腰部活动度从前屈、后伸、侧弯、旋转等4个方面考察,让患者向各个方向活动,达到最大限度后记录活动度数。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检验数据,计数数据应用[例(%)]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数据采用()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 )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 )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VAS:视觉模拟评分法。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0 5.88±2.13 1.64±0.53*对照组 40 5.89±2.10 3.22±0.74*t值 0.021 10.978 P值 >0.05 <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部活动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腰部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在前屈、后伸、侧弯、旋转等方向的腰部活动度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部活动度比较(°, )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部活动度比较(°, )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前屈 后伸 侧弯 旋转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0 55.62±3.4382.94±4.75* 20.14±2.1530.43±3.20* 18.43±1.4230.71±2.28*16.67±1.5829.74±2.84*对照组 40 55.63±3.4178.93±4.13* 20.18±2.1026.43±2.89* 18.45±1.4026.54±2.06*16.65±1.5924.62±2.17*t值 0.013 4.029 0.084 5.867 0.063 8.583 0.056 9.060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主要原因是软骨板、纤维环、髓核等腰椎间盘部分发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尤其以髓核最为常见[5]。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面,可采取手术或非手术治疗的方法,其中手术治疗创伤较大,因此对于情况并不严重的患者,一般采取保守治疗[6-7]。保守治疗的具体方法主要有绝对卧床、牵引治疗、理疗、推拿及按摩等,效果不一。
中医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归于“痹症”“腰痛”的范畴,病因主要是内外伤所致,病机则是筋脉痹阻、腰府失养。其中,内伤多由于先天不足,肾亏,进而导致腰府失养。外感主要是风寒湿热等,造成筋脉痹阻,或受到外力损伤,导致气滞血瘀[8]。基于此,在治疗中宜采取祛风、散寒除湿、活血化瘀、滋补肝肾等治疗原则。穴位针刺治疗能够使气机和血液得到疏通,促进经脉循环恢复正常。在治疗中,通过针刺双侧腰夹脊,能够疏通腰背部位气机,对血液流畅有促进作用[9]。治疗中取足太阳经的承山穴、委中穴、肾俞穴、大肠俞穴,同时取胆经环跳穴,能够将足太阳与足少阳的经气有效沟通,进而达到深层坐骨神经通络的功效。针刺可刺激局部血液循环,是致痛物质代谢速度加快,提升痛阀,进而发挥镇痛的功效。另外,针刺还可将痛觉传导神经阻断,进而使疼痛感的传递得到限制,避免疼痛扩散[10]。
芍药甘草汤可发挥酸甘化阴、调和肝脾、柔筋止痛等功效,可用于治疗西医中的炎性渗出物刺激脊神经、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原因造成的腰臀腿部肌肉痉挛性疼痛、原发性坐骨神经痛、腰骶神经痛等[11]。该方剂中芍药主邪气腹痛,能够除血痹;甘草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能够坚筋骨、长肌肉倍力。两种药物联合作用,共奏酸甘化阴、调和肝脾、柔筋止痛的效果[12]。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针刺结合中药内服治疗的效果由于单用针刺治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联合治疗能够使患者疼痛程度得到进一步缓解和减轻。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前屈、后伸、侧弯、旋转等方向的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联合治疗能够使患者腰部活动度得到更为明显的改善。
综上所述,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采用针刺结合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能够取得更高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缓解患者疼痛症状,促进腰椎活动度增加,临床效果十分理想。